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到護士的工資表,基本都是7k以上,現在做護士的工資都這麼高了嗎?

黃金比例666


今年肺炎疫情期間,我的一個護士朋友,跟隨醫院去武漢支援。不敢和家裡父母和孩子說,就騙他們說在醫院值班,怕傳染病毒暫時先不回家。

在湖北的這段時間,是她人生中最難忘的日子,她第一次看到這麼多病人,第一次與新型冠狀病毒交鋒,第一次連續工作了11個小時,未吃未喝未拉未尿。

每天高強度的工作,極度考驗著醫護人員的身心,封閉的口罩呼吸起來很費勁,沉重的護目鏡壓得鼻樑和臉頰生疼。即使這樣,也不允許用手去調整,只有等到戰友來接班,才能卸下沉重的裝備,而這時臉上早被壓出了水泡。

即使每天承受著高壓,醫務人員們依然無怨無悔,爭相報名前去支援,只因為他們是“白衣天使”,所以在疾病面前,他們大義凜然、毅然向前,成為最美“逆行者”。

他們如此高強度的付出,即使工資高一點,也是理由應當的,畢竟付出與收穫成正比。

護士的工資到底有多高?

以北京為例,職友集調查了2780位護士,得出2019年北京護士的平均工資為每月 6220元。應屆生基本是5000元起步,工作年限越長,工資也越高,10年以上工作經驗的護士,平均工資為11210元以上。


都說程序員是“加班狗”,下面我們再來看看程序員的工資。人們普遍認為,程序員的工資相對比較高,但從近三年的調查來看,工作年限小於3年者,接近60%的人群年薪為10萬,而25%的程序員年薪在10萬~15萬,15%的程序員在15萬以上。其中,近40%的人群月薪超過1萬。而有5~10年工作經驗的程序員,90%以上年收入超過10萬,年薪在50萬~70萬的人也不在少數。



從以上幾幅圖可以看出,護士和程序員相比,護士的工資只能說是中等水平,而絕非高薪。但是就目前的情況看,不少醫院的護士都是臨時工,沒有編制,工資待遇差,上班又辛苦,所以護士的流失率很高,很多護士都改行做別的了。

護士為什麼工資相對較高?

很多人對於高薪的認識,只看到他們表面上的收穫,卻看不到他們在背後的付出。護士之所以工資高,也是和他們付出的勞動成正比的。

第一,工作強度大。

護士也分病房護士和手術室護士,其工作內容有所不同。病房的護士每天7:30交接班,瞭解每個病號的情況,然後開始忙碌查看醫囑,按照醫囑準備藥物,進行配比,然後挨個病房發藥、輸液,和醫生、患者不時進行溝通,等這一圈下來,還得繼續書寫病例記錄,中間還要量體溫、血壓,觀察儀器等,精力高度集中,不能出任何差錯。

這是普通病房護士工作的日常,如果遇上急症或重症患者,護士更是忙得團團轉,配合醫生完成搶救和治療工作,而且要經常幹搬運病人等體力活。還要每週都要輪流值夜班,工作強大很大。

第二,危險性較高。

醫院裡面全是患病的人,雖然會每天進行消毒、殺菌,但還是具有一定的風險,尤其是傳染病,比如此次非新冠肺炎,首先受到侵害的就是醫護人員。就像這次因為疫情犧牲的李文亮醫生,他只是一名眼科醫生,卻最先被傳染了冠狀病毒。

還有醫生在做手術時,不小心被手術刀劃破了手,感染艾滋病毒的案例。所以,醫護人員面臨的風險,遠比我們想象得高。

加上現在醫患關係十分緊張,醫院裡不斷上演各種“傷醫”事件,使得醫護人員心理壓力很大。護士工作需要不斷和患者溝通,因此對溝通能力、情緒控制、說話技巧等都是一種考驗。尤其是在急診科、ICU和兒科等科室,哪句話說不到位,哪件事做不到位,都很容易引發醫患矛盾。

第三,專業性較強。

隨著護理學科專家得到重視,護士在診療行為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從各個醫學會議的學術交流現場,我們可以看到,護士交流專場經常爆滿。

從護士專科發展的角度來看,護士並不像大家看到的那樣,只會發藥、扎針、量血壓、測體溫,而是要參與到臨床決策、診療行為中來,積極與醫生默契配合,承擔越來越重要的工作,成為診療過程中的重要成員。

由此可見,護理工作其實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很多護士都是高護專業畢業的,具有一定的醫學基礎,並不是說人人都能勝任的。

寫在最後

護士工資多少在各個醫院並不相同,和醫院的效益、科室的效益、整體的分配原則相關,同時也與護士的工齡、職稱等密不可分。

現在武漢的一線醫護人員,除了工資以外,每天有200~300元的補助,但我覺得這都是他們應該得到的,同時也體現了國家對醫護人員的關懷,以及對醫務勞動的認可。

一分耕耘、一份收穫。護士的工作專業性較強、工作強度大、風險性較高,我們不能只看到她們薪資比較高,同時也要看到他們所付出的辛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