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安印教授:對閱讀經濟學原著的幾點建議

治學大家談 蘭州大學

姜安印教授:對閱讀經濟學原著的幾點建議 | 治學大家談

左二為姜安印教授


宅家讀典


對閱讀經濟學原著的幾點建議


肆虐全國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正常的生活節奏,也讓假期變得漫長起來。大疫當前,宅家日久,難免心煩,這實屬正常情緒反應,關鍵是要找到有效的疏解負面情緒的方法。在生活情景變化與情緒波動之間存在著適應性與反差性相互轉化的關係,而將情緒變化導入適應性過程的關鍵是要找到兩者相互轉化的替代物,我想“宅家讀典”就是一個很好的替代性選擇。平時難有完整的時間段,清淨的環境,現在有了這樣的機緣巧合,正好可以彌補過去在閱讀經典著作方面的不足,讓知識的芬芳化為凝神靜氣的力量,讓煎熬的日子變成美好的時光,唯有讀典而已。

每年研究生招生面試時,我總愛問學生讀過什麼經濟學著作?從學生的回答中可知,同學們基本把專業書籍等同於教材,讀過原著的佔比不大。我想,除了應試教育慣性難辭其咎外,經濟學學派林立、方法各異、觀點對立的學科特徵,也為初學者選讀原著造成了困惑。當然,目前經濟學教學中普遍存在的追求“短平快”,忽視原著教學的問題也需要改進。

如果說教材和專著之於學術素養,如同能量與營養之於健康的關係一樣容易理解,那麼,對一個初步踏入經濟學殿堂的人,面對由一座座“書山”連成的“青藏高原”時,就不僅僅是“書山有路勤為徑”這樣簡單的問題了。這裡,結合自己的閱讀習慣和經驗,就如何啃經濟學這座“書山”,談點閱讀經典著作的體會。


書山有類

俗話說的“這山看見那山高”的選擇困境,在讀原著的選擇問題上同樣存在,要跳出“只緣身在此山中”的侷限性,可以通過對原著的分類來解決這一問題,可按三種方式對原著進行分類。第一,按照經濟學的層次性結構來分類,即按書山形成的層次、層級來分類,處在基石層的是亞當·斯密的《道德情操論》和《國富論》,以及馬克思的《資本論》,這是整個經濟學源頭活水,不常飲此水,思想就會枯竭。其次才是各流派的奠基之作以及形成流派內部學術體系的著作;第二,按照學科的功能性結構來分類,可以將整個經濟學著作分為理論思想類和分析方法兩類;第三,按照學科差異性結構分類,可從研究範式、學術流派、研究方法、分析工具等方面做類型細分。


登山有法

面對經濟學浩如煙海的經典原著,縱然有窮經皓首之志也難成一覽無餘之功,因此,攀登書山的辦法就需講究。可以在分類的基礎上將閱讀經典的方式分為三種,即泛讀(遊山式閱讀)、精讀(攀山式閱讀)和研讀(移山式閱讀),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泛讀”的目的是要了解本學科知識譜系的大致脈絡,並在讀典中達到專業素養的薰陶。最簡單的方法是按照經濟學思想史的脈絡選擇閱讀對象,也可以先閱讀一些這方面的專業書籍,如《影響世界的20位經濟學家思想述評》、《從馬克思到凱恩斯十大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演講集》等,提高自己選擇原著的全面性和精準性。

“精讀”就是要通過原著閱讀,形成自己在該領域的專業知識體系。在泛讀階段大致瞭解了經濟學理論形成過程,初步掌握學科發展趨勢,領略了諸多大師風采後,就要真正走近大師,直面原著、解析原著,領會精髓,掌握真知,在與大師的對話中培養學術趣向,確立研究方向,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研讀”就是要站在巨人肩上,這是讀典的最高境界,也是書山之路上最陡峭的一段路程。運用在精讀過程形成的專業知識體系,在系統研究現實問題中發現新的理論突破點,開展新探索,豐富原有知識體系;要通過對原著的反覆閱讀,與大師的不斷對話,返本開新,在知識結構的完善中形成新知識。只有同時完成了這兩項工作,才有可能在原有知識體系基礎上向前邁出一小步。


衷心祝願同學們身心康健,特別期盼與同學們儘快在校園相逢!


姜安印,蘭州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研究中心負責人,絲綢之路知識產權研究院院長。曾在甘肅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工作。

內容來源 | 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教務處

主編 | 肖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