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一旦全面解禁,廣州的餐飲業必然是消費復甦的第一波,從而迎來報復性的消費狂潮。
憋了一個多月,廣州人那顆愛吃的心,早已飢渴難耐。
2月21日,陶陶居正佳店恢復堂食,結果因為人數太多,被緊急叫停。
廣州人有多愛吃,廣州有多少好吃的,不是本文討論的重點。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下“吃”對於一個城市品牌形象塑造的重要價值,以及廣州在這方面的得失。
廣州的城市品牌策略一直以來圍繞三樣東西做文章,那就是“千年商都”、“花城”和“食在廣州”。
而在實際的宣傳投入等方面,則是首重商都,花城次之,順帶說點吃的。
大概在策劃者眼中,吃乃是小道,無論是GDP,還是投資,都遠遠不及那些規模化的產業。
這其實不難理解,如果單純從稅收角度來看,一千家陶陶居、一萬家銀記腸粉飲食店恐怕都不及一個廣汽或者一個網易。
因此,為了吸引這些大企業,大金主,在宣傳上,告訴全世界,廣州的營商環境一流,才是正道。
然而,從一個城市的形象塑造的角度來看,則是大大不然。
吃在塑造城市形象方面的價值巨大
讓我們簡單思考一下,如果有朋友到廣州,你要怎麼接待?
無非就是吃和玩,而且,玩之中有很大一部分還是吃。
為什麼呢?為什麼不是拿起一袋方包,兩支礦泉水,一起看風光名勝古蹟什麼的呢?
還不是因為本質上,人人都是“吃貨”嗎?
接待客人,很自然的,就是要一起吃點好的、有特色的美食。否則,客人就會感覺沒有盡興,主人家也會感覺沒有招呼好。
因此,一個人對於一個城市的看法和印象,很大程度上是跟他的味蕾聯繫在一起的。
我家娃還沒出來之前,有一段時間,我跟老婆每隔一兩個星期,就要去一趟香港或者澳門。
無他,就是去買點東西,吃點好吃的。
而體現巴黎吸引力的,不也是可以讓人打飛的過去,喝個咖啡,吃個早點,然後回家嗎?
城市形象,就是在一次次美食的體驗中,逐步建立和深化的。而一個城市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也來源於她的美食。
如果一個城市,只有風光,沒有美食,或者只有音樂,沒有美食,那麼這種吸引力,也註定不會長久。
吃是城市形象傳播的最佳途徑
所有的城市都喜歡大企業和大金主。
因為他們能帶來大筆的投資和產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和稅收。
因此,許多城市,包括廣州,都以這個為目的,展開營銷。
然而,無論對於投資人還是企業而言,進行一項投資是非常重大而複雜的決定。遠遠不是一個宣傳片,幾個網頁可以解決的。
對於這種複雜的商業行為,需要的是有針對性的銷售和公關。
那麼,在大眾傳媒上樹立城市形象,應該說些什麼呢?
自然是跟大眾的生活需求息息相關的事物。
吃,自然少不了。
而且,我們也要知道,無論位置多高的人,多有錢的人,多有才華的人,也都還是人。只要是個人,都是要吃東西的。
美食,對於這些人,同樣具有吸引力。
將這些關鍵人吸引到你的城市來,讓他們品嚐美食,獲得良好的印象,是否對於投資大有裨益呢?
所以,大眾傳播最重要的就是城市的生活,城市的文化,當然,其中重要的內容,就是城市的美食。
在吃的方面,廣州具有競爭優勢。
中國被認為是全世界最會吃的國度。中國人,被認為是最懂得美食的民族。
然而,在諾大的美食版圖上,至今沒有確定她的中心。這是一個懸空的、價值連城的王座!
有實力競爭這個位置的城市,自然有很多。但是,最具有先發優勢的,無疑就是廣州!
原因無他,只因“食在廣州”四個字,太有含金量。
實際上,這四個字,已經等於將廣州列為第一順位之選了!
廣州作為一個市民社會非常發達的城市,無論在政治、經濟、高科技等等方面,都與北上深有著不小的差距。
然而,恰恰在民生領域具有天然的競爭優勢。廣州市民文化的包容性,使得無論何種口味的餐飲,都能在廣州立足發展。
畢竟,作為一個標準廣州人的日常,就是“港飲港食”。
同時,作為粵菜的大本營,廣州在飲食的底蘊,自然無愧“食在廣州”這四個字。
但是,廣州近年來,明顯對於這幾個字的價值沒能吃透,同時,對於後來者的競爭,缺乏警惕。
須知,第一順位,最多是個太子,還未真正加冕。
而無論是一線城市的上海,還是同為大灣區的香港、澳門,還有內地的成都、重慶、長沙等等,追趕者猶如過江之鯽。
而廣州對於自己的優勢,總還是停留在食在廣州而已,無論在政府層面,還是業者層面,都缺乏對廣州飲食文化在城市競爭戰略層面的認知,因而,也就缺乏投入和推動的動力。
對於“食在廣州”,城市的運營者們既沒有組織力量對自己的飲食文化資源進行梳理和研究,也沒有組織業者建立各種標準以凸顯地位,更沒有花大力氣組織力量進行宣傳推廣。
飲食是廣州在城市品牌的競爭中,為數不多的核心競爭力之之一。如此放任下去,終會釀成不可挽回的惡果,而導致優勢盡失。
米其林對於廣州的評價總體不如上海,已經在敲響警鐘。
畢竟,城市之間的競爭,有如沒有硝煙的戰場。
廣州,你準備好了嗎?
閱讀更多 觀我生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