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陵之战:孙膑庞涓师兄弟的终极对决

时间:公元前三百四十一年

地点:马陵

事件:齐国和魏国马陵之战,魏国大败,庞涓中计身死

事情要从魏国发兵攻打韩国开始说起。

有一年魏国派庞涓率军攻打韩国,韩国打不过魏国,于是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召集大臣开了一个紧急会议,主题是救韩国是早救好还是晚救好。

有两派不同的意见,一派是邹忌,他们的主张是不救,他们打他们的,跟我们齐国有什么关系?我们隔岸观虎斗,让他们打个你死我活,最后我们再出来收拾局面。

还有一派的意见以田忌为代表,他们的意见是不仅要救,而且要早点救。

这个时候孙膑从旁边站了出来,还记得孙膑是怎么来到齐国的吗?

当年孙膑被庞涓骗到魏国,结果被挖去了膝盖骨,还被当做罪犯一样干苦力,后来齐国使者去魏国出差,孙膑借机说服了齐国使者,暗暗相跟着来到了齐国,之后被齐威王赏识,让他做了身边的参谋。

马陵之战:孙膑庞涓师兄弟的终极对决

孙膑不同意以上两种观点,他虽然也认为必须要救,但是不如晚点救。他的理由是韩国和魏国现在正打的不可开交,而且魏国刚刚出兵,士气正盛,如果我们现在就出兵,那么就是我们代替韩国承受了魏国强大的压力,这对我们是不利的。所以我们最好晚点再发兵,等到韩国被魏国打的实在不行了,一定会更加仰赖我们齐国,到时候我们也可以从韩国得到更多的利益。

齐威王听从了孙膑的建议,便答应了韩国的请求,但是却迟迟没有发兵。

韩国得到了齐国的承诺,信心大增,竭尽全力的抵抗魏国的攻击。奈何魏国军事实力过于强大,韩国五战皆败,被打的落花流水。

齐国一看时机已到,再不出兵韩国就要被魏国打下来了,于是派田忌发兵救韩,孙膑为总参谋,和在桂陵之战的时候一样,大军直接向魏国首都大梁进发。

桂陵战役也是魏国和齐国打的一场战役,当时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也是派田忌领兵援助赵国,孙膑建议围魏救赵,并在桂陵设伏,大败魏军,并生擒了庞涓。

等到这一次齐国救韩,居然和上次一样,也是直接把军队开到魏国首都去。庞涓在攻韩前线听说了这个消息,马上撤兵回国,保卫首都。同时魏国国内也召集了更多的军队,封太子申为大将军,抵抗齐国的袭击。

马陵之战:孙膑庞涓师兄弟的终极对决

在作战讨论会议上,孙膑向田忌提出了一个建议,魏国的军队想来勇猛强悍,无敌于天下,而齐国的军队则一直有胆怯惧懦的名声。既然如此,我们不如因势利导,加重他们这方面的想法,然后我们就可以出其不意的攻击他们了。

于是齐军采用了孙膑的"减灶法",主要操作方法就是等到齐国军队进入魏国领地后,第一天做饭的时候留下十万个土灶,第二天减少到五万个,第三天更减少到两万个。庞涓自然是懂兵法的,他从魏国撤兵回援,察看到齐军留下的土灶,大喜过望,认为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对齐军起了轻慢之心。有了这轻慢之心,他的失败就不可避免了,如果他能再谨慎一点,把侦探工作做的再仔细一点,或许就可以发现疑点,可惜。

庞涓开始轻视齐军,认为他们都是懦夫,不堪一击,于是率领轻锐部队提前赶上去,想尽早攻击齐军,可是庞涓不知道,死神已经在前面等着他了,他追的越快,距离死亡的日子就越快。孙膑已经在等着他了,地点他选在了马陵。因为马陵地方险阻,道路很狭窄,而且两边多山石,不利于行军,但是如果提前占据了有利位置,则可以以逸待劳,以寡击众。

他命令士兵们把一棵大树的树皮刮了下来,露出了里面白白的树身,并在上面写下了几个字,之后选了一万名弓箭手埋伏在道路两旁,约定等到晚上看见火光就一齐射箭。

庞涓的马快啊,很快就赶到了马陵,赶到马陵的时候天色已经很晚了,他看见前面有一棵树被人为刮去了树皮,而且模模糊糊的好像写了几个字。

"哎呀,天太黑了看不见,这写的什么字呀?来人呐,拿火把来,给我照个亮。"庞涓对身边的人喊道。

马陵之战:孙膑庞涓师兄弟的终极对决

火把很快就拿来了,他举起火把,凑身到树边上一看,只见写的是"庞涓死此树下",庞涓顿感不妙,只是一切都已经晚了,突然之见,他听见一阵嗡嗡的声音,仿佛有什么东西正破空而来。当然是那一万名士兵的弓箭了,他们早已经等得不耐烦了。

魏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队形大乱,首尾不能相顾,最后溃不成军,只能逃之夭夭了。庞涓一看这个情形,知道自己彻底失败了,就败在他这个小师弟的手上,回想与小师弟多年来的恩恩怨怨,最后还是他棋高一着,他拔出佩戴的宝剑,大喊一声"遂成竖子之名!"

自刎而死!

齐军乘胜追击,大败魏国防守军队,俘虏了魏国太子申。

马陵之战,以齐国大胜,魏国大败而收场,经此一战,魏国的霸权被彻底终结,从此沦落为二流小国,任人宰割。而齐国借此一跃升为一流强国。在历史的车轮面前,孙膑和庞涓都只是一个棋子,但是这两个棋子却写下了精彩的一笔,令后人难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