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援欧千亿美元,九成近乎白送,纯粹出于道义吗?

经历二战洗礼的欧洲,满目疮痍百业凋敝,数十年辛苦搭建的文明成果毁于一旦。欧洲各国元气大伤,居然出现大范围饥荒,食物严重短缺。以至一份递交华盛顿的报告中写道:“数百万人正在慢慢饿死。”

这种情况在西欧尤其严重,与传统粮库——东欧之间的通道被人为隔断,数量有限的资源被优先用于满足民生,使得工业原料奇缺。那时的欧洲恰似一个大病初愈的人,急需一口参汤吊命。

马歇尔援欧千亿美元,九成近乎白送,纯粹出于道义吗?


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本指望战争结束后,欧洲能自我复苏。但直到1947年,整个欧洲仍然毫无生机。原本被寄予厚望的英国,也无法通过庞大的殖民体系再次崛起,其余各国的境况更是哀鸿遍野。

美国因远离战争中心躲过一劫,经济架构得以完整保存,是唯一有实力充任救世主角色的大国。

马歇尔援欧千亿美元,九成近乎白送,纯粹出于道义吗?

战争之后一片废墟

由此美国通过一项帮助欧洲复兴的法案——马歇尔计划,对欧输入贷款、设备、原料、技术等,各种方式的援助合计约130亿美元,按如今比价高达一千多亿美元,以上援助九成都属于赠予性质。

马歇尔计划持续四个年度,助力欧洲走出困境。人道主义当然是该计划的重要目的,但美国不惜血本近乎白送的援助仅仅是源于道义上的雪中送炭吗?

马歇尔援欧千亿美元,九成近乎白送,纯粹出于道义吗?


美国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自然有着更深层次的考虑。

更广阔的市场

一个半死不活的欧洲是不具备购买能力的,市场的涵义也不仅是榨取和掠夺,更高级的方式是培育。用犹太人的生意经对比阐明:

马歇尔援欧千亿美元,九成近乎白送,纯粹出于道义吗?

杜鲁门签署

一位犹太商人在城市东部开了间杂货铺,买卖不错,某天他的穷亲戚前来求助。面对这位一无所有的亲戚,犹太商人并没有回绝,而是用很巧妙的方式营造出共赢局面。

他带着亲戚来到城西,也开了家杂货铺,所有货品都由他免费提供。等亲戚的生意稳定后,那位商人理所当然成为了供货商。

既帮助了别人又带动自家生意,犹太人不愧是最擅经商的民族。美国的财商也很高,单凭本国市场拉动经济是远远不够的,拉欧洲小伙伴一把,让他们在享受美援同时,也潜移默化成为了新的客户。

马歇尔援欧千亿美元,九成近乎白送,纯粹出于道义吗?


遏制赤化威胁

处于贫困中的欧洲大面积出现赤化苗头,左翼阵营得到普遍拥护。前苏成为能够抗衡美国的力量,虽然欧洲部分被战争破坏,但幅员辽阔的亚洲部分却得到保全和发展。

此时美苏仍保持同盟关系,远未如日后冷战期那般势不两立,但是由苏联主导的红色欧洲显然违逆了美国全球战略。

马歇尔援欧千亿美元,九成近乎白送,纯粹出于道义吗?

确立了世界两极格局

马歇尔计划及时有效地巩固了己方阵营,所援助的国家名单和数额也颇耐人寻味。

援助名单除将西班牙排除在外(虽名义上中立,实则站在纳粹一方),针对整个欧洲(当然会给前苏设置难以逾越的门槛)。但当接到邀请的波兰和捷克表示拥护意向时,捷克外长立刻被召到莫斯科严加训斥一番。有此榜样在前,东欧各国纷纷宣布退出该计划。

马歇尔援欧千亿美元,九成近乎白送,纯粹出于道义吗?


就连发起二战的德国,本被当作英法复兴的踏脚石,法国甚至要夺其萨尔、鲁尔工业区来助力自身经济。局势的变化,令德国也由最初的被榨取者转换为受益者角色。

援助力度亲疏有别秩序分明,英法等核心伙伴被排在名单前列,西欧其他国家顺延,整个东欧靠边站,并逐步形成东西欧对立的格局。

马歇尔援欧千亿美元,九成近乎白送,纯粹出于道义吗?


初步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秩序

在二战前相当长时间里,行将衰落但老本依然雄厚的英国是主导世界走向的最重要力量。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彻底确立美国的龙头地位。

随着援助深入,大批美元与物资一起进入欧洲市场,这意味欧洲已经认可美元流通的合法性,自此美元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延续至今,也拉开了美元走向世界的大幕。

至于后来欧洲一体化,发行欧元挑战美元统治地位,那是很多年以后的事了。

马歇尔援欧千亿美元,九成近乎白送,纯粹出于道义吗?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既解了破败欧洲的燃眉之急,又完美辅助了美国全球战略,达到双赢效果。这一策略的成功,也验证了“有舍才有得”这一通用古今的哲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