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戴著口罩臉疼、冒痘…… 成了“口罩臉”怎麼辦?

戴口罩出門成了現在大家每天的“標配”,但長時間的佩戴,也為不少皮膚敏感人群帶來了苦惱。隨著各醫院門診複診,皮膚科來了不少因為戴口罩而引起不適的患者。

近日,紹興市中心醫院皮膚科來了一位沈姓的男性患者,他告訴皮膚科主任堵建崗,因為工作原因,他經常外出需要戴口罩,原先只是覺得有些悶,後來越來越癢,之後還在下巴處冒了不少痘,感覺很難受。疫情期間因為醫院門診關閉,也沒處諮詢,所以門診恢復後,他就過來讓醫生看看。

堵建崗診斷後告訴沈先生,因為每天佩戴口罩不透氣,呼吸與交談時的飛沫會在嘴巴周邊形成局部溼熱的環境,導致環境中的灰塵、細菌等易粘附在口罩上,加上沒有定期更換口罩,便造成毛孔阻塞,從而引發痤瘡形成,造成“口罩痘”的現象。

“這段時間前來諮詢較多的還是醫護人員,特別是隔離病房裡的醫護工作者。”堵建崗主任告訴記者。許多奮戰在最前線的醫護人員由於長期佩戴護目鏡,而用的是綁帶的口罩,同時穿著隔離服不透氣,不少都出現面部不適的情況。他們集中表現在口罩引起的壓痕和略帶浮腫。如果有明顯紅腫,堵主任建議可以用生理鹽水或純淨水溼敷,或外用含有透明質酸的冷敷敷料,然後用上有殼聚糖、積雪苷、EGF、FGF等修復成分的保溼產品。對於有皮下瘀血的情況,可以用喜遼妥、肝素鈉乳膏等改善微循環,促進消退,但不能用於破損的創面。

針對溫暖潮溼的環境引起的皮膚過度水合,損傷角質層而引起的炎症,甚至繼發念珠菌感染的,可以用一些爽身粉等保持乾燥(避免石棉成分),下班後及時用溫水清洗,吸乾並抹上鞣痠軟膏保護,或成分簡單明確的功效性護膚品。如果有紅斑可以外用爐甘石洗劑,起到收斂保護作用,含有抗真菌、細菌和激素的複方藥膏也有很好效果,但要根據病情變化調整,避免長期應用。

此外,對於復工復市需要出門的上下班的市民來說,雖然不會像醫護人員一樣長期特別緊實地佩戴口罩,但是進入公共場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也都需要佩戴口罩。

口罩戴好幾個小時,對於皮膚特別敏感的人會出現一些皮膚問題。出現像臉癢、冒痘等輕症現象,堵主任建議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避光、避熱,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用毛巾冷敷不適處;如果是過敏較為嚴重的患者建議及時就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