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銀行網站綜合服務水平排行

2019銀行網站綜合服務水平排行

一域表全局,這是一種反映。無論是綜合性,還是促進地域發展性,抑或農商行,在亟待支持實體經濟騰飛的戰略定位與銀行業務實施的過程中,最需要的是一種態度。

態度決定一切。

為此,或可暫放下當下之具體,亦不妨回顧一下歷史。

“但使華行多獲一分之利,即從洋行收回一分之權”

硝煙方歇,舉國上下仍瀰漫著甲午戰爭殘留的凋敝景象,一群小有思想的人,正在想著用實業來挽救這個內憂外患的晚清帝國。

1896年11月1日,盛宣懷在光緒帝的“召對”下呈上了《自強大計折》,折中系統地提出了開辦銀行的主張。其中最為直接的動因是修建鐵路——“因鐵路不能不辦銀行”。

上書納諫設立銀行的並非盛宣懷一人,且早在1860年容閎就向太平天國提出過設立銀行的主張。然而,前人的種種提議,終究石沉大海。此次上書儘管尚無定論,但與官層往來交談的字裡行間多少透露出了些許可行的信息。

其實,作為在當時已掌控輪船招商局、電報局、華盛紡織廠等大型洋務企業的名人,盛宣懷一早便察覺奏請開設銀行的時機已到。甲午戰爭慘敗讓統治階層對“實政”產生了重大改觀,再加上清政府財政枯竭,面對與日本簽署的二億兩賠款,更是舉債無門。

當時,外資銀行已達20餘家,壟斷了整個金融市場,並通過大量貸款逐漸控制清政府的財政。“但使華行多獲一分之利,即從洋行收回一分之權”成了有識之士的共識,從外商銀行收回權利是金融開始獨立的關鍵,更是民族尊嚴的捍衛。

那份承載著希望的奏書經由軍機處、總衙門和戶部討論後,最終各重臣達成一致意見“如中國不先自設一銀行,勢必中國利權一網打盡,故政府焦急,立待成功”。就此,1897年5月27日,中國史上第一家自辦商業銀行得以誕生。

盛宣懷開設銀行的提議或出於自身目的,但清政府通過開設銀行的提議更多意義上是從外商銀行手中收回權利的層面出發的,自誕生之初,商業銀行就揹負著國之使命。

只是,歷經120餘年的發展,曾在光環籠罩下穩定增長的行業格局正在被一股強大的外部力量打破。

“這是一個摧毀你,卻和你無關的時代”

當然,被這股外力“眷顧”的並非只有銀行業,人們真正意識到這股力量之強大還要從商業史上發生的一系列故事說起。

20世紀90年代末,一家由木漿工廠發展而來的手機制造商迎來了它的高光時刻,來自全球各地的消費者都在爭相買單。到了2008年,在全球性經濟危機的衝擊下,無數的企業接連倒下,在眾多競爭者中這家手機生產商依然獨步天下。這家手機生產商就是幾乎壟斷了一個時代的諾基亞。

直到2012年,情況彷彿開始逆轉(即便在此前,諾基亞的管理者們早已從營業數據中發現了一些跡象),市值縮水90%以上,接連兩個季度發佈了兩次盈利預警,有關諾基亞破產的猜測鋪天蓋地。

長期遊離於互聯網的大門之外,戰略上的偏執,在科技創新的顛覆時代,再耀眼的星都有可能隕落。

如今,這股強力毫不留情地扣開了銀行業的大門,英國《經濟學人》曾報道過中國金融科技的規模為全球首位,崛起的互聯網金融企業中,螞蟻金服的最新估值已達2000億美金,甚至和中國農業銀行相比肩。互聯網金融已成長為中國金融業的第二體系,而第三方支付的發展更是帶給了傳統銀行業務體系之門有力的一擊。

自誕生之時,第三方支付平臺就是伴隨著場景出現的,有一定的用戶基礎,隨著發展,第三方支付平臺功能不斷豐富,完成了完整的生態閉環,不僅提升了用戶體驗,同時增強了用戶黏性。由於互聯網的特性,沉澱客戶和那部分長尾用戶的需求得到激發,傳統銀行的市場份額被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發展擠壓。

其實,2015年開始,我國銀行業出現了資產荒問題。由於實體經濟發展不景氣,資金大量流入房地產等金融領域,2018年我國金融業增加值高達69100億元,銀行傳統業體系逐步瓦解。

面對金融科技和經濟下行的衝擊,銀行也採取了相應減壓措施。機遇還是挑戰,其實在於企業主體的選擇。在傳統銀行的競爭中,鋪設網點是關鍵的資金來源。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郵儲銀行六家銀行合計網點減少277個,員工數目也有一定規模的縮減。這些傳統業務的“瘦身變動”更確切地來說是為新業務的擴展騰出空間,優化銀行業務體系內部結構,擁抱金融科技,實現數字化轉型。

在商業銀行的發展進程中,與科技融合不是史無前例,但為何在而今這個新興技術興起的時代,商業銀行的處理和應對卻不再那般遊刃有餘?

事實上,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真正挑戰並非來自科技力量的衝擊,而是來自在技術能夠實現顛覆的時代,科技背後的底層邏輯和長期戰略,以及“顛覆的力量不僅能夠來自同行業”。

不要在存在斷裂時,才有遙望遠方的必要

金融危機的爆發,讓人們意識到商業銀行早已成為國家經濟體系不可分割的部分,“大而不倒”是商業銀行揹負的重任。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出現,雖然解決了部分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但隨著銀行業務體系的不斷完善,商業銀行仍是服務企業的主體。特別是涉及“三農”等民生問題的服務,農商銀行有著很強的不可替代性。

互聯網金融之所以能夠快速崛起,一是做到了普惠,二是做到了用戶服務的可持續。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雖然尚不足以撼動商業銀行在我國的地位,但直指中國銀行未來的格局。

沒有企業的時代,只有時代的企業,對銀行業同樣適用。先是時代的引領者,後被時代所拋棄的案例在商業史上屢見不鮮,究竟如何打破傳統思維的禁錮,成為時代浪潮中的引領者,揹負起創立之初便被賦予的重任是管理者應不斷思考的。

鑑於尚存不確定性、政策與發展均為初期等考慮,本年度未考察微眾銀行等相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