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定律

諾斯古德·帕金森,英國曆史學博士,曾在哈佛大學擔任教授。1957年,他在馬來西亞一個海濱度假時,悟出了一個定律,後來他將自己思考的結果發表在倫敦的《經濟學家》期刊上,一舉成名。

主要講的是在一個企業組織中,平庸的管理者會帶來更多比自己能力更弱的助手或員工,主要目的是為了保住自己的管理位置不動搖,致使企業中出現大量平庸人士,企業也會淪落為低效平庸人士的樂土。也就是俗稱的“大公司病”現象。這就是著名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

它存在的條件:

第一:必須要有一個組織,不管是小部門還是大企業,存在管理角色的組織;

第二:這個管理者能力極其平庸,他在組織中的角色扮演不稱職

第三:組織在不斷完善的過程;

第四:管理者對這個全力沒有絕對的壟斷權;

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比較容易在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以及政府部門中較常見,對於在職領導“在其位不謀其職”“懶政”等現象尤其明顯,比較著名的是李鼎銘通知提出的“精兵簡政”政策,就是發現了這些現象,對此提出有效手段,進一步制止了帕金森定律在政府部門的繁衍。同理,在一個大公司呆的時間久了,出現了大量領導在企業養老,千方百計維護自己的權利,不顧企業效率,視人才為對手種種現象還是比較常見。

怎麼樣有效預防帕金森定律現場繁衍?

第一,建立學習型的組織。

第二,招聘員工要公平公開和透明。

第三,建立人才培養機制。

第四,定期對勞動分配率和人事費用率進行考核。

近些年隨著互聯網崛起,很多大公司也都改進了自身臃腫組織,拆分部門,扁平化管理,實現高效率企業運轉,唯一目的也是為了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