三国里如果没有诸葛亮,蜀国在历史上会存在吗?

成喜英


若是没有诸葛亮,可能会有蜀国,但是有可能会晚几年,亦有可能存在不会长久。因为没有诸葛亮,还会有其他人。

三国这段历史真正体现了时势造英雄,不管是承载父兄基业的孙权,还是出身官宦之家的曹操,亦或是织席贩履的刘备,都是那个时代的英雄。

作为蜀国的开国皇帝刘备,尽管在遇到诸葛亮之前是东奔西走,甚至连立足之地也没有,但仍然不妨碍他对天下大事的认知,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短板,无论是面对袁绍还是刘表,都能清醒的保持认识,及至见了曹操更是时刻隐忍,减少自己的存在感。这些都能看出刘备是一个英雄,他只是欠缺机会,一旦这个机会来临他就会抓住。

离开曹操后,他求贤若渴,对自己能用之人姿态放的很低,而这一点决定了他早晚会遇到诸葛亮这样的人,帮他实现割据一方的梦想,因为刘备确实是一个优秀的领头人。

刘备诸葛亮只是在对的时间节点成就了彼此,但没有诸葛亮他也会遇到一个人成就他,蜀国还会有!




春暖花开F


三国里,如果没有诸葛亮,我认为依然会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

但是,蜀汉绝对不会维持那么久。

蜀汉很快就会被曹魏消灭,没有了吴蜀联盟,唇亡齿寒,东吴也不能继续存在。

但曹魏一统中国以后,依然不会维持多久,最终还是司马氏夺取政权。

刘备三顾茅庐,终于与诸葛亮有了《隆中对》。这使颠簸流离大半生的刘备,茅塞顿开,兴奋异常,有了明确的奋斗方向。

但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伏龙诸葛亮,只要凤雏庞统在,也会看到占据荆州,取得益州的价值所在。

从一些资料中看到,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了庞统、诸葛亮。

207年,诸葛亮出山,开始追随刘备。

208年,受刘备委托,诸葛亮到东吴游说孙权,联合抗曹,大败曹操于赤壁。

209年,周瑜又击败驻守南郡的曹仁。

曹操为了制造孙刘矛盾,假借天子的名义任命周瑜为南郡太守。

210年,周瑜准备进攻西川,却突然暴病身亡,死于巴丘。

庞统时为周瑜功曹,由于得不到孙权的信任和重用,因而投奔刘备。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几个问题:

第一,诸葛亮建议刘备攻取襄阳,刘备并没有采纳。

刘备不忍心下手,仅仅是个借口。主要原因还是刘备担心守不住,打不着狐狸惹身骚。

不仅得不到荆州,还可能失去信义的声誉。

第二,没有确切的资料说明,庞统跟随周瑜的时间,但这个应该在赤壁之战以前。

理由是:司马徽推荐了庞统、诸葛亮。

如果庞统还闲赋在家的话,可能直接就跟随刘备,不会去周瑜那里当差。

因此,很可能在诸葛亮出山之前,庞统就去了东吴。

但这不妨碍司马徽向刘备推荐庞统,也不妨碍司马徽向庞统介绍刘备。

由于周瑜对庞统不错,庞统看周瑜也是个人物,暂且就留在那里做事。

第三,曹操大兵压境,没几个主张抗曹的,但周瑜力主抗曹,不排除是庞统的建议。

第四,周瑜一直惦记着荆州、西川,不能否认这不是庞统的建议。

英雄所见略同,如果庞统看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也不配与诸葛亮相提并论。

第五,周瑜死后,鲁肃力荐庞统,希望孙权重用。

这里,一方面可以看出庞统的才能。

鲁肃与周瑜关系不错,没有周瑜与鲁肃的交流,鲁肃是不会清楚庞统的才能。

另一方面,庞统此时并不看好刘备,并不认为刘备有很大的作为。

因而,庞统还是希望得到孙权的重用。

但孙权眼拙,没有能够发现庞统的才能。

这个也不全怪孙权。

试想一下,孙权天天看着周瑜这块小鲜肉,突然换成了庞统这幅尊容。

反差太大,难以接受,也在常理之中。

再说,此时孙权家大业大,又刚刚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曹操,自然有些脾气。

对于傲慢无礼的庞统,不很待见,也就不足为奇。

而刘备却不同,尽管是与孙吴联手打败了曹操,但还没有立足脚跟。

并且孙吴还虎视眈眈,时刻想把刘备吃掉。

这时候,刘备自然礼贤下士,庞统丑点就丑点吧,能干活就行,也就不会计较。

关于孙刘联盟的确立,诸葛亮的确立下了大功。

但这里有一个很关键的人物,不得不说,那就是鲁肃。

刘表刚刚病死,鲁肃就开始惦记荆州这档子事。

他跟孙权说:“荆州非常重要,这是建立帝王之业的基础。”

鲁肃请求以吊唁刘表的名义,去探寻刘备、刘琦、刘琮的关系。

并且说:“如果他们同心同德,就跟他们结盟友好,共同抗拒曹操,刘备一定乐于从命;如果他们离心离德,我们然后确定下一步的打算。这事宜速不宜迟,否则,就让曹操占了先机。“

看来,鲁肃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厚道。

孙权同意了鲁肃的请求,立马派遣他前去。

鲁肃到了夏口,听说曹操已经向荆州进兵。

于是,日夜兼程赶到南郡,刘琮已经投降了曹操。

鲁肃当机立断去找刘备,在当阳与刘备相遇。

得知刘备想去投奔交州苍梧太守吴巨后,鲁肃认为吴巨是个庸人,力劝刘备与孙权联盟,共拒曹操。

这样,刘备才率部进驻夏口,派遣诸葛亮随鲁肃去柴桑会见孙权。

这才最终结成了孙刘联盟。

从这个过程看,并不是诸葛亮一开始就建议刘备主动结交孙权。

但也有一种可能,就是诸葛亮曾经建议刘备与孙吴联盟,但刘备太狡猾,却故意对鲁肃说去苍梧投靠吴巨。

但起码说明,没有诸葛亮的建议和游说,有鲁肃和庞统穿针引线,孙刘联盟也会形成。

也一样会有之后的赤壁大战,一样会有刘备占据荆州的一部分。

最起码,孙权会给刘备暂时的栖身之处。

之后,就是刘备图西川的事。

这里就不用多说,那主要是庞统的功劳。

诸葛亮是在之后,与张飞、赵云一起入蜀,协助刘备。

一路上都是张飞、赵云的踪迹,不见诸葛亮有多大的贡献。

实际上,这一路也没有多少障碍,就是张飞义释严颜这一段比较精彩。

但这与诸葛亮没有多大关系。

否则,就罗贯中那支笔,还不把诸葛亮夸出花来。

最后围困成都,是由于张飞、赵云,还有马超都来了,刘璋就放弃抵抗,主动投降。

这也与诸葛亮关系不大。

因此,我认为,即便没有诸葛亮,刘备取得荆州、益州的可能依然存在。

至多是有一点波折,不会改变大局。

因而,三足鼎立依然会出现。

但是,在刘备夷陵失败后,如果没有诸葛亮苦苦支撑,蜀汉可能就此消亡。

三国鼎立也就是昙花一现,很快就结束。

诸葛亮真正发挥作用,施展自己的才能,还是在刘备死后。

总而言之,没有诸葛亮,三国鼎立一样会出现,但很快就会结束。

曹魏一统天下,但能维持多久不好说,最终还是会归于司马氏。

因为晋朝的建立,还是曹魏自己出了问题,这也是天意难违。


豹眼看历史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个问题其实和:到底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的辩论一样。时局给了关键人物发挥的空间,而关键人物影响力时局的发展轨迹。

而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关键人物。

刘备在得到诸葛亮之前,屡战屡败,居无定所,惶惶如丧家之犬。寄人篱下,兵不满万,将不过关张赵。其实刘备并不缺能征善战之辈,关羽张飞都是一代名将。缺的是一个坐镇后方,足衣足食,并且能为刘备提供战略规划,指明道路的人,这便是诸葛亮。


诸葛亮在蜀汉建立时所处的关键位置:

其一,劝刘琦外驻江夏。

在刘备兵败长坂坡之时,为其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庇护之所。

其二,游说江东,促成孙刘联盟。

在诸葛亮游说之前,江东以周瑜为首的主战派虽有抵抗曹操的决心,但并没有建立孙刘联盟的意愿。如非诸葛亮促成,江东很可能会等曹操攻灭刘备之后才与之开战。

其三,调度荆州。

刘备占领荆州各郡后,诸葛亮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为刘备西取益州奠定物质基础。

其四,平定益州。

刘备进攻益州不利,折损了军师庞统。是诸葛亮从荆州调兵前来,平定蜀南及巴中各郡,与刘备共围成都。成都平定后,诸葛亮得到的丰赏最为丰厚,甚至超过了张飞,可见刘备对其功绩的肯定。

益州平定后,诸葛亮制定法律,安抚人心,为刘备提供了一个足衣足食的稳定后方。

其五,汉中之战的保障。

世人皆知汉中之战有法正之谋,黄忠之勇,殊不知最主要的还是那个在成都默默支撑的诸葛亮!汉中之战曹刘互有胜负,战况激烈,相持不下,兵员粮草需求不断。是诸葛亮在后方极力动员上下力量,为刘备提供源源不断的兵力粮草,最终才熬赢了曹操。

《三国志·蜀志·杨洪传》: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洪,洪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


以上种种,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诸葛亮对蜀汉的建立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是没有诸葛亮,刘备极有可能不会得到三分天下的局面!


首席水军大都督


没有诸葛亮还有其他人,诸葛亮是被罗贯中极度美化的,除去演义中那些不属于诸葛亮的著名战役,诸葛亮还剩什么?什么都没有了,再看刘备托孤,文托付于诸葛亮,武托付于李严,说明什么?诸葛亮类似于我国的周总理,属于政治家,庞统,法证不死,刘备有问鼎天下的可能,两人都是杰出的军事家,谋士,他们出征,后方有诸葛亮,刘巴坐镇,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用户52157040082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时期就是天下N分的一个时代,诸葛亮在刘备建蜀的过程中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中决胜于千里之外。那么,假如从历史上拿掉诸葛孔明,会发生什么呢?

一、刘备兵败长坂坡之后何去何从?

无刘琦驻守江夏,在承受一次次打击后,刘备在逃亡过程中会不会放弃?不得而知。不过依照刘备的性格,这一关他过得去。

二、曹操南下时,孙刘是否会联盟?

我们常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众多谋士中能看出存亡关键的必不在少数。不过,刘备可能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促使孙刘结盟。

三、借荆州,定益州

这地刘备来说是最难的一关。若无诸葛亮,恐怕无人可以借来荆州,更难以平定丰腴的益州平原。则刘备没有充足的物料补给,没有安定的后方,恐怕会渐渐衰败,继而消失在三国这个群雄并起的时代中。

若无诸葛亮,则刘备无法长久的维持军力,也无法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了。更可能的是,南北分立,或者曹操一家独大吧。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

一位影响历史走向的顶级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稳健小青年


如果三国缺少了诸葛亮,这段历史将会黯然失色,也不会有三分鼎足而立的蜀国出现。也许刘备真的会远遁山林,销声匿迹,历史上籍籍无名。那些赫赫有名的五虎上将也将会无用武之地。唐诗宋词里的哪些经典名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古谁堪伯仲间。"也不会问世流传。刘备虽为帝室之胄,但,未得诸葛亮前,东西奔走,居无定所,寄人篱下,戚然仓惶。兵不满五千,将不过关、张、赵云。屈身刘表,又不受重用。自茅庐三顾,如鱼得水,隆中对初定三分天下,受命于危难之中,游说东吴联合抗曹,取荊州,克长沙建立基业。取成都,收汉中大业遂成。每一步运筹帷幄,决胜疆场都离不开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主若不是诸葛亮辅佐,那能延续到四十多年的政权。因此说,离开了诸葛亮,就不会有蜀国。


天山月3


答案是肯定的

三国里如果没有诸葛亮,蜀国依然会存在。

1、诸葛亮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他雄才大略,帮助刘备建立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不否定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但是诸葛亮被演义过于神化,让很多人误以为没有孔明就没有三国争霸。东汉末年,汉室赢弱天下大乱,铸就天下分裂的局面,在诸葛亮没有出山前,刘备已经揭竿而起,天下三分非诸葛之力所能及。

2、天下分裂已成事实

孙权,曹操划江而治,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实际处于弱处,此时便需要一个符合汉室身份的第三者出现来平衡曹操。虽然那是刘备未成气候,但刘备无疑是不二的选择。

3、时势造就英雄

天下大乱的局面,如果诸葛亮没有出山辅佐刘备,在人才辈出的三国也会出现其他的人辅佐刘备,造就天下三分或者多分的局面。

如果三国缺少了诸葛亮,这段历史或许会黯然失色一些但绝对不会影响道蜀国的出现。


柿子殿下


三分天下乃天定,汉室赢弱,天下大乱,这与有没有诸葛亮无关,就算没有他,天下也会三分或多分,有了他反而利于集中统一而已,诸葛亮多才,所以多谋,按世俗的观念来讲,三国中的诸葛亮反而是顺天意而行之,虽然他想逆天行事,但无力回天而已,有些事情细看三国,相信天道应当才能看明白三国。例如:荆州之失,应当是诸葛亮故意而为,刘、关、张三人不死不能形成统一的蜀国,所以从诸葛亮识人、断事来讲,荆州之事早在他的掌控之中了。


山水缥缈间


诸葛亮未出山之前,刘备的人生其实是一团乱麻。先是投奔老朋友公孙瓒,又转而依附徐州牧陶谦,后又分别转投曹操、袁绍,最后终于在荆州牧刘表那儿站稳脚跟。在汉末的乱世里,刘备像一叶扁舟,随波逐流,几经颠扑。进,得地不能守;退,妻儿不能护。惶惶去丧家之犬,那种感觉,迷惘而绝望。

直到遇到诸葛亮,聆听他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刘备才算如黑夜里看见明灯,直到自己往哪儿去,后三顾茅庐得诸葛亮出山相助更是如鱼得水。没有诸葛亮的运筹帷幄、全力辅佐,纵然刘备天纵之才,想要开国恐怕也难!不过,刘备这个人生来不甘人下,处逆境而百折不挠,笼络人心的手段又那么高明,想必结果也不会太差!


乐优梦然


先造死,后造生。没有主角戏怎么演?人都是因缘来住世,没有缘分也碰不到,想躲也躲不掉。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如果没有诸葛亮,那也不会出现曹操和孙权了,这是老天爷早就安排好的局,天意谁能改变?你还是我?一切都是该着,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别怨天,也别忧人。点背不能怪社会,命苦不能怪政府,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