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杜魯門的一句話,斯大林立刻決定研發蘇聯的原子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美、英、蘇三個大國結成同盟,共同反抗法西斯政權的非人道侵略。在戰爭前期和中期,德、日攻勢正猛,三國唯有暫時拋開利益爭端,一致對敵,才有可能取得勝利。因此,直到1943年,三國之間的矛盾還不是非常明顯。


因為杜魯門的一句話,斯大林立刻決定研發蘇聯的原子彈

但是,到了1944年,戰局漸漸明朗,三國之間開始各自打起自己的小算盤來。對於英國來說,丘吉爾希望繼續維持在二戰中已經飽受打擊的殖民體系,繼續統治印度、非洲的大片殖民地。

因為杜魯門的一句話,斯大林立刻決定研發蘇聯的原子彈

對於美國來說,羅斯福則希望把美國的價值觀和政治體制推向整個世界,並建立一套在自由主義思想指導下的國際體系,從而實現美國在意識形態上的勝利。

因為杜魯門的一句話,斯大林立刻決定研發蘇聯的原子彈

而斯大林則是胃口最大的一個。他不僅希望通過此次世界大戰令蘇聯的威望遍佈整個世界,還希望擴張蘇聯的領土。在戰爭初期,希特勒在蘇聯還未做好戰爭準備的情況下,就已經成功動員起大量軍力發動大規模攻勢,很快便到達蘇聯腹地。

因為杜魯門的一句話,斯大林立刻決定研發蘇聯的原子彈

希特勒的戰略給予蘇聯極大震撼,因此在戰後,斯大林希望擴大領土,這樣就可以建立廣袤的緩衝區,保護核心地區不受侵犯。

在擴張主義思路的指導下,在戰爭還未正式結束的情況下,蘇聯就開始為戰後規劃做準備。1945年夏季,蘇聯便以準備在伊朗扶植親蘇勢力,以便在戰後能將伊朗納入蘇聯的口袋。

因為杜魯門的一句話,斯大林立刻決定研發蘇聯的原子彈

最受斯大林關注的地區,便要屬東歐了。東歐是西歐與俄羅斯之間的重點地區,若能保證蘇聯對東歐的統治,那蘇聯就可以從容面對一切來自西方的進攻;要是東歐與蘇聯敵對,便意味著蘇聯的腹地直接展露在敵人面前。因此在戰爭還未結束時,斯大林就強烈要求羅斯福和丘吉爾允許蘇聯在東歐劃定勢力範圍。

因為杜魯門的一句話,斯大林立刻決定研發蘇聯的原子彈

三巨頭

秉承英國傳統外交政策——大陸均勢的丘吉爾自然會反對蘇聯的擴張,不過,反對最激烈的恰恰是在歐洲大陸上沒有多少利益的美國。羅斯福是理想主義式外交的代表人物,他極力反對劃分勢力範圍與破壞國家獨立之類的行徑。

不過,由於他也反對殖民體系,因此在很多時候,他需要同時面對丘吉爾和斯大林的共同反對。三國之間的矛盾,就這樣微妙的處於僵持狀態中。

1945年,羅斯福去世,其後繼者杜魯門跟斯大林之間沒有多少私人友誼(而羅斯福不同,他與斯大林、丘吉爾的關係都不錯),甫一上任,杜魯門便決定對蘇聯採取強硬外交政策。

因為杜魯門的一句話,斯大林立刻決定研發蘇聯的原子彈

在1945年7月,美英蘇三國舉行了決定對日戰略的波茨坦會議。在會議上,杜魯門曾向斯大林透露,美國研發了一樣“大武器”,不用明說也能猜到,杜魯門所說的大武器是指威力驚人的原子彈。杜魯門之所以這麼做,是希望利用核威懾來遏制蘇聯的擴張。

因為杜魯門的一句話,斯大林立刻決定研發蘇聯的原子彈

斯大林聽到這話後,表現卻相當鎮靜,只是淡淡回了一句:“那就用它來對付日本吧。”不過,即使斯大林表面上很震驚,實際上他內心已經受到了震撼。在休息期間,斯大林馬上向國內發佈秘密指令,要求蘇聯研發原子彈。

1949年8月,蘇聯的原子彈在塞米巴拉金斯克試驗場爆發,蘇聯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這件事證明,杜魯門的核威懾言論是相當不成熟的,在大國之間隨意使用威懾言論,只會加劇國家之間的對立與軍備競爭,對於和平解決問題毫無益處。

因為杜魯門的一句話,斯大林立刻決定研發蘇聯的原子彈

順帶一提,在研發氫彈的蘇聯科學家中,有一位名為安德烈·德米特里耶維奇·薩哈羅夫。薩哈羅夫在氫彈研發過程中做了重大貢獻,被譽為“蘇聯氫彈之父”,也因此獲得了蘇聯頒發給勞動者的榮譽勳章——列寧勳章。

因為杜魯門的一句話,斯大林立刻決定研發蘇聯的原子彈

但在60年代,他開始關注核武器的道德問題,主張美蘇共同努力遏制核武器的擴張。由於薩哈羅夫的和平言論,這位民族英雄引起了蘇聯高層的不滿,在國內開始受到種種限制。1980年,他更是因為反對阿富汗戰爭而被逮捕,並流放到高爾基市。不得不說這位民族英雄的經歷還是相當令人唏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