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瘋了,還是這個世界瘋了“-《小丑》觀感

在香港看的《小丑》,2個多小時認真地看完,總覺得該寫點感想,又不知道從那落筆,或許是對影片期待尤久,或許沒有把些許情節看懂,又或許意猶未盡。


之所以對《小丑》如此期待,源於另外兩部影片《她》和《蝙蝠俠-黑暗騎士》。《她》講述了一位內心細膩孤獨的信件撰寫人西奧多與人工智能的“她”產生的一段柏拉圖式的愛情故事。因為傑昆·菲尼克斯 的傳神演繹,《她》讓觀眾感受到愛情的至純至美,如果您觀賞過這部影片,您一定也會記住這位演員。《蝙蝠俠-黑暗騎士》把一部超級英雄電影拔高到“正義與邪惡”的思辨高度,小丑的扮演者希斯·萊傑贏得大批粉絲的擁戴,希斯之後再無小丑從此口口相傳。而《小丑》不像DC往常的其它影片,該片的導演和主演爭取到了極大的創作空間,《小丑》更是一部文藝片,探討惡的成型問題。


“是我瘋了,還是這個世界瘋了“-《小丑》觀感

或許從文藝片的角度去評價這部影片和傑昆的演繹,會更貼切創作班底想要表達的想法。《小丑》劇情框架講述出生病態家庭的小丑,從小遭受虐待、成年後以小丑為業、希望帶給世界更多笑臉,但是遭遇種種欺凌、冷漠和嘲諷之後終於精神奔潰轉變成了邪惡的化身。傑昆的表演一如既往地沒有令人失望,那歇斯底里的變態的笑成了整部影片的一種符號,就好像是小丑的原生家庭留在他身上而揮之不去的創傷。文藝片往往渲染情節,《小丑》裡有幾段情節的影像張力十足:小丑在地鐵上受到毆打突然拔槍射殺施暴者一幕,小丑受到自己敬仰的脫口秀主持人邀請,前往脫口秀路上手舞足蹈的那一段,還有在舞臺爆頭主持人的那一幕…。

“是我瘋了,還是這個世界瘋了“-《小丑》觀感

但是整個劇情的故事推進節奏而言,談不上如預期驚豔。影片一開場小丑就患有了精神疾病,這樣的設定,會削弱故事的戲劇性,因為小丑既然患有精神疾病,往後不同尋常的情節設定都可以以此作為合理性的溯源。如果用更多的膠片來詮釋小丑幼年創傷怎麼讓他患上疾病,那麼小丑的成型會顯得更加立體可溯。還有影片本身的立意不僅僅停留在一個小丑身上,而是透析個體的悲劇往往是破敗時代和環境的使然縮影,正是千倉百孔的的哥譚市孕育了千千萬萬邪惡附身的小丑;然而影片對社會背景著色不深,以至於當小丑作惡被羈押,熒幕轉換到市民揭竿而起的時候,有那麼幾秒鐘詫異的感覺。

“是我瘋了,還是這個世界瘋了“-《小丑》觀感

是的,這是一篇暗黑題材的影片,但並不宣揚暗黑,也沒有政治正確地宣揚正義。這裡講的是一個耐人尋味且在喜劇與悲劇中擺渡的故事。一個理想著給世界帶來更多笑臉的小丑,一個充斥著冷漠和渾濁的哥譚市,終於小丑在病態的笑聲中爆發。如果說高級的喜劇是笑中帶淚的生活幽默,那麼高級的悲劇就是傷口帶鹽的社會希望。小丑的悲劇人生,揭示了哥譚市滋養邪惡的種種病態,映射著美好的普世生活有賴正義力量的在位和捍衛。

謝謝閱讀,下期更精彩!

-- 如果覺得有益,請轉發讓更多人受益--

--關注頭條號,獲取實用理財資訊 --

“是我瘋了,還是這個世界瘋了“-《小丑》觀感

本頭條號發表的內容僅用於學習交流,相關資料和數據來自於網絡(包括但不限於文字、數據、圖表及超鏈接)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邀約、投資建議或承諾;投資人如據此進行投資交易而產生的風險等後果請自行承擔,本頭條號不承擔任何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