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心中所愛,卻早早離他而去

唐代詩人白居易有詩云:

淚溼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

紅顏未老恩先斷 ,斜倚熏籠坐到明。

可憐紅顏總薄命,最是無情帝王家。


一句可憐紅顏總薄命,最是無情帝王家,道盡宮中嬪妃的心酸、悲悽。在皇權之下,女性的命運完全不掌控在自己手中,只有被動的去接受。


任你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時,還是紅顏老去,花落之際,總歸有新舊更迭之時。

溥儀:心中所愛,卻早早離他而去

自從文繡的離婚案鬧得世人皆知,溥儀頓覺顏面掃地,自然把一肚子惱火撒在婉容身上,認為如果不是當初她爭寵吃醋,打壓排擠文繡,也不會弄得如此光景。


一個老婆離婚,一個老婆被打入冷宮,此時的溥儀成了孤家寡人。


這時候溥儀的族人們,開始張羅給皇帝納妃,選中了還在北京讀中學的女生譚玉齡,出身貴族的她,不僅有思想還很漂亮。

溥儀:心中所愛,卻早早離他而去

初次見面,面龐清麗,身材纖細窈窕,聲音婉轉好聽的譚玉齡捕獲了溥儀那顆涼薄的心,他甚是歡喜,當即決定帶譚玉齡回長春,娶她為妻。


兩人結婚時,溥儀三十二歲,譚玉齡年方十七歲。按照祖制溥儀冊封其為貴人,以後依據表現再逐階晉級。譚貴人雖只是個花季少女,但從小受到過良好的教育,懂禮數,識大體,辦事穩妥,深得溥儀的喜愛。


據說其相貌與婉容不相上下,最重要的是她年紀輕,性情柔,又不像舊時女性那麼守舊。

溥儀:心中所愛,卻早早離他而去

她的到來,猶如一池春水攪開後宮的一片死寂沉沉,她並不像婉容與文繡那般梳著清宮傳統髮髻,而是梳著標準的女學生髮飾,一襲旗袍,勾勒出纖細的腰肢,在一笑一顰,舉手投足間,透出一抹柔和的光影。


當下很多人認為女人的顏值是最大的資本,未免絕對了點,其實外貌只是一時的吸引,而內在的氣質、性格、思想才是最為重要的價值所在。


也許有人會說照片上的女子,清清淡淡毫無驚豔之色,不似傳說中的那般美麗。這大概是我們當下人常吐槽皇家的眼光有問題的原因吧?

溥儀:心中所愛,卻早早離他而去

不妨想象一下,能進入皇家眼的貴族小姐有多少呢?要出身高貴,要知書達禮,要善解人意,要端莊大氣,甚至要八字相合……所以說皇后、嬪妃的美貌只是相對於貴族小姐們之間比較而言的,並不是普天下所有的女子都參考進去的標準。


另一個原因,由於當時的攝影水平侷限,無法還原其本來樣貌,當然也不排除現代人與前人之間存在審美差距。


但每一幀老照片都有其獨特的韻味在其中,只是人是立體的,照片是平面的,但每個人的可辨度卻很高,各有各的特點。


至於溥儀是否真愛這位譚貴人,我們可以從以下幾件事窺見一斑。

溥儀:心中所愛,卻早早離他而去

1、久居深宮大院的譚玉齡,不能像尋常人家的女子同姐妹們時常往來交談,心中未免時有孤寂,溥儀看在眼裡,差人叫來侄媳婦,陪伴譚玉齡聊天解悶,從這一點看,溥儀對譚貴人的確是用了心的。


當然譚玉齡對溥儀也是用了心的,據說溥儀常因為在日本人那裡受了氣,回到宮中大發脾氣,譚玉齡總是溫柔相勸。


溥儀在譚貴人這裡找到了精神慰籍,自然對她產生依戀之情。其實每個人都有被傾聽的需求,每個人也都有心靈被溫暖的需求。兩個人,彼此間談得來,心靈互通,這點比外貌還重要,這大概是譚貴人深得溥儀喜歡的原因之一。

溥儀:心中所愛,卻早早離他而去

就這樣,溥儀跟譚玉齡恩恩愛愛的生活了五年,直到譚玉齡病倒。


2、溥儀請了當時最好的中醫為譚玉齡醫治,但始終不見好轉,溥儀便想到了西醫,找到日本人。醫院派出小野寺和吉岡安直兩個日本醫生為譚玉齡治療。


但溥儀絕對沒想到,譚玉齡只住了一天醫院。第二天,溥儀就收到譚玉齡病亡的噩耗。稱其手術失敗,死在手術檯上。


溥儀打心裡不接受日本人給出的手術失敗這一說辭,但無奈處於傀儡的位置,處處聽命於日本人,也只得忍氣吞聲的接受。作為一個皇帝,連自己心愛的女人都保護不了,那種滋味一定很難受吧!

溥儀:心中所愛,卻早早離他而去

溥儀在回憶錄裡曾說:我一直對譚玉齡的死持懷疑態度。


那麼譚玉齡的死是否跟日本人有關呢?眾說紛紜,有人說譚玉齡對日本人飛揚跋扈的態度很是不滿,惹惱了日本人;也有人說日本人想要在溥儀身邊安插奸細,譚玉齡是塊絆腳石,必須剷除,所以起了殺心。但這些說法也只是猜測而已,並沒有直接證據證明譚玉齡的死跟謀殺有關。


3、譚玉齡的葬禮是按照“貴妃”級別舉行的,極其隆重,溥儀專門請他的七叔載濤連夜從北京趕到長春主持葬禮。可見溥儀對譚玉齡的在乎程度。還有一點值得說明,葬禮後譚玉齡的靈柩一直沒有下葬,而是停放在長春般若寺內。

溥儀:心中所愛,卻早早離他而去

4、溥儀消沉了一段時間,經常坐在譚貴人的房間裡發呆,有時也會對著照片落淚,命令宮裡的人,誰也不許動譚貴人的東西,房間保持原樣。並將譚玉齡的照片隨身攜帶,揣在胸前的口袋裡,這裡是離心臟最近的地方,可以看出溥儀是將譚玉齡放在心裡最重要的位置了。

照片背面溥儀親手寫下的八個字足以表明他的心跡:我最親愛的玉齡。

溥儀:心中所愛,卻早早離他而去

直到偽滿政府徹底垮臺,溥儀的復辟夢成為炮灰,在逃亡途中命人將譚玉齡的遺體火化。


幾經輾轉,溥儀拿到了譚玉齡的骨灰,一直帶在身邊。

後來因為與最後一位妻子李淑賢結婚,被其發現家中的骨灰罐,不得已送至過繼子毓嵒那裡保管,並將自己的頭髮、指甲一併放入骨灰罈中,叮囑繼子待他百年之後一定要把他與譚玉齡合葬。


直到1967年,溥儀去世,臨終遺願仍是想與譚玉齡合葬。

溥儀:心中所愛,卻早早離他而去

生同衾,死同穴。大概是溥儀對譚玉齡最好的承諾與愛吧!


最終於2006年,愛新覺羅家族將譚玉齡的墓安置在皇家陵園溥儀墓的旁邊。


兩個相愛的人,終於團聚了!


溥儀的一生跌宕起伏,當過皇帝,也做過囚犯,離過婚,愛過人,但心中所愛——譚玉齡,卻早早離他而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