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中的激情與算計,婚姻中的困惑與迷茫。背叛中的謊言與套路。

戀愛中的激情與算計,婚姻中的困惑與迷茫。背叛中的謊言與套路。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惑:為什麼當初愛得死去活來的兩個人,到後來會形同陌路甚至成為仇人。

一百多年前,青年男女二十歲之前就男婚女嫁,女孩十六歲就有人來說媒,如果到了二十歲還沒嫁人,會被父母當成老姑娘發愁。

但是現在晚婚成為時尚,只戀愛不結婚,追求“自由” 。

激情過去了,沒多久又換一個,婚後覺得自己有錢了,更有了玩女人的資本,把在外面苟且之事,美化成“男人本色”,妄想女人以德報怨,還大言不慚地說:“我養著你呢!還有什麼不知足”?

都說男人珍視處女,所有的女孩都有過第一次,那個當初詛咒發誓負責的人,到頭來什麼責任都不負,又尋新歡去了,何苦要指責女孩不自重,好像都是女孩犯賤!

還有種說法,女孩的貞潔被一枝玫瑰花就騙走了,卻找接盤俠要房子、要車、要彩禮。還說二婚男人是個寶,女人再婚帶孩子就一定如何,管人家怎樣呢?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有人願意娶,看重的是兩個人之間心靈的契合,感情這事別人評判不了,再說覺得人家找的不好,也替人家幫不上忙!

比如買了件衣服,就有那麼一種人說衣服買貴了,質量也不好,價格買高了,款式也過時,總得說點風涼話心裡才平衡!

既然被渣男傷害了,你想讓人家怎樣呢?總不能去自殺吧?為個渣男去死,悲傷的是生養自己的父母,還給人家消防員添亂,太不值得了!應該堅信這世上有好男人,依然相信愛情,難道要為別人的錯,懲罰自己,用一生去買單麼?

現如今,男人出軌的代價這麼低,使婚後的妻子緊張得不行,人人自危!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忍無可忍、還需再忍,但是也避免不了男人嫌棄糟糠之妻,女主人的位置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被更年輕的女人取代。

也有的妻子發現男人婚前、婚後判若兩人,當機立斷選擇離婚,男人靠不住,自己帶著孩子獨立生活。

有人比較古代,說女人做這一切天經地義,其實古代倡導夫妻之間舉案齊眉、相敬如賓,五千年文化,禮儀之邦,還有竇娥冤呢!其實也只是各別的例子。

古代女人相夫教子,但很少有讀書的女人,孩子的功課不用女人輔導,也不需要在職場打拼,更沒那麼多的小三。

有錢有勢的大戶人家娶妻納妾,普通人家青年男子能娶到個媳婦就不錯了,有的娶上媳婦還是夫妻很難團聚,被抓去做苦工,修河、挖渠、參加戰役。

坐擁佳麗三千,選盡天下美女,那是帝王家的事,皇帝批奏摺、上早朝,一樣不自由。

能娶妻納妾的大戶,家裡使奴喚婢,吃穿有丫鬟伺候,現在的女人和男人一樣在外工作,不會因為是女人,就被特殊優待,減少工時和工作量,在職場同樣的辛苦,回家後是自帶工資的保姆……

男人不顧家,女人失去了安全感,就會降低生育意願,有前因必有後果。

曾經男人結婚負責買房,女人裝修買電器,條件好點的陪嫁一輛車 ,結果裝修和車都和女人的年齡一樣迅速貶值,房子誰買的歸誰,男人離婚成本降低了,自然膽子也大,等女人年老被拋棄時,必然走投無路,無奈之下找一個歲數更大的老頭伺候,再婚給老頭養老送終後,有些子女看父親去世後,還想把繼母趕出家門。

越來越多的女孩都意識到要自己買房子,愛情不是必需品,房子比男人更鋼需,自己有房不用看人臉色,維護尊嚴,不至於流離失所。

今天我給大家推薦《親密關係》這本書能夠為你解開困惑。在國際長途飛行中,最適合讀書和思考。這一次,八個小時的飛行途中,我快速閱讀了這本《親密關係》。正如本書的譯者張德芬在推薦序中所說:這是一本值得讀兩遍以上的書。

如果是寫一篇完整的書評或講書稿,也許要寫超過萬字,才能把書中精華細細展現。今天,我先寫篇第一次快速閱讀之後的感受,以及啟發。

《親密關係》是加拿大心理學家克里斯多福·孟,經過多年的探索與研究,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撰寫的一本關於愛情、親情和友情的關係中矛盾與衝突是如何產生,又是如何化解,怎樣獲得幸福的鑰匙的經典作品。

書中將親密關係的發展過程歸類為四個階段:絢麗、幻滅、內省和啟示。通過對這四個階段的深刻分析,我們可以得到本文開頭所述困惑的解答。

浪漫的愛情總是在最開始的階段互相吸引,隨之發展出浪漫的火花。而這個時候往往產生“月暈現象”。

“月暈現象”這個詞代表不真實的光環和色彩,使人分心而看不到真正的光源。月亮就是如此,月球本身並不發光,它只是反射太陽的光芒。

在這個階段,你會把對方幻想成你的夢中情人,那種完美到極致的理想中的愛人。同時,你會對愛人或戀人產生很多期望。希望對方如你自己一樣瞭解和理解你(其實也許你自己都不瞭解自己),期望對方能處處對你“特別對待”,甚至期望對方可以拋開一切只是為了圍著你轉。

處於絢麗階段的兩個人,因為對對方都有著過高的期望,慢慢地由希望轉變成失望,最後導致幻滅。

對於這個階段的分析,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書中提到的“偏差行為”。書中引用了珍·尼爾森博士的《正面教育》中的觀點:當小孩的歸屬感和確認自己重要性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他/她就會覺得沮喪。每個孩子感到沮喪的程度不同,但都會導致他們做出某種偏差行為。

尼爾森說行為不端的孩子並不是壞孩子,只不過是沮喪的孩子。她指出了四種主要的偏差行為:

引起注意(看看我!看看我!)權力鬥爭(我不想做,你不能逼我!)——報復心理(你傷害了我多少我也要傷害你多少。)

自我放逐(努力有什麼用呢?反正我一點也不重要。)這四種偏差行為不僅適用於孩童時期,也適用於婚姻的雙方。這四種心理,我們每個人是否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我們每個人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會對我們最在意的人,有著或多或少不切實際的期望,而隨之帶來的就是沮喪和不同階段的偏差行為。

對正經歷幻滅階段並深陷權力鬥爭或企圖控制對方的人,書中的忠告是認真學習有效溝通的原則,儘可能去了解它們。然後,在激烈的爭執中,相信自己的心和靈魂,讓它們引導你,只要你誠心地順服,真理便會讓你明白該怎麼做。

處於幻滅危機的兩個人,如果善於內省,並從中得到啟示,親密關係可以從幻滅的邊緣轉危為安。

真理並不在“外面”。沒有人會滿足我們的需求,沒有人會讓我們快樂,也沒有人該為我們所受的傷負責。在外四處尋找之後,我們終於瞭解到,我們所有生活經驗的因和果只可能存在於一個地方——我們的心中。

內省的階段讓我們瞭解的信息是:你對伴侶付出什麼,就是對自己付出什麼。幻滅的痛苦,會讓你瞭解到月暈的光彩是不實的。內省則會讓你從自己的內心找出所有錯覺和錯誤觀念的根源。超脫了空虛、懷疑等感覺,到了啟示的階段時,你就會發現真正的自己。

在親密關係中,啟示對你的影響愈深,你就愈能察覺到每個問題背後的禮物與經驗。你的本質會慢慢滲入你的行為模式,影響你去從事適合自己天分的工作與活動。你要做的不是讓一方勝而讓另一方敗的決定,而是要以明辨的態度來決定採取何種行動——或不採取何種行動——才會對每個人都好。

婚姻是一個人的事《親密關係》中說到婚姻是一個人的事。是不是很顛覆我們往常的認知?

書中解釋到如果你認為婚姻是兩個人的事情,那麼不管你怎麼努力,也只有百分之五十的機會幸福。這種情況下一般人就基本不願意動,都在等對方先行動,最差也要大家同頻率一起努力吧,憑啥是我一個人付出呢。這種想法很可怕,如果你總是盯著對方,而不是自己內心的話,你會發現對方永遠滿足不了你。

《親密關係》的作者克里斯多福·孟曾經提到:尋找真摯永恆的親密關係,其實就是尋找自我。記住這句話,將有助於我們處理好家庭、婚姻、戀人和朋友等關係。,要的不是你做了些什麼,而是你是什麼樣的人。

我想都知道霍金這個人,我們不妨從他的《萬物理論》“從霍金的感情世界裡,看透婚姻的本質”

談起霍金,或許人人都曾驚豔於他的才華與學術成就,但除去那些榮華加身的光芒,其實他也曾是一個獨自與病魔抗爭的普通人。

可歷史向來只記得偉大和傳奇,電影才偏愛日常和瑣碎,2014年上映的電影《萬物理論》,以傳記片的角度將霍金的科學理論與人生唏噓年華交織在一起,讓我看到了一份關於苦難背後堅韌青年時代的他。

影片中飾演霍金的演員小雀斑,也因此片獲得第68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男主角獎、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他用他細膩的演技,向我們展示出了關於霍金不為人所熟知的更接近於普通人的另一面。

而在這真實背後,是殘忍卻也是美好,愛曾是最廣泛的命題,通過這樣一個天才背後關於愛的表達,能讓我們思考的,遠不止愛本身,因為愛或許有時限,但愛也是無限大的。

或者說作為一個平凡人,其實很難理解到霍金證明的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甚至完整的讀一遍《時間簡史》都不一定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但若是縮小到關於愛情,關於婚姻的層面,才能讓我們每個人再有話語權,也才能稍微讓我們離這一傳奇人物近一點。

那種在相處中的犧牲與成全,在歸於平淡後的祝福與體面,是讓我感受到,對於婚姻這個命題,霍金也能給我們一個相對完美的“方程式”來對待它。

21歲的霍金,在劍橋大學攻讀物理學博士,天才的世界裡,是頭腦風暴的極致張揚,此時的他,已然配得上王者的稱號,本是前途無量,卻因為一紙診斷書,徹底將他打入無盡的地獄。

與簡的相遇,更像是命運漩渦裡的一個玩笑,一見鍾情的美好,卻在還沒來得及享受的短暫時光裡,迎來了巨大的挑戰,醫生斷言霍金活不過兩年,他的逃避,是他生命唯一剩下的體面。

可是每個人在愛面前,都曾盲目而義無反顧,簡的選擇,是和他一起走到底,疾病阻斷不了他們彼此陪伴的決心,他們依然毫不猶豫走向婚姻的殿堂。

光從這一點來看,其實很佩服簡的決心,但當愛情落入俗塵,其實也是走向生活的現實。疾病限制的是霍金的行動能力,卻控制不了他的大腦,一次又一次提出的理論,是他在學術界的震動,卻不會教會他如何成為一個好丈夫,或是一位好父親。

兒子和女兒的相繼出生,是給這個家平添了忙碌和慌亂,所有的一切全壓在簡一個人身上,她的日常,成了照顧家裡的“三個小孩”,霍金的純粹讓他始終如一個孩子一般,可以和女兒和兒子像朋友一樣玩成一片。

但這一切對於簡來說卻是不公平的,愛在不對等的付出中歸於平淡,後來她對於霍金,很大程度上變成了責任和義務。

婚姻的本質,其實就兩個個體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一個整體,而後成為家人,成為彼此再無法分割的一部分。

盲目過後的冷靜,是簡在這個家庭中開始有了抱怨,也從那瞬間起開始有了裂隙。

可對於霍金而言,絕望中守護著的希望,是他還沒來得及做到的研究和這個讓他從心底感受幸福的家庭,他能感受到快樂和滿足,所以竭盡全力也想要留下來,卻忽視了對於簡而言,她所面對的這一切是否公平,加上病情的逐漸惡化,一切只是變成了對他而言巨大的打擊。

餐桌上別人切牛排,喝酒碰杯的時候,他卻連自己吃口飯都做不到了,矮矮的樓梯再也爬不上去的時候,是連幾歲的小孩都要看扁自己了,不得不坐上輪椅的時候,是終究讓他徹徹底底被困在了這方寸之地。

那是逐漸從天上到深淵的落差,也是他不得不面對的,成為別人眼裡弱勢群體的眼光。

簡的改變,或許只能算這個家庭面對的一個危機,而霍金的病情,其實才是這個家庭無法復原的關鍵。

簡曾預料過關於婚姻生活將會遇到的艱難,她卻沒辦法預料自己能不能扛過去。

這是婚姻中最常遇到的難關,所謂榮辱與共,很難包括苦難,一份不平等擺在眼前,必然會陷入抱怨的深淵,而一旦有了抱怨,很多美好也就看不見了。

歸於平淡的生活,註定無法保持的新鮮感,簡對霍金的愛,已經不夠她心甘情願變成自己不喜歡的樣子,可她又確實是在犧牲中逐漸失去了自我。

後來加入唱詩班,認識的那位風度翩翩的人,其實是打破他們這種脆弱和諧的微小一環,卻又徹底動搖了他們家庭幸福的根源,喬納森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出現在他們面前,此時的霍金,當看見另一個男人教兒子彈鋼琴的那一瞬間,他其實什麼都懂了。

越聰明的人活的越清醒,縱使三人行裡,每個人都有特別明瞭的底線,但這份在世俗眼光裡夾雜了太多雜念的情感,並不容易維持它的平衡。

霍金和簡第三個孩子的出生,是徹底將她釘在了恥辱架上,懷疑和猜忌,是外人的閒言碎語裡強加在他們身上標籤,喬納森只能有意識的遠離,而簡又迴歸到了孤苦無依的境地。

只是嘗過甜頭的人很難再回到原點,當愛不再濃烈,是徹底讓她和霍金只剩下了一點撐不起這個家庭的情分。

這或許是婚姻中總會遇到的難題,當愛變成了情分,是留給彼此祝福,還是在傷害中什麼都留不住?

她依然照顧他,照顧孩子,但總有什麼東西,就是不一樣了,而霍金面對妻子愛上另一個的處理,其實很偉大。

愛並不是佔有,也不是犧牲,而是從心底而發的祝福,從他願意另一個男人介入到他們的生活開始,到後來單獨再去找喬納森,是他讓這份愛昇華,也是他對妻子無私的祝福。

霍金的偉大就在於,他能以他的角度去維持一份平衡,他們之間是親情的樞紐,他需要她,但她又不屬於他,海邊嬉戲的瞬間,帶著孩子們玩耍的喬納森,在某一瞬間更像是他們組成了完美幸福的家庭,那是霍金做不到的,卻是孩子們和妻子最需要的。

所以當我看到他選擇退縮而又去促進妻子和另一個男人的靠近時,他把難過都藏了起來,那或許是他最後的願望裡,希望失去了自己的家人也可以有一份能讓他放心的依靠。

再一次的變故,病情突然惡化的霍金面對的是生與死的抉擇,只是這個決定,簡替他做了,無論多艱難,在她眼裡,活著才是希望。

可手術後再無法說話的霍金,是徹底被困在了自己的世界裡,而此時出現的第四個人,也徹底加速了霍金和簡婚姻的終結。

伊蓮作為護工,可以在一舉一動裡輕易看穿他想要表達的主旨,那是霍金這麼多年以來,第一次再次感受到被理解的滋味,她沒有拿異樣眼光看他,她能懂他。

所以決定放手的他,其實是從一個整體再次分離出來的過程,當霍金願意把一切放在明面上的時候,簡也才告訴他“她愛過他,只是她真的盡力了”。

他們之間,談不上誰對誰的背叛,卻又在一次又一次選擇中只能漸行漸遠。

這是婚姻最後的答案,不一定相濡以沫到白頭的才是真正的愛情,也不是喜歡變成冷漠後彼此的傷害與對峙,更不是盲目歸於平靜後就定義為我從來沒有愛過他,曾相愛一場,本就很偉大。

原本被醫生認為只有兩年壽命的他,用奇蹟證明時間和愛的無限大,作為霍金的妻子,簡和他攜手走過了二十五年,分開後的他們,依然是朋友,是家人,而愛的終點,很多時候就是淪為了親人,儘管無數人曾想要反駁,但在更多沒有那麼多圓滿的遺憾面前,你愛的人就是最後變成了你的家人。

這並沒有什麼不好,大部分人都擅長把愛變成習慣,然後在忍受不了的平淡中開始歸咎於是彼此沒有愛了。

可愛是什麼,只是一瞬間的熱情似火嗎?我想這並不準確,整部電影,穿插在霍金學術才華中的情感世界,是把我們帶進了關於時間長河裡唯一不變的主題。

愛不會有盡頭,愛也不會消失,所有的不圓滿,只是因為彼此都有了更好的選擇。放開手去祝福,是婚姻留給我們最後的體面。

作為一個卓越物理學家的一生,不能說霍金從來沒有遺憾,只是他的遺憾放在普通人面前,卻成了令人羨慕的擔當與大度。

正如霍金曾說過的那樣 : 我們都是與眾不同的,無論生活多麼艱辛,你總會有自己的方式發光。生命不息,希望不止。

而關於生命的延續,就是關於愛的本質,我們相愛,然後在一起,然後攜手陪伴走過的歲月,我們有愛的結晶,有抹不去的彼此曾相濡以沫的記憶,這就是愛情,這就是婚姻。

任何不圓滿,不是愛的錯,也不是婚姻的錯,只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變故與意外中,我們都希望彼此幸福,而這種放手和後退,也只是希望你能找到你想要的幸福,後來我們還可以成為朋友,我們也會一直是家人。

這是愛的答案,也是婚姻的答案。一生的傳奇與榮耀,他是奇蹟本身,我很喜歡霍金的那份才華之餘的幽默與風趣,愛情在他的世界從來就是無邊的,這部連他自己都說彷彿演活他的電影,是他對於愛情寫出的最浪漫的答案。

而這份答案讓我們看到他的偉大不僅僅在於他的學術成就,更在於每次他教會我們的道理,他一輩子或許曾被困在了方寸之地,但他的靈魂,他的眼睛,穿透了世間萬物,和我們站在了一起。

電影相較於現實,一定會有一部分出入,只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我們並不是為了尋求關於愛情,或是關於婚姻一個最正確的答案,我們只是在還能看到的美好裡,知道愛的選擇並不是唯一的,答案自然也不是唯一的,那麼關於這一切,當然還是一個家庭中兩個人共同的經營。

電視劇《天道》我反覆看過好多遍,裡邊很多臺詞和對話,都很經典,蘊含了很深的哲學意味,令人感觸頗多。其中有一段關於男女愛情相關的對話,揭示了男人女人關係的實質。

人家男人憑什麼要養活女人?就是因為女人能讓男人那個。我看過那種片子,男的使勁,女的叫喚,女人跟男人討點吃穿還真不容易。

女人為什麼害怕第三者插足?就是因為她的那東西無效了,人家的那東西有效了,那東西得有效才能當吃當喝。

你那還是嫁漢吃飯的觀念,你認為男人靠不住,也不想為孤獨去冒生存風險,吃飯畢竟比上床重要。

當女人不需要通過支付性去換取生活資料的時候,當男人不需要支付生活資料而征服女人的時候,那時候你就願意上床了。

這段對話,揭示了中國自古以來的關於男女關係實質的一個傳統觀念:嫁漢嫁漢,穿衣吃飯。但是,書中女主角的這段話,卻顛覆了這種傳統觀念,展示了女人的獨立自強,自信自尊。當男人女人都不要因為支出和獲取生活資料而獲取性的時候,那時候的性才是發自內心的意願。

還有近代心理學創始人之一弗洛伊德,他在臨終時還留下了一句話:女人到底想要什麼?

弗老先生花了大半輩子時間研究性和心理學,最後也沒搞清楚女人想要什麼。對於有的男人來說困惑也一樣,追女孩子時總是覺得女人心海底針。我曾經也是多次在追求心上人不成功的時候抱怨:為什麼總是搞不懂女人是怎麼想的呢。

後來,花了幾年時間去學習,去研究以後終於明白。其實道理很簡單,就像渡邊淳一說的一句話:男人和女人是兩種不同的物種。因為我們都是男人,用男人的思維,哪怕去換位思考還是男人的思維。

如今,又已過去了將近百年。對於弗老的問題,科學及心理學現在均已經有了答案。

西方有一位心理學家曾經說過:女人永遠有選擇的權利,男人有被選則的權利。所以女人在選擇配偶的時候也有兩種不同策略:一個是選擇長期關係(結婚為目的),一個是選擇短期關係。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女人選擇長期關係時想要的是什麼。關於短期關係等以後再探討。

一般作為男人們來說,要選擇人生的伴侶,大多就考慮對方的外表、內在,如果再有一個富有的家庭背景那就更好了。所以男人在選擇的時候參考的因素相對比較少,但女人來考量男人因素可謂是有點多。像:房子、車子、人品、身高、顏控等等。作為男人來說,首先不要去抱怨,等到你看到下面就理解了,女人也不光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她的後代。

在進化心理學提出了一個親代投資理論,也就是一次性行為男人可以付出較少的投資,但對於女人來說卻有可能要付出十月懷胎的代價,並在生命的初期付出更多的親代投資。這個時候她需要有物質資源來保證自己和子女的這段時間生活。

另外,男人一小時就可以產生約1200萬個精子,而女人一生才可以產生約400個卵子。雖說現在人在性的意識也開放了不少,在避孕的技術上也成熟了,但是對於女人來說潛意識裡還是會十分重視的。所以一般來說女人在選擇長期關係的配偶上會比男人更慎重,且關注的因素也較多。

第一因素:女人偏愛經濟條件比較好的男人。這就是我們生活中所看到的,大部分女人在找老公的時候都要求對方要有房子,有的還需要車子,穩定的收入來源。現在這基本上已經算是結婚的基礎條件了。對此,我們男同胞們先不要抱怨。要想著這也不是女人要來只為自己享受的,她也是要為自己未來的孩子確保一定生活條件。

對於這個我們大多數男同胞們都已知曉了,所以也知道要想娶個媳婦就得去打拼。奮鬥出一套房子出來。當然了,也希望那個女人最好能跟我們一起奮鬥就更好了。如果說,沒有好的經濟基礎就肯定結不了婚了嗎?身邊不是也有一些經濟條件不算好的男人照樣能結婚生子。是的,那我們就看第二個因素。

第二因素:女人偏愛有上進心和勤奮的男人。美國在前些年做過一個社會調查,研究的結論是女人認為沒有上進心的男人是最沒有吸引力的。所以,上進心很重要,上進心是女人心中的那個潛力股必有的特質。如果暫時沒有物質基礎,你就要讓她看見你的上進心和執著的努力。我記得還有一個調查的結論是女人認為男人在沉浸在忙碌的工作的時候是很有魅力的。

曾經我有個大學男同學家庭條件非常差。但沒想到畢業後卻是第一個結婚的。去喝喜酒的那天我還為了調戲他,故意當面問的媳婦說:你怎麼敢嫁給他呢?他媳婦當時回答說:他有上進心,我相信他。如今十幾年已經過去了,他們早就走進了小康生活而且倆人依然甜蜜。讓人羨慕不已。所以男人不論有沒有好基礎都要有上進心。

第三因素:女人偏愛有身高和有顏值的男人。這段時間我經常在社交軟件上看見一些女孩們發出一些戀愛需求,其中很多都是標榜180的,要最萌身高差的,還有一些標榜自己是顏控。開始我還不太明白顏控是什麼意思,特意去查了一下才知道就是顏值。女人天生就有被保護欲的需求,認為身材高大的男人可以更好地保護自己,也有的覺得個子高好看的。還有期望子女繼承優秀的基因。當然了也不乏社會意識形態的影響。比如看見別人的對象有顏值有身高,當然也期望自己的也有了。

如今很多心理學家呼籲年輕人不要老是盯著帥哥美女去欣賞,因為在這個不知不覺過程中會提高自己的擇偶標準。這樣會降低對身邊的人欣賞能力。因為現實中大部分人都是長相普通的。對於已婚的人來說也尤其重要,會降低對配偶的欣賞能力。

第四因素:女人偏愛年長的男性。我們本來有句老話是:女大三抱金磚。但你去看看身邊的一些結婚人士,大部分還是男人比女人大的多。再看看社交軟件上還有一些小女孩公開找大叔的,具體什麼心態先不論了。總之國際有一個調查數據是:平均而言,女人希望伴侶比自己大三歲半。

因為從進化心理學上來說,女人希望男人比自己大的原因是:男人的年齡越大相較而言掌握的社會資源越多。

第五因素:女人偏愛品格好的,對愛情專一的男人。如今老實人被炒成了接盤俠。雖然帶有點貶義,但是對於大部分女人來說這樣的男人能夠讓她有安全感。性格調查數據顯示:除了感情外,女人很重視男人可靠的性格、情緒穩定性和成熟性。

第六因素:女人偏愛喜歡小孩的男人,調查顯示:女人認為喜歡小孩的男人比喜歡做家務的男人更有吸引力。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研究是女人通過看男人的照片就能夠精確地判斷出其對嬰兒的喜歡程度。所以要想提升在異性心中的吸引力,就要善待身邊孩子們。

一個心智成熟女人在選擇結婚對象的時候,都會去綜合考量這些六大因素的。當然除了考量這些因素以外,女人還會受到一些社會意識的影響。這個等到下次再去探討。

雖然很多人也或多或少的知道這些原理,但是不見得在戀愛過程中會運用。以後我們會慢慢來一起探討和學習。

只是希望還看得見美好的時候,就不要忘記如何去愛。留在最後的話,2018年,我們失去了霍金,或者更形象的說,是整個人類失去了霍金,但在另一方面,生於伽利略忌日,卒於愛因斯坦誕辰,他本就屬於宇宙和星辰,離開,也許也只是代表著他回家了。共勉之!!

作者;青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