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珍藏的練習武術腰腿基本功

中國功夫有言:“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關於內練另論。為什麼武術功夫特別強調伸筋拔骨?

值得珍藏的練習武術腰腿基本功

骨是人之架,筋是骨之束。筋縮而骨節粘,筋拔而骨節開。筋萎縮骨質松。筋又靠氣血營衛,靠神經調理,靠血液供養。支撐人體之骨架有七十二節。在七十二節中負荷最重的是膝關節,其次是踝關節,還有腕關節。當然,其它各關節並非不重要。所以,伸筋拔骨,拉長四肢,腰腿基本功是學武中重要的必修課程。

通過抻筋功夫,把身體韌帯拉長,使筋有彈性,骨質強壯,肌肉有力。我國武術中無論何門何派,都須求腰腿靈活,虛實分明,步法穩健而無浮漂之弊。所以練少林拳者,在初學時必先學習基本功,要使腰腿柔和靈活,穩實有力來作為練拳術及器械的基礎功夫。少林派如此,太極拳其實也不例外。武術的基本功就如同蓋樓房必要有深厚的基礎。

每當在練習拳術之初,也同練習其他體育運動一樣,先應做些準備活動。使身體微微發熱,則血氣和順。雖然各門各家而不同,但總不外是‘抻筋劈叉,彎腰踢腿,轉臂擴胸’等等動作。練習腿部的柔韌性是初學武術的人必修之課,有必要把自己的兩條腿練的“軟”一些,為自身創造好條件,以便於今後容易做出劈叉、高舉腿,二起腳、旋風腳等比較難的動作。把腿練“軟”,要軟中有硬,用武術的術語說,那叫“柔韌”。

值得珍藏的練習武術腰腿基本功


(一)基本功注意事項和訓練步驟:

練習腿部柔韌性的方法,首先是“抻筋”,然後再用“壓、耗、踢"等多種方法,其實,更需要的是每天能堅持。

(1)練時可穿布底鞋或軟膠底等沒有後跟的鞋,衣服以寬鬆式,中國製式最為適用,運動服也可。

(2)練習時的方向:早不朝東,晚不向西,午不朝南,永不向北。練時早上和晚上為宜,午後也可以。(早以5時至7時,午後15時至16時,晚以21時至22時;此不過略示標準,如有其它情況者,自可隨意安排。)

(3)年齡與功夫進度:成年者,十八歲以上的人,萬不可強化激烈進行,更需長久堅持。少年若十歲上下者,正是練習基本功的好時候。可是,更該注意方式方法,十歲左右兒童正好練習,唯不可稍加勉強,當漸漸從事,因為,正在生長髮育期,尤需注意其勿使過急!這種柔韌性功夫,女子比男子易成且見效快。關於功夫進度,完全要靠自我抻筋當時感覺疼痛的大小,掌握好分寸。切記:“疼長,麻抽,酸別練。”

特別提示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是抻筋的過程是需要忍耐力和持續性,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七天擱下不練抻筋,前面抻出來的筋就會又縮回去,等同沒練。

第二是抻筋動作“突擊猛進”有危險性,抻筋進度必定要附和人體生理性能和科學性。本人見過多例,因突擊進行這種動作,用力過猛導致腰及腿部筋肌撕裂,醫藥無治,落下殘疾的喜武人。所以,千萬不可急功近利。

(4)下面介紹“抻筋耗腿”的步驟

一般這種“抻筋耗腿”,是用一條腿支撐身體的重量,另一條腿伸直,腳跟擱放在一定的高度上,然後通過上體前俯或兩手向下壓膝的動作,拉長被壓腿的踝、膝、髖各關節的韌帶及腿部後側的肌群。

還有更好的是這種,我自己十歲開始抻筋,一直就用這個方法,很方便。是藉助地面的第一節臺階,或是藉助馬路崖子的垂直面,將一條腿下蹲,另一條腿伸直腳跟蹬住垂直面,腳底後跟注意不可離開垂直面。身體慢慢站起來通過上體前俯或兩手摸住前腿膝蓋,拉長被壓腿的韌帶及腰部、腿部後側的肌群。

然後,再逐步進行下一個步驟:

第一步、預備式第二步、站起身

第三步、先用上肢胳膊肘尖接觸到腳尖,能保持住;

第四步、再用頭部前額,接觸到腳尖,能保持住;

第五步、是再用鼻子尖,接觸到腳尖,能保持住;

第六步、最高級也是最後,用下巴尖接觸到腳尖,能保持住。

這樣左右腿反覆地抻筋耗,每天每次左右腿各要抻、耗十五分鐘,這樣抻筋至頂級,少年該是需要一個年頭。成年人則該是需要兩三年時間的不懈努力,就能逐級達到提高腿部柔韌性的目的。為了避免肌肉和韌帶的拉傷,千萬不可以急於求成。在“抻耗腿”之前,要做好準備活動,可先跑跑步,做做放鬆,再開始做此項功課,這就稱為:“基本功以勤為徑,方法無他苦做舟”。

值得珍藏的練習武術腰腿基本功


(5)踢腿訓練

古人言:‘打拳不蹓腿,必定是個冒失鬼’。絕對是有道理的。注意要先抻筋後,再溜腿,又稱“踢腿”。是武術基本功的內容之一。無論初練武術者,還是有較長年限習練武術者,都必須得堅持練習。溜腿的內容包括:正踢腿、斜踢腿(十字腿)、側踢腿、裡合腿、外擺腿、後撩腿(倒踢紫金冠),以及其它多種腿部的活動方法,頗具濃郁的傳統風格。最後,再從事拳腳及器械的套路活動。同時更應抱著愉快輕鬆的情緒來從事鍛鍊,那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二)腰腿基本功也是太極拳的必修課

特別是內家拳的功夫要想提高拳藝,必須在伸筋拔骨上下功夫。傳統拳術攻防之道對人體“外形”最基本的要求是“柔弱無骨”。只有自身外形達到“柔若無骨”才能適應拳術攻防較技時“隨其變化而用招法”的法則。老子《道德經》中說:“骨弱筋柔而握固”,“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只有自身形體達到“柔弱無骨”的至柔藝境,才能有“柔曲”的走化,才能達到攻擊時率直的內氣之至剛之用。才能有“粘走相生,化打合一”的功夫之虛靈妙境。傳統拳術的精髓即在此。拳諺有說:“形體應當似水流”。要想提高拳藝特別內家拳的功夫,必須在伸筋拔骨上下功夫。

現今,人們都認為太極拳無腰無腿,更無初步入門奠基的方法,此種認為是錯誤的。眼見學練太極拳者,都在走“捷徑”,而不願下苦功。初學者一開始就練太極拳套路,作為傳授人都沒有練過基本功,學員們更不知道什麼是基本功了,因此人們都是在以誤傳誤,結果,就這樣把中國武術的基礎功夫遺失乾淨了。

前輩習練太極拳者,在練拳之初,必先習練腰腿的柔韌性及馬步站樁、川步站樁、蹬腿、踹腿等法,使腰腿靈活、穩實有勁,再由掤、捋、擠、按等單式,練到腰身腿腳一致,前進、後退、閃避、升降隨心所欲,然後再練太極拳術。實際上,太極拳一招一式等,都以腰腿為主動,無腰腿功夫就難把動作做得自然和姿勢正確,圓轉如意到位,形神合一,更難能懂勁。譬如發勁,手的粘拿只是輔助,其主動樞紐在腰在腿。拳經講:一巧破千斤。化勁亦然,如僅以手化,既費力又遲鈍,終不如用腰腿靈巧。拳諺有言:“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今多有練此拳術不精者,須知,多是沒注重練習腰腿之原故。

在傳統太極拳架勢中明顯露出形的腿法,只有5種,即左右翅腿、踢腿、蹬腿、飛腳、單擺蓮腿及雙擺蓮腿。不瞭解的人還以為太極拳術不善用腿法,殊不知太極拳式中,凡虛步之處,均含有腿法。而太極拳的奧妙,正在於此。只有學練到相當程度後才能瞭解。

拳術中的腿法,有要求踢腿都不過人肩部的,少林拳派中也有以踢高腿擊人頭部的。太極拳所以不用高腿,除避免傷身敗氣外,還多因為,習練者都沒有練過基本功,以腿擊人就沒有速度而遲鈍,極易被人抓拿,以致弄巧成拙,反被人所致,所以只好捨去了腿的用法。太極拳中的其實有多種腿法,像:翅、蹬、踢、起、擺、踩等,可以隨機應用。但特別注意的是“起腳半邊空”運用必須速度要快,萬不可被人所乘。要踢得有力量,關鍵腰腿必須一致,必當,一動無有不動。切不可,腰動而腿不動,腿動而腰不動。拳諺中有言:“手是兩扇門,能瀕腿贏人。”

值得珍藏的練習武術腰腿基本功


在初學者及未精通時,常覺盤拳不圓,腰身不敏,腿腳不靈,都是由於沒練腰腿功夫此弊病所起。如能練到腰腿靈活,前進、後退、左顧、右盼、起落、閃躲、撩擋都能運用,則身法俱全,就能達登堂入室。

太極拳術的優點,大家熟知的有:動作柔和,呼吸自然;動中求靜,養氣凝神。但對於練腰的益處則知者甚少。在練太極拳運動時,常使腰部旋轉,使腰部命門穴位得以舒展。命門穴在兩腎臟之間,男子用以藏精,女子用以藏胞,生汁液為津,是人體強弱的關鍵。命門火蒸騰,能化而為氣為血,升而為神,張而生肌,動而為力,神旺氣足,身體強健。反之,諸如面色蒼白,腰痛膝冷,足痺骨酸,陽事萎弱等症,都起於命門受損,牽連腎部。所以,腰部對於人體甚為重要,如能練之得法,則身弱者必能臻於康強之境。如能持之以恆地去練習,則皮膚滋潤,面現紅色,兩耳發赤,太陽穴充滿而臌出,眼珠光澤,有神有色,舌底津湧,不思水飲,這都是命門火充足的現象,與健康養生大有關係。足見命門的重要性。就近代生理學而言,人體腰部如能常做適當運動,則內臟不隨意肌可增加運動力,而使腎腸兩部大有裨益。進一步說,腰腎如能健全,對於身體各部位都具有莫大功效,尤其使食物中毒素的消減更為簡易。

腰功是武術身法的基礎,拳諺說:“練拳不活腰,終究藝不高”由此也說明,習練太極拳應用腰腿基本功的關鍵特效。

盤坐:經常練習盤腿,可以改善腿部、踝部、髖部的柔韌性,使兩腿、兩髖變得柔軟,有利於預防和治療關節痛,實際上是將整個下半身的筋拉鬆了。久練盤腿,可以放慢下半身的血液循環,等於增加了上半身的血液循環,特別是胸腔和腦部的血液循環。這個姿勢還能使呼吸系統不受阻,讓人的呼吸順暢。不僅減輕壓力,消除煩惱,還鍛鍊了身體。盤腿而坐,可以說是一種坐位拉筋法。無論是佛家,還是道家,還是瑜伽,都倡導這種方式。可以說,盤腿而坐,是一種安全的、經過數千年實踐檢驗的坐位拉筋法。

骨正筋柔,氣血自流,長壽秘訣就在於此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