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和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同樣割讓了大片領土,算不算不平等條約?

西北特產總彙


從今天的角度來看,清政府放棄了貝加爾湖以東,富庶的尼布楚地區固有領土,將包括勘察加半島和整個烏第河流域在內的近300萬平方公里廣袤疆域定為待議地區,實在是一個吃虧的不平等條約。



然而就當時的歷史背景而言,康熙帝為西北葛爾丹叛亂而感到頭疼,並且在平定三藩、收復臺灣的過程中,清軍主力已南移,此時遙遠的東北極寒地帶,實在不宜耗費太多精力。

並在古代對領土的概念與今日不同,其常常將部落的活動範圍、軍隊的勢力範圍認為自己的領土,這也是明朝後期疆域較前期大為畏縮的原因,因此清政府對於邊界劃定僅憑地理標誌為標準,才有了康熙帝以“尼布楚、雅克薩、黑龍江上下”為底線的諭令。



在1685年、1686年的兩次雅克薩之戰中,急於東拓的沙俄沒有能從正值盛世的大清手中佔得一絲便宜,於是他們運用當時清政府完全陌生的國際談判規則,並且買通了清廷的兩位外國翻譯,給完全不懂談判欽差大臣索額圖好好上了一課,未廢一兵一卒,便從國際法意義上從清朝眼下“偷”走了額爾古納河以北的廣闊地區,致使東北亞這片直抵北冰洋的廣闊土地全部納入了沙俄的版圖,並被全世界無可非議地承認,僅留烏蘇里江以東、庫頁島這一相對被“騙”走的土地而言十分小塊領土給大清,並且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由《北京條約》《璦琿條約》被徹底割讓。



從沙俄的角度來說,他們認為這一條約仍然“不平等”,因為它組織了哥薩克騎兵一百六十餘年征服遠東的勢頭。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公然要把奪取黑龍江作為俄國“遠東政策的中心,這一觀念暴露了沙俄人貪婪無恥的面孔。

《尼布楚條約》是清政府第一次以中國的名義在國際條約上簽字,並且中俄雙方以平等身份談判,可是滿清閉關鎖國,一次又一次錯過了近代各種文化和技術的傳播,終於在1840年吃下沉淪自滿的後果。



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國才第一次在近代簽訂了平等而且是戰勝國身份的受降協議,此時距離《尼布楚條約》已經過去了256年。


春秋正義


《尼布楚條約》是平等條約,並沒有割讓大片領土。邊界談判要以當時雙方實際控制線為基礎,沙俄侵入黑龍江流域時清朝最北部的軍事衛所是在黑龍江的寧古塔,也就是現在的牡丹江一帶。而沙俄在黑龍江沿岸建有雅克薩城,並對當地少數民族進行管理和徵稅。黑龍江及西伯利亞地區本就是無主之地,是通古斯族群的傳統居住區,主要有達斡爾人,鄂倫春人、鄂溫克人,赫哲人、索倫等部落,西邊的布里亞特蒙古也不在清朝控制範圍內。可以說當時在黑龍江沿岸,外東北地區即沒有駐軍,也沒有建立城邦,更沒有官員管理,在努爾哈赤、皇太極時期曾出兵對黑龍江沿岸部落進行過幾次軍事打擊,征服後只是將當地部落青壯年婦女兒童內遷到滿洲,錄入八旗,補充後金的兵源,並沒有在黑龍江沿岸地區駐軍,進行管理和開發,只是掃蕩式的打擊,只要當地部落納貢臣服就撤兵了。當然在族源上滿州與當地各部落同根同源,更為親近。

由於沙俄向西伯利亞的軍事擴張,當地的部落面臨著是臣服沙俄,還是繼續向清朝納貢的問題。有部分當地部族首領背叛了清朝,投降了沙俄,這也是雙方利益的衝突所在。

對中俄《尼布楚條約》雙方都有不同的看法,蘇俄學者認為《尼布楚條約》俄國吃了大虧,《尼布楚條約》的簽定是在滿州人以軍事為優勢的情況下,戈洛文被迫簽定的不平等條約,滿洲當時的邊境是以柳條邊為界,黑龍江沿岸是無主之地,沙俄最先佔領並對當地進行經營管理和開發。中國認為俄國本是歐洲國家,應滾回烏拉爾山以西,俄國是亞洲的侵略者和殖民統治者。

康熙為了打贏雅克薩之戰,在政治、外交、軍事上做積極的準備,幾年的時間解決了交通問題,在現所在地吉林市建造了造船廠,成立水師,運送兵源和紅夷大炮,糧草也從內地源源不斷的運往黑龍江,並徵用大量民工,還從全國各地徵調了幾萬人的部隊,《尼布楚條約》談判期間,清軍調動部隊給俄國人施加壓力,同時當地的少數民族也襲擊沙俄侵略者,可以說是在軍事上佔有絕對優勢下,最終達成了《尼布楚條約》。這是清朝代表中國簽定的歷史上第一個以中國作為主權國家的國際條約。

重要參考書:《滿洲人在東北》

致力於東北邊疆史地研究 公眾號:chinahero918


黑土邊疆


又是這個問題,在此再回答一遍。

《尼布楚條約》並不是不平等條約,這是結論。糾正一個錯誤,尼布楚條約並沒有割讓任何領土,貝加爾湖一帶在1620年前後就已經是俄國人的勢力範圍了,當時中國還處在明朝時期。在世界體系早期,無主之地遵循先佔先得原則,這塊地方本身就應該是俄國的領土。既然清朝從未佔領過,何來"割讓"之說。


實際上,不僅僅是貝加爾湖地區,就連黑龍江地區,清朝實際上在當時也沒有牢固的控制,當地的鄂倫春族等部落,不過是定期向清朝皇帝納貢而已。反而,尼布楚條約的簽訂,從國際法的層面上劃定了外興安嶺以南為中國的領土範圍,清朝順勢控制該地,從國際法層面遏制了沙俄對於東北地區的擴張。

因此,《尼布楚條約》的實質,就是沙俄和清政府對於西伯利亞南部貝加爾湖一帶無主之地的劃分,並不存在誰割讓土地的問題。


另外,所謂不平等條約,是在近代國際體系誕生(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確立)之後才出現的,其前提就是一方在另一方的逼迫下非自願簽訂有損國家領土主權的條約,而尼布楚條約簽訂過程中,據俄國人記載,倒是清政府派出了武裝使團,似乎在"逼迫"俄國人,所以現在俄國有些歷史學家認為對於俄國而言這才是不平等條約,因為畢竟很多地方是在已經被俄國佔領的情況下劃歸清政府的。當然,這就是在胡說。

平定自願條件下籤訂的並不叫不平等條約。比如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清朝和日本都不懂國際體系這一套,於是簽訂的條約就很有趣,內含諸如雙方互相享有法外治權這種滑稽的"不平等"條款。

以上。


庭州行者


這個問題……當然算。

1689年經過兩次雅克薩之戰的交鋒,俄國終於同意和清朝進行邊界談判,並最終簽訂《尼布楚條約》。

這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份邊境條約,在條約中清朝首次採用“中國”的稱呼,而且對於我國而言,它有效的維護了我國疆域的完整,成功抵禦了沙俄南下的腳步,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現代中國的疆域框架。

但是這份邊界條約到底平不平等呢?靜夜史認為是不平等的,不過這個平等不是針對清朝,而是針對沙俄。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西伯利亞從來沒有真正屬於過中國。

今天的很多人提起西伯利亞總是痛心疾首,呼天搶地的同時,總不忘咒罵清王朝腐敗無能,特別是康熙一紙《尼布楚條約》就割讓了西伯利亞400萬、600萬、甚至10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簡直是罄竹難書,罪大惡極。

真的是這樣嗎?西伯利亞何曾屬於過中國?

事實上在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之前,中原王朝無論是直接統治還是羈縻統治,勢力從未真正到達過外興安嶺以北地區,明朝的努爾幹都司同樣如此。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靜夜史認為主要是因為地形所限。

我們知道長城以北的地區對於小農經濟為主的中原王朝已經不具備開墾的價值。所以這注定了長城以北的地區中原王朝只能採取羈縻統治的形式,而羈縻統治就必須照顧當地人口的生活方式。

東北地區和蒙古高原不同,這裡的民族以漁獵為主。不過雖然生活技能比遊牧民族多一些,但是他們生活的緯度同樣不比蒙古高原高。在生產力水平低下的環境下,向南發展是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方式,這導致越往北人口越少。

而外興安嶺就是這些漁獵民族的最北界。

以外興安嶺為分水嶺,地形分別向南北兩個方向傾斜。南部地形區屬於溫帶季風氣候,氣候相對溫暖。而北部地形區則屬於亞寒帶大陸性氣候,氣候寒冷乾燥;而且受北極地區極地東風的影響,來自北冰洋的寒風會自北向南,一路吹到外興安嶺以北地區,這使得外興安嶺以北氣候明顯低於外興安嶺以南,根本就不適合漁獵民族的生存。

元朝作為發源於蒙古高原並完成中原一統的少數民族王朝,其最北端雖然在教科書上畫到了北冰洋沿岸,但是實際統治區域也只是到達了貝加爾湖以北附近地區。

建國後,經過郭沫若等歷史學者的考證,基本確定了我國少數民族的活動北界,即北緯58度線附近,這條線西起薩彥嶺,東經貝加爾湖,東到外興安嶺,構成了橫亙在我國文化區和西伯利亞之間的巨大分水嶺。

所以地形決定了氣候條件,而氣候條件又決定了我國的羈縻統治區域難以越過北緯58度線繼續向北推進。

因此在16世紀沙俄哥薩克到來之前,西伯利亞是真正意義上的無人統治區域。

很多人說西伯利亞,因為距離上接近我國,所以即使無人統治,也應該算作我國的領土,這是典型的強詞奪理。如果這種理論成立,那麼南極洲最靠近智利,智利就應該聲稱對南極擁有領土主權,這明顯是站不住腳的。

既然西伯利亞不是中原王朝的傳統統治區域,所以也就不是中原王朝的所謂失地,更沒有割讓土地的可能性。在這樣的情況下,《尼布楚條約》不再是清朝的割地條約,而是清朝和沙俄爭奪外興安嶺周邊的分贓條約。

哥薩克作為僱傭兵式的沙俄武裝,在沙俄鯨吞西伯利亞的過程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這些人肩負著尋找毛皮和溫暖出海口的使命,不斷在西伯利亞地區橫衝直撞:1600年左右他們侵佔了貝加爾湖西部和北部地區;1639年他們到達鄂霍次克海沿岸;1643年侵入黑龍江。

而此時的中原地區,正經歷著明亡清興的歷史變局,清朝數十萬八旗軍隊揮師入關爭奪中原,對於外興安嶺周邊地區無暇顧及,沙俄因此迅速侵佔了黑龍江流域。

等到1685年,康熙決定對沙俄用兵,解決東北問題時,沙俄在黑龍江流域事實上已經侵佔了長達40年之久。

對於沙俄而言,黑龍江是一個優良的出海通道,但是東北對於清朝而言,更是不可放棄的龍興之地,所以康熙在東北的問題上,態度異常堅決。

但是清朝和沙俄在東北地區的力量卻是非常不均衡的。

雖然沙俄人數較少,但是他們自北向南攻擊,有地形傾斜助力,攻擊難度較小;且氣候越來越溫暖,攻擊動力更足,最重要的是他們在技術上比清朝更加先進;清朝雖然距離外興安嶺比沙俄本部近,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自南向北進攻需要克服後勤補給線長、氣候越來越寒冷等一系列困難。特別是是當時準噶爾在西部虎視眈眈,漠北喀爾喀蒙古問題懸而未決的情況下,清朝用兵東北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而因為內外條件的嚴格限制,使得清朝在解決東北問題時,雖然取得了兩次雅克薩之戰的勝利,但是難以保住勝利成果,畢竟沙俄打得起,可以隨時捲土重來,但清朝卻耗不起。

所以為達成簽約的目的,清朝不得不做出了較大的讓步和妥協。

對於清朝而言,能夠和沙俄劃定邊界線,就已經是一個巨大的勝利。當時的清朝也有藉此機會一併劃定貝加爾湖地區邊界的打算,但沙俄予以拒絕。

《尼布楚條約》的結果是沙俄拆除雅克薩城,將兵力撤至外興安嶺以北,雙方以外興安嶺作為兩國邊界。對於沙俄而言,這一條約將其從侵佔40年的土地上趕走,是沙俄的巨大失敗,條約本質是對清朝有利的。

不過清朝雖然藉此將勢力推進到外興安嶺以南,但是作為和沙俄的分贓條約,沒有在分贓過程中獲取更大的利益,同樣也是非常失職的行為。

清朝的失職體現在當時的清朝缺乏專門的翻譯人才,在沒有專業翻譯的情況下,康熙不得不任用傳教士充當翻譯。其結果就是傳教士和俄國代表沆瀣一氣,清朝在無形中做了冤大頭。

另外,由於清朝沒有專業的地圖和測繪設備,使得談判中不得不採用俄國做過手腳的地圖,這使得清朝再次蒙受巨大損失。

可悲的是清朝在其後的邊界談判中,一直受制於這兩個因素,這使得清朝多次贏得戰場,卻輸在談判桌。

如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關於這個問題,我也是回答了無數遍了,《尼布楚條約》中規定從黑龍江支流格爾必齊河到外興安嶺、直到海,嶺南屬於中國,嶺北屬於俄羅斯。西以額爾古納河為界,南屬中國,北屬俄國,額爾古納河南岸之墨裡勒克河口諸房舍,應悉遷移於北岸。


關於這個條約,中俄雙方是經過了多次博弈的。事實上對於貝加爾湖周圍這些地域,在當時既沒有被俄羅斯控制,也沒有被大清直接統治,準確來說,它是屬於喀爾喀蒙古部落的領地。只不過當時喀爾喀當時被準格爾汗國的大汗噶爾丹侵略,所以在外興安嶺周邊的這些地段基本上是無主之地,只能是誰強就是誰的。

1688年,清政府在商討與沙俄談判方針時,索額圖提出:“察鄂羅斯所據尼布楚,本系我茂明安部遊牧之所,雅克薩系我達呼兒總管倍勒兒故墟,原非羅剎所有,亦非兩界隙地也。”“尼布楚、雅克薩、黑龍江上下,及通此江一河一溪皆屬我地,不可棄之於鄂羅斯”。他認為:如果沙俄能歸還逃人,承認尼布楚、雅克薩、黑龍江是清朝領土,即“與之畫疆分界,貿易往來。否則,臣當即還,不與彼議和矣”。隨後康熙帝同意這一談判方針,遂命索額圖、佟國綱出發,前往色冷格,與沙俄使臣戈洛文談判。六月,索額圖等使臣行至喀爾喀地方,正值準噶爾領袖噶爾丹大舉侵犯喀爾喀蒙古,道路被阻,便退回了北京。 1689年,經中俄兩國代表重新商定,談判地點改在尼布楚。索額圖等人在出發前向康熙帝奏陳:“尼布楚、雅克薩既系我屬所居地,臣等請如前議,以尼布潮為界,此內諸地均歸我朝。”康熙帝指示:“今以尼布潮為界,則鄂羅斯遣使貿易無棲託之所,勢難相通。爾等初議時,仍當以尼布楚為界。彼使者若懇求尼布潮,可即以額爾古納為界。”



康熙帝考慮到噶爾丹正在進攻喀爾喀,希望儘早與沙俄劃定國界,騰出手來對付噶爾丹,為此作出了重大讓步。索額圖率領包括傳教士徐日升、張誠在內的清朝使團啟程前往尼布楚,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跋涉,六月抵達尼布楚,駐紮在尼布楚河南岸,與尼布楚城相距三里。 七月初五日,中俄兩國代表在尼布楚郊外開始談判,關於尼布楚地區的歸屬問題成為談判的焦點。清方代表一開始即指出“貝加爾海這邊的全部土地,則完全屬於中國汗所有,因為貝加爾海這邊的土地全是蒙古汗的領地”,“而所有的蒙古人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汗的臣民”。戈洛文則強調不久前俄國人才知悉並予以侵佔的這個地區“自古以來即為沙皇陛下所領有”。索額圖予以駁斥,要求俄國人退到色楞格河以西去。但俄方堅持其要求。




由於雙方爭執不下,索額圖見戈洛文強要以黑龍江為界,乃遵照康熙帝的“爾等初議時,仍當以尼布楚為界,彼使者若懇求尼布楚,可即以額爾古納為界”的諭令作出讓步,表示可以將尼布楚一帶讓與俄國,以石勒喀河、鄂嫩河至音果達河一帶為界,但戈洛文仍堅不接受。索額圖為了達成和解,繼續退讓,先是提議以從北面流入石勒喀河的綽爾納河為界,俄方不允;後又提出北面以注入石勒喀河的格爾必齊河為界,南面以額爾古納河為界,戈洛文才勉強同意。對中方提出的劃分俄國新佔領的西伯利亞與毗鄰的喀爾喀之間的邊界問題,戈洛文則藉口沙皇並無指示,且喀爾喀已為噶爾丹佔領,清朝無資格與俄國談判此問題,予以拒絕。



俄國的態度,使清方不得不放棄與俄國談判清俄中段邊界的打算。噶爾丹入侵喀爾喀雖然使清政府在尼布楚談判中處境被動,但俄方也並非沒有不利之處。首先是俄國在西伯利亞兵力不足;其次喀爾喀部大量南遷,使俄國看到蒙古的人心所向。此外在談判的關鍵時刻,大約有600多喀爾喀蒙古人對俄國佔領下的尼布楚發動了進攻,欲投奔清政府使團,尼布楚周圍的布里亞特人由於不堪忍受沙皇的殘暴統治,紛紛起義,並要求與清朝使團聯合進攻尼布楚。再加上俄國為奪取黑海出海口正與奧斯曼帝國作戰,也不能兼顧東方。以上因素促使戈洛文不再猶豫,同清政府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 1689年9月7日,中俄雙方舉行隆重的簽字儀式,索額圖和戈洛文先在條約上簽字、蓋章,然後宣讀誓詞,相互交換條約。這個條約就是《尼布楚議界條約》。




所以說,雖然經過了幾番波折,但是對中國來說並沒有什麼損失,反而是明確了邊境,遏制了俄羅斯進一步蠶食外興安嶺的可能。對於領土的割讓,也是不存在的,因為那些土地本來就是不屬於大清實際控制,只能算羈彌統治,《尼布楚條約》簽訂後,外興安嶺就成了大清的實控區。


火器工坊


我認為條約是平等的,但是談判是失敗的!

1685至1688年的兩次雅克薩戰爭後,沙俄被迫提出談判解決兩國領土問題。 1689年,雙方簽訂《尼布楚條約》確定了東部邊界。按理說清朝作為戰勝國,理應強勢提出要求才對,然而清朝卻準備了上中下三個“靈活”方案,而最後也只談成了最差的下等方案,雖將收回了雅克薩和外東北,但卻將尼布楚和貝加爾湖以東區域劃給了俄國。

這個劃,是雙方平等談判的結果,不能算割讓,因為有強迫行為才能稱為割讓,但是作為戰勝國的清朝卻如此“大方、慷慨”的舍地也確實讓後人氣憤,儘管康熙這麼做有他的戰略考量(防止沙俄可能支持準格爾),但挾勝舍地之舉卻是客觀事實。

《尼布楚條約》的簽訂明確劃定了雙方邊界,俄國雖然沒有如願得到黑龍江及其港口,但是卻永久獲得了原本屬於中國的尼布楚貝加爾湖流域。談判結果雙方應該說都不是很滿意,都作出了讓步,但是清朝作為戰勝國,索回的領土卻太少,過於和氣,而俄毛子是地地道道的外來客、侵略者、戰敗國,卻得到了平等談判和討價還價的權利甚至是蛋糕,可見這個談判足夠平等,而清朝方面有多失敗。

值得一提的是,條約中還有廣大的待議區沒有劃定,然而最後也沒有再議了,三個版本的待議區一個都沒保住,清朝當局全部不了了之、拱手送給了俄國佬。尼布楚條約簽訂後,中國方面十分遵守條約,而俄國佬此後雖有收斂但並沒有停止在外東北的持續滲透和探險。

在1858年沙俄正式入侵併逼迫清地方官簽訂《璦琿條約》的多年前,俄國鬼就已經很大程度上滲透和盤踞在黑龍江北岸流域和庫頁島了,庫頁島上甚至上演俄日探險隊碰頭髮生衝突,而滿清卻對自己的領土上發生這些事一無所知。如此薄弱的邊疆統治力度與領土意識,終於在之後短短几年內就被沙俄忽悠恐嚇下輕而易舉的割佔到了整個外東北、外新疆150萬平方公里領土。


龍拳舞秀


舊時說到《尼布楚條約》,滿心都是對康熙皇帝的敬仰以及對我泱泱華夏的自豪之情,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明末清初鄭成功對荷蘭人收復臺灣的作戰,是中國人對西方作戰的第一次完勝。(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那麼第二次是哪次事件?說到這裡,答案也就不言自明瞭,就是康熙皇帝對沙皇俄國1685年、1686年的兩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說到自衛反擊,很多人並不陌生,在諸多的對周邊國家的戰爭行為,基本上都延續著這樣的說法,睦鄰友好,是一個很和氣友善的成語。

但戰爭的本來面目是很殘酷的,尤其是對失敗的一方,這也是為什麼康熙皇帝打贏了雅克薩自衛反擊戰,國人心目中有一種自豪感的同時,還認為本該如此的原因所在,痛苦讓別人承擔,我們採取同情的態度,反而是一種高姿態。


然而近年來有關揭露雅克薩自衛反擊戰以及《尼布楚條約》的文字很多,紛紛擾擾,甚至說以假亂真的都有如果以條約的內容反推,任何在土地和利益方面讓步的行為都被認為不可接受,可能就只剩一種結果,那就是無休止的戰爭。

因為對條約雙方來說,其實誰都不想吃虧,但不得不說《尼布楚條約》就是一個平等條約,雙方協商約定好的的,沒有武力壓迫的情況下籤訂,而且還不得不說到《尼布楚條約》牽涉到內容,尤其是額爾古納河及其以西地區。

其實清王朝對於自己的領土四至並沒有那麼強的直觀感知,只是印象中那麼大,尤其是額爾古納河這些極北地區,甚至說一直都沒在清王朝的版圖之內,這些都是化外苦寒之地,如果說用這些可有可無的土地換取核心地區的安寧,何樂不為,任何的行為都是有歷史侷限性的,放到現在肯定是賣國行為,但在當時來說,的確無法過多苛責!


歷史三日談


這個問題說過很多次了,《尼布楚條約》是中俄兩國瓜分無主之地的條約,壓根就不是什麼不平等條約。

在很多無知的人看來,《尼布楚條約》是不平等條約,因為清朝只划走了黑龍江,沒有要尼布楚以及貝加爾湖一帶,所以就是割地,就是不平等條約。

解決這個問題的前提,就是要了解為何清初黑龍江流域是無主之地,為何清朝會承認俄國對貝加爾湖的佔領。

實際上,清初的重點領略地區在南方,而非東北,清朝對於東北各個索倫部落沒有太多的管理,只是令其定期繳納貢品並且招募僱傭兵而已。但是當清朝發現沙俄也進入了黑龍江流域並在該地施加影響力之後,衝突不可避免。最後,解決了三藩和臺灣的康熙,終於騰出手來去同俄國爭奪黑龍江流域的控制權,但是除了炮兵以及藤牌兵之外,清軍只集結了兩三千索倫八旗作為主力。

兩次雅克薩之戰後,中俄各派代表前往尼布楚就邊界問題談判。根據俄方資料,清朝將黑龍江的全部兵力派去了尼布楚,組成了一支規模龐大的武裝使團,並以武力脅迫俄國讓出了他們盤踞了六十餘年的雅克薩。所以,俄國人覺得《尼布楚條約》他們虧成了狗。

至於貝加爾湖,沙俄早已將其軍事佔領並實際控制,所以清朝也承認了這一事實。而且《尼布楚條約》僅僅是中俄東段邊界的條約,不涉及中段。

而且,《尼布楚條約》意義重大,整個清朝都認為《尼布楚條約》是開疆拓土的武功。只不過在無知者看來,整個西伯利亞都應該是中國的。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1689年簽訂的《尼布楚條約》是一個雙邊條約,可以肯定的是清朝肯定吃虧了,但那是一片無主之地,清廷早以遺棄,後來俄國人在那裡建立了尼布楚城和雅克薩城,清軍打過來後,俄軍傷亡慘重,要停火談判,而康熙也很講道理,知道這並不是一夥土匪強盜趕走就行了,而是兩國之間的國事,最後以大國姿態進行談判,結果是兩國確定了邊界,尼布楚地區劃給俄國,雅克薩地區收回中國,此後迎來了150年的睦鄰關係。

圖為《尼布楚條約》規定的中俄邊界。

遊牧民族都是逐水草而居,黑龍江流域和它的支流都有我們的達斡爾人、鄂溫克人、女真人等居住,那裡盛產毛皮、藥材和木材,滿清入關前,努爾哈赤曾經營過此地,並在寧古塔設有章京,後來清軍入關,隨著政權的南下,居住在極北的民族也慢慢南遷,黑龍江以北流域慢慢人煙稀少,後來變成無主之地。

索額圖,《尼布楚條約》的全權代表。

一直在找尋出海口的俄國人在17世紀30年代發現了黑龍江,並貫穿沃野千里的平原,最後注入太平洋,這對俄國人來說巨有重大吸引力,於是勘探驅趕之後,1650年建立雅克薩城,1657年建立尼布楚城,並以此為軍事基地,沿河修築城堡,四處燒殺搶掠,步步蠶食黑龍江。

簽訂尼布楚條約這一年,沙俄的彼得大帝正式掌握實權。

順治時曾多次派都統、總兵剿過俄國人,但都打跑了又回來了,直到康熙即位平定三藩收復臺灣之後,1685年正式發動了對俄的北征,1686年俄國就遣使進行劃界談判,康熙當時已忙於對西北的噶爾丹,不願在洋毛子身上多糾纏,就接受了俄國請求,經過16天的談判,康熙以大國姿態同意了邊界版圖。


圖文繪歷史


強調中學歷史教科書對相關問題的表述,看起來顯得有些幼稚,但實際上卻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主流認識”。因為大學教材和相關學術研究,多是比較靈活自由的,往往帶有較多的個人認識,而中學歷史教科書,基本屬於通識性知識。

從這一點來講,即便是割讓了大片領土的《尼布楚條約》,依然被視為一個平等條約。之所以這麼定性,是因為在整個談判和簽字過程中,雙方都是平等自願的,沒有一方強迫另一方,當時割讓了大片領土給沙俄,其實是清政府自願的行為。

當時康熙之所以在獲得雅克薩戰役的勝利後,對沙俄做出讓步,原因在於想先穩住沙俄,以便權力平定噶爾丹。說白了,清朝是拿這部分領土,換取沙俄的中立,如果沙俄支持噶爾丹,清朝面臨的形勢會更為不利。

這麼說並不是要給康熙洗白,也不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在清政府與準噶爾部的較量中,其實並沒有佔到太大優勢。而且當時沙俄在西北也表現出了支持噶爾丹的跡象。康熙派兵在雅克薩取得勝利,已經付出了不小的代價,這一點他很清楚,如果接來下兩面作戰,特別是沙俄與噶爾丹聯合,那麼將會面臨巨大的風險。

或許在康熙眼中,是想著先拿一塊肥肉穩住沙俄,然後儘快消滅噶爾丹,平定準部。然而,問題並沒有他預想的那麼簡單。僅應對噶爾丹,便消耗了康熙大量精力,而對準部的平定,則是康雍乾三代才完成的事業。

平定準部以後,東北地區的疆域已經成了定局,而且乾隆也開始陶醉於既有的勝利之中,開始揮霍享樂。當然,乾隆後期即便再想收回《尼布楚條約》所割讓的領土,是不是還具備這樣的能力,還兩說。

《尼布楚條約》的簽訂雖然有特定的歷史背景,但受損失的卻是中方。這一點,歷史早已證明。近代以來,許多學者對這一所謂的“平等條約”也是存在著不同的認識,比如聞一多先生便認為它是一個不平等條約。

在我個人看來,在簽訂《尼布楚條約》時,清政府與沙俄是平等的,但在諸如割地條款的內容上顯然是不平等的,儘管有特定的歷史原因,卻也不應忽視這一條款給我們造成的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