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撤消的專業都是冷門專業嗎?為什麼?

用戶7933284687810


2019年各高校共撤銷本科專業367個,任何一個大學專業,從熱門走向冷門,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市場需求。所以說,被撤銷的專業相對來講都是冷門專業,被撤銷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市場需求不大。

還有一個原因,我們從專業本身特點來看,以被撤銷的“教育技術學”專業來分析,(本人本科和研究生都是這個專業,真心有點頭大,呵呵~)。這個專業給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全面”,什麼都學,教育學、計算機技術、電視相關技術、傳播學、信息學等等,“全面”導致的最直接的結果就是什麼都學不精。記得剛一入大學,系主任就和我們說這個專業早在幾年前是非常吃香的,培養出的畢業生號稱“萬精油”,哪哪都能用,都好用,言外之意就是從這幾年開始,就不是很吃香了,當年是2008年,果然10年之後,這個專業面臨著被多家高校撤銷的慘局。其實回到市場需求,我們也可以理解,現在重點產業對人才需求的關鍵詞是“高精尖”,而這個需求和“教育技術學”培養人才的方向恰恰相反,尤其是本科畢業的學生,更是沒法適應社會需求,我想這也是“教育技術學”被很多高校在本科階段撤銷的一個原因。

不過,最後我們也可以這樣想:任何專業,其實冷與熱,並非絕對!當我們宣判一個本科專業走向冷門的時候,其實也是另外一些同學的機會所在,就看你如何把握了。



瘋狂小娜子


每年,教育部都會公佈新增或撤銷專業名單。也都會有圍繞新增、撤銷名單的各種解讀。其中最為普遍的解讀是,用新增或撤銷的數量來評價某個專業的冷熱,新增多的“熱”,而被撤多的則毫無疑問屬於“冷”。這是完全錯誤的解讀,甚至會誤導學校設置專業,以及學生選擇專業。新增或撤銷專業需要具體學校具體分析,而且,不論是新增還是撤銷,都需要大學教授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充分論證,這才能促進大學優化專業,提高專業教育質量。

從大學的辦學定位看,進行通識教育的高校,應該以能力為導向培養學生,因此,不宜不斷的調整專業,而是要拓寬專業面,儘可能培養學生的基本能力和素質。而進行職業教育的高校,由於辦學要以就業為導向,因此,要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及時調整專業。

這也應該成為學校新增、撤銷專業的基本的原則。每所大學的定位不同,要根據本校定位調整專業設置。實行通識教育的學校,要有辦學的定力,堅持本校特色,像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就沒有時髦、熱門的商學院、醫學院、法學院。而進行職業教育的學校,則要對社會需求變化特別敏感,這樣培養的人才才能滿足社會需要


共話巴山夜雨時


反正肯定都是不好找工作的專業


深海螺絲釘803


因為畢業了也找不到工作


飛天遁地大家


不實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