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慈禧太后为什么不喜欢坐汽车?

历史中简堂追溯传奇


汽车,这早已潜移默化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交通工具,因其速度快、省力、舒适等优点,一直为人们所青睐。也许有部分人会因为汽车不够环保,或者更喜爱能够达到运动目的出行方式而对汽车没那么感兴趣。

可是,生活在清朝的慈禧太后为什么也不喜欢坐汽车呢?难道她也是一名深藏不露的环保卫士,抑或运动爱好者吗?她拥有了号称“中国第一辆”的汽车后,为什么束之高阁,任凭它生锈也不愿意去使用呢?且随笔者一探究竟。
要了解一个人的行为,我们首先应该去了解这个人。慈禧,是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母亲,也是晚清的实际统治者。可以说,她生活的那个时代是动荡的,她在世期间,授意签订过许多不平等条约,发动过戊戌政变,斩杀过戊戌变法六君子;也曾支持过义和团运动以抵抗列强,也曾推行过洋务运动、清末新政,一定程度支持“改革”。光绪三十四年(1980)病逝于中南海仪鸾殿,享年七十四岁。抛开政治问题,慈禧比较开明,她爱好接受西方的新鲜玩意,如照相、电灯、留声机等等当时非常时髦的东西她都接触过;但如果从政治来说,她又是非常顽固和保守的,这里不赘述。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慈禧和她的汽车。慈禧的那辆汽车,是中国进口的第一辆汽车,因为她乐意接受西方新鲜玩意,又爱好游山玩水。但当时主要的代步工具还是大轿或马车,袁世凯为了讨好慈禧,就花了足足一万两白银购进这辆车作为礼物送给慈禧。慈禧初见车时,也是惊喜非常,因为车非常气派——拥有木质车厢、车轮,铜质车灯和实心轮胎。车厢上方撑有车篷,还在四角缀有丝穗,车厢内设有两排座位,前坐司机,后可坐两名乘客。

那么,慈禧为何会由喜转恶呢?中间发生了什么?关于这个,有两种比较流行的说法。第一个,是因为慈禧的皇家傲气。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车在设计时,是安排司机在前,乘客在后。这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慈禧却为此深感不适。相传当她发现自己的马车夫坐在自己前面驾车,认为这不仅是平起平坐了,这简直是比她还尊贵,不由大发脾气,命令他跪着开车。但这样一来车辆就失去控制,险些发生车祸。慈禧不愿意司机坐在前面开车,但又无法改变,便对汽车失去了兴趣。

第二个,是这辆车“闯了祸”。慈禧得了新车,高兴的乘车游玩,所到之处,人们无不啧啧称奇,慈禧的虚荣心由此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她一高兴,就赏了司机御酒一杯,那时也还没人普及酒驾的危害,所以司机喝了酒,继续开车。但这就坏事了,司机酒量浅,可御赐的不喝不行。他晕晕乎乎发动汽车,一脚油门蹬到底,谁知道准备刹车时因为惯性又往前开了几米,撞到一个宫女。可怜那个宫女还没反应过来,就魂归西天了。慈禧下车一瞧,被这血腥场面也吓得够呛,一连做了好几天噩梦,从此再不愿坐车。

关于慈禧为什么不喜欢坐车,也许只有她本人最清楚。但不管怎么样,慈禧都可以说是晚清时期的弄潮儿了。虽然后世对她执政的表现毁誉参半,但单从生活来说,她实在是个精致的人。我们评价历史人物,也应当多方面的看待,毕竟存在于书本里的人物,也曾生动的存在过。


邓海春


慈禧太后在1901年曾坐过汽车,当时官拜直隶总督的袁世凯为了讨好慈禧,用1万两白银购进一辆第二代奔驰牌轿车作为慈禧六十大寿的贡礼。

慈禧太后也并非对洋玩意都是排斥的,当她看到这“中国第一辆轿车”后心还是很好奇和欣喜的。但在她第一次乘坐汽车时却发生了让她老人家不愉快的事,原来,慈禧太后发现汽车司机孙富龄不仅坐着,而且还坐在自己的前面,当即心里非常恼火,认为不成体统,没有礼数,有损她老佛爷的威严。于是下令孙富龄跪着开车。孙司机只好跪着驾驶,但跪着开车不容易踩油门和刹车,因而险些酿成车祸,这可吓坏了当时在场的王公大臣,他们纷纷下跪乞求老佛爷不要在乘坐在不吉利的洋玩意。慈禧太后于是无奈地被人搀扶下车,中途又换上她的十六抬大轿。因为不能容忍司机坐在面前开车,慈禧太后渐渐对汽车失去了兴趣,因此这辆车被弃置一旁。后来,此车作为皇宫遗物在紫禁城闲置。在电视剧《神医喜来乐》中,慈禧将这辆汽车送给了喜来乐,当然真实的历史上并不存在这件事,不过是博人一笑罢了。





近现代中国史


汽车现在已进入平民百姓家,在一百多年前,中国人并不知汽车是什么东西?汽车迈进中国的大门是谁的功劳呢?那就是当时大清的实控者老佛爷慈禧。是慈禧进口的第一辆汽车吗?当然不是,是袁世凯为了讨好巴结老佛爷,从国外托人买来的。据说花掉了一万两白银呢!

慈禧看到袁世凯送来的四个轮子的怪物不知是什么东西?袁世凯就回答说是类似轿子的汽车。从此就称这种汽车为轿车。慈禧初时也十分好奇,试乘了一回,觉得不错,就常常在宫中坐车玩乐。可是清朝的那些老臣却十分不乐意啦,他们没有老佛爷的思想开明。他们就劝老佛爷不要乘坐外邦异域制造的奇巧淫技的东西,对老佛爷的御体怕受影响。况且开车的司机坐在老佛爷前面,是对老佛爷的大不敬!这慈禧太后虽然喜欢汽车,但一想司机和自已平起平坐有失自已的尊严,就命司机跪着开车。

这司机为老佛爷开车本来就提心掉胆的,让其跪着开,那就更坏了!结果在一次开车时轧死了宫中一名小太监,太后也受到了惊吓!若是平常司机就是杀头之罪。幸亏老佛爷宽仁,小司机逃过一劫。但是小司机吓得还是带着家小逃出了京城。从此下落不明!至此慈禧再也没有乘坐桥车的欲望啦!

此车放置仓库中无人问津。直到解放后,德国奔驰汽车公司来中国访问,在故宫中见到这辆百年老爷破车后,要用十辆新的奔驰换走这辆老爷车。据说故宫人不答应才作罢!





坐看雨收云散


你的这个问题很有趣!


慈禧太后的座驾,被人冠以“中国第一车”的美名。

她为什么不喜欢坐汽车呢?原因有两个:第一,她不喜欢人坐在她前面开车;第二,没人敢给她开车。关于这个,还有一个趣闻,跟孙富龄有关。孙富龄是何许人也?他就是中国第一个汽车驾驶人,也是世界上唯一跪着开车的汽车驾驶人。

时间回到1902年,袁世凯从香港买进李恩时进口的汽车后,献给慈禧太后使用。在当时,中国没有一个会驾驶汽车的人,于是慈禧就下令招募汽车驾驶人。在应试的11个人中,给皇帝国戚赶马车的孙富龄被慈禧荣幸地选中。

孙富龄是北京市大兴县哈德门人,他聪明好学,能随机善变,所以很受慈禧的赏识。

一天,孙富龄将汽车从颐和园长桥开到万寿山下。慈禧看着坐在她面前的这位驾驶人,越看越不顺眼。她觉得自己的地位至高无上,达官贵人都要跪拜在她的面前,而眼前开车的奴才竟然不识体统地坐在她面前。

“你知道给谁开车吗?”慈禧傲慢地问孙富龄。

“给至高无上的慈禧太后开车!”孙富龄惊恐地回答道。

“你得跪着开车!”慈禧接着说道。

孙富龄立即下跪。可是,他手握方向盘,不能代替脚踩加速踏板,于是汽车根本开不走。

“启禀老佛爷,”孙富龄跪拜道,“汽车坏了!”

从此,这辆汽车一直就没人敢开,所以也就一直停放在颐和园中。

后来,孙富龄一家惧怕慈禧降罪,借浓雾掩护,赶着马车仓皇地逃离北京。


作家庞永华


慈禧太后是中国第一辆汽车的拥有者。要说她不喜欢坐汽车,这是不够准确的。慈禧其实对这辆车还是喜欢的,坐在汽车上的感觉肯定要比坐马车或者是人抬要爽很多,那耳边带风的感受自然是杠杠的。当然,最后这辆车很快就被尘封在仓库中,那又是什么原因呢?

1901年,是近代中国值得关注的一年。

这一年,两个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举足轻重的人出生了:那就是发动西安事变,为促使国共合作抗日作出重要贡献的张学良,以及刚正勇直的陈毅元帅。

这一年,却也更多是无奈,《辛丑条约》在9月7日签订了。这个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彻底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开始了更黑暗、更艰难的生活。

然而,被赶得四处逃亡的慈禧却并没有觉得悲伤,还是很高兴的——终于保住了自己的命和清王朝的统治,又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了。

虽然还在逃亡路上(1902年1月8日回到北京),但心情可能还是棒棒的,于是决定过一个生日来庆祝一下,顺便冲冲喜,去去这些年被“打”的晦气。

老佛爷要过生了,可愁坏了一班大臣们,得送礼啊。要讨老佛爷欢心,这礼物当然要新颖而又别致,像夜明珠一类的奇珍异宝老佛爷可见得多了去了。

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不知愁掉了多少白发,终于想到了一个好礼物,送老佛爷一辆汽车。15年前的1886年,汽车就出现在了这个世界上,可这个新奇的东西,国内却是没见过。

于是,慈禧成了中国第一个拥有汽车的车主。

当生日那天,这个带四个轮子,没得马拉的家伙一出现在现场,自然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慈禧听说这个叫汽车的家伙不用马拉还能跑得比马车快,立时来了兴趣,让随车来的德国司机带她兜了一圈。

坐惯了慢悠悠又不太平稳马车的慈禧,第一次感觉到了风驰电掣的感觉,非常高兴,大大的赏赐了德国司机。

不过,老佛爷有一个疑问:这家伙不吃草,它咋个就跑这么快呢?德国司机给她解释,这汽车不吃草,它喝油。这个解释自然听不懂,老佛爷也没深究,反正是心情很高兴。

可老让外国人开车也不妥啊,慈禧就下令在国内找人给她开车。

经过各种挑选,中国人孙富龄成了第一个司机,而且还是御用司机。

从此,慈禧过上了快乐的有车生活。经常在孙司机的驾驶下出外游玩。

这一日,慈禧在车上坐着心情非常好,就赏了孙司机一碗酒。老佛爷的赏赐,当然是要一口闷掉。喝干了这碗酒,酒驾司机孙富龄又上路了。

这喝了酒开起车来就是爽,等到发现路上的小太监时,孙司机就欣然把油门当刹车踩了。可怜的小太监成为了中国第一起道路交通事故的第一个受害者,孙司机也成了中国第一起道路交通事故的肇事者,而且还是酒驾。

小太监的死并没能引起人们的痛惜,可是却让大臣们看到隐患:汽车这洋家畜有这么大的风险,要是老佛爷有个三长两短,那可是不得了。于是大臣们纷纷上书,说这洋家畜不吉利,不吃草还跑这么快,多半是妖法,太后要小心。

一开始,慈禧对大臣们的上书没太重视,毕竟,大臣们根本没得机会体会到坐在汽车上的快感。但大臣们提到的汽车的第二个问题,那个小小的司机却和太后并排而坐,这是大不敬的。慈禧一听,是这样啊,我堂堂大清太后,你个小司机怎么和我坐在一排了呢?于是,下令孙司机此后跪着开车。

从此,孙司机只好跪着开车了。还好,当时的汽车(见文头图片)还能跪着操作,要是今天的汽车那就不行了。可是,这样操作终究是极不方便,一路下来险象环生。让老佛爷受了伤,可不是闹着玩的。孙司机被吓坏了,就悄悄的用棉絮堵死了油管,汽车坏了。当时又没有修车的,这辆车就这样被搁置下来了。

后来,孙富龄担心事情败露,悄悄的带着家人离开了北京,自此不知其踪。

中国第一辆汽车就这样黯然谢幕,被尘封在了仓库里。今天,我们还能在故宫博物院里看到它。


以上故事,据相关资料整理而成,如有不实之处,欢迎在评论中指正。我是挚守静笃,一个专注于历史领域的答者,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我哟。今天是端午节,祝亲爱的您端午安康!

挚守静笃


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奔驰发明了以汽油为燃料,内燃机为动力的移动工具,这是历史上第一台真正意义的汽车诞生,1886年,四轮汽车开始销售,仅15年后,第一台汽车传入中国。1901年慈禧太后过66岁的生日,大臣们琢磨送什么礼物给老佛爷,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溜须拍马,从德国进口一辆汽车当生日礼物送给慈禧,等于说慈禧也是中国第一个拥有汽车的人。

图为颐和园文昌院中展示的慈禧汽车。

慈禧第一次见汽车很郁闷,长得像一口棺材,还带个四轱辘,袁世凯马上解释,这不是棺材,是汽车,跑起来比马车快多了,慈禧马上惊讶道,跑那么快,一天得吃多少草,把袁世凯整个够呛,又是一番解释后,慈禧也觉得新鲜,怎么开的,怎么坐的,问一大堆,当听说这汽车跑起来要车夫,于是让李莲英全城找会开车的人,一个叫孙福龄的学的最快,成了慈禧汽车的御驾司机。

图为1903年慈禧太后盛装照。

以后的日子,慈禧经常坐着汽车在颐和园里游玩,有次看到司机孙福龄累得满头大汗,心情不错的慈禧令人赏赐孙福龄一碗酒,诚惶诚恐的孙福龄激动无比,一口干了又载着慈禧在园子里转悠,一碗白酒下肚又吹了风的孙福龄酒劲发作,晕头晕脑的载着慈禧把路边一小太监撞死了,事儿很大,不但惊了老佛爷,还撞死了人,虽然没有追究孙福龄的责任,但事儿没完。

图为1945年,美军在故宫参观慈禧汽车。

马上朝廷中就有人风言风雨,有人说汽车这东西不吉利,有人说不能相信洋人的东西,更有人说凭什么一个车夫和老佛爷同在一车平起平坐,不跪着还坐到前面,严重有失大清体统,慈禧后来觉得也有道理,令司机以后开车要跪着开,不能坐着开。我想汽车不是和马车一样性质么,坐马车不也是有马夫在前面,也是坐着的,马车没问题,汽车却是个异类,司机孙福龄本来听到流言蜚语怕得要死,听说以后要跪着开车,这不是要命么,于是找个机会把车弄坏了,谎称车坏了,当时也没人会修车,汽车一事就不了了之了,慈禧也再没提起这辆车。


图文绘历史


高科技玩物入冷宫

慈禧太后出游,一般都靠豪华大轿子,但这轿子是人力抬,实在慢啊。于是,在1901 年慈禧寿辰之际,直隶总督袁世凯为了讨好她,特地用一万两白银买来了一辆奔驰汽车献给太后作为贺礼。
此车黑色木质车厢,配黄色木质车轮,铜灯,敞篷,做工精细,立刻在众多贺礼中脱颖而出。慈禧太后虽然享尽富贵,但汽车这种高科技的洋玩意还是头一回见,立刻心中大喜。这得赶紧试试呀。

当天,慈禧太后就决定坐汽车去颐和园,奔驰车开道,十六抬大轿后面跟着,王公大臣、太监宫女们候着。这个新豪华阵容刚出了紫禁城,慈禧太后就觉得不爽了,心想“:这奴才孙富龄,怎么敢在我的前面?还是坐着?”这还了得,于是下令司机跪着开车。可怜的孙司机只好跪在前面,用手控制刹车和油门。由于“坐姿”太低,看不见路,方向盘也不好控制,险些酿成了重大交通事故。这可吓坏了一干人等,纷纷下跪请求太后不要冒险乘坐奔驰车了。慈禧太后无奈,只好换回到十六抬大轿之中。因为司机的位置问题一直无法解决,这辆奔驰车也就一直闲置,没有再被使用过。中国的第一位奔驰车主就这样与汽车的驾乘乐趣擦肩而过。

这辆一百多年的老爷车现今停放在离颐和园东门不远的“德和园”里,堪称“中国头号古董车”。经鉴定:这辆车的汽油发动机采用横置布局,最大功率10马力,通过发动机旁的齿轮变速器将动力传递给后轴,最高时速为19公里,在当时比轿子可快多了。

据说,在上世纪90 年代初,梅赛德斯- 奔驰听说在中国有这么一辆奔驰“老祖宗”,就特地派专员来我国考察,想用十辆新奔驰来换回这辆车,但被有关部门拒绝了。


废柴柒叔


慈禧曾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财富,享尽人间荣华富贵,在有生之年更是见识了天下奇珍异宝稀罕物,其中就包括高科技“汽车”。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辆汽车,慈禧是第一位做过汽车的人,也是清末年间国内的第一辆汽车。奔驰公司之所以想高价回收,就是看中了这辆车年代久远,又是慈禧太后御用过的,至于是不是奔驰公司生产的,就不得而知了,就算是,难道我们是缺那几个钱的人吗?

据说这款汽车是慈禧太后在过68岁生日时候袁世凯为投其所好送的,非常有纪念价值,而这辆汽车作为皇家物品,其意义已经超越价值本身,所以保存到现在就是无价之宝。

慈禧做过的这辆车现在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当年慈禧老佛爷从西安逃亡回来以后,一直做啥啥不顺,非常闹心,后来就想着通过自己过生日的时候好好开心一下,于是就在颐和园的万寿山脚下为自己举办隆重的生日庆典(古人都有冲喜去晦气之说)。

当时的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袁世凯为了获得慈禧的亲自召见,花费大量心思想着送什么礼物能让这个老太婆心情好,给自己一次见面的机会呢,毕竟慈禧是一国之母,国内奇珍异宝早就司空见惯。

袁世凯煞费苦心,经过多方打听,几经周折最终从香港买来一台汽车,后再运到北京送给慈禧作为寿礼。

如袁世凯所料,慈禧见到这台冒着黑烟的四轮车非常好奇,并在众多大臣的七嘴八舌下坐上去准备体验一把,但看到司机竟然开车要坐到自己的前面,女王心态的慈禧不乐意了,奴才哪能和主子平起平坐,有辱自己的身份,当即命令开车的奴才跪着开,这怎么可能呢。

后来众人给其讲了汽车的原理后,高傲的慈禧放弃了体验,又坐回自己的十六人抬轿子,更是把“洋玩意”狠狠讽刺一把,后来慈禧心血来潮又命司机开车带自己兜风,由于当时司机的失误,差点让慈禧出“车祸”,从那以后慈禧再也没有提过这辆汽车,而这辆汽车自从不受慈禧的待见后也就被尘封了。

直到1976年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在对皇室遗留文物进行维护的时候,发现了一辆四四轮马车,而且是木质结构制作而成,在对车底部进行维护的时候才发现有发动机在座下面,知道这是报纸上报道的慈禧做过的汽车。

由于年代久远,对此工作人员对整车进行重新修整,其中包括方向盘什么呢都换成国产的配件。

工作人员又对慈禧做过的这辆汽车进行全面的检查才发现经过百年的存放,除了脚踏板上面的英文标识没生锈,其他铁的地方全部锈迹斑斑。

工作人员在清理英文标识时候发现DURYEA字样,据了解这是美国一家汽车发动机生产商的名字,产于1896年,那一批次共生产13辆车,慈禧这辆就是其中之一,翻译成中文就是“图利亚”。估计当时发动机从美国进口的然后再回去组装的。

如果慈禧当时西逃避难的时候能拥有这辆汽车,应该会逃得更远些......


醉爱侃足球


不爱坐汽车和不爱火车的原因差不多。。。

————————————————————————————————

“李中堂,这就是那什么蒸汽车啊?”

慈禧抬起眼皮看了一眼前方的庞然大物,慢悠悠地由人搀下了轿。

“回太后,这就是西洋现在极为先进的蒸汽机车,有了这个东西,从北京到天津只需要短短两三个时辰。”

李鸿章垂头拱手,恭敬地回答道。

“先进?奇技淫巧罢了。我大清地大物博,也不缺这劳什子机车。”

老佛爷从鼻孔中哼出一声,极为不屑。

“是,太后圣明。”李鸿章垂首道。“不过这毕竟是我朝第一辆蒸汽机车,自然只有太后老佛爷有资格乘坐。”

“嗯...那就坐坐吧。”慈禧让太监搀扶着上了机车,刚一坐下,眉毛就皱了起来。“这蒸汽车坐着真不舒服,比起轿子可差远了。”

“嗯?那人是谁,竟敢坐在哀家前面?!”

“回太后,那是机车的司机,必须要在前面坐。”

“岂有此理,下人坐在主子前面成何体统,这天下到底还有没有规矩...罢了,既然上来了,就开开看吧。”慈禧不耐地吩咐下去。

“是!”

随着命令下发,蒸汽机车缓缓开动,随之而来的是震耳的汽笛声和巨大的排气声。

车厢里的慈禧吓了一跳,好容易回过神来,连忙叫道“停下!快停下!”

一直跟在车厢外的太监立即喊了起来,机车也随之停住。

慈禧扯着太监的袖子下了车,匆匆走了几步,离机车稍远才停下脚步。

“太后,您没事吧。”

“老佛爷,您受惊了。”

“太后......”

几个大臣忙不迭地叩首谢罪。

慈禧定了定神,眼睛一扫,看了在场众人一眼,脸色迅速变回古井无波。

“李中堂,这蒸汽车确实不错,但是动静太大,会破坏皇城的龙气,这司机坐在前面,也有损皇家威仪。”慈禧垂着眼皮缓缓道。“依哀家看,这车可以用,但这司机和发出声音的部件不能用。”

“可是太后,这机车的动力就是要靠...”李鸿章急忙回道。

“我天朝亿万臣民,还需要这区区蒸汽车?不用多说了,以后就由宫中太监拉着这车走。”

慈禧冷冷地看了李鸿章一眼,看得李鸿章哑口无言,半晌无语,随后又由太监搀上轿子,缓缓走向了巍峨堂皇的紫禁城。


shi太狼的情感日常


你们老是出这种问题,这样子欺负人家慈禧老佛爷有意思么?

慈禧并没有不喜欢汽车,也不是不喜欢当时的新鲜洋玩意,这其中更是许多人对慈禧的误解,还包括诸多宫廷隐秘。实际上慈禧非常喜欢坐汽车,当初刚刚拿到袁世凯送的汽车,慈禧三天两头就要坐一坐,可是后来她却不坐了,那这一切又是怎么回事呢?

关于慈禧和它汽车的趣闻,是其66岁大寿的时候,袁世凯花费重金从美国购得美国图利亚汽车与弹簧公司生产的“图利亚牌”汽车,漂洋过海送给慈禧的。起初慈禧并没有说对袁世凯的这份大礼不感兴趣,她只是好奇这四四方方的盒子怎么不用马拉就可以跑动起来,于是问出了那句被后人嘲笑慈禧愚昧的最大把柄:

这汽车跑的这么快,那得吃多少草啊!

不仅如此,当他看到前面自己面前的司机坐着给自己开车的时候,平日里权威惯了的慈禧居然命令司机要跪着给她开车,那跪着还怎么开呢?于是慈禧便逐渐放弃了“汽车”,坐回自己的八抬大轿去了。

以我们现在的知识来说,慈禧这两个行为当然愚昧到不行。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时,慈禧是一位久居深宫的清廷掌权者,实际上慈禧在清廷众人之中,是一位非常开放的老人。

打个比方,慈禧身边有“八大女官”,其中裕德龄、裕蓉龄就是留学出生,前者负责教光绪英语,给慈禧做翻译;后者负责给慈禧科普西方事迹,西方贵族礼仪,和西式歌舞。她们还介绍自己的弟弟勋龄给做慈禧拍照,众多史料证明慈禧就是个拍照狂魔,甚至还cosplay观音拍。

要知道当时整个清廷都异常愚昧,其他大臣视拍照会把人的灵魂摄走的时候,是慈禧第一个接纳这些洋玩意。而清末的唐胥铁路,清政府居然觉得火车头的声音不吉利,坚决使用“马拉火车”这种闹剧,就知道相对而言慈禧有多开放了。

退一万步说,奔驰创始人卡尔·本茨第一次发明出汽车的时候,当他的老婆贝塔·本茨开着汽车回娘家,一路上的德国老百姓都把其视为女巫和怪物,既然如此,慈禧的反应当然也属于合理。

不过关于慈禧为什么后来就不喜欢汽车了,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李莲英找了一位叫做孙福龄的人作为慈禧御用司机,结果他一次酒后驾车把小太监给撞死了。于是群臣上奏此物不详,导致了慈禧不再坐汽车。

还有就是当时的汽车避震性能差,声音巨大,速度也不快,对慈禧来说远没有八抬大轿平稳舒适惬意,也是她逐渐放弃汽车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