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種子的浸種催芽技術及特別注意事項

水稻即將進入種植週期,在水稻浸種催芽的關鍵時節,稻種吸水量的多少對種子的破胸率、整齊度、谷芽質量等有很大的影響。

每年總有少部分農戶由於在浸種催芽過程中,因操作不當造成種子出芽不好、種子發酸、臭酒。為了便於廣大農戶掌握水稻浸種催芽關鍵技術,總結如下幾個技術要點:


一、曬種

浸種前曬種1~2天。


二、浸種

1、稻種吸水的部分數據

(1)稻種(稻穀)的最大吸水量:一般能達到自身重量的40%,即吸足水的稻種重量是其幹谷重量的1.4倍左右;

(2)稻種達到破胸所需要的最小吸水量:秈稻為幹谷重量的15%,粳稻為幹谷重量的18%;

(3)稻種達到最適催芽的吸水量:為稻種幹谷重量的25~30%。


2、在生產實踐中,如何準確判斷稻種已吸水至適合催芽的程度

(1)聽:剝開穀殼,米粒較易折斷,無“嘣”聲;

(2)碾 :折斷的米粒放在木板、水泥板等硬物上,用指甲蓋較易碾碎;

(3)捻:用拇食兩指捻碾碎的米麵,手感滑膩,略有硬糝;

(4)稱:在開始浸種時,準確稱量一部分稻種裝入小紗網中與其餘稻種一起浸泡;浸泡一定的時間後,將紗網袋中的稻種攤晾(約5~10分鐘)至穀殼稍幹,稱其重量,如達到乾重時的1.25~1.30倍時,即可確定該批稻種已吸水至適合催芽的程度,迅速將所有稻種撈起來,清洗乾淨後準備催芽。


3、 稻種浸種時需注意的事項

(1)浸種時,容器要足夠大,水要多:種量不多時水面至少要高於種面10cm以上,這一高度差應隨種量的增加而增大,防止種子在浸泡的過程中因缺氧進行無氧呼吸。

(2)非包衣種子進行藥液浸泡消毒處理時,需泡夠10~12小時;在隨後的清水浸泡過程中,每6~8小時須更換清水一次(水溫與室溫相似);

(3)包衣種子第一次加水浸泡時水面略高於種子面即可(以防水量過大後稀釋了包衣劑的濃度);若種子吸水後水面低於種子面時須添加水至淹沒種子,浸泡12小時後換清水浸泡,每6~8小時須更換清水一次(水溫與室溫相似);換水時沖洗即可,不得揉搓。

一般中等顆粒的兩系雜交稻種、室溫20℃左右時,總計浸種達20~24小時即可沖洗乾淨進行催芽。

注意:包衣種子更換清水時嚴禁揉搓,不能在池塘、溝渠浸泡,防止汙染水源和包衣劑流失後達不到消毒的效果。


三、破胸

用38--40℃的溫水浸泡種子進行預熱15分鐘,瀝乾水分後用通氣透水較好的布袋或網兜裝好種子,不宜裝過滿,放入下墊稻草或青草的升溫設備中,上用溼麻袋或舊棉被覆蓋、捂緊。上堆後每5~6小時檢查溫溼度,一般溫度可達35~38℃(手感較熱),24~36小時破胸率可達應破胸總數的90%以上。

檢查時注意:

(1)要翻堆,使堆內外種子溫度保持一致,防止堆中心部位的種子高溫燒芽,任何部位的種子溫度不能超過39℃;

(2)種殼發乾時要用35~38℃的溫水浸泡30分鐘,溫水淘洗後放入原升溫設備中繼續捂芽,整個破胸過程中可浸泡2到3次。


四、催芽

破胸後再用35℃左右的溫水淘洗一遍,平攤催芽,逐步降溫至25~30℃之間,一般催芽20~30小時左右達到根芽比是2:1 (即根與谷等長,芽是谷的一半長)的標準。


五、煉芽

逐步降至室溫煉芽12小時(據實際情況定)後可播種;軟盤育秧(包括機插秧、拋秧等)時,為方便操作,可在種子破胸後,逐步降至室溫,不經過催芽或催短芽,然後煉芽播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