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繼任者蔣琬,對北伐是怎樣的態度?

MICHELLE-LIN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很多人不知道,從諸葛亮北伐去世,到姜維堅持北伐,期間的蜀漢還有一個很長的休整期,差不多20年。

三國演義沒有說這個時期,實際上是存在的。

這個時期掌握蜀漢大權的,主要是蔣琬和費禕。

其中費禕主要是保持蔣琬時期的基本國策,是政策的延續者。

蔣琬則掌權長達12年之久。

蔣琬對於諸葛亮的北伐,持否定立場。

原因很簡單,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當時蜀漢人口90多萬,曹魏有四五百萬,雙方人口相差很大。

蜀漢就算全民皆兵,只能長期負擔8到10萬的軍隊。

北伐很容易變成持久戰,後方需要大量民夫進行糧食運輸工作。

想要維持幾萬大軍的作戰,保守估計民夫也要好幾萬人。

這樣一來,蜀漢用於北伐的軍人和民夫,高達10多萬人甚至20萬。

這就等於蜀漢除了老人、孩子、病人,其他能夠使用的勞動力,大部分都用於打仗。

而蜀漢的農業都是水稻種植,這是非常需要人力的勞動。

現在勞動力都去打仗了,田地都會無人耕種,糧食歉收。

久而久之,國家經濟垮掉,人民必然會反對政府。

所以,蔣琬和費禕都反對北伐。

在蔣琬時代,雖然提出了沿著水路東出攻打上庸的計劃,也只是紙上談兵,敷衍了事。

實際上,蔣琬沒有戰略進攻的計劃。

也就是因蔣琬為蜀漢修養了十多年,才讓這個國家恢復了一些生氣,後來才能有姜維長達10年的北伐攻勢!

一種說法是,姜維也未必是真心支持北伐。

蔣琬之流本來就是文官,掌控了蜀漢的大權,可以左右軍頭。

姜維只是軍頭,沒有掌握什麼朝中的權力。

劉禪對於諸葛亮是信任的,對於姜維這些擁兵數萬的大將未必信任,不然也不會有宦官黃皓幾次來搞姜維。

姜維只能通過一次次軍事行動,來體現自己的重要性,同時藉此掌握軍權。

只要軍權在姜維手中,他就是安全的。


薩沙


應該說,蔣琬對於北伐中原的目標,是持肯定態度,並進一步發展了戰略計劃的,他與姜維也是一時互補的好搭檔。


蔣琬認為諸葛亮數次北伐,每每因為道路崎嶇,導致後勤補給不穩定,軍隊戰鬥力也打折扣,所以最終總是沒法拿下西北。因此,蔣琬就考慮,想要通過水路,攻擊曹魏的地盤。

熟悉三國地圖的小夥伴應該知道,漢中的東南方,是魏興、上庸等地,原本是蜀漢(雖然那時還沒稱帝)的,但關羽死後,由於孟達的一系列變故,最後成為了曹魏的地盤,一直都沒收回來。


而從漢中出發,經由漢水、沔水,正好可以打到上庸,而且是從上游攻擊下游,有一定的優勢,最重要的是,走水路省時省力,不用擔心後勤糧草問題。


應該說,這的確是開疆拓土的一個新的思路。


蔣琬也的確在著手實施,他打造了很多舟船,做著前期準備工作,不過就在此途中,他也遇到了困難,朝中有人認為從水路進攻曹魏,如果打輸了,兵士、舟船、糧草很難逆流回到漢中。


當然,這個理由說服力也一般般,畢竟,對於蜀漢來說,能夠選擇的進軍路線的確有限,陸路、水路都是各有利弊,不論走哪一種,都沒有百分百把握能夠穩操勝券。一切都是事在人為,單純害怕失敗而不有所作為,那真是坐以待斃。當初諸葛亮也很明白秦嶺險峻,主動北伐有一大堆不利因素,但他還是盡力去做了,不是嗎?

我想,蔣琬肯定也是有能力力排眾議的,不然他也不會讓人去造船了,可惜的是,命運實在捉弄人,就在蔣琬準備了幾年,想進一步實施水路計劃時,病重了。


由於他是水路北伐的核心策劃者,他一病重,這個計劃就很難推進下去了,在深度考慮情況後,他只能向朝廷上表,改變了北伐戰略,將戰略目標重新轉移到涼州,並推薦姜維做涼州刺史,放開手腳讓他獨當一面,而自己則率軍駐紮在水陸四通的涪城,作為各個方向的應援。


就這樣,到了公元246年,蔣琬的病情進一步惡化,在當年去世。總的來說,蔣琬的北伐思路有一定的可行性,也是蜀漢從未嘗試過的方案,但支持的人不算太多,蔣琬自己一旦身體不支,就沒法繼續實施,所以他在病重中,跟費禕商量,重新調整了戰略方向,並把希望寄託給了熟悉西北情況的姜維,這也給姜維後來主持北伐奠定了資本。


所以姜維在蔣琬時期,還是比較能放開手去帶兵的,到了蔣琬一死,費禕上臺,姜維就處處受限制了,直到幾年後費禕被刺殺,姜維真正主持北伐,才開啟了蜀漢壯烈的“九伐中原”之旅。


《三國志.蔣琬傳》:(蔣)琬以為昔諸葛亮數闚秦川,道險運艱,竟不能克,不若乘水東下。乃多作舟船,欲由漢,沔襲魏興、上庸。會舊疾連動,未時得行。而眾論鹹謂如不克捷,還路甚難,非長策也。於是遣尚書令費禕、中監軍姜維等喻指。琬承命上疏曰:"芟穢弭難,臣職是掌。自臣奉辭漢中,已經六年,臣既闇弱,加嬰疾疢,規方無成,夙夜憂慘。今魏跨帶九州,根蒂滋蔓,平除未易。若東西併力,首尾掎角,雖未能速得如志,且當分裂蠶食,先摧其支黨。然吳期二三,連不克果,俯仰惟艱,實忘寢食。輒與費禕等議,以涼州胡塞之要,進退有資,賊之所惜;且羌、胡乃心思漢如渴,又昔偏軍入羌,郭淮破走,算其長短,以為事首,宜以姜維為涼州刺史。若維徵行,銜持河右,臣當帥軍為維鎮繼。今涪水陸四通,惟急是應,若東北有虞,赴之不難。"由是琬遂還住涪。疾轉增劇,至九年卒,諡曰恭。


《三國志.姜維傳》:十二年,亮卒,維還成都,為右監軍輔漢將軍,統諸軍,進封平襄侯。延熙元年,隨大將軍蔣琬住漢中。琬既遷大司馬,以維為司馬,數率偏軍西入。六年,遷鎮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十年,遷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是歲,汶山平康夷反,維率眾討定之。又出隴西、南安、金城界,與魏大將軍郭淮、夏侯霸等戰於洮西。胡王治無戴等舉部落降,維將還安處之。十二年,假維節,復出西平,不克而還。

——————————————————————————————————

我是《逆三國志》作者鄭勳(杭州市作家協會成員)

這是我回答的第 98 個三國問題啦~

本號專注三國曆史領域,品評真正的三國曆史~

歡迎小夥伴們長期關注,也可以在評論區一同交流~


反對外國人永久居留


蔣琬的功績應是被歷史低估了,蔣琬的能力也被歷史低估了。諸葛亮用馬謖致街亭失守,以自罰俸祿貶級了結。而其薦用蔣琬完全可以頂得過此項過失,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卻鮮有人稱道此事。

蔣琬入川,初任廣都長,因為喝酒誤事,被劉備察覺,面臨著被斬殺的危險。多虧諸葛亮出面說情、相救,才以免官了事。後來,諸葛亮任丞相,提升蔣琬為東曹掾、舉茂才,後遷為參軍。諸葛亮北伐,蔣琬總後勤工作,足食足兵供給,深得諸葛亮器重。密表劉禪,自己死後,由蔣琬接任。

可以說,蔣琬能有後來的發達,全託諸葛亮所賜。然而,蔣琬接替諸葛亮後,卻一反諸葛亮所為,停止北伐,與主戰派周旋,與民休養生息,發展經濟。為什麼呢?因為蔣琬能夠拋開個人恩情,從大局著眼,認為北伐“道險運難,竟不能克,不若乘水東下。”其實乘水東下,也是他的託詞,他的中心思想,就是蜀國不能不量國力再折騰什麼北伐之類的窮兵黷武了,因為蜀國偏安一隅,人口少,國力不足,經濟不發達,物產供不應求,應該與民休養生息,全心全意抓經濟,增加人口、國力。

諸葛亮在時,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北伐。而蔣琬則是,有了所謂條件也不積極



北伐。延熙元年(公元238年)曹魏出現了遼東之亂,劉禪認為有機可乘,降詔蔣琬率軍進駐漢中,等吳國有什麼舉動,好雙方呼應進攻曹魏。蔣琬一駐漢中多年,名曰前線,其實無什麼戰事,以烹小鮮的方法治國理政。

一治九年,蜀國迎來了難得的穩定時期,可惜在延熙九年(246年)蔣琬病逝,蜀國又走入到費禕掌國時代,費禕也不積極北伐。直到費禕去世,才迎來諸葛亮又一接班人,能夠九伐中原的姜維時代,而這就離蜀國滅亡不遠了。


二曲人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劉備三顧茅廬之後,出山輔佐劉備。劉備死後,亦輔佐後主劉禪,為完成劉備遺願,先後六次北伐中原。終因積勞成疾,於公元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

諸葛亮病逝之後,蔣琬由於出類拔萃,劉禪便命蔣琬開府治世,在穩定了蜀漢內部之後,蔣琬開始著手北伐之事。可以看出蔣琬對諸葛亮的北伐是持支持的態度的。

但是蔣琬北伐的路線卻是不同,他認為,諸葛亮生前多次出兵秦川,道路艱險,不如沿漢水,沔水東下。可以看出蔣琬的北伐路線是和諸葛亮是有所不同的,蔣琬主張走水路出擊。諸葛亮主要將北伐的重心放在了祁山一帶,而蔣琬卻認為從水路進攻,突襲魏國的魏興、上庸兩郡。一旦突襲成功將佔有很高的戰略地位。
當然,最終群臣以“水路出兵容易,一旦失敗則回返不易”而向劉禪進言,因而這一計劃沒有得以實施。

公元246年,蔣琬病逝。

雖然此計劃沒有得以實施,但是由此可以看出,蔣琬對於北伐是持支持的態度,並且比諸葛亮更激進。如果蔣琬的計劃成功,那麼很有可能改變蜀漢北伐的結果。


飛常可樂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代蜀國丞相,在劉備白帝城託孤後,諸葛亮前後六次北伐華夏,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對於諸葛亮來說,後半生的血汗幾乎都在用上北伐華夏上。當然,由於蜀漢和曹魏之間的實力差距,諸葛亮終極沒能實現劉備匡扶漢室的遺言。在諸葛亮病逝後,蔣琬成為他的繼任者,也即把握了蜀漢的年夜權。那麼,題目來了,諸葛亮病逝後,蔣琬對北伐是如何的立場?又有什麼舉動呢?

soso_tc_slider_img

起首,依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錄,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病逝,蔣琬被錄用為尚書令,不久又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再升為年夜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由此,對於蔣琬來說,在尚書令、年夜將軍等官職的加持下,事實上已經成為蜀漢的丞相了。當然,出於多種身分的斟酌,在諸葛亮病逝後,蜀漢後主劉禪再也沒有設立丞相這一官職。與此相對應的是,魏文帝曹丕即位後,也廢止了丞相這一官職。在諸葛亮病逝後,蔣琬固然在心坎深處也很是悲哀,可是,為了穩固蜀漢的人心,蔣琬的言談舉止如同平凡一樣。

soso_tc_slider_img

在穩固蜀漢內部後,蔣琬開端著手北伐華夏。換而言之,和諸葛亮、姜維等人一樣,蔣琬也是支撐北伐華夏。而且,蔣琬的立場,甚至要比蜀漢丞相諸葛亮更要激進。依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錄,在司馬懿率軍伐罪遼東公孫淵的時辰,蔣琬帶領蜀漢雄師來到了漢中之地,以此等候進攻曹魏的機會。在此時代,蔣琬由於本身重要是一個文臣,不合適親身率軍,於是調派姜維率偏師西進,從而進攻曹魏的涼州。在北伐華夏上,蔣琬將重心放在了涼州上,也即盼望姜維可以攻佔涼州,以此自西向東地進攻曹魏的關中地域。

soso_tc_slider_img

對此,在筆者看來,這和諸葛亮的北伐思緒,仍是存在必定差別的。就諸葛亮來說,在北伐華夏時將重心放在了祁山一帶,以此和曹魏睜開正面的較勁。同時,在蔣琬看來,諸葛亮北伐從祁山進攻曹魏的策略,往往由於途徑險阻,所以難以敏捷擴展戰果。對此,在執掌蜀漢年夜權時代,蔣琬制訂了從水路進攻曹魏的打算。具體來說,蔣琬在漢中等地年夜造船船,預備順著漢水、沔水東下,以此忽然襲擊曹魏的魏興、上庸二郡。就曹魏的上庸地域,處在曹魏、蜀漢、東吳三國的接壤地帶,擁有較高的計謀位置。

soso_tc_slider_img

最後,是以,在筆者看來,假如蔣琬的這一打算得以勝利實行的話,很可能會轉變蜀漢北伐的成果。不外,由於後期舊疾復發和蜀漢年夜臣的否決,蔣琬從水路出兵進攻曹魏的打算沒有實行。究其原因,在於海軍不是蜀漢的強項,並且,順流直下進攻比擬輕易,一旦掉敗的話,這一支雄師很可能就有往無回了,由於退卻就是逆流而上了。依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錄,延熙七年(244年),蔣琬因病懇求將益州刺史之職讓與費禕,劉禪便錄用費禕為益州刺史。到了延熙九年(246年),蔣琬病逝,獲賜諡號為“恭”。也即由於本身的身材狀態,加上蜀漢內部的否決聲音,蔣琬沒能在北伐華夏上獲得比擬顯明的成就。






夢之藍1233


有名堂就去搞。


裙裙的花滿庭


很多人都認為,諸葛亮去世之後,蜀漢龜縮在四川和漢中之地,對北伐失去了興趣。尤其以主戰派的姜維不被重用為代表。

其實不然。

首先,諸葛亮死後推薦自己的替代人選,第一個是蔣琬。

而蔣琬在蜀漢的地位可是比不上諸葛亮的。在諸葛亮死後,蔣琬需要面對的是一大群懷疑的眼光,其中有蜀漢後主劉禪的懷疑,有一眾大臣的懷疑,有跟隨著諸葛亮北伐過的武將們的懷疑。

這時候,蔣琬需要做的,是在諸葛亮死後先穩定內部。

《三國志》記載,諸葛亮死後,蜀國內部“遠近危悚”,可以說是人心渙散。而蔣琬初當大任,表情無悲無喜,該怎麼做怎麼做,可以說他的沉穩冷靜,最終贏得了眾多大臣的擁護。

諸葛亮是在公園234年去世的,蔣琬當年接任,到了延熙元年,也就是238年,蔣琬已經獲得了諸葛亮一樣的“開府”資格,率領蜀漢大軍前往漢中駐紮,尋找攻擊曹魏的機會。此時姜維也跟隨著蔣琬前去漢中駐紮了。

可見,在穩定後方方面,蔣琬和後主前後花費了大概4年時間。非蔣琬不想繼續北伐,而是在當時諸葛亮新喪的情況下,蜀漢集團內部出現了一系列問題。

非蔣琬不願北伐也,實在是不能也

蔣琬進駐漢中之後,一直在尋找北攻曹魏的機會。

他先是帶領眾多將領仔細分析諸葛亮北伐的利弊得失。認為北出岐山並不可取,而應該從水路出發,“由漢襲魏興、上庸”。可是他的方案在兩個方面受到阻攔:第一個就是眾多將領不願意,覺得這樣沿著水陸出擊,如果不能佔領地盤,那麼想要返回來都很難(這一點也暴露了蜀漢在諸葛亮長期管理之下,從上到下都陷入的一種謹慎思維。)。第二點就是蔣琬自己的身體並不好,剛好這時候身體舊病復發,結果不得不向劉禪打報告,問問皇帝的意思。

由此可見,蔣琬雖然在此時已經開府,地位幾乎達到諸葛亮的位置,但是蔣琬終究不是諸葛亮。而諸葛亮是劉禪可以“敘以國事委之”的尚父,蔣琬卻難以完全替代諸葛亮在劉禪心中的地位。

後來蔣琬提出依然參照諸葛亮北伐的思路繼續,因為一個方面此時曹魏已經“地連九州”,根基穩固了,而同盟國的吳國北伐了三無次都無功而返,蜀國單獨北伐勢單力孤。一個是從祁山北出,剛好可以連接羌胡,佔領穩定的地盤,這裡有糧草供應,有兵員補充,大大緩解不利狀況,還能威脅到魏國西北。在這個時候,姜維才被提上名單,獨擔大任於涼州之地,而蔣琬則退守涪水,左右策應。

這中間暴露一個矛盾:姜維是諸葛亮悉心培養的武將,得到諸葛亮的諸多軍事思想傳授。而姜維跟隨諸葛亮北伐,在此時已經能夠代表蜀國的軍方勢力了。蔣琬終究是一屆文臣,在軍事上依然要尊重姜維等人的意思。所以東出漢水最終沒有成行,受到姜維等人的阻攔肯定可以說是一個重要方面。

可惜的是,蔣琬在擔當大任9年就因為身體原因而去世了,在蔣琬帶領下的北伐最終也沒有能夠成行。

蜀漢在諸葛亮死後,蔣琬擔當大任,不是不想北伐,最終卻未能北伐。非不為也,是不能也。


阿慶還是阿慶


蔣琬這個真宰相從建興十三年(235年)一直幹到延熙九年(246年),長達十一年,在蜀漢四相(諸葛亮、蔣琬、費禕、董允)中執政時間僅次於孔明。  

一、治理國家,恢復經濟明察秋毫,依法治國,不聽讒言,跟隨他身邊的人都非常願意為蜀漢效勞,為國賣命。蔣琬知道這是劉備諸葛亮一輩子的事業,他也親眼目睹了諸葛亮為蜀漢,耗盡一切,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全過程,因此,在諸葛亮病逝之後,他接過了蜀漢的大權後,他也用自己的方式來,回應著諸葛亮對他的欣賞。他接過了諸葛亮北伐的擔子,繼續為蜀漢的壯大,漢室的復興獻計獻策。二、繼續北伐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過後,蔣琬又開始繼續了諸葛亮當時未盡的北伐事業,在蔣琬當時帶領軍隊,駐紮漢中的時候,魏軍完全不敢來犯擾。並且講,我還多次下令,讓姜維率領軍隊,從西邊進攻,魏軍,雖然收效不大。但可見,他想要為諸葛亮完成他的事業。他認為諸葛亮北伐時,曾多次出兵秦川,而這個地方道路非常的險阻,來往非常的不便,因此不如從汗水,冬夏於世,講完便下令大造舟船,準備從水路襲擊魏國的魏興和上有兩個地方,但當時朝中的大部分的模式都認為水路雖然出兵容易,但是倘若一旦兵敗,你要返回朝廷就非常的難了,並不是好的計劃。於是蔣琬就駐紮在沛縣,要給姜維做後盾。又過了幾年後,蔣琬在軍中染病逝去

三、結局雖然早年沒有被劉備重用,沒有建立什麼成就。但是,到了蜀漢末年時期,他已經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蜀漢的真正的掌權人。他不但繼承了諸葛亮的遺願,而且,光明坦蕩,從未濫用職權。也是一心想要完成諸葛亮的事業,不想辜負他。蔣琬的才能不必多言,雖然沒有完美的發揮他的才智,但是通過諸葛亮的言語就可以知道他到底有多麼厲害。


魯聶


諸葛亮失敗之處就是沒有選擇好文武全才的接班人。

諸葛亮本身是被小說美化了的人物,在三國中並不是成功者。諸葛亮一生“事必躬親、沒有放手培養接班人是其文武韜略不及司馬懿、曹操的重要表現”。

諸葛亮本身“文武不敵司馬懿”,自己去世後,培養的繼任者蔣琬整體上“忠而不強、不智,更不懂軍事”,儘管在“北伐中原上整體是積極的”,但策略上也是失敗的。

蔣琬試圖從水路進攻魏國,勞民傷財、戰略失策、貽誤戰機。諸葛亮的失敗之處就在於“不應該讓蔣琬繼承自己的朝政與軍事大權”,可以讓蔣琬專心治理朝政、發展經濟,讓姜維等軍事人才有權組織“北伐”。

蔣琬試圖“繼續聯吳伐曹”,這條路已經讓劉備、關羽等缺乏戰略眼光的人把路斷了。自不圖強而仰仗別人顯然是錯誤的。

蔣琬本身對“北伐中原”缺乏戰略思維與戰略認識,由缺乏軍事才能,在諸葛亮、蔣琬這樣的缺乏戰略眼光之人的指揮下,蜀漢當然會失敗。

毛主席和粟裕大將曾經批評諸葛亮的“千里分兵必然失敗的戰略”,如果蜀漢沒有關羽分兵死守荊州,而是集中機動兵力北伐中原或討伐東吳,也許,劉備會實現“光復漢室之夢”,關羽剛愎自用失敗、劉備“封建思想報仇”使70萬大軍滅亡,而諸葛亮也從戰略上給劉備部署了“死局”,當然會失敗。

諸葛亮、蔣琬“北伐中原”的權利與實力都比司馬懿“大的多”,因為智謀不足導致失敗。

美化諸葛亮卻掩蓋不了歷史事實真相。


宋和平談天說地


墨守成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