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件竹雕藏品每件都巧奪天工,第一件更是鬼斧神工精美無比

第一件、【清乾隆 宮廷御製竹根雕仿青銅饕餮紋獸足鼎】

十件竹雕藏品每件都巧奪天工,第一件更是鬼斧神工精美無比

清初至乾隆(1644—1795)劃為竹刻的清前期。單從時間跨度上說,此清前期包括了人們習慣上所分的清初和清中兩個時間段。清前期竹雕十分發達,竹刻藝人繼承了明代的刻法,同時又有不少創新。吳之墦創「薄地陽文」淺浮雕,封錫祿及其門人的圓雕,周顥用刀如運筆陰刻山水、竹石,潘西鳳隨意刮磨而得自然之趣。他們在當時即頗有影響,技藝皆達到了極致,後人效法,無人企及。乾隆時期仿古之風盛行,在竹刻中亦出現了仿青銅器的竹雕,多見巧思,已畢肖古銅器為能事,鼎、卣、尊、壺,無所不備,從此件竹雕仿青銅鼎可窺見壹斑。竹雕製品中仿青銅鼎器是壹大品類。乾隆朝,內廷蒐集所藏青銅器,編成「西清四鑑」等譜錄類圖書,擬古之風大盛。造辦處遂創仿青銅器竹雕,尤以竹根製品為精。此類仿古器往往細節畢肖,總體上看卻並不逼真,而多在壹件器物上雜糅各個時代的典型器型及紋飾。此器竹根製成,仿商周三足青銅鼎造型,作圓鼎式,體型稍近圓錐形。圓體。兩直耳分別圓雕沖天而起的兩條螭龍,生動活潑而不失蒼勁有力。口緣方唇陽刻雲雷紋,腹部中間整圈滿雕底工以雷紋為地,面上大工,凸雕饕餮紋式。三獸首足郢形,足外撇。三足上部作獸面紋式,獸面威嚴有力,並飾以各式如意頭髮紋。足底以三爪龍爪為紋式,乍看之下,疑是真爪。蓋面與鼎身紋式相近雷紋底工上凸雕大饕餮紋,蓋頂嵌入壹元代白玉寶鴨穿蓮水禽蓋紐。鼎是商周時期青銅器的壹種,為祭祀、征伐喪葬等活動中陳設的其壹禮器。同時,鼎也是貴族進行宴饗祭祀等禮制活動時最重要的禮器之壹,所謂「鍾嗚鼎食」即指代貴族。此外鼎也被作為王灌的象徵,《左傳》宣公三年記楚莊王問鼎中原,即窺視中原王權之意。鼎數目的多寡在古時有著非常嚴格的規定。

第二件、【 竹雕壽星擺件 】

十件竹雕藏品每件都巧奪天工,第一件更是鬼斧神工精美無比

第三件、【清乾隆 御製竹黃御製詩“九如靈芝”圓如意】

十件竹雕藏品每件都巧奪天工,第一件更是鬼斧神工精美無比

如意上刻御製詩文“竹如意”“文心德裕賦,禪意皎然詩。尚有天然節,全無側出枝。羅公術終幻,僧紹賜真宜。獨喜清談處,如逢君子時。”《乾隆御題》銘。

第四件、【 清雍正 施天章刻百工圖筆筒】

十件竹雕藏品每件都巧奪天工,第一件更是鬼斧神工精美無比

本品取材圓整,精刻百工圖,人物刻畫生動,間以竹石樓閣,構圖繁而不復,雜而不亂,一片忙碌的生活氣息栩栩如生。器物選材上乘,質地溫和,包漿瑩潤,色澤明亮,觀致精緻典雅,書香文氣撲面而來。落款“臣天章恭制”。此物製作工藝精湛,華麗富貴,應為宮廷文房陳設之精品佳作。

第五件、【清康熙 竹高浮雕山水人物圖筆筒】

十件竹雕藏品每件都巧奪天工,第一件更是鬼斧神工精美無比

此為一件雕刻精絕的作品。作者顧珏以雕刻織細精巧著名。用花梨木作為筆筒的邊緣及底部,始終十七世紀末葉。這一種加木邊和底的主法大概開始時只用於香筒以及其他不需要堅實底部的器皿,亦有以牙代替木的。後來筆筒亦有采用這種做法。西雅圖美術博物館現在藏有一件同類顧珏作品,見《中國竹刻藝術》,上冊,圖版19。顧珏,字宗玉,江蘇嘉定人。活躍於康熙年間。刻畫精深,細入毫髮,一器必經一二載始成。不襲前人窠舀而能獨立門庭。戲仿靈壁英州石,以沉檀香,黃楊木製為奇峰,真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之致。縮臨李昭道圖筆鬥,老樹危橋,懸崖絕澗,作數十層,轉折望之,窈然而深,尤為奇絕。

第六件、【清乾隆 竹貼黃刻雲龍御題詩文長方盒 (二件)】

十件竹雕藏品每件都巧奪天工,第一件更是鬼斧神工精美無比

貼黃匣為一對,高11.6釐米,長34.5釐米,寬18釐米。匣內有屜。匣面雕刻兩條豎龍腳踏海水江崖,在雲海中搏擊翻騰,體態舒展,蒼勁雄渾。龍是封建社會皇權和皇帝的象徵,它是乾隆時期各種器物中經常使用的裝飾紋樣,具有典型的皇家風采。兩條龍中間留有長方形空白“題簽”,此處一般是用於題寫匣中所置書冊、手卷或冊頁名稱,比如:剔紅“御筆戒得堂記”盒、黑漆描金“樂善堂文鈔序”提箱、掐絲琺琅“御筆養正圖詩”盒、紫檀“御筆十全老人之寶說”長方盒等,內置與題名相同的書籍或冊頁,它們只有外包裝盒材料的不同,而裝飾圖案如出一轍。貼黃匣恰恰在“題簽”處未題字,留有空白。我們發現在清宮藏品中也有類似情況的書匣。匣四壁裝飾的雲海中點綴有十二章的紋飾,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是封建帝王服飾上經常使用的紋飾,具有嚴格的等級制度,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而在匣壁使用十二章,只是作為紋樣起到裝飾作用,當然也說明它具有明顯的皇家藝術風格和特色。

第七件、【 清 竹雕耕織圖筆筒】

十件竹雕藏品每件都巧奪天工,第一件更是鬼斧神工精美無比

此件筆筒取自天然巨竹一節,肉質厚重,適於深挖淺刻,筆筒外壁一週以及細密之刀法刻耕織圖,遠山近水之中,共雕有八十餘人,另有村社掩映於青山綠水之間。凡所刻人物情態生動,令人歎為觀止,一隅刻“臣天章恭制”楷書款。是為清代中期雍正朝內廷刻竹大師施天章之作,十分珍罕。

第八件、【清 竹雕壽星擺件】

十件竹雕藏品每件都巧奪天工,第一件更是鬼斧神工精美無比

竹根雕壽星擺件中以立姿者較為多見,坐姿壽星較少。此竹根雕壽星取材較大,端坐於假山之上,腦丘高凸,彎眉長垂,神色和藹,笑口大開,左手捧持如意,右手握仙桃,長髯垂胸,唇頜腮長髯連為一片,眉宇、眼部和鬍鬚刻畫較細,層次分明,絲絲可辨。寬衣大袖,衣褶層迭垂然而下,飄逸流暢,周身九個童子嬉戲玩耍,形態各異,或持仙桃或持如意,情景風趣,生活氣氛極為濃厚,組成一幅寓意“多子多壽”的生動場景。雕刻容貌生動,兒童誇張的面部表情與壽星慈祥的神態,形成強烈的視覺對比,使整體雕刻的喜劇色彩更加強烈。其雕刻刀法以圓雕、高浮雕為主,刀工諳熟,技法精湛,可以說是清竹雕上佳作之一,應為宮廷舊藏。

第九件、【竹雕筒】

十件竹雕藏品每件都巧奪天工,第一件更是鬼斧神工精美無比

第十件、【 清 赤壁夜遊園竹筆筒】

十件竹雕藏品每件都巧奪天工,第一件更是鬼斧神工精美無比

橢圓形筆筒,鑲紫檀木口與底,下承四足。外壁以通景形式刻東坡赤壁夜遊圖。前景為東坡與僧、道二客所泛小舟,袍而長髯,憑几而坐者為東坡;俯於几上者為佛印;道士背坐仰觀。一旁童子正漉酒入壇,老舟子二人齊力搖櫓,刻劃傳神。巨石插立江中,湍流洶湧。橫雲煙嵐,橫亙繚繞,與江水波濤上下呼應。茂密虯松、霜葉等披於懸崖,益顯壯麗。赤壁似天幕幔帳,右方障壁直如插天巨屏,氣勢撼人。左側山谷瀑布激流奔騰其中,巖壁盤折交錯,極盡深遠、幽邃之境,儼然如畫。此器雕鏤刨鑿之深,已近無以復加,如前景的舟中物象、斜傾巨巖與山谷等部分,鏤空以造形,層迭而遮掩,已近立體圓雕形式。人物神情、姿態各異,眉目宛然,衣褶清晰,細節如發須、手部、衣飾與器用等,其刻劃入微,堪稱鬼斧神工,令人歎為觀止。取與北京故宮藏「顧玨 竹雕迎駕圖竹筆筒」相較,其刻露精深、巧窮毫髮的造型、風格如出一轍,信出顧玨之手無疑,且可推斷同為雍正七年左右之精品,珍貴稀罕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