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個老師,二個學生,這樣的學校有存在必要嗎,各方意見迥異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農村本地小學的生源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相當一部分學校招不滿學生,有的學校甚至只有幾個學生。

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車輞鎮先操小學佔地面積986平方米,而這個小學僅有一名老師,現年52歲的龍老師,也僅有2名學生,6歲的賈同學和7歲的張同學。都在唸小學一年級。


只有一個老師,二個學生,這樣的學校有存在必要嗎,各方意見迥異

這所學校也被稱為最孤獨的村小,很多朋友都給龍老師點贊,稱他為真正的老師,當然也有朋友質疑,三層樓的教學樓,電腦,電子琴等各種硬件齊全,僅有2個學生,且很大可能以後也不會有更多的學生,這樣的學校還有存在必要嗎?

每個適齡兒童都有受教育的權利,9年義務教學明確表示儘可能不讓一個孩子輟學。顯然,不管這個學校開支有多大,對於這兩個適齡學生來說,他們有上學的權利。

但這種教學方式是否合理,對孩子的成長是否有利呢?


只有一個老師,二個學生,這樣的學校有存在必要嗎,各方意見迥異

l 一師多職對學生相當不利

在任何一個縣級以上的中學,甚至生源相對穩定的村小,都不可能存在一個老師教多門學科。頂多就是一個老師帶幾個年級。但一定是同一門學科。

讓數學老師去教語文,英語,顯然是件極其困難的事,所謂術業有專攻。想把一門學科研究透徹,把學生教好已經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一個老師教多門學科顯然是力不從心的,更大的可能是勉強教學,也就是看似教了, 但猶如蜻蜓點水,根本就沒落到實處,至少有部分科目沒有落到實處。

這樣的教學,表面上看來老師教了,學生也學了,但實際上和正常學校的學生相比,完全不是一回事,程度上差別極大。


只有一個老師,二個學生,這樣的學校有存在必要嗎,各方意見迥異

l 缺乏群體生活,對孩子未來融入社會不利

學校是一個小社會,班級是一個小集體。學生在學校裡要學會遵守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也要學會如何和同學相處,如何和其他同學交往。

這是個人融入社會的第一步,也是孩子第一次有了集體這個概念。明白了個人和集體之間的相互關係,個人能對集體做出什麼,集體會給個人帶來什麼。

這是學生正常成長所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也是孩子社交的一部分。但一個老師二個學生的組合本質上已經變成了家庭的組合,老師在這裡面更多的是在扮演家長的角色。

這種表面上的學校教學,實質上已經淪為了家庭教學,某種意義上,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相當不利。


只有一個老師,二個學生,這樣的學校有存在必要嗎,各方意見迥異

l 投入產出完全不成比例

一個學校的存在,必然存在著相關費用,老師的工資只不過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如果這個情況是暫時的,那沒有問題,孩子上學是一件大事,這不能算經濟賬。

但如果這是個常態,甚至情況越來越糟糕,那就完全有必要考慮其他選擇了。比如這個先操小學,在並不太遠的車輞鎮中心校就有一年級兩個班級,而另外一個村小也有一個班級。

那麼如果關閉這個學校,拿出部分費用來贊助這兩位同學去鎮中心學校或者另外一個村小就讀,結果會如何?

顯然,這兩位同學能夠得到更好的教育,更好的群體生活,且並不會增加家庭的支出費用和學生的上學困難。


只有一個老師,二個學生,這樣的學校有存在必要嗎,各方意見迥異

先操小學是一個極端例子,但這樣的情況在農村絕不是個別現象。很多村小,一個老師帶幾個年級的學生,這種情況比比皆是。這樣的教學質量可想而知。

農村教師缺乏是一個事實,但資源浪費也同樣是一個事實。龍老師帶2個學生,語數英三門都要教,無論是從精力還是能力上都不足以完全勝任。

他個人很累,但效果卻並不好,如果有三個先操小學這樣的學校,合併一下,三個老師教10多個學生,每人負責一門學科,教學質量必然有極大的改進。


只有一個老師,二個學生,這樣的學校有存在必要嗎,各方意見迥異

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指點江山,什麼投入再大也不能取消學校,歌頌一下老師的愛崗敬業,和學生的刻苦好學,這很容易,也很簡單。

但於事無補,如何合理地使用農村教育資源,使其效益最大化,對學生更負責,更有利,這才是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去大力推行的實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