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雲南歷史八大古國之哀牢國

一,哀牢起源

1,"哀牢人"的後裔傣族把氣味讀作"哀",把酒讀作"牢"。如此,"哀牢"就是酒的氣味或酒氣。

2,"哀牢人"的後裔傣族也有把"哀"作為"老大"的意思,傣族男性的老大一般都叫"哀XX,那麼"哀牢"就應該是一個人名。史籍記載的哀牢國國王世系中也有一個國王叫"哀牢"。

3,哀牢國,即傣族史籍中記載的“達光王國”,是傣族先民在怒江-瀾滄江流域建立的部落聯盟國家。

二,神秘美麗的哀牢傳說

在傣族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婦人名沙壺,因到江邊捕魚,觸沉水而懷孕,生下十個兒子。後沉木化為龍作人言問"我的兒子何在"?九子驚走,獨幼子不去,背龍而坐,因而取名九隆。九隆長大後,雄桀出眾被推為王。當時有一婦人,名叫奴波息,也生有十個女兒,九隆兄弟皆娶以為妻,子孫繁衍,散居溪谷。九隆死後,世世相繼,分置小王。

據說,遺留在哀牢群山中的傣族(綽號:花腰傣)就是九隆兄弟中的一支 。


揭秘雲南歷史八大古國之哀牢國


三,哀牢國的歷史疆域

哀牢國是雲南歷史上文明古國之一,歷時四百多年的發展,哀牢國大約形成於公元前五世紀左右,公元69年歸附東漢,以其地被設為永昌郡。哀牢國鼎盛時期,疆域遼闊,號稱東西3000裡,南北4600裡,國土約138萬平方里,範圍大半與東漢所設全國第二大郡的"永昌郡"轄地基本一致,即東起哀牢山脈,西至緬北敏金山,南達今西雙版納南境,北抵喜馬拉雅山南麓。

四,哀牢國的歷史發展

哀牢國是由最初的哀牢部落發展而成的。隨著哀牢王國的形成和不斷擴大,國內雜居了許多民族,哀牢民族就不再單指原來的哀牢部族,而包括了哀牢部落在內的所有"國民"。哀牢國的中心地保山,是雲南重要的人類起源地之一。這裡冬暖夏涼,四季如春,素有"保山氣候甲天下"的美稱,是人類生存繁衍的一片樂土。

在該地區的某煤礦出土了一具完整的古猿下頜骨化石,經鑑定迄今約400-800萬年,化石頜骨形態從齒弓到齒類都具有從猿向人轉化的顯著特徵。此外,考古專家還發掘了蒲縹塘子溝舊石器遺址,找到了現在已發現的最早的哀牢先民--蒲縹人。蒲縹人距今約8000年,屬於雲南早期智人。


揭秘雲南歷史八大古國之哀牢國


五,史書裡關於哀牢國的記載

(一),在《史紀》裡,沒有"哀牢國",也沒有"哀牢"字樣。但《史紀》確有記載:"……滇王嘗羌乃留為求道,四歲餘皆閉昆明(今雲南大理),終莫能通。然聞其西可千餘里,有乘象國,名曰滇越,而蜀賈奸出物者或至焉。"滇國已經確認是在滇池一帶,從滇池往西千餘里,剛好就是今天的保山,即哀牢國。以此推論,"乘象國"即是"哀牢國"。

(二),《南中志·永昌郡》說,孝武時,度蘭滄水(瀾滄江)以取哀牢地,置嶲唐、不韋二縣,哀牢轉衰,加上柳貌歸漢後置了哀牢、博南二縣,"哀牢國"就有了一個全貌:"哀牢"地面上一共設了四個縣,約為《史紀》中的"同師"和"嶲"兩個地方。

(三),《後漢書·哀牢傳》使"哀牢"有了一個完整的形貌:哀牢人住在今保山、昌寧、施甸、永平、雲龍等地,沒有建立完善國家體系,各部落長均稱王,部落聯盟首領亦稱為王。漢武帝時,(公元前109年)取了保山、昌寧、施甸等地,設了嶲唐、不韋兩個縣,哀牢的元氣受傷,因此轉衰,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哀牢王柳貌歸漢,顯宗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縣;建初元年(公元76年),哀牢王類牢反漢;二年(公元77年),平判。


揭秘雲南歷史八大古國之哀牢國


六,哀牢國的消亡

漢武帝時期,派人開通西南夷,希望打通前往印度的道路,於元封二年(前109年)派兵渡過蘭滄水,攻打哀牢,這次侵略使得哀牢國元氣大傷,從此國運衰落。

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51年)哀牢王賢慄遣使內屬,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柳貌繼承哀牢王位,派其子獻國於東漢,東漢政府以益州六縣與哀牢地設立永昌郡,以哀牢王為部族酋長,另派官吏進行政管理。

漢章帝建初元年(76年),類牢繼位為哀牢王,起兵反抗東漢,為東漢擊破,類牢被殺。自此之後,哀牢國逐漸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