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出色又最得民心的父子两代皇帝,用39年让汉朝起死回生


历史上最出色又最得民心的父子两代皇帝,用39年让汉朝起死回生

汉文帝刘恒于公元前180年以外藩身份继承大统,与其说是撞了大运,不如说他接手了一份苦命的差事。此时的汉帝国,与重病缠身之人毫无区别。

自高祖登位,到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人翦灭吕氏,近23年的时光,帝国动荡飘摇,物价飞涨。

刘邦时期,1石米的价格是万钱,120斤大米需要2000元人民币,购买1匹马则需要100两黄金,其价值比现在的旗舰级斯巴鲁轿车还要贵上几倍。

同时,商人投机倒把行为也十分严重。工商秩序混乱是汉初的顽疾。

同样在刘邦时期,“人相食,死者过半”,多数百姓居者无其屋,耕者无其田,失业又失家,领不到政府救济金,只得成群结伙地四处流浪,造成了最令帝国政府头疼的社会问题——流民。

流民众多,纳税户少,国库空虚,国家疲敝,这一状况到吕雉时代并没有发生根本转变,当然,造成这个问题的还有另一层原因。那就是汉初分封诸侯。

历史上最出色又最得民心的父子两代皇帝,用39年让汉朝起死回生

这些大大小小的诸侯国,皆被封王视作私有财产,故而尽心经营,千方百计地壮大国力,而对中央政府,只是每年象征性的交点“保护费”。

当日王侯间富者,以吴王刘濞为最。他左有铜山之便,可以肆意铸钱,右有东海之利,可以煮水为盐。依仗着雄厚的国力,刘濞的内心势必每天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侯国经济发达,中央财政见肘,也就是说部门经理比董事长拿得年薪还要多。刘邦、惠帝、吕后及中央高官厉行节俭,粗衣淡饭,实则是国家没钱,不得已而为之。

身体羸弱,肌肉不显,无怪乎强人要来欺凌。以下这封匈奴冒顿单于送来的“情书”,吕雉怕是终生难忘吧——

“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如此戏弄羞辱,吕雉纵有百般怒火,也只能一笑了之,继续奉行自高祖以来的和亲政策。

内不稳,外不安,汉帝国犹如走在钢丝上,一旦掌握不好平衡,就有性命之虞。对此时的帝国来说,稳定才是一切,发展更是硬道理。

以外藩身份而入大内,刘恒的内心最初肯定是有一丝惶恐。以“仁孝宽厚”著称古今的他,由于儿时不受刘邦待见,一段时间内对自己的执政能力并不抱有多大的信心。

历史上最出色又最得民心的父子两代皇帝,用39年让汉朝起死回生

在“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将相或乘牛车”的现实下,大刀阔斧只能适得其反。百姓有饭吃,不至成乞丐;有房住,不至成房奴;有地种,不至成草寇,才是最紧要的民生工程。而对那些日益坐大,越来越不懂规矩的诸侯王,暂且姑息时日。

公元前178年,刘恒下诏,“除田租税之半”,也就是将耕地的租金从15税1改为30税1,这个政策在公元前168年又实施了一次。

也许觉得这样的力度还远远不能给百姓带来实惠,第二年,刘恒干脆下诏,将田租全部免去。虽然不久又恢复30税1的租金,但显然,刘恒和他的帝国已经向天下昭示了一种重新振作的决心。

鸽子的羽翼丰满了,也要向秃鹰展示自己的强硬。公元前164年,齐王刘则死,无子继位,刘恒以齐国开刀,将其分为六国。同年,封淮南王刘长的三子刘安、刘勃、刘赐为淮南王、衡山王、庐江王,实际上将淮南国一分为三,削弱了侯国的实力。

虽然诸侯坐大的局面未有根本的改变,但至少在一定层面上创出了安定与发展的模样。据《汉书•食货志》记载——“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若将帝国形容为企业,那么在刘恒之前,刘氏企业无疑即将破产,很多大企业正摩拳擦掌地准备清算。他们的眼睛早已盯上了电脑桌、文件柜、空调、沙发,还有那些无形的资产。

还好,在经过一番董事会的震荡后,刘董上台,在“破产保护”后凤凰涅槃。刘恒抓住了所能利用的全部机会,随着帝国的蒸蒸日上,他也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政治领袖。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为帝国的接班人,这句话刘启可能不止一次地从父亲刘恒的口中听到过。实际上,自他继位,始终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因为帝国的好梦才刚刚开始,远未到弹冠相庆的地步。

历史上最出色又最得民心的父子两代皇帝,用39年让汉朝起死回生

令他最担忧的,不在内廷而在外藩。他要承先帝之业,让帝国更上一层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老大”,就必须对各地藩王做彻底的清除。

御史大夫(相当于现在的第一副总理)晁错的一句“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更让刘启意识到,对诸侯王开刀是必然而迟早的事。

只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只是割了对方几块肉,他们就哇哇乱叫地反抗起来。这就是发生于公元前154年的“七王之乱”。刘启虽然在前期犯了一些低级错误,但很快就“圣明”起来,不出三月而事平。

汉景帝刘启不仅为自己扫除了执政的障碍,也为自己儿子扫清了御宇的麻烦。武帝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祖父与父亲给他接手的帝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比起刘恒当初的境遇,刘彻无疑是个幸运儿。

文帝与景帝,父子两代,即要面对老一辈留下来的顽疾,又要处理刻下的难题,然而终究以39年的努力,将刘氏企业带出困境,迎来希望。这不免让人想起一句话: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偶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