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簡,健康只需正常的“火遊行期間”

大道至簡,健康只需正常的“火遊行期間”

1、五運六氣的天人相應

常言道:“人與天地相參應,人身就是一個小天地。”


黃帝內經《五運行大論》:

1、“夫變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緯虛,五行麗地。地者,所以載生成之形類也,虛者,所以列應天之精氣也,形精之動,猶根本之與枝葉也,仰觀其象,雖遠可知也。”

2、“燥以幹之,暑以蒸之,風以動之,溼以潤之,寒以堅之,火以溫之。風寒在下,燥熱在上,溼氣在中,火遊行其間,寒暑六入,故令虛而化生也。”

這裡面“風寒在下,燥熱在上,溼氣在中”,其實很多時候人也一樣“肝病風腎病寒在下,肺病燥心病熱在上,脾病溼在中”。人身地風水火四大不調,或者說五行金木水火土不平衡的時候,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所以,這種情況下,考慮問題不能只考慮一個點,而是要考慮整體。比如“風寒在下,燥熱在上,溼氣在中”,這些因素同時存在,治病上如果只看到溼,單純去溼是治不好的。患者確實有溼,但你如何保證去溼不會導致患者病燥加重?如果只看到寒,單純溫寒也是治不好的,患者確實有寒,但你如何保證溫寒不會導致患者病熱加重?治風治熱治燥也一樣的道理。所以,很多上熱下寒的人,吃溫補的上火,吃寒涼的拉肚子。這種情況比比皆是。

2、火遊行其間

天地的化生,火遊行其間,這是天地化生的重點。人體的平衡,火遊行其間,也是人身五行平衡的重點。這火其實就是相火。所以,黃帝內經“六節髒象論”:“凡十一髒,取決於膽也。”這是因為,一方面膽司滲,凡十一髒之氣得膽氣滲之,則分清化濁。這就容易清升濁降。另一方面,膽屬木也秉少陽相火,膽經自頭走足,主降,膽經的正常下降,就是相火的斂藏。火往往易升難降,相火能正常斂藏,就不愁不能正常的升發,升降正常,自然“火遊行於其間”。

火能正常收藏,水中有火,水火既濟,水能養火,火能生水,自然水火之氣調融。


3、往復遲速,風之來也,風者百病之長

黃帝內經《六微旨大論》“帝曰:何謂邪乎?岐伯曰:夫物之生,從於化,物之極,由乎變,變化之相薄,成敗之所由也,故

氣有往復,用有遲速。四者之有,而化而變,風之來也。”

天地的氣運,有往復遲速,所以風之來也。黃帝內經《風論》:“故風者,百病之長也,至其變化,乃為他病也,無常方,然致有風氣也。”

人體經絡氣血的運行,與天地氣運相應,同樣有往復遲速,而風之來也。此風為人體的內風,為肝風。所以,風木者,五藏之賊,百病之長。凡病之起,無不因於木氣之鬱。以肝木主生,而人之生氣不足者,十常八九,木氣抑鬱而不生,是以病也。

木為水火之中氣,病則土木鬱迫,水火不交,外燥而內溼,下寒而上熱。所以,人體的“風寒在下,燥熱在上,溼氣在中”與天地相應。水土溫和,則肝木發榮,木靜而風恬;全賴於,火遊行其間。火遊行於其間,在上能生戊土胃,在下能生己土脾。中氣運轉,水火既濟,自然水土溫和。

4、治法可寒熱並用,補瀉同調

所以,治病上,是可以同時溫寒又清熱,如清心熱,溫腎寒.可以同時去溼又潤燥,可以疏木清風,升肝又降膽的。其實都是為了更好的達到“火遊行其間”。所以,補中有瀉,瀉中有補,寒中有熱,熱中有寒,寒因熱用,熱因寒用,等一些治法,則不足為奇了。實際上,經方補瀉,如治肝,以辛補之,以酸瀉之。補為主的時候,二辛一酸。瀉為主的時候,二酸一辛。這是一種小補肝法和小瀉肝法的結構。不單純的補,不單純的瀉,可謂有深意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