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疫情結束後的100個創業機會


速看!疫情結束後的100個創業機會

疫情給商業帶來的最大改變,就是低成本、大範圍的市場教育。

“2020年,你還敢創業嗎?創新經濟經過疫情一番“摧殘”,除了眼前的困局,或許我們也能危中窺機,發現那些受疫情影響,可能誕生的新商業機會,以及會逆勢產生爆發的模式。

疫情之下,用戶雖然還是原來的用戶,但是需求已經不是原來的需求。需求變了,新的市場機會就會出現。於是,我們把創投圈翻了個底朝天,採集到疫情後可能誕生的100個創業機會。

在企業服務領域,視頻會議、協作工具等遠程辦公工具獨領風騷,尤其頭部平臺數據產生千萬級增長。此外,細分領域同樣蘊藏著機會,比如在企業軟實力和抗風險領域,將會產生企業文化服務、企業保險等新型服務品類。

在C端消費領域,疫情讓原本幾乎快要“嚥氣”的社區團購、到家服務“起死回生”。這些在疫情期間所誕生的“剛性需求”,無形中免費教育了用戶,效果比此前地推、補貼的方式更深入人心,疫情結束後用戶也有可能持續消費。

此外,疫情結束後,會產生哪些消費反彈呢?比如半自助旅遊、健康食品、健身、汽車、裝修等。母嬰行業也有可能迎來一波爆發,因為期間不少夫妻選擇了備孕。

在文娛領域,誕生了影院線上化、各領域直播、綜藝雲錄製等;在公共基礎服務領域,可以測溫的多功能門禁、社區無人機等越發被重視;教育領域,老師們變身主播,在線教育一直風頭無兩,此外疫情結束後,由於裁員等原因,學歷教育、職業技能也可能產生需求增長。

本文希望能創業者提供一份指南。黑暗中,努力鑿出一個小口,便能射出比平時更亮的光。


速看!疫情結束後的100個創業機會


一、企業服務類

1、企業文化建設服務類

提供者:某快銷品提供商創始人

這次疫情是企業文化的大考。一家企業在家辦公是否高效,往往體現著這家企業凝聚力的優劣。因為高效背後應當是團隊凝聚力,或者說企業文化。流程化的幫助企業建設企業文化或許會成為企業服務新形式。

2、遠程獲客

提供者:雲蝠智能創始人 魏佳星

疫情期間,營銷人員獲客再也不能大張旗鼓地在線下進行,因而在線獲客、遠程獲客、AI獲客等方式受到追捧。

隨著營銷手段的提升,電話營銷將不再成為主流,勢必有更新穎高效的遠程獲客手段誕生,甚至成為主流。

3、遠程辦公

提供者:眾海投資創始合夥人 魯眾

我前兩天問了一下,阿里的釘釘是千萬級的用戶增長,在線交流工具、在線通訊系統也開始被更多人使用。其實外企平時都會採用遠程辦公,未來很多公司可能也會採用。國外懷孕的婦女或者有什麼其他事情的員工,她們每週可以有一天在家辦公,不用開車上班。

4、關乎憂患的商業模式,比如企業保險

提供者:前阿里副總裁、眾海投資創始合夥人 魯眾

經過此次疫情,以後企業遇到問題,面對突發情況時,企業主會考慮買一些保險,由此來規避一些預想不到的風險,降低企業的受損程度。

5、視頻會議主機

提供者:明我科技創始人 孔堯

在大部分企業停工在家遠程辦公的時候,銀行、機關單位等早已按時復工。工作時免不了會議,為了避免聚集,他們會更多地使用視頻會議主機。有些單位之前從未使用過類似設備,但疫情期間這個行業已經完成了幾乎0成本的用戶教育。視頻會議這種高效的工作方式已經被大量用戶嘗試並認可。我相信視頻會議主機需求會在疫情後更上一層樓,甚至有可能帶動整個智能辦公行業需求提升。

6、使企業更輕的工具類產品

提供者:樂刻運動創始人 韓偉

整個中國的線下零售

產業都會變得更輕。在變輕的過程,可能會有公司受益。本次疫情中盒馬、京東物流的優勢就是整個組織的商業模式更輕。所以,未來幫企業在商業模式在組織上變得更輕的工具,會有極大收益,如在線辦公工具等。這次疫情是一個篩選過程,把更先進、更高效、更輕更符合商業本質的商業模式篩選出來。

7、內網數據應用和數據獲取

提供者:常壘資本創始合夥人 馮博

中國to大B其實是一個信息化技術的生意,這塊最重要的機會是內網的核心應用和數據獲取需求。以前這些大企業,尤其是國有、信息比較敏感的企事業單位對這種遠程的辦公的處理是一刀切的,俗稱:物理隔離,人必須到辦公室才能訪問內網的重要應用和數據。其實這次疫情導致這種傳統的做法在家真幹不了。所以以後一些大企業VPN以及安全類相關的技術和採用成為CIO需要考慮的問題。

8、短租商業空間

提供者:鄰匯吧創始人 白二把

消費者對於線下美好購物體驗的懷念與日俱增,所以可以預見線下流量價值依舊。線下門店越來越會被意識到,不只是銷售渠道,更是體驗中心、獲客中心,於是原來在一個地方開幾年的傳統店,會被一週、一月等更靈活的快閃店和慢閃店替代。而購物中心疫情後的為了活動引流和更好經營臨時空置的商業面積,也會進一步推動引入更多的商業空間短租業態。

在這種靈活的短租開店方式的推動下,線下商業空間會從原來的“地段+面積”定價,越來越迴歸到客流量數據化定價。

9、線上工業服務

提供者:小黃人工業互聯 李蘭偉

工業市場空間巨大,在經濟形勢不佳的情況下,國內支柱產業工業迫切需要轉型,提高生產效率、市場競爭力。經過前期多年發展鋪墊,硬件軟件均已成熟,此次疫情大量廠區封鎖,線下服務難進行的情況下,線上工業服務的使用及推廣得到質的發展。從資本角度,目前過國內領先的創投在戰略規劃上加強對to B領域的關注及投資,現階段工業領域及前景得到廣泛認可,資本的注入將加速行業快速發展。

10-12、遠程辦公、靈活用工和RPA+AI

提供者:來也科技CEO 汪冠春

首先,遠程辦公包括企業級IM,視頻會議,在線文檔,甚至更多CRM、HRM和ERP等SaaS應用,在疫情期間都得到了普及,將更快變成主流。

第二,靈活用工包括藍領招聘、自由職業者交易平臺和能按需甚至即時提供醫療,法律和教育等專業服務的平臺。企業和員工個人經過這次疫情都會更多反思未來應有的僱傭關係以及對外提供服務的方式。

第三,提供RPA+AI軟件機器人平臺和幫助企業實現自動化並建設數字化勞動力的企業。疫情過後,企業都會更多培養遠程辦公,靈活用工和自動化智能化的意識和習慣,應對未來可能還會有的不確定性。

13、to G端的智能辦公

提供者:某數碼器材經銷商

政府為了高效辦公,避免人員接觸,在疫情期間大量購買辦公自動化設備,淘汰掉了指紋門禁、老式投影儀等陳舊設備,開始使用新的視頻會議設備,更便捷的投屏設備,更安全的人臉和手機打卡設備。這些設備在未來應該會得到推廣。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辦公設備可以使用,疫情之後,機關單位有機會建設智能辦公閉環。

14、勞務派遣

提供者:某物流公司區域經理

勞務派遣和最近老生常談的靈活用工還是有很大區別的。雖然有很多人詬病勞務派遣,但市場的選擇就是這樣,規避風險會成為資本和用人單位的原則之一。同時,隨著疫情期間裁員,就業壓力加大,外包崗也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無論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外包崗最終會變得普及,因為用人單位必須用更多的錢來爭奪頭部人才,建設核心團隊。

15、電子簽章

提供者:某電子簽名項目CEO

電子簽名順應了數字化、輕資產化、無紙化等潮流,在疫情中也有用武之地。“不聚集”的號召作為推手,讓更多人選擇了類似方式推動簽約流程。很多醫療企業在疫情中,通過電子簽名來高效提供shen份證明。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電子合同簽署次數達66.8億次,預計2020年簽署總量規模有望突破300億次,達374.4億次。實際上電子簽名本身也是一項朝陽產業。


二、消費類

16、口罩行業

提供者:前阿里副總裁、眾海投資創始合夥人 魯眾

我的一個朋友是做服裝生意的,現在說要轉產做口罩。考慮現在做是不是晚了,因為口罩機到貨三週以後,三週以後疫情可能已經過去。談到這裡,我對他說,你還要繼續搞,往大了搞。他說三週以後疫情可能過去了,還搞幹什麼?我說我判定一兩個月後,中國的疫情恢復差不多,國外可能嚴重了。日本、韓國又需要向全世界買口罩,有些國家的產能沒有中國高。”這就是我們對危機的判斷。

17、to C物流配送和智能快遞櫃產品

提供者:鉛筆道聯合創始人 薛婷

疫情期間,如何取快遞成了被隔離的人民很頭疼的一件事。儘管諸如美團等平臺推出了“無接觸”式配送,但是由於有“人”的參與,還要與快遞員接觸,無法實現真正的“無接觸”。這時,to C的物流配送車和智能快遞櫃,就顯得十分人性化。

目前智能駕駛技術的發展,已經讓無人物流在工業園區內實現規模化應用,相信本次疫情也會助推其儘快在C端市場鋪開,快速實現用戶教育。值得一提的是,比如鉛筆道報道過的一清科技,他們的智能物流車還會進入高危的疫情區,進行醫療物資的物流配送。

18-19、中產階級的自我獎賞、自我成就帶來的消費機會

提供者:分眾傳媒創始人 江南春

第一,中產階級的自我獎賞。就像滴滴打車最早在分眾的廣告叫“如果現實總拼命,至少車上靜一靜,全力打拼的你,今天可以做好一點”。

第二,中產階級想成為更好的自己。現在有了錢之後一定要吃海鮮吃鮑魚嗎?不僅不能這樣,而且要36天只吃蔬菜,每月一次輕斷食,早起打卡跑步做瑜伽。

中產階級是趨優化、美學化、精緻化、健康化消費。新商業的創新將圍繞著如何讓中產階級更有存在感、儀式感、幸福感和潮流感。

20、社區團購重新興起

提供者:某消費賽道投資人

我知道很多社區團購都不再需要一家一家的地推,因為現在大量物業、居委會主動聯繫了供貨方。社區團購的亮點曾經主要是價格優勢,但現在人們甚至顧不上價格了。等疫情過去,人們形成了習慣,價格恢復正常,或許會讓社區團購崛起。

21、食療類產品

提供者:殷小茶創始人 殷小俊

疫情之後,除了老生常談的健身類產品,我相信會有一些針對身體養護的食療產品會進入大眾視野。這些產品會更新穎、更細分,相比需要堅持“勞累”才能強化體格的健身,一定有一部分消費者願意通過多付費來解決身體健康問題。

這就意味著,新興“食療保健品”更能作為“自用型”產品,而非傳統的“禮品型”。

22-23、低價位的餐飲服務、高毛利的各類產品和服務

提供者:西遊計創始人 倪佳欣

疫情對社會的影響之一就是裁員,就算疫情過去了,幾個月後還會有扛不過去的公司繼續裁員。這就導致了消費行業或許不會因為報復性消費而復興,至少消費升級肯定不樂觀。

要麼需求不會降低太多,要麼毛利高。所以我更看好低價位餐飲服務以及毛利高的化妝品等產品和服務。

24-25、安全食品和高品質基礎糧油

提供者:MISSSOE高端童裝創始人 席溪

疫情過後,大家會更喜歡高品質、安全、健康、性價比高的產品,消費會更為理性,並要求會更高,更安全的食品會成為優先選擇。

經過這次疫情,可能會扭轉基礎糧油在更多都市人心目中的地位,大家更注重健康,對於基礎糧油品質的追求可能會成為新一輪的潮流。

26、中式雞品類餐飲

提供者:餐飲老闆內參創始人 秦朝

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的要求將向前跨一大步。疫情會讓消費者對野味,以及讓人有相關聯想的品類產生明顯迴避。今年餐飲老闆在選品類時,不論是人工養殖還是真正野生,相關品類都會受影響。成熟的雞鴨魚豬牛羊品類地位會更加穩固,尤其是雞肉。

27、送貨到家

提供者:英諾投資經理 馮世醒

不同以往,這次中老年人群體作為到家服務的新用戶,在疫情期間得到了充分教育,日後可能有針對中老年的送貨到家服務平臺。

28-29、RTC(預製菜)和RTE(方便食品)市場

提供者:弘章資本創始合夥人 翁怡諾

疫情期間,

Ready to eat的方便食品得到了催化,人們期待更豐富的品類,如自嗨鍋、自熱米飯等。

同時現在餐飲行業大量使用Ready to cook。餐廳的廚師,只要把核心的東西做好,像冷菜、甜點,交給專業的供應鏈企業即可。當然,這些供應鏈企業也可以推出面向C端消費者的包裝產品。

原來很多人從沒想過去嘗試Ready to cook,現在也因為不能去餐館,沒東西吃,不得不試一下,覺得口味還不錯就形成了復購。

30、清潔品類

提供者:弘章資本創始合夥人 翁怡諾

疫情過後,消費者會非常重視家庭環境中的消毒清潔需求。在日化品類中,可能有一種升級的邏輯。比如自動感應的洗手液機,本質是硬件驅動耗材,它可以做得更有意思,體驗做得更極致,耗材可以不斷更換。

這次疫情傳染性更強,連按電梯都要隔著衛生紙,拿快遞都要戴手套,可能會促使這種非接觸式洗手方式在機場、高鐵、汽車站等公共場所大行其道。消費者也願意購買這種體驗更好的新產品。

31、提案制服務

提供者:小木屋圖書創始人 姚樹奇

未來,人們嚮往美好生活的訴求一定會越來越越旺盛,所以在衣食住行、文化消費各個層面都會有越來越多的需求可以去服務。對於用戶來說,京東和天貓代表的是一個需求非常旺盛,供給旺盛的大消費的時代。我們認為未來的消費會走向提案制,會走向會員制,就是更多的是圍繞用戶的生活方式給他解決提案。用戶要的不是更多的選擇,用戶要的是更合乎他個人的消費需求的選擇。

32、民宿特色消費品

提供者:趣住啊創始人 李輝

民宿行業通過線上線下渠道做一些文化和當地特色衍生品的售賣,會是個很好的機會。

今年,很多不能開業的民宿和度假村被逼無奈,有意發展其他盈利方式,開始賣茶葉、竹筍、大米、紅酒等商品,促生了這方面的發展。民宿最大的優勢是,真有人情味。住宿可以成為一種銷售渠道,住戶因為對老闆娘的信任從而購買產品。

33、茶飲行業產品標準化

提供者:眾海投資合夥人 李穎

由於之前投資過像樂樂茶這樣的頭部茶飲企業,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行業內的頭部效應會愈發加劇。在經營模式上,我認為大的趨勢還是要在產品體驗上不斷精進,並在產品標準化和零售化兩端下工夫。單純依靠線下流量的爆款模式,企業其實是做不大的。還是要把服務能力,包括產品的標準化和產品化等幾個重點做好,才能降本增效,提升企業的長期競爭力。

34、打通線上線下的全品類全場景零售平臺

提供者:峰瑞資本

疫情過後,用戶通過線上採購生鮮的行為習慣可能會留存。它的長期影響是,倒逼線下商超便利店進一步線上化,也考驗全品類供應鏈能力,競爭和淘汰也會因此大幅加劇。與此同時,它倒逼用戶成熟,變得更加挑剔,品牌化集中度大幅提高。

35、外賣需求增多

提供者:峰瑞資本

疫情過後,當全民不再都去搶菜,C 端的生鮮採購的總量和頻次會大幅下降。對於迴歸職場的上班族們群體而言,整體下館子或者吃外賣的量會上升。

36-37、汽車、二手車

提供者:峰瑞資本

一方面,經歷了部分城市公共交通的階段性停擺,很多人突然意識到,沒有車是不方便的。另一方面,儘量避免乘搭交通工具成了抗疫時期的共識。疫情過後,除了之前積累的剛性需求會恢復性釋放之外,會有一波因疫情影響而新激發的購車需求。

38、大品牌的替代品

提供者:峰瑞資本

不能出門喝星巴克、瑞幸,用戶就會選擇其他線上代替品。用戶嘗試後,只要認可它的口味還原度、體驗感、方便性以及價格,就可能帶來複購,用戶喝超速溶咖啡的習慣就可能延續。

39、半自助旅行

提供者:峰瑞資本

原本過渡到這種半自助遊形式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它更多地由互聯網來做出旅遊決策。經過這次疫情,人們心理上對組團遊的顧慮,再加上報復性消費更多還是來自年輕人(互聯網原住民),半自助遊這種模式可能是更多人願意嘗試的。

40-41、新型裝修和傢俱

提供者:峰瑞資本創始合夥人 李豐

現在因為疫情,裝修和傢俱佈置無法進行,這兩大剛性需求被集體壓後。但房子買了,不可能不裝修和買傢俱吧?所以,在疫情結束之後,二三季度,尤其是第三季度,裝修和傢俱行業也會開始報復性增長。這也會帶來一波新的機會。

42、與青海、西藏相關的零售化餐飲品類

提供者:某餐飲與消費投資人

青海、西藏這兩個地方最先戰勝了新冠肺炎疫情。與其他地區相比,當地的很多生產經營活動沒有遭到那麼大的打擊,供應鏈和市場也都意識到了這一點,比如青藏地區茶、犛牛肉,人們從觀念上更願意相信,這兩個地方是一塊淨土,心理上會比以前更接受這裡的零售化餐飲。

43、線上虛擬沉浸式銷售

提供者:創米科技創始人 李建新

目前,線上與線下相比,缺乏的是線下購物對真實商品、環境的感知,且缺乏心理上的體驗感,而沉浸式虛擬商店,能夠很好的解決上述問題。它可以運用VR技術將現實中的線下店搬到線上,從而實現線下幾乎所有的感知環節。這會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而在這個市場,泛智能領域的企業將最有機會。

44、眼妝、底妝相關美妝產品

提供者:某內容行業創業者

疫情結束後,口罩在一段時間內仍然會是人們的常備物品,雖然口鼻被遮住,擋住了口紅,但眼部的美妝和皮膚底妝不會被遮蓋,用戶甚至還會裝扮得更加細緻。事實證明,戴口罩仍遮不住一些人的美麗,同樣遮不住人們愛美的慾望。

45-46、寵物、國產寵物電商

提供者:Sishero創始人 肖月

在家中隔離,會加劇人們的孤獨感,養寵物的計劃或許會提上議程,“雲吸貓擼狗”博主也因此走俏。

除此之外,寵物行業存量市場也發生變化。由於疫情原因,部分海淘寵物糧的用戶不得不選擇國產糧,而換糧對於寵物來說適應成本較高,國產寵物電商在此時機完成了低成本用戶教育。大家發現國產糧看起來也不錯,疫情結束後可能會迎來屯糧、屯砂。

47、家庭型健身設備

提供者:某律所合夥人

一個明顯的現象是,一些健身房死忠用戶在疫情期間沒有放下鍛鍊,有些人甚至購買了家庭型健身器材,除了一些跑步機、動感單車外,還有智能啞鈴等物聯網健身設備。

有些人通過這些設備發現,在家中也能達到很好的鍛鍊效果,這樣的選擇自然會產生裂變,促進家庭型健身設備走俏的同時,或許會成為一些健身房疫情後恢復經營盛況的阻力。

48、母嬰市場增長

提供者:某MCN機構聯合創始人

我相信很多家庭和我們家一樣,在家裡與愛人一起自我隔離的過程中選擇了備孕。

無論是出於意外,還是閒下來之後的自我反思,不可避免的是九個月後的新生兒一定要多於往常。如果有母嬰從業者、社群營銷從業者抓住這一批疫情中懷孕的準媽媽的共性,或許能夠創造新的營銷經典案例。

49-50、綠色食品、人造肉

提供者:某諮詢行業專家

禽流感和豬瘟帶來的影響也是養殖類肉品價格增高,蝗災可能會帶來糧食價格的波動等。不僅僅是健身人群,健康、飽腹、綠色的代餐食品和綠色食品會成為人們購買的方向。

前段時間植物性人造肉的風挺大的。由於其主打無膽固醇等健康理念,或許也會成為人們的新選擇。但前提是,人造肉創業者在說服C端之前,先改善味道,說服渠道,不然難吃的人造肉只會成為燙手山芋。

51、社群營銷渠道

提供者:某網站財經記者

我們公司的消毒水、酒精等衛生用品全都是從我們一名同事的私人渠道——也就是微信群裡購買的。這類社群我相信疫情期間湧現了無數個,這在一定程度上將影響一批人的購買習慣,培養信任感,甚至可以打造成私域流量。

52、美瞳

提供者:某隱形眼鏡品牌創業者

口罩遮住了口鼻,但漏出了眼。無論有無度數,美瞳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雖然這只是一個200億的小市場,但其每年的增速能夠達到13.7%,我覺得未來可能會成為彩妝的一部分。

53、國潮

提供者:某知名退役運動員、投資人

國潮包括兩個要素,一個是“國”,一個是“潮”。“國”代表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而潮則代表包容而前衛的審美。疫情期間,我能供從各種渠道感受到普羅大眾對國家的自豪逐漸攀升,雖然有不和諧的聲音,但總體是一個正反饋調節。

這就意味著,產品層面來講,“國”已經做到了,現在只剩下“潮”需要努力。就像吳曉波說的:今天我們所面臨的是第三次國貨運動,它和第二次國貨運動的最大區別就是審美。當一個國家的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時,新中產會成為這個國家消費的主力,本土文化意識會大規模地崛起。

54、新能源汽車

提供者:某二手車交易平臺創業者

落戶合肥的蔚來就像當時落戶上海的特斯拉一樣,掀起了新能源汽車的輿論波瀾。

恰逢疫情期間,汽車剛需壓後,蔚來此時的DA新聞的確很有水平。我相信已經有不少人開始考慮諸如蔚來的車型了。

55-56、減肥服務和醫美

提供者:某社交行業投資人

雖然有些人在朋友圈非常狂的告訴人們,疫情期間宅家,結果他還瘦了。但是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和我一樣胖了不到5公斤。所以減肥一定會在疫情結束後提上日程,無論是健身也好,還是中醫減肥也好,甚至是整形吸脂。

我們每天呆在家裡照鏡子,怎麼看怎麼覺得自己丑。實際上疫情在家隔離是非常好的外科手術恢復期,肯定有些人後悔沒有抓住機會隆鼻或者割包皮。這段時間一定有人已經想好了自己的整形計劃,疫情結束後,他們的付費意願和執行力會高於之前。

57、保險

提供者:雲蝠智能創始人 魏佳星

我的遠程客服、遠程獲客等業務中,保險行業客戶的訂單劇增。只要劇增,就說明他們“客人太多,忙不過來了”。疫情到來,大家都看到了意外事故的危害,選擇商業保險的意願更強了,我相信疫情之後,對保險的需求還會走高。

58、高品質婚禮策劃

提供者:遵理資本

首先,我們看好高品質婚禮策劃市場,目標客戶對於婚禮的創意、品質和服務有極高的要求;其次,我國目前婚禮市場缺乏能提供高品質婚禮的服務商,大多數的策劃為中低端產品且同質化嚴重,很難滿足新人獨一無二的心理需求。第三,婚禮即便在不可抗力的情況下大概率會被延後,而不會被取消。

59、酒店配套設施升級

提供者:菁享薈創始人 吳韜

疫情結束後,酒店行業不僅會迎來報復性消費,企業銷售也急需出差開發維護客戶,因此會有一大波的住宿需求出現。大家對酒店環境都有所顧慮,因此我覺得酒店的各類硬件設施,特別是針對環境的,水、空氣、毛巾、布草等產品會有一波升級換代的機會。


三、文娛類

60、有助“面基”的社交產品

提供者:某社交App創始人

我們的產品定位實際上是線上到線下的輔助性社交產品,幫助用戶從線上相識,在線下“面基”。疫情期間,在線上提供遊戲場景、直播場景的社交服務更受歡迎。但

疫情結束之後,人們都期待走出家門之外,能夠促進“面基”的社交App或許能迎來小高潮。

61、細分的信息聚合類APP

提供者:兔展CEO兼董事長 董少靈

信息聚合讓消費者單次使用信息平臺時,可以獲得足夠多的信息。比如說拼多多、今日頭條,它的內容都是一種聚合的形態。

我們要儘量的幫消費者省時間。當他要一個產品介紹,我們最好能在介紹之後,給他一些相關的推薦鏈接,讓他把相關可能選購的東西都看一遍。

62、教育自媒體

提供者:微信公眾號“讀寫在線”創始人 竹林居士

作為一線教師,從前的在線教育,讓我最難以接受的是操作方法和習慣性。現在形勢要求一線教師開設網課,使用新媒體工具,這會推進一批有知識儲備、有教學方法的老教師實現在線教育的從0到1。

等疫情結束,他們很有可能會對這種方法已經形成了習慣,並創辦自媒體,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開展應用,甚至有可能促進他們走上商業化的道路。

63、宅家經濟

提供者:概率論CEO秦昱瑩

宅家經濟其實本來也是一個趨勢。只不過通過這次疫情,很多不是深度宅的人,也會發現自己確實有不出門也能做運動、體驗世界、和人交往的需求。比如現在原價600的健身環已被炒到1800元了。所有宅家經濟都會被催化。線上社交娛樂軟件、線上教育、直播購物等,都會進一步得到發展。

64、線下劇本殺

提供者:我是謎CEO 林世豪

今年線上最大的爆量就是劇本殺,線上劇本殺用戶規模整體增長了20%~30%,這使得越來越多的人熟悉劇本殺的規則。當了解劇本殺的玩法的人數就多了,他們去線下娛樂的時候,就會選擇劇本殺這種娛樂方式,到時候會反哺線下劇本殺的發展。線上解決在家快捷的遊戲需求,線下解決好友線下娛樂的需求。其實,現在線下劇本殺線下店已經越來越多了,2019開的店超過了2018年之前的總和。

65、數據新聞

提供者:有狐創意CEO郭璐

這次疫情對基於大數據的傳媒領域,比如數據新聞也一定是個比較好的爆發點。微博之類的社交媒體都大大提高了信息透明程度和闢謠的力度,而這些提高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傳媒企業數據分析和數據挖掘的算力。我認為未來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風口,也是遠程協作的一個助力。

66、各個行業的直播化

提供者:康文勝 創東方VC合夥人

各行業直播化趨勢加快,包括電商、教育、生活服務等行業,都可以通過直播重新做一遍。

67-68、短視頻社群,以及廣告主基於此的精準投放

提供者:萬娛互動創始人 竇豔

疫情之中,短視頻熱度繼續上升。Koc在短視頻領域頻現,說明泛大眾用戶的表達心理越來越強烈,領袖效應再降低。短視頻除了有內容產出外,需要更多的用戶參與、內容互動。同時,基於興趣社交有強烈需求,私域流量的黏性遠高於泛粉絲。再者,原有的豆瓣小組,仍侷限在圖文,短視頻、5G可以帶動興趣社群進一步延展。

用戶加入短視頻小組後,可自主分享每日的打卡視頻,強化短視頻社交功能。與此同時,廣告主可以藉助這類目標小組,圈動起有興趣的潛在用戶,並藉助目標,完成轉化。

69、影視剪輯自媒體

提供者:Sishero創始人 肖月

疫情期間,視頻平臺上3分鐘看電影、5分鐘看劇等影視劇cut都火了,很多人甚至可以“在抖音追劇”。這些本質上是人工挑選出來的,對優質內容的推薦。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自媒體是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剪輯發佈的,往往會在大火之後涉嫌侵權而刪除下架。與此同時,影視劇版權方自己製作的剪輯卻沒有自媒體制作的那麼火爆。因此,未來或許存在一箇中間選項,比如可能會促進自媒體與版權方的合作。

70-71、遊戲和電子競技

提供者:某電子競技媒體人

強制宅家,讓很多遊戲的老玩家重回“戰場”,

勢必加速今年的電子競技賽事關注度的上升。而且據新聞消息,王者榮耀1月份流水92億,除夕當日20億。在遊戲上花錢,正和購買版權一樣越來越被人接受,虛擬產品的春天快到了。

今年英雄聯盟S10全球總決賽將在上海舉辦,去年S9結束時,上海副市長宗明早就為S10進行了致辭,可以看出上海打造電競之都的決心。近期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亞元再次強調,上海打造電競之都的步伐不會因疫情而停止。與此同時,北京也宣佈會舉辦“電競北京2020系列活動”。還有電競之光展覽交易會,以及聯合通訊公司、通訊電競文化舉辦的王者榮耀世界冠軍盃總決賽。

72、動漫產品

提供者:某日語字幕組創始人

國內疫情,很多動漫、網文創作者宅在家中,其作品也高頻次更新。甚至有人更新過快但網站尚不能許可上架。

日本目前處於疫情暴發前期,如果該國不幸出現封城、自我隔離的情況,或許會使日本動漫作者高頻次更新,國內網站可以考慮引進。

73、影院線上化

提供者:自媒體人 任堯宗

《囧媽》事件發生後,說明資本已經開始改變消費者的習慣了。院線的份額或許會被稀釋,在線影視將得到更多關注。曾經電影院被電視機打破,現在初興起的影院將再一次被在線視頻平臺打破。或將促進院線的線上化拓展。

74、綜藝節目雲錄製

提供者:某電視臺綜藝編導

雲錄製實際上是真人秀的進一步延展,手機視頻把明星藝人塑造的更加接地氣,去掉光鮮亮麗,多一點菸火氣息。實際節目內容上的突破並不是很大,只是換了屏幕尺寸,所有人都分散開來,並加入了一些遊戲環節。但這樣的形式還有可能對短視頻平臺產生利好,因此有可能在疫情結束之後,這類雲錄製節目會保留下來,推陳出新。

75、心理諮詢需求

提供者:抑鬱研究所創始人 任可

人們大多認為心理行業天花板低,所以投資機構對心理行業不是很感興趣。但這次疫情爆發後,人們心中的抑鬱情緒爆發,每個人內心多少都產生了倖存者內疚、政治性焦慮等心理狀況。人們意識到,其實人均需要心理諮詢師,就像體檢一樣,哪怕沒病也應該定期檢查一下。2020是中國精神心理健康元年,有一個現象是,很多企業對員工的心理諮詢預算顯著提高了。


四、教育類

76、學生體育培訓

提供者:柏木體育創始人 餘洋

在疫情的催化作用下,作為非醫學健康干預,體育健身將由輔助手段變成主流手段。體育生就是在順應趨勢,希望我的學員上了大學後,要研究如何將體育與營養、體育與康復、體育與醫療等結合,讓“互聯網+體育”為社會帶來更多的益處。

77、在線教育

提供者:諾我資本 孟劍飛

疫情帶來線上教育的零獲客成本,大幅強化在線教育習慣,倒逼更多專業人士從線下轉到線上。同時,疫情也將導致線下教育培訓機構面臨整合,教育行業整體線上線下的結合度的大大提高,將吸引更多資本進入,持續推進行業裂變。

78、線下素質教育

提供者:昂立STEM CEO崔顯耿

在疫情網課中,體育網課甚至已經成了段子,美術音樂網課同樣不痛不癢。語數外那些知識性學科在線的比例會越來越大,但素質類的課程,高淨值家長會更加傾向於選擇線下這種高粘度、強體驗和解放家長的模式。

79、家庭早教

提供者:運動寶貝教育集團CEO 陳芸

一方面,在疫情的影響下,家長有補償心理,想要給孩子最好的;另一方面,家庭早教產品確實可以在家更方便的完成孩子的教育。以前買我們家庭早教的用戶續費以半年到一年為主,現在很多直接購買到36個月,現在甚至有很多家長使用後還主動想代理。

80、學歷教育

提供者:某大學國際商學院副院長

疫情引發了蕭條,蕭條伴隨著裁員,裁員加劇了高就業壓力,高就業壓力導致應屆生低就業率。與此同時,主管部門針對這一變化,實施了高校擴招的舉措,如專升本錄取名額翻倍,研究生擴招5%等,找不到工作,勢必有人選擇提升學歷,涉及的面很多,包括但不限於專升本、函授、開放大學、自考、考研、考博,以及上述項目的海外留學方面。這些項目本身就在逐年遞增,它們興起也少不了培訓機構的商業機會。

81、互聯網技能教育

提供者:某VC投資VP

據我所知,在疫情中有很多員工和企業都參與到靈活用工之中。還有些人甚至是現學現賣,半路出家。在例如“三節課”等網絡教育平臺突擊了產品經理課程之後,第二天就幫臨時僱主畫原型圖。未來的就業形勢嚴峻,靈活用工即將興起,學習一些互聯網技能用來賺外快也是很多人的選擇。


五、公共基礎服務類

82、智慧城市

提供者:極企CEO何錚

智慧城市急需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落地場景,這會是很好的一個場景。短短一個月,人臉識別已經升級到了測溫和戴口罩識別,這個進步將會催生出新的商機和行業變化。應用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這些技術的產品會有更多政府、大型企業單位買單。不僅是復工期間,接下來全民的衛生意識在增強,也會引發這些產品的需求增加,這肯定會成為一個長期需求。

83、連鎖超市

提供者:深創投集團執行總經理 劉綱

疫情到來,大家被迫放長假。很多人從原來忙忙碌碌的心態中,突然意識到健康、家庭、親人、朋友是最重要的。相關的需求,瞬間被引爆了。比如人們希望,城市中心的嘈雜的菜市場,最好從城市搬出去,會由窗明几淨的連鎖超市所替代。

84、垃圾分類相關服務

提供者:某心理行業創業者

北京不僅是疫情重點防範城市,同時北京居民在今年5月份也要開始落實垃圾分類。疫情過後,大家會有更加強化的衛生意識,垃圾分類的普及工作會比之前更加順利。坦誠地說,垃圾分類是在為居民增加負擔,但如果有企業能夠推出相關服務,分擔垃圾分類的困擾,或許能夠獲得新的成功。

85、社區無人機

提供者:某市衛生主管單位副科級幹部

在社會慈善力量的幫助下,我們區衛生主管部門在疫情期間向很多街道、社區提供了多用途的無人機,巡邏、消毒、喊話、治安等方面都可以用到,群眾反映良好,可以降低人力成本。目前市裡已經討論加大無人機在全市的推廣力度。我個人預計疫情後會進行大批量採購,或許還有定製化服務。

86、測溫等多功能門禁

提供者:睿沿科技創始人 吉翔

疫情的倒逼,會直接養成企業、公共場所使用這類門禁的的習慣。臺灣省的一些學校已經在非典之後採用了這種門禁。而且人臉測溫門禁是最簡單的測溫與人臉結合的方式,以後更多功能與人臉識別門禁的結合應該會成為一種常態。

87-88、一人一碼、一物一碼

提供者:某商業地產總經理

江浙滬的健康碼原本是阿里為餘杭區設計的疫情監控小工具。2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電子政務辦指導支付寶、阿里雲加速研發全國一體化的政務服務和疫情防控健康碼系統,健康碼將在全國推廣,這或許意味著,每個人都要註冊支付寶。同時,一人一碼的格局如果能夠形成,有關單位也可以在安防、教育、民生等領域開展更隱私、更方便的服務,創業者不應錯過這一機會。

另外,二維碼、條形碼也可以從單純的營銷功能演化出定位、記賬功能。這有可能促進現在營銷線上化,也有可能是萬物互聯的初步連接方式。

89、養老行業

提供者:一財網

疫情總會過去,養老服務業不但要活下來,還要走得更遠。養老服務企業的“疫情戰時”商業策略不應僅僅是“應激反應”,更是根植於企業戰略和組織管理的長期的“日常修煉”。

當一部分安全管理薄弱、標準化程度低、風險防控能力差的低質量養老機構因為突發的風險衝擊而難以為繼時,另一部分高質量的企業則會逆市而動,審時度勢擴張規模,穩步提高市場份額。

90、塑料製品行業產能改造和整合

提供者:某VC合夥人

疫情期間大量工廠停工,這給了大型工廠的所有人們一個冷靜期,有可能會開始把工廠做輕,開始改造和整合產能。

首先,這個行業的基礎體量足夠大,大概為3000億元;其次,這個行業有一些需要去變革或者提升的核心驅動要素,如禁塑令,以及對一次性餐具的限制。但由於消費者和一般商鋪的使用習慣無法在短時間內被培養起來,所以塑料製品不會一下子就被替代掉。最重要的是,行業內未出現壟斷式的寡頭企業,基本上都是由眾多中小型工廠構成。

這就會使得行業仍然存在一些缺口,大家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的模式做一些產業整合,從源頭改變生產和製造的模式,讓整個塑料製造業鏈條變得更有效。


六、產業賦能

91、醫療基礎設施類企業

提供者:豐疆科技創始人 吳迪

中國一直在享受人口紅利和粗放式的GDP導向的增長。大量資金投入到基礎設施基建上,是全球基建的火車頭。但隨著疫情的出現,我們發現,醫療保健領域也在呼喚基礎設施建設。可以想象這方面的企業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屆時醫療保健基礎設施的完善,一定同樣會體現中國速度。

92、中醫藥材

提供者:一桶收創始人 葉志徐

最近這幾年,天然牛黃從5萬到10萬大漲到二三十萬,好的藥材價格漲幅都非常大,一方面是市場需求大增;另一方面中醫藥材週期太長,道地藥材供應量不足。所以接下來,道地的中藥材及中醫健康管理將會迎來良好發展機會。

93、在線醫療

提供者:昊飛投資創始人 文昊

其實我們現在在線問診在技術層面沒太大的難度,關鍵是人們的教育還沒太成熟,人們還是喜歡到醫院當面和醫生了解情況。但是這次疫情期間,醫療資源比較緊張,很多人們不得不採用在線問診的形式去自身情況,這就在不僅將有力減輕醫院壓力,而且可以消除部分交叉感染的威脅。所以,接下來在線醫療這塊還是比較有機會的,尤其是一些比較貧困落後的地方資源比較缺乏好的醫療水準,也非常需要遠程“支教”。

94、巨頭參與的智慧醫療

提供者:某醫療投資經理

疫情過後,智慧醫療領域或將迎來強勁推力。本次戰“疫”中,儘管醫藥、治療、疫苗等多領域都在前沿科技加持下竭力對抗病毒,但實踐中仍存在如檢測能力受限、假陰性偏高等問題。因此本次疫情中,醫院、醫生、患者以及健康群體所催生的新需求或將給智慧醫療領域帶來機會,諸如智能居家醫療檢測產品、醫院智能疾病管理系統以及AI輔助診斷產品等。此外,對於遠程辦公領域,個人認為初創公司市場機會不大,因為阿里、騰訊、字節跳動等已“重兵佈局”。


七、高科技技術類

95、工具型機器人

提供者:索道資本創始合夥人 石東華

我相信這次疫情將催生一個概念——無人化,用機器替代人將成為各行各業的訴求。機器人產業中將湧現出現平臺式的產品公司:如無人機和配送機器人,其應用的延展性在疫情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除此之外也將湧現在各種特定場景中使用的特種機器人,比如安防機器人和消毒機器人。

從技術層面,我們看到疫情期間最常見到的最具共性的應用基本都是圍繞機器人底盤移動能力的應用,例如配送機器人,無人機喊話,清潔機器人,消毒機器人,而圍繞替代人類手部運動的應用卻很少見,這背後其實是有深刻的技術和產業因素。

96、5G普及相關應用

提供者:媽博士創始人 黨建周

雖然疫情中在線教育、在線辦公等領域產生了向好趨勢,但這些商業的機會和趨勢,本質上是市場經濟自我發展演化出來的,老生常談的幾個主要的版塊仍然在等5G的普及率。所以我認為,

5G的普及會促進這些行業的進步,5G的普及也自然會得到更大的推力。

97、標準服務自動化機器

提供者:行深智能創始人 安向京

末端區域化會越來越強。比如說像物流以後就像自來水一樣,變成你不可或缺的一個東西,而這些東西可能未來很快都會像基礎設施像一樣變成自動化配置。以後,快遞可能完全是由機器人來給你服務。未來的技術服務會更加智能化、標準化,比如說農產品的生產、種植、製造都會越來越多的由機器來完成。

98、Defi(去中心化金融)

提供者:某區塊鏈創業者

DeFi 是 Decentralized Finance(去中心化金融)的縮寫,也被稱做 Open Finance。它實際是指用來構建開放式金融系統的去中心化協議,旨在讓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金融活動。

它存在能滿足一些人的金融需求,而這些金融需求是傳統金融無法滿足的。當前中介化為主導的金融結構中,經濟危機似乎很難避免,週而復始。而區塊鏈的核心是透明化和分佈式,這導致它有機會改變當前的金融結構的現狀。這就是DeFi 為什麼未來可以發揮作用的關鍵所在。

99、智能倉儲

提供者:某機器人專家

疫情期間,蔬菜、醫療物資和慈善物資配送成了人們關注的點。在物流智能化的過程中,“倉”這個節點是佔據著重要地位的節點。毫不客氣的說,近些年來,物流快遞的提速與倉的優化密不可分。2020年,佈局智能倉儲的巨頭廠商將增加,智能倉儲系統集成商融合度進一步提升。

100、多雲部署與邊緣計算

提供者:飛象網

疫情中的2月16日,愛奇藝、韓劇TV和小米電視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服務器崩潰。主要原因為瞬時流量激增,導致預設服務器承載壓力過大,系統出現宕機。此前微博以及考研、高考網站每年均會出現類似問題。

基於此,越來越多企業開始佈局多雲部署和邊緣計算,“把雞蛋放在不同籃子裡”,純雲和純自建都不能解決問題,推動傳統集中式數據中心裡的雲計算平臺與移動網絡的融合才是未來。

這100個疫情引發的商業機會,或者只是經歷過疫情洗禮的創新經濟的一個側面。17年前的非典,誕生了淘寶、京東,為騰訊遊戲提供了機遇。歷史的規則不會改變,在全力抗擊疫情的同時,我們也要轉變思路,甚至危中求變,用另一隻眼睛,發現災難帶給創業者的另類禮物。


速看!疫情結束後的100個創業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