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百年發展史,為什麼日本總能在中國關鍵的時候來找茬?

今天,我們來探討一個問題:回望百年曆史,為什麼日本總能在中國關鍵的時候來找茬?我們首先來看1876年,日本利用清政府洋務運動無暇他顧,在外交上選擇孤立的時候,曲解清政府宣佈的“番國自主”原則,軟硬兼了施簽訂《江華條約》,中國與朝鮮的宗藩關係就此因為日本的攪局而面臨轉型。

回望百年發展史,為什麼日本總能在中國關鍵的時候來找茬?

我們再來看1884年,中國在抗法援越雖然在戰場上戰勝了法國,但是卻不得不放棄戰果。中國之所以作出這樣的選擇,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距離中國更近的朝鮮又出問題。這一年的12月,日本策劃發動政變,讓朝鮮脫離中國,投向日本。而1894年是“慈禧太后60大壽”,清政府最怕出現戰事。然而,就在這樣的時間點上,日本利用朝鮮內部出現的小問題大肆發難。中國就在那種極為艱難的條件下左右應對,日本卻利用這個機會猛攻狠打。甲午戰爭的結局從開始就已註定。

回望百年發展史,為什麼日本總能在中國關鍵的時候來找茬?

到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中國此時國內嚴重分裂。就在這個混亂時期,日本宣佈參戰。但它並沒有立即出兵歐洲,而是發兵中國,搶佔山東,從德國人手裡奪取全部權益。此後的外交失敗、五四運動均與此關聯。1915年,日本為了讓中國政府確認其繼承德國在山東的全部權益,又利用袁世凱的帝制野心,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

回望百年發展史,為什麼日本總能在中國關鍵的時候來找茬?

此後,日本繼續策劃一系列事件,比如皇姑屯事件,炸死張作霖;九一八出兵中國東北;七七事變全面侵略中國都是瞅準了中國國內的軍閥派系及矛盾。

回望百年發展史,為什麼日本總能在中國關鍵的時候來找茬?

回望百年中日交涉史,日本總是能巧妙利用時間點實現自己的目標。這些時間點或是在中國發展關鍵時期,或是在中國困難時期。中國在坦蕩蕩的同時,尤其要善於知己知彼,識破對方的“小伎倆”。雖說日本總在關鍵時期找茬,但是它仍然是我們無法搬走的鄰居,中日必須友好,

你們說是不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