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男孩山頂搭棚上網課,除了點贊,還要關注背後的教育公平

青島市嶗山區9歲小學生李某回沂南縣過年,被疫情困在老家的他因網絡信號沒法上網課。發現山坡信號好,家人就讓他在那裡上課,為了遮風擋雨還搭了一個棚子。山上氣候寒冷,他就在網課間隙跳繩取暖。為這個懂事的孩子點贊,為他的父母點贊,點贊之餘聊聊背後的故事。

9歲男孩山頂搭棚上網課,除了點贊,還要關注背後的教育公平

這個小夥子令人起敬,能夠能夠克服不利條件主動學習,他的父母也了不起,今年只是特殊情況,他們努力讓孩子有了在嶗山市區上學的機會,願意吃學習苦的孩子將來就不會差,這麼下去就是一代更比一代強的典範。沂南和嶗離的並不遠,但一個地方網絡是基礎設施,另一個地方網絡卻是奢侈品,背後是城鄉教育的巨大差距。

9歲男孩山頂搭棚上網課,除了點贊,還要關注背後的教育公平

這個男孩平時在青島嶗山區上學,以嶗山區為代表的孩子不擔心網絡信號,擔心的是上不完的網課。子女教育已經成為很多城市家庭最關注的事情,市區的小學教育非常發達,水平卓越的優秀老師,集體智慧打磨的精品課程,家校同步的實時反饋 。。。每一堂課程都是代表作。市區孩子還有上不完的輔導班和興趣班,不是家長多麼有錢,而是市區家長更懂得教育的重要性,在投資子女教育方面竭盡所能。還有,市區孩子身邊的教學資源是非常發達的,先進的理念,精緻的包裝,完美的對接,所有的這些都比網絡更奢侈。

9歲男孩山頂搭棚上網課,除了點贊,還要關注背後的教育公平

沂南縣是貧困山區,以沂南為代表的山區孩子缺的不僅僅是網絡信號,還有平時的課堂。在市區孩子挑學區房、挑老師、挑輔導班的同時山區的孩子還在等待老師和家長的陪伴。好老師永遠是稀缺資源,很少聽說過哪個山區小學的老師是高級教師,卻經常聽說沒上過大學的鄉村教師一下子教好幾個年級;經常聽說師範類畢業生不能在大城市找到教師崗位,但很多山區多少年都沒有見過一個年輕老師。。。家長的陪伴對於孩子的教育至關重要,保姆式的陪讀、陪練和陪教是很多市區家長實際生活的真是寫照,而很多山區的孩子就沒有這麼幸運了,父母外出打工一走就是一年,除了短暫的春節很多孩子的照顧都交給了年邁的爺爺奶奶,他們可能都不識字。。。

9歲男孩山頂搭棚上網課,除了點贊,還要關注背後的教育公平

從小學開始的教育機會不平等讓落後地區的孩子逆襲更加困難,2019年清華大學的本科生農村戶籍學生佔比不到20%,這些農村生源還包括大部分國家專項、自強計劃等特殊照顧的學生。但是,困難永遠不可能堵死階層上升的路,不論城鄉,不論貧富,致敬那些一直在奔跑的孩子,致敬為孩子創造良好條件的家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