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最顯赫的寧武人——寧化潘家,西溝侯家

明代寧武第一家庭—寧化潘家。根據清代乾隆版《寧武府志》記載,明代寧化潘家是我縣目前所知 最

顯赫的名門望族。從潘政開始,官至寧化所千戶(千戶為明代軍政合一的區劃組織,相當於縣級)。由於早亡,其妻施氏“少年子幼,甘守志節,至孫高、高子云祥皆舉進士,官清顯四世同居,族以昌衍,乃施氏之遺澤也。”由於施氏高風亮節,教子有方,被封為烈女,寧武南關的節孝祠內,和周遇吉之妻劉氏同被祭祀。其孫潘高“博學雄才,弱冠登嘉靖壬戍(1562年)進士,偕時名賢講道修德,視文與政不屑也,累遷大理寺正獄,無遁情,朝多美譽,以忤時宰,外轉陝西參議……”。布政使參儀為四品,相當於知府。潘文為潘高之弟,萬曆乙未(1595年)進士,仕至大理寺卿,為二品,管斷案。潘雲祥為潘高之子,明隆慶辛未(1571年)進士,官至兵部員外郎,為兵部下設四司之一的副職。潘雲翼為潘文之子,明萬曆癸丑(1613年)進士,官至太僕少卿,為四品,管馬匹鞍具。潘雲從為潘文之子,萬曆壬子(1612年)舉人,任職於直隸霸州知州,為從五品官。府志中還有一位播龍鱗,寧化人,萬曆庚子(1601)年)武進士。官位不祥,與以上播姓子孫遠近、輩數不詳。在古寧化城西有十八登科,為播高寓所。從上述記載可知,潘政為寧化所千戶,相當於7品縣官,其妻施氏為寧武烈女,與周遇吉之妻同在節孝祠內祭祀。兩個孫子潘高、潘文都為進士,一個是四品布政使參議,一個是二品大理寺卿。三個重孫潘雲樣為進士,為兵部員外郎;潘雲翼進士,官至正四品的太僕少卿;播雲從為舉人,官至從五品的知州。就目前所知確實是寧武史無前例第一家。2006年初,縣文物館從寧化附近的南屯播家墓地搶救回縣城(存放於萬佛洞寺)的石人、石羊、石馬等石雕作品來看,其品位之高,絕不是普通人家所能擁有的。

最顯赫的外地祖先—迭臺寺鄉西溝侯家。據史料記載,西溝村侯家祖先是太原府陽曲縣侯姓家族。其始祖侯善的第九世孫明朝的侯慶、侯廣倆兄弟從太府遷居寧武石槽屯跑泉溝村,始人寧武縣籍。十五世孫侯理、侯義兄弟二人於康熙年間從跑泉溝村又遷居西溝村定居。其始祖侯善(字忠貞)為前 RJZ帝國軟件

明救封鎮國將軍,加授奉國將軍、浩封二品夫人;二世侯樊救封世襲千戶,浩授武郎將軍、二品夫人;三世侯剛、侯禮、侯壁、侯祥等史蹟不詳;四世侯定救封世襲千戶,浩授武德將軍;五世侯守賢(字樂善)浩封世襲千戶,官居兵部左侍郎;六世孫侯於放(字依仁)前明浩封孝子;七世孫侯紹(字天朝),浩封世襲千戶,追封戶部侍郎,明朝孝子,載人太原府志;八世孫侯汝瑚(字太珍),弟侯汝珊(字太寶)奉旨浩封世襲千戶;嫡堂叔伯侯倫之子侯汝德為明正德年間進士,官居南京戶部侍郎(正二品),人太原府文廟鄉賢祠祭祀載陽曲縣志;摘堂叔伯侯汝瓊為前明遼東巡撫,右金都御史(正二品),人太原府鄉賢祠祭祀;排十世孫的侯一本奉旨族表孝友義士,載人寧武府志;十世叔祖侯一國授舉大清孝子,載寧武府志,配系寧武府城隍廟鄉賢祠;十一世孫有侯極等;十二世孫有士宏、士謙、士泰、士逐等;十三世有侯佑、侯佐;十四世有加爵(學號顯頁)、官爵、全爵等;十五世有侯理(字達道)、侯義(字達德)、康熙年賜八品壽官,倆兄弟從跑泉溝到西溝村居住。十六世有侯文的兒子承晉、經晉、永晉(字進齊),侯義的兒子思晉、昌晉、連晉、裕晉、完晉等。十七世有侯浩、侯瑞,侯瑞道光年恩賜八品壽官,侯邦為稟生,還有侯明、傑、印、聰、朝、煥、寶、珠、隆、診、倉等等。十八世有侯山、通山、順山、鐘山、厲山、錫山(稟生)、壽山(字靜軒)、昌山(字鳳岐)、文山、望山、齊山、榮山、池山、雙珠、良珠等。十九世孫有:廷英、廷彥、廷權(同治3年任太平縣教諭)、廷傑、廷廉、廷榮、廷琮、廷貴、廷懷、廷文等等。二十世孫有:正中、建中、大中、致中、受中、誡中、守中、時中、進中、用中、應中、王毛、面換、梗存、海存、萬雲、毛人、安榮、安福等等。二十一世孫有:佔忠、佔華、佔德、佔元、佔魁、佔翔、佔鰲等等。侯家祖宗之德,路人皆感到可嘉可慶,子孫之為雖不及先人之業績,賴祖先之光澤,亦家業興隆,子孫綿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