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治官场,能力强还是能力弱的干部更易受重用

人治官场,能力强还是能力弱的干部更易受重用

我先声明,第一,我们是法治国家;第二,我说的是历史上的人和事。

进入正题。

人治官场,能力强的干部很难受重用。

有的说,某某当了司长,是因为他能力弱?

不是的,以他的能力,本来是能当尚书的,明白吗?某某做了侍郎,他能力强还是弱?其实,按照他的能力,他是可以入阁拜相的。

我举一个例子吧!

明朝中后期,张居正当国,他选配内阁副手,首选是老乡吕调阳。他给张居正当了六年副手,在四个副手中,干的时间最长。为什么提拔吕调阳当内阁二把手?正史上说,张居正之所以首选吕调阳,最主要的是因为这个人柔弱圆融,无楞无角,所谓“以吕调阳弱,荐之入阁”。

诸位注意到没有?泱泱大国的高级领导干部,内阁的二把手,恰恰是因为“弱”,才被选中的啊!

人治官场,能力强还是能力弱的干部更易受重用

能力太强的人,一般有主见,不好驾驭。

领导说什么都是对的,发自内心这么认为,发自内心照领导说的做,能力强的干部不大做得到,得“弱”才行。

你服不服?

如果不服,后果相当严重!

我说人治官场能力强的干部是很难被重用,一定会有人举出反例。甚至会有人拿出我写的《大明首相》来攻子之盾。我说的是普遍现象,什么事都有个别例外啦!因缘际会,一些能力强的干部受到重用,是有的。高拱就是如此;而在高拱当国的短短两年里,他又用了不少能力强的干部。可是高拱这样的干部,很难立足。逆淘汰是也!

我说人治官场有能力的人很难被重用,再延伸一下,看到过一个材料,某国一位长期给最高领导层做顾问的人总结说,那些干部“之所以被选中并得到升迁,并非因为出类拔萃,只是听话。他们熬过来了,是因为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坚定信念。他们之所以浮到上面,首先是由于地位比他们高的人没有把他们看做是竞争对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