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倒春寒,後期有望成避風港

今日市場大跌,上證指數大跌3%,創業板指大跌4.55%,跌幅有點大。不過,相比外圍市場還是能顯得幾分強勢,日經指數大跌5%,晚上歐洲股市開盤英國富時大跌6.9%,德國法國指數大跌7%。幸福是比較出來的,相比國外來看,我們還是幸福的。

對於全球性下跌,完全可以用系統性風險來形容。我們來尋根究底,今日的下跌是國際原油大跌,布倫特原油盤中最多跌幅超30%,晚間八點多的時候跌幅明顯收窄至22%左右。我們再往上找原因,則會找到新冠海外持續發酵,擔心全球經濟出現衰退。

其實這都不是根源,我們回顧一下,在新冠發現之前其實全球已經開始大面積降息,這是為什麼?我國也在實施減稅降費,金融改革等等,這些措施是為什麼?答案只有一個,緩解經濟下行,讓硬著陸變成軟著陸,爭取更多的時間進行改革,進行經濟轉型升級。就好比一個商超企業,一開始傳統生意完全的線下生意,慢慢轉型發展線上,傳統線下生意不斷下滑轉型線上需要時間吸引更多流量,需要時間和培養新的消費習慣。

其實說到這,大家就清楚了,新冠似乎成了壓塌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因此,新冠也成為了經濟下滑的背鍋俠。

全球經濟堪憂,金融市場最先反應,商品市場逐步蔓延至股票市場。其實對於美股、歐洲股市的大跌,並不感覺到奇怪。美股已經長牛十年之久,估值並不便宜。巴菲特為什麼去年賬上躺著幾千億,表面看他跑輸了道瓊斯指數,實際人家有自己的估值體系,選擇不買的理由就是因為美股太貴了。

話說兩頭,A股十年0漲幅,這10多年A股是一直在下行修復估值,到2018年年底時,已經跌的非常多了,估值非常之低,全球橫向對比優勢很明顯,自從2018年以來外資真金白銀大幅度流入A股。就目前來看,A股估值也並不是非常貴,處於中低分位。

A股倒春寒,後期有望成避風港


假如全球市場大跌,A股能否獨善其身呢?其實還是比較難的,尤其是前期大跌的過程,基本上各個國家都要受到衝擊,除非它是閉塞的國家。我國已經打開了金融大門,當然會受到短期衝擊。

但中後期則是不一樣了,各個國家韌性是不一樣,估值優勢是不一樣的。市場剛剛大跌的時候,一般是情緒性大跌,而後大跌之後會有所反彈,然後會迴歸理性,資金會在全球比較,哪裡更具有投資價值,最終就會加重配置有估值優勢的市場。A股就是國際資本重點關注的方向之一。

對於今日A股的大跌,個人覺得不要太悲觀,但也不盲目樂觀。主板這邊很多品種真的不是很貴,短期會加劇震盪,等待市場穩定之後會有機會的。而創業板這邊,估值有點貴,不少大科技漲幅較大,不少機構也減倉了,比如公募偏股型基金連續2周減倉。減倉的方向基本上就是高科技方向了。

這次下跌科技股大跌不少,後續若繼續大幅下跌的話,科技股會迎來較大的上車或加倉機會。短期適當性在週期股、傳統基建股中避避險,後期一旦科技股砸出了黃金坑,我們打算再次調倉過去科技股。

原油大跌,利好的板塊主要是用油成本較高的企業,比如遠洋運輸、民航、運輸業等。。

當前操作策略:中期看多A股,繼續看好新基建後續超跌好的反彈力度。5G科技+軍工+基建(環保)+週期(海運)。重倉狀態!

明日計劃:若明日市場(大盤指數)盤中大跌超2%以上,開始放量反抽時,計劃調入部分科技股,做做短線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