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自然規律,大道至簡,按時入眠


遵循自然規律,大道至簡,按時入眠

前面介紹了行動改善睡眠的總體治療策略,即“上下不動靜”五步療法。接下來詳細介紹具體的行為治療方法。首先介紹“生物鐘”


遵循自然規律,大道至簡,按時入眠


老鼠天黑覓食、蜘蛛半夜結網、雄雞拂曉打鳴、牽牛花清晨綻放.....自然界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動都存在節律現象,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生物鐘。與地球24小時的光暗週期保持同步對生物維持健康至關重要。同時,生物鐘也是人們睡和醒的開關,調控著睡眠一覺醒的節律,對睡眠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人作息不規律,從而導致生物鐘紊亂,進而出現失眠狀況。


遵循自然規律,大道至簡,按時入眠


有些失眠者,在失眠之前經常熬夜,晚上不睡早晨不起,節假日經常睡懶覺;而失眠之後,又經常太早上床、早晨賴床。這些不良的睡眠習慣,都會破壞生物鐘,導致睡和醒的開關失靈,從而使我們晚上睡不著,白天沒精神。


遵循自然規律,大道至簡,按時入眠


按照中國傳統的說法,人應“子時而息”。子時,也就是晚上11點到凌晨1點這兩個小時。如果用《易經》來解釋,子時為“復卦”,符號為:

遵循自然規律,大道至簡,按時入眠

易經中的六十四卦,是由六條橫線,也就是“六爻(yao)”表示的。實線(一條長線)表示“陽爻”,虛線(兩條短線)表示“陰爻”。“復卦”的符號中,最下面的“陰爻”變成“陽爻”,表示“一陽生”,是最能讓人得到休息、獲得能量的時間。

而按照現代睡眠科學的研究,人的正常睡眠過程包含兩個不同的時期,分別為:“快速眼動睡眠期(REM期)”和“非快速眼動睡眠期(NREM期)”。非快速眼動睡眠期又分為1期(N1)、2期(N2)、3期(N3)。其中1期和2期睡眠,被稱為“淺睡眠”。而3期睡眠,被稱為“深睡眠”。晚上11點到凌晨1點是非快速眼動睡眠期的3期睡眠,也就是“深睡眠”最多的時間段。


中國傳統的觀點和現代睡眠科學的研究結論竟如此相似,這不得不讓我們歎服於中國古人的智慧。基於以上分析,我們建議理想的上床時間為晚上10:30左右,入睡後正好進入“子時”的“一陽生”,從而獲得最佳的休息效果。


遵循自然規律,大道至簡,按時入眠


幾點下床合適?如果沒有失眠問題,建議“日出而作”,也就是按照日出時間起床。夏天日出早,就早起;冬天日出晚,就晚起。如果有失眠問題,就不能按照日出時間起床了。因為失眠患者睡眠能力不足,如果按照日出時間起床容易導致臥床時間過多或者過少,從而加重失眠。因此,建議失眠者臥床時間為6~7小時。如果晚上10:30上床的話,早晨下床時間應在4:30~5:30。當然,不同年齡段的人,睡眠需求的時間也不一樣。年輕人睡眠需求多,老年人睡眠需求少。因此,建議60歲以上的失眠患者,如果晚上10:30上床,那可以早晨4:30起床,晚上臥床總時間6小時;60歲以下的失眠患者,晚上臥床總時間為7小時,早晨5:30起床。


遵循自然規律,大道至簡,按時入眠


很多人擔心:上床後如果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睡著,而早晨還按照固定的時間起床,會不會睡眠不足?這個擔心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不按照固定的時間上床和下床,就無法培養生物鐘,失眠就會持續,這是一個“長痛”的過程。如果按照固定的時間上床和下床,培養起生物鐘,雖然短時間內會有睡眠不足的痛苦,但可以換來長遠的睡眠改善,這是一個“短痛”的過程,我們當然要選擇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