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往事:親戚群

東北往事:親戚群

好像是2015年,春晚聯合微信、QQ和支付寶發起了全民搶紅包,我記得有個集五福活動,一下子就讓微信和支付寶紅透了半邊天。張小魚至今也認為那是親眼見過的最好的一次營銷活動,沒有之一。

那年年前,為了搶紅包我還給我媽賣了部智能手機,雖然仍是算老年機,反應慢,但每次搶個幾毛幾分還是能應付的來。老張冷笑著給下了結論,為了搶9塊71花了500多,你和你媽都特麼病的不清。我媽年前年後總共搶了春晚活動的9塊71,是全家人裡搶的最多的。

我媽智能手機也只充了一次話費,她說家裡的座機不花錢的。手機變成了我媽躺在床上看時間的玩具,後來不小心掉到了床縫裡,至今還安靜地躺在床下休息著。

我姐的第一部智能手機也是年前有的,她咬牙掏了兩千買下了兒子手裡的那部舊手機,然後逼著張小魚手把手教她如何看朋友圈、如何入群、如何聊天、如何建群,再然後就建了她人生中的第一個群,群名好像叫“老張家”,記不太清楚了。

“老張家”在年前達到了空前的火爆,我姐居然籠絡來了四十幾個親戚,連我媽的那部手機也在裡面,我姐給取了個“老佛爺”的名號。老佛爺可不是平白無故就叫得,每年初一或初二,我媽家就成了所有親戚一年中唯一一次聚齊的地點,烏烏泱泱地塞滿了兩個屋子和客廳。

以前親戚來拜年,手裡拎兩樣超市買的東西,我媽嘴上說“來就來了唄,還拿什麼東西”,手裡卻忙不迭接過來,順手遞給了老張。所以,過年間家裡收的大箱小包老張都仔細地碼到樓道樓梯下的隔間裡,具體有什麼和有多少我們也不知道。只記得有一年過五一,老張開了幾罐啤酒,他說是過年的存貨。

收禮也要回禮的,親戚家的孩子,主要是還在上學的,我媽會按著遠近親疏包了紅包,上面認真標註好名字,多的二百,少的五十。孩子們接了紅包立刻做鳥獸散,屋裡的人太多了,連個落腳的地兒都沒有。

“老張家”的群在三十那天晚上熱鬧非凡,相互祝福拜年中玩著10塊5塊的小紅包,還順道把今年聚會的時間定了下來,初二“老佛爺”家不見不散。

說話間大爺家的二哥扔出了個紅包,上書“老佛爺專享”,我媽屁顛著打開,原來是二百的大紅包。老太太趕緊讓我姐給人退回去,這怎麼行,哪有玩這麼大的。

二哥在群裡解釋說,初二過去的時候就不給您買東西了,拎著累人,而且不如紅包實在。

一個人這麼做了,其他人也就跟著,一時間滿屏的紅包雨紛紛落下,可有的就沒寫專享,也許是圖省事兒吧,又也許是不會寫。小舅的紅包就沒寫,不僅沒寫,還分成了十份,我媽就搶了個6塊8。

小舅的紅包並沒剩下,有孩子搶了,也有大人搶了,小姨家的大虎最幸運,點開了竟然有70多。大虎連連作揖,看沒看見,還得是我舅舅,真大方。

小舅和小姨兩家素有隔閡,原由在小舅媽身上,她看不上小姨一家人,總說她們家是吃著碗裡的想著鍋裡的。我媽調節了好多年,兩家人也不見怎麼親近,反倒是這幾年越來越生分了。

大虎剛誇完小舅,小舅媽就不樂意了。

大虎,那是給你大姨的紅包,這你也好意思搶啊,怎麼還不如你家陽陽懂事。陽陽是大虎的兒子,十四歲,上著初中,搶了小舅紅包的人裡沒他。

小舅媽的一席話很不中聽,不僅罵了大虎,還順帶罵了所有搶小舅紅包的人,一時間,“老張家”的群凝固了。小舅估計是捱了小舅媽的罵,居然也是一聲不吭。

到底是我姐厲害,拿過我媽的手機就給小舅媽私發了個200的紅包,附上一句:初二您別過來了,免得尷尬。

小舅媽收了紅包,初二時也真就沒過來,小舅自己拎著一盒禮物進門時,被我媽好頓埋怨。

大年初一的下午,我姐宣佈“老張家”的群壽終正寢,把群裡的人一個接一個踢了出去。有人問及理由,她語音回道:還是留點相見時的面子吧,親戚群的群主不好當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