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做好4件事,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2020一開年,已註定被載入史冊,國外和中國都發生了太多事被人深深銘記。

疫情突然到來,讓人來不及防禦,已悄然來到每個人身邊。我們像驚弓之鳥一樣,躲在家裡不敢出門,敏銳地收集著外界信息。

日復一日,孩子們度過了史上最長寒假。孩子天天問:“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出門玩呢?”這一問,已讓許多家長無可奈何,無法給孩子一個確切答案。

開學在即,疫情還未離開,學校本著“停學不停課”的理念開始上網課。老師們第一次當了十八線主播,孩子開始日日打卡學習,也折磨瘋了一群家長。處在偏遠農村的孩子上課更是不易,網絡信號很差。所有人都期盼著快點開學。

各地方已恢復通行,但不意味著疫情結束。教育局也明確了,原則上繼續推遲開學時間。在這特殊時期,很是考驗家長的耐心和孩子認真學習的努力程度。

越是不安的環境,越要讓孩子沉下心來,好好學習,聰明的家長會充分利用這段時間,給孩子做好假期規劃。

家長們,該怎麼做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呢?

1.教會孩子感恩

湖北5歲女童,經過16天治療,從兒童醫療中心隔離病房出院,而她的父母還在隔離中。在離開時,醫護人員送毛絨玩具給她,希望她健康成長。女孩馬上跳了一支棒棒舞,感謝照顧她、給她講故事的醫護人員。

疫情之下,做好4件事,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像這樣感恩事蹟還有許多。5歲的孩子,已懂得感恩了。作為父母,此時不教會孩子感恩,更待何時呢?

孩子小的時候,就需要給孩子的心裡播下感恩的種子。我們要告訴孩子,現在我們的國家經歷了怎樣的磨難,那些醫護工作者給我們的健康生活付出了怎樣的努力,讓孩子學會去感謝他們。

雨果說:“卑鄙小人總是忘恩負義的,忘恩負義原本卑鄙的一部分。”

誰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忘恩負義的卑鄙之徒。任何人為我們做的事,都不是理所應當,而是出於道德和責任,我們應該去感恩。

往大了說,感恩是感謝國家帶給我們的安定生活,往小了說是感謝父母養育之恩,朋友的幫助。學會感恩,也是教會了孩子承擔責任,承擔責任的孩子在未來會走的更遠

2.培養孩子的良好讀書習慣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也許我們讀的每一本書,當時並沒有什麼感覺,甚至覺得無用。可你越讀越多,在未來帶給你的影響不容小覷。你讀的書,始終都在你的腦子裡。

這麼長的假期,大人孩子都無聊,不要整天看電視,盯著手機不放。除了陪孩子玩遊戲,也可以沉下心陪孩子一起讀一本書。書籍可以是解惑,也可以培養情操,能讓你明辨是非,分別善惡,學會生活常識。

此次疫情期間,天天有人造謠,官方天天去闢謠。有些謠言看起來那麼可笑,但為什麼有人去相信擴散呢?是因為我們讀的書太少,俗話說謠言止於智者。

書讀的少,造成我們的無知,面對疫情也越恐慌害怕,相信謠言給社會也添不少麻煩。比如,一個開學時間通知的謠言,明明教育局都沒通知,可那些家長還相信,並轉發給其他人,這不是添亂嗎?

疫情之下,做好4件事,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多陪孩子讀幾本書,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孩子多讀書也是給未來多一份砝碼。有很多貧困家庭的孩子通過多讀書,實現了富裕的夢想。

李嘉誠說:“知識是推動發展的最重要工具,改變命運的機會就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可見,他的成功離不開書中的知識。書本永遠不會辜負愛它的人。

3.培養孩子的自律性

最近“釘釘被學生打一星”上了熱搜,廣大學生很煩上網課,討厭時間被網課支配了,紛紛把氣都撒給了釘釘軟件,而釘釘CEO則表示:“團隊會虛心接受小朋友們的意見。實際上小孩子天性喜歡玩,要是我小時候天天上網課,說不定我也很討厭這件事情,肯定也會打一星。”

孩子對網課的不滿,實質暴露了:孩子的自律性差。

孩子覺得這只是形式,並不當一回事,認為耽誤了自己的玩耍時間。

上網課也弄的老師和家長怨聲載道,沒有家長監督,孩子在家聽課不專心,監督吧困難;老師上課也不方便,讓回答問題吧,沒有一個說話,瞬間感到心塞呀。

那些有自律性的孩子,就如四川旺蒼高一女生楊秀花那樣,家裡沒網,半個小時走了2公里山路,爬上山坐在崖壁邊蹭網,也要上課。就如河南洛寧一名初中女孩,因要上網課,家裡又沒網絡,來到村支部蹭網學習。

疫情之下,做好4件事,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寒門的孩子,更懂自律,更知道學習對她的未來意味著什麼。他們有目標,所以願意沉下心學習。大多數孩子可能對未來都沒有什麼目標,而我們家長知道,我們要適當引導他們規劃未來,培養他們的自律性。

即使每天認真投入學習半小時,對他們未來的成功就墊了一塊基石。正如巴菲特所說:“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投資,是依靠自己的自律和別人的愚蠢。”

4.培養自理能力

如今的孩子大多嬌生慣養,父母一點也不捨得他們受累。總是拿他們還小做藉口,不放心他們可以生活自理。

疫情之下,做好4件事,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河南鄭州10歲小廚娘,因心疼開公交車的爸媽,每天除學習外,還要自己動手準備一家三口的午餐,把飯送到爸爸媽媽單位。

十歲還小嗎?不小,這個10歲的女孩已經自理,並學會了承擔家庭責任。這些天天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可能連襪子都沒洗過。

我們要從小事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例如:整理房間、疊被子、拖地、洗碗、洗襪子等家務勞動。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也許孩子會做的很不好,我們可以鼓勵,給他信心;也許你的孩子會說不會做,我們可以說:“我也不會幹,我們一起學習它。”

只有尊重、賞識、認可孩子,他們的自理能力才會提升,我們要相信孩子可以做好。

孩子是家庭的一員,有責任做家務。培養孩子的自己能力,也是在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相信很多家長已經在行動的路上了,利用好這個特殊的假期,你的孩子將會贏在起跑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