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頭像,瞭解更多“城市建設”相關資訊!
文丨西部菌
抗疫進入攻堅期,疫情之外的第二個“戰場”也正在陸續熱鬧起來。
近日,成都、長沙、廈門、青島、廣州等多個城市的地鐵項目在做好疫情防控的條件下,都已經陸續復工。
與此同時,高層也再次對於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定調:
要聚焦重點領域,優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投向,用好中央預算內投資,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加快推動建設一批重大項目。
對於各城市來說,地鐵,無疑就是響噹噹的重大項目。
去年以來,由於內外環境的變化,加大基建等領域的投資力度,在各個層面被不斷強調。而受疫情對經濟方面的影響,今年面向重大項目的投資力度,大概率將會加碼。
可以基本確定,這次意外的疫情,將擴大此輪大基建窗口期。那麼,到底哪些城市會因此受益?
01 在多個城市地鐵項目相繼復工之前,還有一個相關的重磅消息,值得關注。那就是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徐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2019-2024年)》。
該規劃共涉及3號線二期、4號線一期、5號線一期、6號線一期等四個項目,總里程接近80公里,總投資為538.9億元。
論總里程和總投資規模,徐州拿到的批覆並不算太突出。可以參照的是2018年8月,蘇州獲批第三期規劃,線路總長137公里,總投資約為950億,差不多是徐州的兩倍。
但是,橫向比較,徐州依然堪稱是大贏家。
一,徐州於去年9月,才正式開通首條地鐵線路。在不到半年後,二期建設規劃就獲批,這個速度,大概率在全國都算得上是獨一無二。
二,徐州經濟總量在2019年剛站上7000億門檻,作為普通地級市,地鐵運營里程有望突破百公里,讓更多地級市看到了圓夢地鐵的希望。
2018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提高了地鐵修建門檻,其中幾個主要指標就是:
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應在300億元以上,地區生產總值在3000億元以上,市區常住人口在300萬人以上。
申報建設輕軌的城市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應在150億元以上,地區生產總值在1500億元以上,市區常住人口在150萬人以上。
按上述指標,徐州是完全達標的。但是審批的速度和規模,或意味著地鐵的審批“尺度”將較過去有所放寬,這將直接利好一批地級市。
而對於暫不能達標的城市,目前的機會也開始多起來。
一方面,地鐵不行,可以修輕軌。
另一方面,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城市獲准縣改區,這對於做大市區常住人口是一步到位的操作。
還有一個機遇就是,常住人口在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這也有利於吸引一部分人口增量。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城市群、都市圈內部的地級市,可以藉助與中心城市的連接機會,間接圓上地鐵夢。
所以,未來幾年,大概率會有更多的“徐州”誕生。
一是那些已經達標的城市,審批速度和規模有望改善;二是,還沒有達標的城市,通過其它操作也可以增加希望。
02 除了讓更多的地級市有希望通地鐵,“大基建”的另一個重頭戲就在於城市群、都市圈建設。
前三大頂級城市群自不待言,這裡專門說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於上個月被正式提出。隨後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又繼續釋放好消息:
今年將大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促進各地區城市群發展,指導地方開展都市圈規劃編制工作,著力提高重點都市圈交通基礎設施聯通水平,規範發展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
很明顯,今年開始,成渝雙城經濟圈內部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將進入一個大的機遇期。
而就在最近,國鐵集團有關負責人的表態,再次給出定心丸:
將加大川藏鐵路、成渝中線高鐵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力度,推動重點工程項目逐步全面復工建設,為落實“六穩”要求、完成年度投資奠定基礎。
可以看出,川藏鐵路、成渝中線高鐵被擺在了今年國家重點工程項目中的突出位置,這對成渝地區而言,毫無疑問是直接利好。
除上述國家級項目,成渝自身的重大項目投資,其中自然包括基建部分,也很可觀。
比如,成都今年將加快實施1000個重點項目,總投資33303.23億元,年度計劃投資4686.87億元;重慶市計劃安排市級重大項目1136個,總投資2.6萬億元,年度計劃完成投資3476億元。
城市群、都市圈外,一些國家中心城市熱門候選城市的重大項目投資,也明顯看漲。比如,濟南和青島2020年安排的重大項目投資金額都在3000億元以上。
在經濟增速上還未完全回暖的瀋陽,也當仁不讓,2020年全市安排推進1600個億元以上項目,比上年增加292個。
03每一輪“大基建”往往都是在相對艱難的時候啟動的。它的每一次啟動,都推動了城市格局的洗牌。
比如,2008年開始的那一波,就直接加速了重慶、成都、武漢、鄭州等內陸主力城市的崛起。
當前,城鎮化水平到了新階段,城市的基建和投資空間,已難以和前幾輪相比。相應的,大基建對城市格局的洗牌也未必會像以前那麼明顯。
但城市競爭是一個不斷做加法的過程,誰缺失了某一個機遇,就很有可能“不進則退”。
大基建的主角,毫無疑問還是當前的主要城市。去年底公佈的重磅文章所點名的十大城市就是非常明顯的信號: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特大城市發展優勢不斷增強,杭州、南京、武漢、鄭州、成都、西安、南昌等城市發展勢頭較好,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區域增長極。
當然,具體會有所側重。對四大一線城市來說,這可能是最後一輪參與大規模的基建投資。以地鐵為例,目前也只有深圳的地鐵規模,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所以,如果說這輪大基建將主要圍繞城市群、都市圈展開,那麼,對於三大頂級城市群而言,受益最明顯的,應該還是內部的次一級城市,比如,杭州、南京、南通、蘇州、東莞、佛山等。
而像武漢、鄭州、重慶、成都、西安、長沙、南昌等市則要帶動各自所在的城市群、都市圈做大做強,它們將仍然是中心和絕對主力。
除此之外,還有兩點值得注意。
第一,不可忽視東北。
很多人看到重磅文章點名了十座城市,卻可能忽略了還有四座城市被點名——使瀋陽、大連、長春、哈爾濱等重要城市成為投資興業的熱土。
第二,這次疫情或會讓更多的地級市受益。
受疫情的啟發,在GDP、基建之外,未來城市的公共服務,比如醫療、教育等方面的投入,相信會得到更多的重視。
而這方面,部分資源尤其短缺的普通地級市,有望收穫更多的“雪中送炭”。這一點,也可能是與前幾輪大基建是絕對以大城市為中心的狀況,最大的不同所在。
當然,城市群、都市圈時代,受益最大的依然還是城市群、都市圈內部的地級市。
點擊上方頭像,瞭解更多“城市建設”相關資訊!
閱讀更多 星球研究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