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孝恭仁皇后:雍正帝的偏心老孃,大清生育最多的皇太后

身為母親的,沒有不望子成龍的;身為皇妃的,沒有不期盼做太后的,但是,康熙朝這位又是皇妃又是母親的德娘娘烏雅氏,在親兒子胤禛做皇帝后卻大肆折騰,又是要殉死,又是不要當太后,做出很多匪夷所思的行為。

她為何不願意看到大兒子當皇帝、她當太后呢?真的是因為偏心小兒子才折騰大兒子嗎?

正說孝恭仁皇后:雍正帝的偏心老孃,大清生育最多的皇太后


正說孝恭仁皇后:雍正帝的偏心老孃,大清生育最多的皇太后


01,從官女子到德嬪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1660-1723),是滿洲正黃旗人,她家祖上世代居住在哈達地方。

烏雅氏的曾祖父額栢根在國初歸附清國,其長子額森初任膳房總領,後來從徵朝鮮有功晉內大臣,授男爵,又從徵明國屢立戰功加封騎都尉。額森的兒子、即烏雅氏的父親威武是掌領宮廷宿衛的護軍參領。乾隆朝的名將兆惠,是烏雅氏的族孫,即額栢根大哥薩穆哈五世孫。

順治十七年(1660)三月十九日,在三阿哥玄燁剛滿六週歲的第二天,護軍參領威武生了個小閨女,就是後來的孝恭仁皇后,本文女主角。

烏雅氏比她的丈夫康熙帝玄燁剛好小六歲,生日卻只比康熙帝晚一天,一個三月十八,一個三月十九,猴格想,兩人的生日相連,或許是烏雅氏長盛不衰的部分原因,這可是緣分啊!

大概在康熙十二年(1673),十四歲的烏雅氏通過內務府一年一度挑選宮女的機會進宮,成為康熙帝后宮中最低級的官女子,她也是康熙朝惠、宜、德、榮四妃中唯一不是秀女出身的。

康熙帝雖然有不少妃子,但還有不少低級的官女子和女學生等著他睡,烏雅氏就是從眾多官女子中脫穎而出,並在康熙十七年(1678)十月三十,生下第十一子胤禛。

此時25歲的康熙帝已經生育11個兒子、5個女兒,但是很不幸,截至胤禛出生時,10個兒子、5個女兒中已經夭折6個兒子、3個女兒,只剩下胤禔、胤礽、萬黼(胤為福,在次年正月夭折)、胤祉、榮憲公主、端靖公主4子2女。

正說孝恭仁皇后:雍正帝的偏心老孃,大清生育最多的皇太后


正說孝恭仁皇后:雍正帝的偏心老孃,大清生育最多的皇太后


因此,對胤禛的降生,重男輕女的康熙帝還是很高興的,就在次年(康熙十八年1679)十月十三,提拔又懷身孕的、20歲的烏雅氏為德嬪。

在烏雅氏之前,並不是沒有官女子為康熙帝生育孩子,只不過因為生的都是閨女,並沒有幾個得到晉封,比如庶妃張氏,連續生育皇長女和皇四女,因為倆娃都夭折,張氏啥都沒撈到;還有生了皇五女端靖公主的兆佳氏,後來被封為貴人,那還是得益於她閨女長大成人的緣故。

當然,不是生了兒子就能封嬪,同樣生了兒子的官女子納喇氏就沒有烏雅氏得寵,她只獲得一個貴人的稱號,之後倆兒子都夭折,又生了一個閨女也沒有得到晉封,還是熬到雍正帝繼位,才混上通嬪的稱號。

烏雅氏能夠一步登天,除了生兒子的原因,自然還有她本身的優秀,溫柔又漂亮,生日也十分有緣分的和皇帝生日相連,所以在康熙帝心中有那麼一席之地,生兒子後旋即有孕,就直接封嬪了。

烏雅氏封嬪又是康熙朝唯一的特例,康熙帝喜歡搞批發,封妃、封兒子都喜歡一起來,從康熙十六年(1677)第一次大封后宮,此後封妃都是大批次的,唯有烏雅氏封嬪是單獨冊封,可見康熙帝對她的寵愛,那是一刻都不願意等到下次大批發。

正說孝恭仁皇后:雍正帝的偏心老孃,大清生育最多的皇太后


正說孝恭仁皇后:雍正帝的偏心老孃,大清生育最多的皇太后


02,十年生六胎的德妃

康熙十九年(1680)二月初五,21歲的德嬪烏雅氏生下皇十四子、序齒第六的胤祚。二十年(1681)十月二十五,22歲的德嬪、當時又懷孕的烏雅氏和其他后妃一起

獲得晉封,並越過另一個生娃冠軍馬佳氏位列四妃第三的德妃

康熙二十一年(1682)六月初一,23歲的德妃烏雅氏生育皇七女,但皇女隨即在八月就夭折了。二十二年(1683)九月二十二,24歲的德妃又生下皇九女固論溫憲公主。

康熙二十四年(1685)五月二十四,烏雅氏5歲的次子、皇六子胤祚夭折。就在當年六月初一,康熙帝巡幸塞外,命皇太子胤礽、皇長子胤禔隨駕,初八日,看到太醫院奏報說8歲的皇四子胤禛患痢疾之症,康熙帝立即命令迴鑾,初九回宮親自去探視胤禛的病情,命太醫治療,等兒子病好了,才重新啟程。

對比下嫡長子承祜夭折時的情況,康熙帝似乎對承祜過於冷情了,當然,也或許是他當時在侍奉生病的祖母,脫不開身回來探視嫡長子,這也是可以理解的,更或許是雍正帝故意在實錄中顯示自己在皇父心中的與眾不同。

康熙二十五年(1686)四月二十四,27歲的德妃又生育皇十二女(康熙三十六年三月夭折);二十七年(1688)正月初九,29歲的德妃又生二十三子、序齒第十四的胤禎(胤禵)

正說孝恭仁皇后:雍正帝的偏心老孃,大清生育最多的皇太后


正說孝恭仁皇后:雍正帝的偏心老孃,大清生育最多的皇太后


真是令人有點無語凝咽啊!德妃從19歲開始,一直到29歲的十年間,不是在懷孕的路上,就是在生產的路上,十年之間生育三男三女六個娃,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這也足見康熙帝對她的確是寵愛,要是不待見不會這麼頻繁的睡她,總不會是德妃的土地太肥沃了?一碰就中?

就算是康熙帝早年封妃不看門第、不看出身,只看生娃,能生兒子就獎勵,那還是有烏雅氏本人的緣故,如果沒有康熙帝的厚寵,烏雅氏怎麼可能從官女子就升德嬪又晉德妃呢?

不是每個生兒子的人都有烏雅氏這般好運氣,像比烏雅氏年輕的生了皇七子胤祐的戴佳氏、生了皇八子胤禩的衛氏、生了皇12子胤裪的萬琉(音為六)哈氏、生了皇十三子胤祥的章佳氏等,就沒有那麼好命了。

章佳氏到康熙三十八年薨後才被追封敏妃,而衛氏則到三十九年才封良妃,戴佳氏和萬琉哈氏直到五十七年才一個封成妃、一個封定嬪(雍正帝繼位後才封定妃。)

這麼一對比就知道德妃有寵沒有,可不單單是她能生兒子,同樣能生的榮妃馬佳氏都被德妃後來居上,只能淪為四妃末位。

正說孝恭仁皇后:雍正帝的偏心老孃,大清生育最多的皇太后


正說孝恭仁皇后:雍正帝的偏心老孃,大清生育最多的皇太后


03,闢謠清宮低級妃子不能撫養孩子

德妃烏雅氏生長子胤禛的時候,只是一個小小的官女子,生產後不到半年就再次懷孕,胤禛就由貴妃佟佳氏(孝懿)撫養。史書並沒有記載胤禛是在什麼時候交給佟佳氏撫養的,依據雍正帝自己說被佟佳氏養育十載判斷,大概是在康熙十九年(1680)。

史書也沒有記載佟佳氏到底撫養了幾個,但是,依據佟佳氏冊文中“鞠育眾子,備極恩勤”、“撫育諸子悉均慈愛”的語句可知,當時的後宮主母佟佳氏不只是撫育胤禛一個。

只不過就胤禛一個人做了皇帝,又在親媽那裡得不到好,只能在養母這裡找愛,養母又是繼後,追思她也是給自己增光添彩。就像乾隆帝一樣,明明他祖父親自養育的孫子不止他一個,偏就他一個人拿出來吹個不停,誰讓你是皇帝?誰敢和你爭啊?

因為胤禛沒有被親媽撫養,故而讓後人產生一個誤解,認為康熙朝那些位份低下的後宮沒有權力撫養子女,得交給位份高的後宮主位撫養。進而陰謀論的認為清宮如此做法就是為了破壞親生母子的關係,免得后妃將來母以子貴幹涉朝政云云。

其實這種看法都是錯誤的,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人看到有低位後宮孩子交給高位後宮撫養的相關規定記載,就是說沒有這個相關制度的明文規定,當然,會有人說這是“不成文”的規定。

但是,“低級嬪妃沒有撫養權”這個“不成文”的規定也並不存在,事實存在的是,有低位嬪妃孩子交給高位嬪妃撫養的例子,也有高位嬪妃孩子交給低位嬪妃撫養的例子,更多的是年輕的後宮們都沒有親自撫養孩子,包括皇后在內。

正說孝恭仁皇后:雍正帝的偏心老孃,大清生育最多的皇太后


正說孝恭仁皇后:雍正帝的偏心老孃,大清生育最多的皇太后


在康熙朝初期和乾隆朝初期,皇子皇女基本上都交給長輩或者宮外撫養,無一例外。比如康熙帝的嫡長子承祜,出生後就交給仁憲皇太后撫養,並不是由生母孝誠皇后親自撫養;

康熙帝的庶長女,生母是地位低下的庶妃張氏,但這個小公主也是由皇太后撫養

乾隆帝的嫡長子永璉是養在壽祺皇貴太妃和溫惠貴太妃處,嫡女和敬公主則養在純裕勤太妃那裡,庶長子永璜養在順懿密太妃那裡。

嘉慶帝的生母魏佳氏,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十月初六生育嘉慶帝永琰時,已經是位列後宮老二的令貴妃,但永琰卻偏偏交給位份比令貴妃低的慶妃陸氏撫養。難道說是令貴妃無寵?當然不可能,五年後,令貴妃就成了皇貴妃,乾隆後宮第一人。

綜上可見,所謂低位妃子要把孩子交給高位妃子撫養的不成文規定就是子虛烏有牽強附會的瞎扯淡。

如果不是身份低微的緣故,難道真是皇帝為了破壞母子感情才不讓親媽撫養親子女?

並不是,在皇權高度集中的清朝,太后和皇后手中的權力都少的可憐,根本不可能出現後宮干政的可能(清末慈安慈禧屬於特殊例外),皇帝也沒有那麼不近人情的去破壞母子關係,反而竭力為后妃與子女之間提供方便,以便加深母子間的感情。

比如康熙帝帶德妃出巡回來,特別命胤禛、胤禵兄弟前來迎接母妃;帶德妃去熱河,德妃賞賜新鮮荔枝給老兒子胤禵,胤禵為此還寫詩感念生母,“往返中途萬里程,餘甘承賜感垂情。”胤禵西征期間,還專門給生母以及其他母妃寫請安摺子。

不管是兒子迎接母親,還是母親賞賜東西給兒子,這些行為都是皇帝有意促成的,都是加強母子感情、增進骨肉情深的方式。試想,如果真如後人陰謀論那樣,覺得皇帝不願意看到后妃皇子們母子情深,康熙帝又何苦給他們提供這些方便?

不管什麼原因,總之,胤禛沒有被生母德妃撫養,以至於母子感情淡薄,在胤禛繼位後終於引發各種衝突。

正說孝恭仁皇后:雍正帝的偏心老孃,大清生育最多的皇太后


正說孝恭仁皇后:雍正帝的偏心老孃,大清生育最多的皇太后


04,烏雅氏匪夷所思的行為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駕崩,十一月二十日,雍親王胤禛即皇帝位,成為雍正皇帝,隨著他的登基,各種諸如弒父、矯詔等等傳聞是滿天飛,就連他的親媽德妃也屢屢給他添堵。

兒子做了皇帝,自己要當太后了,本來是高興事,但德妃烏雅氏卻偏偏相反,不但沒高興,反而做出超乎尋常、匪夷所思的事來。

首先,在康熙帝升遐之日,哀痛至深的烏雅氏就開始不吃不喝,決意殉死,雍正帝是叩頭痛哭、哀告老孃:“皇父把國家大事交付給兒子,如果聖母你執意要追隨皇父而去,兒子我還有誰可以依靠?只有以身相從追隨您一塊去找皇父團聚。”

在雍正帝的苦苦哀求下,烏雅氏才答應不再殉死,雍正帝還不放心,每晚都要親自過問內監,詢問老孃的情況後才放心去休息。

雍正帝也是心裡苦啊!古往今來有哪家親媽看到兒子做皇帝不是歡天喜地的?怎麼就讓他遇上這麼非主流的媽呢?要尋死覓活為先帝殉葬,你是嫌你兒子在政敵口中的談資不夠豐富麼?

先帝那麼多妃子都沒人殉死,就你和大行皇帝感情深?哦!你兒子做皇帝了,轉頭你殉葬了,你讓你兒子的臉往哪擱?有你這樣坑兒子的老孃麼?

正說孝恭仁皇后:雍正帝的偏心老孃,大清生育最多的皇太后


正說孝恭仁皇后:雍正帝的偏心老孃,大清生育最多的皇太后


接下來,烏雅氏並沒有改變她不願意做太后的態度,而是繼續折騰。新皇帝在舉行登基大典之前,應該先去給皇太后行禮,然後再到太和殿,接受大臣的朝拜,但禮部把這些禮儀流程報給烏雅氏後,德妃拒絕接受兒子的行禮,她的理由非常牽強,說是正值先帝喪期中,讓她穿著朝服接受皇帝行禮於心不安,讓免去行禮一項。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壬午朔。庚子。上以登極。遣官告祭天、地、太廟、社稷、奉先殿。禮部奏皇上登極。先詣皇太后前行禮畢。然後御殿。並啟奏於皇太后。奉皇太后懿旨:皇帝誕膺大位。理應受賀。至與我行禮。有何關係。況先帝喪服中。即衣朝服。受皇帝行禮。我心實為不安。著免行禮。是日王大臣等、又繕折固請。皇太后仍不允。上又再三懇請。奉皇太后懿旨、諸王大臣等、既援引先帝所行大禮。懇切求請。我亦無可如何。今晚於梓宮前謝恩後。再行還宮。(雍正帝實錄卷一)

如果皇帝沒有母后在世,自然沒有這一項,可這不是親媽還活著嗎?怎麼能免除呢?這不是打新皇帝的臉嗎?因此,諸王大臣就再次固請,烏雅氏仍然拒絕。

最後,無奈的雍正帝只好親自出馬,去向老孃“再三懇請”、“懇切求請”,烏雅氏不得不答應接受兒子的行禮,但她要求當天晚上先在康熙帝梓宮前謝恩後再行回宮。

正說孝恭仁皇后:雍正帝的偏心老孃,大清生育最多的皇太后


正說孝恭仁皇后:雍正帝的偏心老孃,大清生育最多的皇太后


解決了行禮的問題,又遭遇遷宮的問題。烏雅氏的寢宮是永和宮,按照慣例,她兒子繼位了,她就要搬到皇太后居住的寧壽宮去住,寧壽宮是康熙帝為嫡母孝惠皇后修建的寢宮,雍正帝想讓老孃也住進去。

但是,面對雍正帝的懇請,烏雅氏堅決不遷宮,就是不去寧壽宮,這次雍正帝是沒拗過老孃,烏雅氏到死也沒有離開永和宮,無可奈何的雍正帝在繼位大典時,只能去永和宮給老孃行禮。

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十一月。壬午朔。辛丑。上即皇帝位。是日黎明。鹵簿全設。各官齊集於朝。上素服。詣梓宮前。跪、上香、告受命於大行皇帝。行三跪九叩頭禮。聖容哀感。受命畢。至東偏殿。易禮服。詣永和宮皇太后前。行禮畢。御太和殿。升寶座。鳴鐘鼓。中和樂、設而不作。王以下、文武各官、行朝賀禮。免宣慶賀表。(雍正帝實錄卷一)

新皇帝即位都要尊崇母后,給皇太后上徽號以示尊崇,這也是清朝的慣例,雍正帝自然不例外,準備給老孃上徽號“仁壽”時,又被烏雅氏拒絕了,她以先帝還沒有入葬為理由,拒絕雍正帝給她上徽號。

整個清朝,從來沒有先帝不入葬,皇太后就不能上徽號的規定,烏雅氏拒絕的理由還是太牽強。

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十二月壬子朔。乙卯。禮部會同王大臣、及大學士、翰詹各官等。恭上皇太后徽號曰仁壽皇太后。遂將應行典禮儀注具奏。奉皇太后懿旨:予蒙大行皇帝深恩。備位妃列。幾五十年。雖夙夜小心。勤修壼職。未能圖報萬一。今日予子仰遵遺命。纘承大統。實深悚惕。當龍馭升遐。予本欲相從冥漠。予子皇帝再三諫阻。情辭懇至。予念先帝付託之重。丕基是紹。宗社攸關。勉慰其心。未伸予志。今諸王大臣援引舊典。請上尊稱。此時梓宮大事。正在舉行。悽切哀衷。何暇他及。尊崇典禮。實非予心所安。予戒慎居心。謙沖訓子。但願予子體先帝之心、永保令名。諸王大臣體先帝之心、各抒忠悃。則兆民胥賴。海宇蒙休。予躬大有光榮。勝於受尊稱遠矣。諸王大臣共諒予心。勿復固請。於是諸王大臣等復援據典禮。具折懇請。皇太后堅執不允。上誠敬諄切、叩請再三。始奉皇太后懿旨。諸王大臣援引舊典。懇切陳辭。皇帝屢次叩請。這所奏知道了。命八旗詳察孝行素著者以聞。(雍正帝實錄卷二)

諸王大臣們再次引經據典懇請烏雅氏接受,她就是“堅執不允”,雍正帝又去親自“叩請再三”、“屢次叩請”,大臣們“懇切陳辭”,烏雅氏就一句“知道了”打發了事,讓上徽號的事不了了之。

正說孝恭仁皇后:雍正帝的偏心老孃,大清生育最多的皇太后


正說孝恭仁皇后:雍正帝的偏心老孃,大清生育最多的皇太后


到了雍正元年(1723)的元旦,按慣例,這一天皇帝要帶著文武群臣去給皇太后行慶賀禮,這還是雍正帝繼位後的第一個元旦,具有特殊意義。

因此,禮部早在去年臘月二十一就上賀元旦儀注:皇帝要穿禮服去給皇太后行禮,王公大臣也要行禮,禮畢后皇帝再去太和殿接受諸王大臣的朝賀。但是,烏雅氏再次拒絕,懟她兒子:大行皇帝連百日都沒過,你怎麼忍心去行慶賀禮?

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十二月。壬子朔。○壬申○禮部奏請雍正元年正月元旦令節。皇上具禮服。詣皇太后宮行禮。王公大臣官員、各依班次行禮。禮畢。皇上升太和殿行禮。得旨、朕轉奏皇太后。奉皇太后慈諭。前皇帝登極、鉅典攸關。故勉從諸王大臣之請。今雍正元年元旦。尚在百日之內。何忍即行慶禮。欽此。諭爾等知悉。至朕元旦升殿。前請頒發表式之本、己降諭旨(雍正實錄卷二)

雍正元年。癸卯。春。正月。辛巳朔。上詣壽皇殿行禮。回宮。不升殿受賀。詣皇太后宮問安。奉懿旨、免行慶賀禮(雍正實錄卷三)

相信烏雅氏拒絕的那一刻,雍正帝的臉都是綠的,因為他老孃的抵制,雍正元年的元旦過的冷冷清清,別說給皇太后行賀禮,皇帝在太和殿接受朝賀的事都取消了

正說孝恭仁皇后:雍正帝的偏心老孃,大清生育最多的皇太后


正說孝恭仁皇后:雍正帝的偏心老孃,大清生育最多的皇太后


轉瞬到了三月十九日,這天是烏雅氏的生辰,也是烏雅氏身為太后的第一個生辰,雍正帝就想好好過,也緩和一下母子關係,就按慣例申請為老孃行慶賀禮。沒想到,又碰了一鼻子灰,烏雅氏再次拒絕,不管雍正帝怎麼再三懇請,烏雅氏就是拒絕,雍正帝只好宣佈奉懿旨免行慶賀禮。

隨即在五月二十二日,烏雅氏不豫,雍正帝親自到永和宮守護老孃,“親視湯藥,晝夜無間”,第二天丑時,烏雅氏就病死了,享年六十四歲。

雍正帝是“擗踴號慟、搶地呼天、哭無停聲、水漿不御。”當天戌時,烏雅氏被入殮梓宮,奉安到寧壽宮去,一直到二十六日才移動到景山壽皇殿暫安。

八月十二日,恭上烏雅氏尊諡為孝恭仁皇后,十八日,雍正帝親自護送老孃的梓宮去景陵,九月初一和胤祥的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一起入葬景陵,為烏雅氏的一生劃上句號。

正說孝恭仁皇后:雍正帝的偏心老孃,大清生育最多的皇太后


正說孝恭仁皇后:雍正帝的偏心老孃,大清生育最多的皇太后


05,猴格說

烏雅氏在雍正帝繼位後的種種匪夷所思行為,無不體現出她對太后之位的牴觸情緒,讓他兒子陷入尷尬的境地,也為他兒子的皇位合法性蒙上一層陰影。

特別是她的死亡,頭天傳出得病的消息,第二天就死了,在民間演繹出幾個版本,又是絕食死,又是撞柱死,總之是沒得好死,讓被懷疑合法性的雍正帝那眾多流言蜚語中,又加上一條逼母至死,是怎樣也洗不乾淨了。

烏雅氏如此折騰的原因是什麼呢?自然是因為她的老兒子胤禵。

不管雍正帝即位是否合法,在沒人找出不合法證據時,他就是合法的,或許在烏雅氏眼中,胤禵才是康熙帝默認的繼承人,所以才對大兒子即位接受無能,所以才公開表示“欽命予子纘承大統,實非夢想所期。”(世宗憲皇帝上諭內閣卷二)

正說孝恭仁皇后:雍正帝的偏心老孃,大清生育最多的皇太后


正說孝恭仁皇后:雍正帝的偏心老孃,大清生育最多的皇太后


做為新皇帝的親媽,在兒子處於政治環境險惡、群狼環視的情況下,說出那樣的話,簡直是在給兒子的政敵送把柄,把兒子架在火上烤,是生怕別人不懷疑兒子的節奏啊!從這點看,這對母子的關係真的夠疏離、夠淡漠。

對烏雅氏來說,最疼愛的心尖尖就是老兒子,眼看著從來沒有受過挫折的老兒子,居然被大兒子打壓看管,心都要疼死了。果然不是親養的不親啊!身為長兄居然和弟弟爭東西,居然不知道謙讓弟弟,個狼心狗肺的,當初還不如不生他,你不讓我老兒子好過,我也不讓你好過!

對雍正帝來說,你們見天的母慈子孝,就我是撿來的?胤禵是你的心尖尖,我就是充話費送的?皇位是我憑本事得來的,我憑啥讓給他?他小他就有理了?你是我親孃啊!怎麼忍心如此對我?我對你的孺慕之思你就沒一點感覺嗎?為什麼不能以我為榮呢?寶寶心裡苦誰知道啊?偏心的老孃一次又一次的刺激我,是真不把我當兒子看啊?行,你折騰我,我就折騰你老兒子!

對胤禵來說,親爹是親爹,親孃是親孃,親哥不是個東西,我是熱情奔放的小狼狗,我親哥就是陰險狡詐的老狗幣,他對皇父陽奉陰違,對母妃忤逆不孝,對我心狠手辣,他弒父、逼母、殺兄、屠弟,老天會來收他的!且等著!

正說孝恭仁皇后:雍正帝的偏心老孃,大清生育最多的皇太后


正說孝恭仁皇后:雍正帝的偏心老孃,大清生育最多的皇太后


母子兄弟娘仨個,都覺得自己委屈,從他們的言行舉止看,真不愧是娘仨,都是個性倔強強硬,毫不退讓,烏雅氏的慈母心腸都放在胤禵那裡了,對著雍正帝就只剩下冷漠。

雍正帝的內心是極其渴望母愛,偏偏得不到一點,想想他勸阻親孃殉死時的心情,猴格怪不待見他,也有些可憐他,要在什麼樣的心情下,雍正才會說出那樣的賭氣話:你要追隨俺爹走,那把我也一塊帶走吧!

他越是對母愛求而不得,就越反感胤禵,不管烏雅氏承認不承認,她能夠成為太后、能夠陪葬景陵、能夠升祔太廟、包括孃家世襲罔替的一等公,都是她不待見的大兒子雍正帝帶來的,帝母所有的榮耀都是皇帝兒子胤禛賦予的,這也是烏雅氏拒絕承認的,所以她拒絕遷宮、拒絕上徽號、拒絕元旦聖誕行賀禮,而從烏雅氏死後梓宮遷移寧壽宮這件事,也可以看出雍正帝病態的執念,老孃生前不願意搬到寧壽宮,死後也非讓你住進去不可,這對母子真是令人嘆息。

正說孝恭仁皇后:雍正帝的偏心老孃,大清生育最多的皇太后


正說孝恭仁皇后:雍正帝的偏心老孃,大清生育最多的皇太后


烏雅氏對雍正帝為何就沒有慈母心呢?

姬寤生失愛於母后是因為難產讓親孃不待見;甘麻拉和賈赦那貨一樣,都是自幼養在祖父母身邊,所以親孃偏愛少子不待見老大;海山是從小被迫和親孃分離,才只能看著弟弟和老孃親密無間,那雍正帝因為沒有養在親孃面前、也沒有小弟弟討喜而缺失母愛,也實屬正常。

平心而論,烏雅氏不是一個好母親,雖然母子之間也需要緣分,但如此偏心的母親還是少見,哪怕是偏愛少子的武姜,也沒有不承認大兒子的合法性;哪怕是不喜歡大兒子的答己,在大兒子的強勢下也轉風使舵;哪怕是闊闊真幫助小兒子奪位,表面還是一碗水端平的;唯有烏雅氏,是那麼的絕情,打臉兒子一次又一次,最終落個猝死而亡。

正說孝恭仁皇后:雍正帝的偏心老孃,大清生育最多的皇太后


正說孝恭仁皇后:雍正帝的偏心老孃,大清生育最多的皇太后


那烏雅氏的死因又是什麼呢?

應該是和她的氣管炎、哮喘脫不了關係,或許是母子爭執之下突然發病,一口氣喘不上了也是有的

,因此雍正帝才愧疚於心,不顧暑熱在老孃的後事上親力親為,甚至在老孃死去的當天封胤禵為郡王,這些都可以視為雍正帝的補償。

眾所周知,雍正帝在有些事上顯得特別幼稚,喜歡爭辯吧!偏偏又說不到重點上,淨糾纏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把自己陷入輿論不利的處境,比如搞那個《大義覺迷錄》,就差點把自己整成笑話,如果他生活在現代,就是那些不良娛記稍微一挑撥就發爆的龜毛明星。

正說孝恭仁皇后:雍正帝的偏心老孃,大清生育最多的皇太后


正說孝恭仁皇后:雍正帝的偏心老孃,大清生育最多的皇太后


就是這樣。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截圖趙鴻飛的四四,發現小趙演的真好,私心以為是最符合四四人設的演員,真實又腹黑,沒有虛偽的偉光正,超讚!不小心就截多了。

參考資料:雍正實錄、康熙實錄、欽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清朝二十六后妃

透過表象尋找歷史真相,以史為論,訴說個人見解,謝絕無謂腦補解讀過度。有喜歡遼夏金元以及後宮八卦的朋友可以關注猴格,不會讓您失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