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法系车为何越卖越差?资深车主现身说法

在困境面前,或许法国人更应该听听中国用户是怎么说的。

从标致505在广州下线的那一刻,法系品牌在中国的30年里似乎就没有给大多数消费者留下太好的印象,反倒形成了一个很作、很懒惰、不懂经营以及把落后的技术拿到中国的形象。

访谈|法系车为何越卖越差?资深车主现身说法

但如果回顾历史就会发现,标致505(504)系列是当时标致设计最先进的车型,就连505 SW8、504皮卡和505轿车在当时也是以柔性化制造的方式共线生产,传闻上海大众还因此专门到广州去学习。

广州标致的失败有它的时代背景和政策因素在其中,而回过头来看法系品牌今天的处境,实际上也不完全是东风神龙的问题,法国人多年来的态度和他们对用户需求的理解才是经营问题的关键。

背离核心价值

公开资料显示,神龙汽车曾在2012-2015年迎来过销量高峰,4年中分别实现44万、55万、70.4万和70.48万辆的成绩。随着增幅于2015年的放缓,其销量从2016年开始大幅下滑,在随后的3年里分别交出了60.02万、43.4万和25.3万辆的答卷,法系品牌的市占率从2015年的3.6%下降到今年11月的0.5%。

访谈|法系车为何越卖越差?资深车主现身说法

“之所以有今天的困境,是因为法国人始终没有把法系车的核心价值传递给消费者,这里面包括产品设计、产品质量、配置等级和品牌溢价。”曾俊夫作为法系车自媒体《法力无边》的创办人和资深的法系品牌用户,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达了他的体会。

在曾俊夫眼里,虽然法系品牌曾有过很好的销量,但却从来没听过法国人讲自己的车为什么好,即便讲过也从来没有讲清楚过。他们这方面的态度就好像在说“老子的车很好,买不买是你们的事”。

法系车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其背后传递出来的心思和语言是曾俊夫在高中时期看汽车杂志时慢慢感悟到的,但普通消费者恰恰不具备车迷思维的主动性,因此才更需要企业在营销上去带给他们一些信心以及产品价值的提升。

然而在法系几个品牌的官网上所强调的关于舒适、空间和越级等信息,与它们一直所传递的巧妙设计、浪漫主义和独特品位的概念完全不符。

海外版的标致408原本是一款具备一定品质感的车型,但国产后并没有具备海外版的品质,反而仅突出了空间大的卖点。“这就正好就符合了部分消费者的心理,这部分消费者仅是因为车大才买,而不是车好才买。”曾俊夫认为,这么做的结果只能助长法系品牌走向困境的的苗头。

缺乏核心产品

“中国市场卖不好,不是我们产品的问题,而是用户不懂我们。”在2019年上海车展上,当媒体问到为什么法系车在中国卖不好时,PSA高层如此回答。他们的自信或许是海外市场全部实现增长的业绩,然而法国人并没有真正的去思考中西方消费者在用车环境和地域文化上所形成的差异化需求。

访谈|法系车为何越卖越差?资深车主现身说法

要满足这种需求,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推出所谓的特供车,但特供车并不仅仅是为了本地市场而去做过多妥协的产品,像雪铁龙C3X-R和刚刚公布的C3L这样的产品,不论是在外观、空间还是配置方面,显然都无法讨好中国消费者。

在这方面广本锋范就是一个例子,虽然是一款非常符合东南亚市场需求的车型,但销量告诉我们,它并不符合中国消费者的用车需求,而凌派作为广本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特供车,在尺寸、空间和配置上都有大幅的提升,虽然车型和价格高了一个级别,但月销过万的成绩说明,中国消费者更喜欢这样的车型。

“特供车的做法是有必要的,但不仅要有针对当地市场做出改变的车型,还要有跟国际市场紧密结合的、相对高端的车型,这样的话才有逼格、才能更接地气。”曾俊夫表示,“逼格也有,接地气的产品也有,才会让那些买了特供车的人也能吹吹牛逼说‘我们品牌也有欧洲进口的原汁原味生产的车’”。

一个品牌的畅销离不开巧妙的产品布局,它一定是核心+本地产品的组合,贵的+便宜的产品组合,相对高端+接地气的产品组合,或者能够提高品牌溢价+走量产品的组合,只有这样结构才能真正打动消费者­。

从人事调整、信任计划、并网销售和“元”复兴计划等一系列动作来看,法系品牌并非没有自救,然而不论企业如何调整,最终的结果都要反应在产品上。

如果让消费者觉得买法系车没有任何存在感,就会让人觉得这个钱花的不值得,甚至矮人一头,这就是产品本身给用户带来的心理价值,因为大家都会对比,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但目前我们并没有看到法国人在这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