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緣》:從小說立意與人物形象,看女詞人陳端生的女性意識


引言:


《再生緣》是清朝的作品,陳寅恪將其定義為“敘事言情七言排律之長篇鉅製也。”意思就是,這是一本用七言排律格式寫成的長篇言情小說,含有大量的彈詞,“鋪陳始終,排比聲韻”,“屬對律切”。

作者陳端生是清朝中的閨閣女子,祖父是雍正年間的進士,“桐城派”古文家方苞的入室弟子。生於書香門第的端生自小受到很好的教育,猶如南宋的李清照,也是一位絕代才女。


《再生緣》:從小說立意與人物形象,看女詞人陳端生的女性意識


古代家庭優渥的女性,自然時間也比較多,看《紅樓夢》就可明白,而且女孩們十分早熟。陳端生十八歲開始寫《再生緣》,本意是為打發時間,以供消遣,並沒有更多的目的。

但這部打發時間的作品,以今人的角度來看,實則寫的是一位女性在精神上的覺醒,在女性權利被壓制的時代,渴望展示自我的野心。

下面,我們就細細來解讀一下《再生緣》和作者陳端生體現出來的女性意識吧。


1、小說立意中體現出的女性意識


陳端生的《再生緣》,是接續《玉釧緣》。

《玉釧緣》也是清朝的長篇彈詞小說,故事情節一句話說明:男主角謝玉輝在大宋朝中,建功立業,廣納後宮的故事。

謝玉輝少負盛名,智慧無雙,相貌堂堂,各大官員的女兒、公主,都愛他。他文武雙全,把敵軍打得潰不成軍,還讓敵軍的女主帥、女先鋒也拜倒在他的西裝褲下,他被封為廣平王,榮耀無雙,孩子個個芝蘭玉樹,死後,一家人又各歸仙班,情緣永絕。

這個故事線,看過網絡小說的人,是不是感覺這個架構十分眼熟。


《再生緣》:從小說立意與人物形象,看女詞人陳端生的女性意識


結局裡,唯有三人心有不甘。謝玉輝的妾,鄭如昭,品德高尚,性格和善,因另一個妾——曹燕娘——的讒言,導致謝玉輝不愛鄭如昭,歸位後鄭如昭情緣不斷。還有一個美婦人,陳芳素,是謝玉輝的乳孃,也和謝玉輝有情,但因她是有婦之夫,無緣相配。

天帝降旨,要這四個人再次去人間走一番,了卻前世夙緣。《再生緣》,便是續寫這四人,在人間的故事。

陳端生閱遍才子佳人成伉儷,卻也明白巧妻拙夫是常理。

“駿馬常馱村漢走,巧妻每伴拙夫眠。這些多是循環理,須信其間非偶然。”

所以陳端生不想讓才子佳人順利結合,而是設置重重障礙,讓他們經歷悲歡離合,看清心中所向。

這是一個大方向上的立意,再加入細節後,便顯示出陳端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首先,她的小說反對“命運天註定,半點不由人”的消極人生觀,其次,她否定男性為尊的社會現狀。


  • 01 陳端生認為,人的命運應該由自己掌握


天帝將這四人貶下人間時,吩咐太白金星查明人間閒惡,然後逐一託生,讓謝玉輝託生為大元世祖朝內,三代忠良都督皇甫敬的兒子皇甫少華,讓鄭如昭託生為世代祖先積德的尚書孟士元的女兒孟麗君,為皇甫少華的妻,讓陳芳素託生為蘇姓女蘇映雪,為謝玉輝的妾,曹燕娘託生為皇甫敬仇人之女劉燕玉,成為謝玉輝的妄念。

天帝為這四人的命運做好了安排。

陳端上相信“婚姻是五百年前定”的緣分之說,卻反對消極的服從命運給予的一切。

她認為,兩人雖然註定成為夫妻,但如果兩人不能互相關切,同心契愛,也得不到想要的幸福。她相信“謀事在天,成事在人”。


《再生緣》:從小說立意與人物形象,看女詞人陳端生的女性意識


女子受到很多禁錮,遵從“三綱五常、三從四德”,聽從男人的意見,封建道德不允許她們有自我,只能服從。

可陳端生不信天命,她相信個人的努力能改變命運造就奇蹟。

孟麗君原本的命運軌跡,是待字閨中,等未婚夫來迎娶,從此做個賢妻良母,平庸一生。她本就不服從這安排,未婚夫被陷害後,她有過糾結,很快就有了主意,她女扮男裝進京趕考,入主官場,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 02 陳端生否定男性為尊的社會現實


《玉釧緣》以男性謝玉輝為中心,他的命運,是除享盡榮華富貴的天潢貴胄以外,所有男性的夢想。

以現代人的判斷,我們會認為《玉釧緣》的作者是男性,男人更渴望建功立業,妻妾成群,家族興盛。實際上作者是女性,並且是一對母女。

兩位作者也是頗具才華和思想的人,卻寫了這樣一部,可以媲美《烈女傳》的道德教化小說。她們讓小說的女性才華橫溢,身份高貴,但沒有獨立意識,她們的存在是為更好的襯托男主角的驚才絕豔,將男性推崇到至高無上的地位。


《再生緣》:從小說立意與人物形象,看女詞人陳端生的女性意識


陳端生嫁人之前,就極為反對這種男性為尊,男子妻妾成群的社會,因此塑造了孟麗君、皇甫長華、尹良貞、衛勇娥等,不依附男性,富有抗爭精神的女英娥。

在婚姻和愛情上,更要求一夫一妻,一心一意,皇甫敬、孟士元、皇甫少華、孟士元的兒子,甚至皇帝,在陳端生的筆下,他們最後都是一夫一妻,沒有妾,沒有通房,夫妻和和美美。


古代社會,若夫婿亡故,女子要為夫守節。整個社會都在頌揚著“烈女”、“節婦”,卻沒有“烈男”、“節夫”。陳端生在小說中打破了這個習俗。

孟麗君和皇甫少華訂婚後,還沒來得及成婚,就被迫分開,少華以為麗君真的嫁給仇人之子劉奎壁,為保全節義,刺殺劉奎壁不成功,投水自殺而死。少華認為,麗君因他守節,他不可能一生不娶,至少要做三年的義夫,以後即使再娶,正妻仍是麗君。


2、小說中的女性形象,體現出的女性意識


《再生緣》最能體現女性意識的,是女主角孟麗君,和兩位娥眉,衛勇娥和皇甫長華。


  • 01 孟麗君從與命運抗爭,到為社會所不容


孟麗君冰肌玉骨,蕙質蘭心,七歲吟詩,九歲寫文,“篇篇珠玉高兄長,字字琳琅似父親”。不僅如此,麗君還知善惡,懂人情。

皇甫少華和劉奎壁比箭,贏者就是孟家女婿。英武不凡的少華比箭贏了長相姦邪的劉奎璧,人人都向孟麗君道喜,說姑爺才貌如何好,只有麗君擔心會生禍事。

果不其然,劉奎壁對少華心生恨意,陷害少華一家,逼迫麗君改嫁。孟麗君雖然對少華無感,但被逼迫改嫁,喪失清名,更是她不願意的。

思來想去,只有喬裝逃跑,讓奶孃之女蘇映雪代嫁,是最好的選擇。

孟麗君潛逃後,憑藉非凡才華,連中三元,成為金科狀元。太后病重,丞相向皇帝舉薦孟麗君,孟麗君治好太后的沉痾,天子封她做了兵部尚書。


《再生緣》:從小說立意與人物形象,看女詞人陳端生的女性意識


皇甫少華的父親皇甫敬出征被俘,被劉奎壁的父親劉捷誣陷為反叛。失去皇甫敬後,前線告急。孟麗君任兵部尚書後,奏請在天下招賢,少華該換姓名,參與朝廷選拔,武藝突出,被皇帝封為武狀元,並讓他點兵出征。

少華出征,順利打敗敵寇,救回父親,並洗清冤屈,被封為東平忠孝王。

孟麗君有舉薦之功,官至丞相。

此時,孟麗君年方十八。

三年時間,從被逼迫的閨中少女,搖身一變,成為朝堂三公,朝堂一切事物都要仰仗她,能力比恩師梁丞相、父親孟士元、公公皇甫敬,三人加起來都要高。


然而,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既是榮耀,也是枷鎖,孟麗君女扮男裝,攪亂陰陽,無法從官場脫身,迴歸家庭,進退兩難。

三年官場生活,才華盡情展示,激起孟麗君的權利慾望,自由與理想盡在手中,點燃麗君的叛逆心。

孟麗君性格驕傲強勢,在夫妻關係中,追求平等,無法容忍“男人的三妻四妾”。所以,當知道未婚夫要娶仇人劉奎壁之妹,恩人劉燕玉為二房,因兒女私情輕易原諒劉奎壁一家的過錯,還納蘇映雪為妾,全然忘記自己的三年守義心,孟麗君已經有了頂著烏紗帽過一生的決心。


《再生緣》:從小說立意與人物形象,看女詞人陳端生的女性意識


少華知道丞相酈明堂就是未婚妻孟麗君假扮時,立即上書皇帝,用皇權逼迫她承認自己是女兒身,少華越是逼迫,麗君越是反抗,拒不承認,還當面撕掉了少華的奏摺。

從這裡開始,孟麗君在父母、公婆、姐妹的心中,從被劉奎壁逼迫的可憐人,變成留戀官場、無情無義的負心薄倖人。其實麗君的心態很好理解,譬如一位政治上頗有建樹的女主席,卻要她辭官回家當主婦,這種落差,誰受得了。

麗君這一否認,正好如了皇帝的意,他本就對孟麗君有好感,知道她是女嬌娃後,更加阻撓麗君與少華的婚事,逼迫孟麗君入宮為妃。


《再生緣》共二十卷,陳端生只寫完前十七卷,後三卷是梁德繩續寫。

陳端生停筆的地方,正是少年皇帝強迫麗君入宮侍君,麗君不願意,情急之下吐血離宮。

陳端生這一停筆,就是十二年,直至去世,再沒有續寫一筆。

作者不寫,一方面是等待夫婿歸來,另一方面也是她拿不定主意,該給麗君安排一個怎樣的命運。

麗君被皇帝脅迫,她只有四條路,一是屈從於皇帝的權威,入宮為妃,二是復歸少華,作王爺的正妃,三是吐血而亡,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四是以男子的身份過一生,徹底與女性生活決裂。


《再生緣》:從小說立意與人物形象,看女詞人陳端生的女性意識


這四個結局,都不合作者的心意。入宮為妃,以麗君的個性,她是萬萬不肯,嫁給少華做正妃,她也不願,她連皇帝都不在乎,自然也不在乎王爺的一個正妃之位,而且她還是少華的老師,老師嫁門生,更惹人笑話。吐血而亡,成為皇權和男權社會的犧牲品,成為說書人中的故事,又太可悲,讓她以男人的身份過一生,又太困難,也不現實。

或許最好的結局,就是沒有結局。

改編者梁德繩沒有理會陳端生的這種糾結的心情,屈從於社會傳統理念,草率的讓麗君以公主的身份,嫁給少華作正妃,生兒育女,闔家永團圓。


梁德繩對孟麗君是持反對態度的,她借皇甫敬之口,斥責孟麗君的驕傲、嫉妒。她對陳端生“一夫一妻”的理念也不認同,所以她在結尾裡,讓孟麗君、劉燕玉、蘇映雪,三女共侍一夫。現實中,她的丈夫有三妾,都育有子女,她也生數子,她認為這是她不妒的善果。

在女人三從四德、相夫教子才是正事的社會,孟麗君卻渴望得到男性的地位,自由與個性,這是社會所不容的。

另一位女作家候芝,更是狠狠批評了孟麗君,說她滅盡倫常。

恰是這種“滅盡倫常”,體現了孟麗君和陳端生想要走出深閨,一展才華,與男人平起平坐,甚至將他們踩在腳底的志向。


  • 02 勇娥道寡稱孤如帝王,長華衝鋒陷陣女將軍


衛勇娥與皇甫長華的身上,也體現了陳端生的女性意識,但沒有孟麗君的深刻。

衛勇娥是總兵衛振宗的女兒,父親和皇甫敬被敵軍俘虜,劉捷陷害皇甫敬,連累衛家,衛勇娥得知風聲連夜出逃,去浙江投親,路過溫州,遇到一夥土匪,她擊殺首領,收服嘍羅,被迎為山大王。

她在山寨女扮男裝,道寡稱孤,權利猶如帝王,她禮賢下士,人人服從,都說她“定要真龍奪假龍”。

衛勇娥好比是五十三歲仍然掛先鋒印的穆桂英,一位巾幗女英雄。

陳端生筆下的女子,都強於男性。

少華的姐姐長華,在皇帝抄家前一起逃走,遇到已經是一寨之主的衛勇娥,兩人結為姐妹。長華從小習武,和衛勇娥旗鼓相當,而且智勇雙全。


《再生緣》:從小說立意與人物形象,看女詞人陳端生的女性意識


衛勇娥、皇甫長華一行被招安之後,跟隨少華出征,戴罪立功。衛勇娥被封為右先鋒,長華為靖國將軍。作者著重描寫了長華在戰場上的英姿,她帶領半千本部,個個英勇無雙,面對敵軍主場捶打,不避不退,力敵數萬番兵,和敵軍的武將拼殺而不落下風,又擊退軍事,奪下戰爭勝利的關鍵。

敵軍首領既佩服又嫉恨地說,“長華惡婦,你怎麼如此的英雄?”

長華在東征的表現,甚至奪走了胞弟少華的風采。


凱旋迴歸後,長華被封為女候,衛勇娥封為女伯。少年皇帝和太后為了制衡皇甫敬,決定將長華納入中宮。當時皇帝說,“但愁此女曾為將,只恐她,不服宮闈法度嚴。”皇帝擔心長華不服管束,仗勢當權,相比之下,更喜歡前任皇后劉燕珠,劉奎壁的姐姐,因為她“性情順,又遵婦道會承歡。”

皇帝只需要一個聽話的皇后,而不是一位有思想、會反駁的皇后。


《再生緣》:從小說立意與人物形象,看女詞人陳端生的女性意識


長華入主中宮,勇娥嫁給少華的義兄熊友鶴。

做了皇后的長華,身歸心不歸,心中還有一個將軍夢,知道皇帝要強搶弟媳後,怒火難忍道:

“做女兒的提刀斬將,縱馬擒王,哪裡受得這等的暗氣來。”

長華、勇娥,就好比穆桂英、花木蘭、十三妹、佘賽花、梁紅玉等,她們是女性中可以媲美男人的典範,追求男性社會賦予女性的社會價值。

但,她們本身是沒有意識到獨立的,也沒有想過掙脫男權社會的束縛,她們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被迫選擇了這條道路。

然而,她們已經是在社會容忍的範圍內,最能體現反抗意識、女性權利的代表了,也是我們的影視劇裡,最常見的“大女主”原型。


結語:


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下,孟麗君雖然覺醒了女性意識,卻也陷入了事業和個人幸福相沖突的兩難境地。她一旦恢復女兒身,就要回歸家庭,徹底遠離官場,不恢復女兒身,以男子的身份活下去,就不能享受家庭的歡樂。

愛情上,她沒有自由戀愛的權利,缺乏戀愛的機會,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捆綁到皇甫少華身上。

可喜的是,如今的女性,可以有和男性平等工作的權利,可以兼顧事業與愛情,也有自由戀愛的機會,是端生夢寐以求的寬鬆生活環境,我們需要探索的問題,不再是女性意識的覺醒,而是如何女性意識,如何追求更大的幸福感。

這也是每個人一生的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