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創業之路,希望我的經驗對你有用

2008年,在老家創業兩次,都遇到坎坷,但又不甘心,我就獨自去了深圳,在深圳做了4年技術,因想讓自己有更大的提升,於是選擇了轉崗銷售。

一、我的職場、創業經歷。

2006年,我第一次創業是和朋友合夥做電腦公司,這是在衝動下做的決定,我學的是計算機,對這塊比較熟悉,當時認為從自己熟悉的行業下手更容易成功。由於工作比較輕閒,就想找點事做,有天跟同學一起喝酒,藉著酒勁,我們兩決定合夥搞個公司做電腦配件。

第二天我們就開始找店鋪、供貨商、工商朋友註冊,半個月後,一個10平米的小店就開張了。開張後,往辦公桌那一坐,整個人樂呵呵的,那感覺就像新郎官入洞房,對未來各種憧憬:第一個月賺多少錢?第二個月翻倍,半年後把店面擴大一倍,2年內要把旁邊幾個店全盤過來。

那時年輕氣盛,甚是狂傲,覺得自己有些資源,加上合夥的兩人都是科班出身,相信這事肯定能越幹越好。

第一週,把周邊朋友、同學、同事、親戚,往來緊密的領導電話全打了一遍。打完電話沒兩天,陸續有朋友、同事過來照顧生意,我們兩個老闆,身兼送貨、進貨、搬運工、會計、出納、清潔工、伙伕等,公司所有事全自己幹,忙了一週,週末一盤賬,哈哈,賺了6千多。

哥兩個那個樂啊,才開張一週,有這成色,那還幹啥工作啊?幹完假期這兩月辭職得了,照這樣發展,兩月後月入3萬肯定不成問題,這在我們那個小城市,06年有這收入,那是相當不錯的。

當時我們一直生活在坐等收錢的美好願景中,3周後,朋友、同學、領導等都被我們“搜刮”乾淨了,他們的電腦、配件、打印機、耗材等該換的換,該買的買,由於新客戶很少,原來熱火朝天的景象慢慢不復存在了。

兩人商量後,找了個親戚過來看店,我們兩個滿大街地去找客戶。兩人進了寫字樓,準備要推門,發現挪不開腳,想想自己也是一個別人來求的主,現在換成求別人買東西,越想越來氣,他大爺的,不進了,這不是我要乾的。

回去待了一星期,三個人大眼瞪小眼,能打的電話和能找的關係全找了,有點起色,但已經起不了什麼大浪了,一月過後,算了一下,還行吧,平均下來每週有四五千,比上班要強點,但也好不到哪兒去,下個月怎麼辦?

能幫忙的朋友都被“收拾”乾淨了,零散客戶太少,晚上去喝酒,心情都不是太好,剛升起的夢想難道就這樣破滅呢?老闆椅還沒坐熱就要說“拜拜”?!酒過三巡,哥們兒冒出一句心靈雞湯 :沒有吃不了的苦,就沒有享得了的福。一聽這話,立刻動力十足,得,明天啥也不幹,開始掃街去。

想想每月的房租、水電、人員工資、貨款,啥都要錢,不到自己做事還真不知道,會有這麼多壓力存在,苦於無招,還是老老實實跑業務員吧,就這樣,揹著包見寫字樓就進,見覆印店就鑽,看到學校就談。

只要和電腦沾邊的都走了個遍,掃是掃了,臉皮也磨厚了,但收效不大,不是說我們價格高,就說已有固定的供應商,就算真要貨,去我們店裡一看,本來說要20臺電腦,結果最多隻要5臺。

客戶看到店面後,一臉的不信任,後來想想當時的景象,也不怪客戶不信任,這樣苦苦撐了5個月,搞得咱倆精疲力盡,大單位拖款太久,我們本錢有限,最後錢沒賺到,把我們累得夠嗆。

開始周邊朋友還挺關心的,挺樂意幫忙的,時間久了,周邊朋友被掃了幾輪,再看看我們這情況,估計也是難以支撐,一個都沒什麼信心了,也沒客戶可介紹了,也不敢再介紹客戶,最後實在支撐不下去,又不捨得虧太多錢,只好選擇放棄。

最後,把一直關心幫忙的朋友請來聚聚,算是答謝他們的支持,就此關門,我第一次創業就這樣落下帷幕了。

我安心去上了1年班,又閒不住,又和朋友搞了個家政公司,當時想著這個沒技術含量,投入又少,只要找幾個踏實認真的農村青年就可以搞定,又通過朋友找了幾個暑期學生工,就這樣組成了一個30多人的家政公司。

通過第一次創業失敗的教訓,再加上這一年上班的沉澱,這回做事踏實多了,不會那麼無厘頭,挑了幾個機靈、聽話、有點號召力的小夥,拉到朋友的家政公司重點培訓了幾天。

培訓這段時間,我們也沒閒著,主要是打廣告、策劃以老帶新優惠活動、朋友介紹送禮等,做好這些準備後,等他們全部培訓完回來後,分成幾個小組,還設幾個小組長,一切準備就緒,然後開幹。

這次我們沒像第一次創業那樣,要面子,放不開,這次員工幹什麼我們就幹什麼,每天忙得不可開交,和員工打成一團。

幹了2月就過年了,人手增加到了快50人,還是忙不過來,想想不能再這樣下去,過完年就是淡季,只能趕著年前這段時間,把能幹的幹完,我們則抽身到工地談地產衛生打掃。

這段時間員工還有活幹,畢竟是年前,到了年後,家庭活少了,對我們公司的運轉有很大阻礙,發不出工資怎麼辦?

通過努力,接了兩個房地產的活來做,這活相當辛苦,大冬天的,在20多樓的窗臺上,拴個保險繩,沒裝玻璃,四面透風,冷風嗖嗖地往衣領裡灌,十根手指頭凍的直打哆嗦,不聽使喚,當時也沒辦法,再苦再累也得堅持。

過完年回來,公司原本50多人,只回來20多人,本以為接了兩個地產的活,可以維護公司的正常運轉,誰知這“一招走錯滿盤皆輸”,就因為接了兩個地產的活,把我們這個小公司拖垮了。

熬了兩個多月,尾款一直沒結清。最後,無可奈何之下,連員工帶傢伙什麼的,全轉給了另一個朋友的家政公司,第二次創業就這樣落下了帷幕,現在回想起那一幕幕,依然悲從心底涼。

這二次創業,次次都是拼命努力,全身心投入,再苦再累咬牙挺住,有過輝煌,但到頭來還是“一夜回到瞭解放前”,二次創業失敗,對我打擊很大,讓我越來越懷疑自己,連信心都快沒了。

我是一個不太安份的人,按家人的話說,就是喜歡折騰,放著安心的工作不幹,就喜歡自己瞎折騰,但安逸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我不想在26歲的時候,就過著60歲的生活。

在單位待著是輕鬆,每天上班下班,週末一幫朋友同事打牌、喝酒、K歌,儘管不累,肯定也不會有大作為,更談不上賺錢,我不想一直在安逸環境中無法自拔,一輩子毫無作為,靜靜的想了幾天,決定出去闖闖。

我沒敢把這個想法告訴父母,怕他們擔心,最後跟父母撒了個善意的“謊言”,說帶學生去深圳實習,可能要去半年,父母覺得我這次終於踏實了,開始認真幹自己的工作,也就放心了。

經過幾次折騰,兜裡只剩2000大洋了,我一個人背個包來到了深圳,到深圳正好是8月,從四季如春的城市,到了一個熱得發懵的城市,在這個城市沒親人、沒朋友,什麼都沒有。

到了深圳,從自己相對熟悉的行業入手,進了一家軟件公司,這一待就是7年,本來想直接從事銷售的,面試我的老總說我沒銷售經驗,普通話還有待提升,建議我先做技術。有了技術再做銷售,成功機會會大些。

因為這個行業需要技術背景,純銷售是搞不定的,想想老總說的也對,反正我目標是要做銷售,學習銷售本領,學習管理,學習怎麼做企業。在技術崗位待了4年,越幹覺得離目標越遠,最後跟老總攤牌,要麼讓我做銷售,要麼我就辭職,只有兩條路,老總被我逼著沒辦法,只能同意我的要求。

在老總不情願又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我轉到了一直想從事的銷售崗位,堅持一定要把自己缺失的東西找回來,在軟件行業有技術積累和儲備,不用求技術部門幫忙,很多事自己完全可以處理掉,做起來會得心應手些。

從13年開始,我的業績一直沒太大突破,在公司10個人中,第一年排第五,第二年排第二,從第二年起,開始帶團隊進行區域銷售。做到第三年,想有大突破卻不知道如何入手,業績上也沒什麼大的超越,於是,就想著該是學習一些銷售技巧和管理能力的時候了。

說幹就幹,我開始到處找銷售書籍和視頻學習,看了很多銷售書籍,下載了很多銷售視頻,看的時候心潮澎湃,但看完發現根本無法落地,雖說是學一點用一點,但發現很多根本就用不上。

創業失敗總結:

1、創業前要做詳細的市場調查,且要積累一定的行業經驗,不能盲目創業;

2、一定要有足夠的資金儲備,沒有現金流,也會拖死自己。

二、改變從跟高手學習開始。

3月份,我在天津出差,平時常搜索銷售方面的資料,經常去天涯看,那天去天涯無意間看到一本商戰小說,平時我最喜歡看 商戰小說,比如《圈子圈套》、《商道》、《虎口奪單》、《浮沉》等,這些都多多少少看了一些,寫得虛虛實實,能真正落地用在實處的還真不多。

看帖子名為《三年掙850萬,你也可以複製!》,這來頭不小啊,是不是又是標題黨?上面留言說留下郵箱就會發給我,反正閒著也是閒著,就留下了郵箱,當時也沒當回事,沒想到,晚上收到手機郵件提醒,還真發過來了。

反正也沒事,就打開電腦看了一章,感覺還不錯,繼續往下看,看得累了就換手機躺在床上看,書中留了一個QQ群號,我想都沒想就加了群,裡面人挺多的,一直以為是個廣告群,就沒太關注,繼續看小說。

結果越看越入迷,手機沒電了,就打開電腦繼續看,直接看到了天亮,好久都沒追一本書追成這樣了,靜下來休息了一下,憑自己這幾年的工作經驗,我知道如果作者沒親身經歷過,是寫不出那種感覺的,也不可能對某些行業剖析得那麼清晰。

到了中午,我繼續看,把第一部看完後,又馬上找第二部看,站著看,坐著看,躺著看,我直接待在酒店不出去,餓了就叫外賣,渴了就叫送飲料,連續看了兩天,把電子書全部看完了。

看完了一、二部,就想會不會有第三部?於是,就開始在網上搜索,搜來搜去,沒搜到,這時我靜下來想了想,雨總還真有本事,比那些為了抓眼球寫的華而不實的內容實用太多了,猛然想起我還加了QQ群,我連忙進去關注,發現沒一個廣告片段,全部都是聊怎麼創業和做銷售。

群裡有1000多人,我被這陣勢驚到了,剛好當晚有公開課,聽了公開課後,我徹底地被吸引住了,想著要是能有個培訓就好了,這樣自己就能更快成長了。

後來在群裡一問,沒想到還真有個“716團隊”,心情那個激動啊,但一看是網絡培訓,心裡就沒底了,連個固定的地方都沒有,不會是騙人的吧?

思前想後,我決定還是再觀察觀察,連續看了幾次答疑,又上網學習了“艾維做事法”,把每天的工作排期,先做主要的,再做次要的,每天開始就盯著主要工作,完成主要工作,只要不影響結果,次要的沒完成也不會有太大問題。

我每天工作很忙,我用這招試了一下,還真有效果,這才確定這是真正落地的方法,才開始真正相信課程,再觀察了兩天,我就報名了。

因為工作特別忙,安排在學習上的時間就相對少一點,但只要一有時間,我就用來學習,我真的是一點一點地學,學一點,用一點,跟其他同學相比,我學習有點靠後。雖說我只學到點皮毛,我用在做項目、協調團隊、和領導溝通、促成項目等方面開始逐漸顯現效果。

三、攻克持續跟進2年沒實質性進展的項目。A、項目背景。

項目屬於北方較大的一家交通設計企業,公司有4000員工,該項目持續跟進2年,都沒實質性進展,儘管一直在做工作,但收效不明顯,沒簽合同,一切都屬於未知數,參加學習後,我天天想怎麼把學到的知識用到實踐中。

B、項目分析。

項目一直在跟進,但收效不大,現在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分析出這個項目現在究竟卡在什麼地方?於是,我用《提問思維模式》開始寫寫畫畫提問題:

1、競爭對手有哪幾家?

2、競爭對手公司客戶案例有哪些?

3、競爭對手與客戶相似的同行業案例有哪幾家?

4、競爭對手與這家客戶聯繫情況如何?

5、客戶對於競爭對手反應如何?

6、競爭對手產品特點是什麼?

7、競爭對手產品優勢是什麼?

8、競爭對手產品劣勢是什麼?

9、怎麼找到競爭對手失敗點?

10、怎麼和競爭對手形成差異化?

……

我要怎麼去解決這些問題呢?前後思考了2天后,思路受阻,我又去聽課程,當聽到“史玉柱案例”時,思路順暢了,心裡也有眉目了。

史玉柱做征途遊戲的時候,先市調了100多個遊戲玩家,總結出了20條遊戲需要改進的地方,再通過不斷篩選,最後保留了4條。史玉柱說:“就算只有4條,要真正做到也很難,但只要做好了,那就和對手拉開了距離。”看到這句話之後,我立刻就知道,我下一步該怎麼做了。

C、分析問題,找到客戶痛點。

根據前期交流的情況,再結合提的問題,經過仔細分析梳理篩選,我發現了4個關鍵問題:

1、競爭對手有哪幾家?

2、客戶購買軟件系統最核心的一點是什麼?

3、如何獲得領導層支持我們?

4、怎麼找出客戶必須選擇我們的唯一理由?

根據史玉柱的案例,再對比這個項目的四個核心問題,我重新篩選了一遍,發現第四個問題最關鍵:怎麼找出客戶必須選擇我們的唯一理由?

為什麼這個是核心問題?因為他們有180多個開發人員,比我們還多一倍。其中,80%都是211、985高校的研究生以及清華的博士。他們團隊堪稱豪華配置,專業技術水平相當高,說明他們只要想做,就可以開發出想要的軟件系統,他們完全有能力和實力自己開發,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選擇對外採購?根本就沒需求嘛!

我必須找出一條讓他們購買的理由,我把我們產品的所有優勢列了一遍,逐一展開就漸漸清晰了,核心點就是要藉助我們的軟件平臺和我們6年的項目沉澱經驗,在我們平臺上繼續開發他們想要的功能,之後再輻射到他們其它分院的應用。

這好比是我們提供了一棵成形的樹苗,他們可以在多個枝茬上嫁接不同的果芽,我們一起培育這顆果樹苗,長成後他們可以不斷摘果子,而且還可以長久持續的摘,還可以再嫁接。

想清楚這點以後,我心裡豁然開朗,這才是問題的關鍵,他們需要追求長久的利益,至於其它競爭對手,都可以通過市調,向已有客戶和同事瞭解競品的優劣勢。

D、人情做透。

找到主要問題後,這時發現還有兩個問題也是至關重要的,即如何獲得中層及高層領導的支持?競爭對手有哪幾家?我不斷在紙上寫寫畫畫思考這兩個問題:到底怎麼獲得領導層支持呢?想了一個晚上,不自覺想到了課程中說到的人情做透和利益驅動。

這才想到人情還沒做透,平時也就到辦公室聊聊天,偶爾和領導吃個飯,按課程的說法,吃飯、聊天就跟喝白開水似的,沒什麼意思,也沒什麼實際收穫,我就想:如何把這個人情做透呢?是否可以從小禮物入手?

716銷售招數:人情做透之小禮物

我開始在腦海回想他辦公室的場景,看看裡面有什麼擺設?再想想他平時喜歡什麼運動?他孩子多大?主要是找一個方面開始入手突破,梳理了一遍後發現,他辦公室掛了一張毛主席的畫像,他經常說喜歡主席的語錄,但辦公室沒幾本像樣的書。

我分析他是一個主席思想的愛好者,他辦公室稍顯凌亂,書籍不成體系,說明他是一個不拘小節,工作非常忙的人。於是,我馬上到噹噹淘寶上搜了一通,選了一套《毛澤東選集》(1—8卷),約了個時間給他送過去。

在約的前兩天,我得知他們上級領導要來檢查各科室的工作情況,既然有檢查,就一定會打掃衛生,這樣我給他送書過去,放上去才有感覺,不然太凌亂了也起不到效果。

上級領導檢查後的第三天,我就把書給他送了過去,先隨意聊了一會兒,馬上就切入聊到了主席的一些小故事,他越聊越起勁,馬上跟我聊主席的《十大軍事原則》、《論持久戰》、《毛主席詩詞》等,幸好我提前做了準備,要不只能洗洗睡了。

我感覺自己提前下的功夫還不夠,我先恭維了幾句,馬上掏出包裝好的《毛澤東選集》,往他書架上一放,當時我能明顯感覺到他驚了一下,我說:“我一個親戚喜歡主席的著作,那天去他家,他送了我一套,我想我這水平哪夠得上這麼有思想的著作?上次看到您辦公室掛了一幅毛主席的畫像,想著您肯定是主席思想的追隨者,我就給您帶過來了,只有您才適合這套書。”

領導一聽這話,那時高興的就差點沒蹦起來,馬上拉近了我和他的距離,後面想想再送一套會更好點,但不能太奢華,領導一般都要顯得有文化修養,但又不能太張揚,過猶不及嘛,時機也要掐得準,裡面亂糟糟的書放上去效果也不明顯。

通過和領導建立聯繫,多深入交往對項目幫助肯定很大,後面他給了我幾個關鍵信息:他們選了哪幾家廠商作為預選?他們真實的想法是什麼?他們準備怎麼做?

716銷售招數:麥凱66、三大攻心術之攻直系親屬

我和高層建立聯繫的過程中,由原來的聊天吃飯變成了送小禮物,而且是有深度的送禮,中層領導我送小孩玩具,淘寶選好直接寄過去,當然我先用“麥凱66”瞭解這位領導的家庭情況。

小孩4歲,懂點事,但正是玩的年齡,送小男孩喜歡的遙控車,讓這個車天天在他面前晃悠,這領導肯定記住我了,後面聊天談事自然親近很多,小禮品送到點子上,事半功倍,有了交往,才能交心,有了交心,才有交易。

E、控制關鍵點,避免自己掉坑裡。

到了投標的時候,他們根據需求,在招標文件裡把功能列了一堆,我和開發同事溝通,一時有點找不到頭緒,照他們這個來應標,根本不好寫也不好做,弄不好還把我們給陷了進去,這就痛苦了。

想了一會兒,我拿了張紙,根據他們的功能,寫寫畫畫形成了系統的核心主線,先把思路打通,先不考慮這些功能有用沒用,先考慮他們做這個事是怎麼流轉的。

流程畫出來後,再根據流程把功能套上去,這時我們已經確定了他們的核心是什麼,再把一些不必要的功能單獨列出來,以我們過去的經驗和做法列出對應的解決方案。

我把他們可能會問的問題全部列出來,組織相關的材料去應對,這些可能會問的問題。再把我們客戶的案例、亮點、思路、落地做法,單獨做了個彩色文件打印出來,先不放到標書裡,到開標的時候單獨發給評委。

如果做到標書裡,我想評委不一定看,只會盯著他們的需求轉,不斷的提問,我們不斷的應對,雖然可以達到應標,但氣氛和效果很難達到預期。

我讓他們先看基本的商務標書後,再看幾張彩色的紙,都是一些同級別的案例,一些有水平的單位,都是做同樣的內容,但我們給他們現場講標的PPT更精彩,讓他們有更多的優越感,讓他們感受到,我們就是給他們量身訂做的,最終的效果自然會更好。

F、價格談判,臨門一腳。

開標現場的時候,包括紀委、外部評標專家、內部評標委員會、信息中心、業務部門等總共20多人,來的都是評標的專業人士,身經百戰,這些單位既做過甲方,又做過乙方,對於投標經驗都相當豐富。

評標中,價格是雙方爭取的一個核心焦點,誰都想在價格上爭取最大的優惠。同時,這些評標專家都會在這上面重拳出擊,都會以不同的條款來緊摳不放,充分展現他們的專業能力,我在這點上寫寫畫畫提煉出了幾個關鍵點:

1、列出相似案例的應用深度。

具體做法就是,列出我們多年來成功的客戶案例的情況:已成功的客戶案例行業地位、人員規模、購買產品的目標,什麼樣的產品就可以滿足客戶的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慾望,怎麼控制風險保證成功、價格由哪幾方面構成、花多少錢就買多少錢的東西等。

2、切入技術,實現服務保證,模糊價格主張。

具體做法是以技術為切入口,說明我們是怎麼保證這個項目成功的,我們是怎麼一步步讓客戶滿意的,我們技術服務人員的專業水平是哪幾方面,要保證項目成功技術服務的週期要多久,後期運行維護我們是怎麼讓客戶放心的等。

3、展望遠景,看到美好未來。

其目的是告訴客戶,通過我們雙方的努力,公司會有哪些收穫,公司在集團獲了哪些獎項,負責此項的團隊在公司獲得了哪些競升機會和榮譽,個人以這個項目寫的論文上了什麼刊物,獲得多少獎金等。

我的目的是什麼?傳達一個信息,價格不是唯一決定因素,只有雙方在一個合理的價格期間才有合作的可能,如果把價格壓得太低,因為受到價格因素影響,會導致人手投入(只能配一般開發人員,不可能配頂尖高手)、技術水平、服務時間等都會受很大影響。

因為我知道,他們更擔心的是失敗,針對他們專業性的提問,我們表示尊重和肯定,我把他們想說的話,而不能說的話,由我從側面說出來,表達了我們的真誠。

價格上點到即止,糾纏於價格,只會導致僵局,人家都已花了上百萬了,還會在意你讓利一兩萬,這不是關鍵,我們報的價格都是經過精準匡算的。

我更多的是探討接下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要怎麼做?以及會給他們帶來什麼?給他們不斷心理暗示,我們明天就開始幹活了,我們人馬上就要到現場了,夢想就在眼前。如果你再和我們掐價格,這些未來都是零,人的心理都是一樣的,得到好處讓人愉快,失去會讓人痛苦,失去已經得到的將更加痛苦,我把選擇權交給了專家。

評標的時候,價格是最重要的核心,只要鬆了口,讓了價,哪怕只是一丁點的讓價,客戶心理馬上會產生質疑,會認為我們自己都沒把價格搞準確,更會覺得價格水份多,還會對我們的專業水平產生質疑,所以我們提前分析的很清楚,確定了就一口咬定,堅決不鬆口,最終以148萬成交。

最後,我提煉下在這次開單的過程中,運用到的716銷售招數:

1、人情做透之小禮物:給領導送《毛澤東選集》;

2、麥凱66:瞭解客戶個人信息;

3、三大攻心術之攻直系親屬:給領導的兒子送遙控車。

我們是X港的軟件公司,每年以4月1日為一個新的財政年度,截止到現在,我已經完成了全年的個人業績目標,我們一年的業績目標是300萬。

過去我業績一直沒多大突破,雖然不靠後,但也沒成為公司第一名,現在我的同事目前最多的才完成38萬,有3個同事還沒開單,從現階段看,我的業績已經在公司拔得頭籌,不過還需要再接再厲,爭取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由於經常出差,課程學得也不是很紮實,我只能固化提交總結,學習時間沒法固化,學習訓練課程後,我發現自己的思維模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原來困擾我的問題得到了梳理,在學的過程中,我儘可能把學到的知識和我的工作結合起來,雖然用得還不是很純熟,但確實讓我受益非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