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所有的“心軟”,都在增加孩子“失敗”的籌碼

(一)有一種辛苦,叫“你認為他辛苦”!

著名詩人冰心所寫道:“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很多父母在看到成績單的時候,難免會將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做對比,心生些許失落。可是當面對自己孩子持續學習的時候,或者因為作業多而哭泣的時候,又會心疼孩子太辛苦,想給孩子打退堂鼓。

在大多數家庭中,育兒的重擔都落在了媽媽身上,黑臉角色的扮演者都是媽媽。

我們不怕苦不怕累,更不怕扮黑臉。

我們最怕的是,我們好不容易狠下心來建立起的規則或習慣,卻被孩子身邊其他的親人,打著“愛”的旗號,輕易推翻。


父母所有的“心軟”,都在增加孩子“失敗”的籌碼


(1)

當媽媽正在陪女兒練鋼琴,女兒看到曲子太難,有些畏難,而你正在幫助孩子進行心理建設,想讓她勇敢面對困難時,爸爸輕飄飄地說了一句:“天天練琴,孩子都沒有玩的時間了!今天就別練了,來,爸爸陪你出去玩玩。”

孩子自然願意放下鋼琴出去玩了,然後和爸爸兩個人有說有笑地走了,留下媽媽一個人坐在鋼琴邊兒上凌亂。

(2)

當孩子習慣了做家務,每天端飯端菜,收拾餐桌,洗自己的內衣。這是你用了幾個月時間培養出來的家庭責任感,和孩子做家務的能力和習慣。

結果,奶奶來了,看到寶貝孫女幹這些活兒,馬上心疼地說:“哎呀,這些活兒奶奶幹就行,你快去學習/玩吧,你還小,不用做這些,很辛苦。”

別說孩子,大人也更願意玩/放鬆吧?所以,一旦有人給臺階,很多孩子就下去了。


父母所有的“心軟”,都在增加孩子“失敗”的籌碼

(二)你說他不行,他就真的“不行”了!

我家最近發生了一個例子。

公公婆婆是三月份回老家,十月份回來的。他們不在這裡的這半年,每個週末的早上我都會讓9歲的淏仔到小區門口幫我們買早餐。

可是婆婆來的第一個週末,看到淏仔穿衣服要下去買早餐的時候,就非常驚訝而又心疼地說:“他還這麼小,你就讓他去買早餐?萬一走路絆倒了怎麼辦?燙到他了怎麼辦?淏仔,你別去了,奶奶去買。”

我自然不能讓婆婆去幫我買早餐,一邊對淏仔擺手讓他出門,一邊笑著對婆婆說:“媽,他長大了,都買了好多次早餐了,沒事兒。”

可是,第二個週末婆婆依然說著這些話。淏仔雖然去了,但沒那麼積極了。

到了第三週,淏仔不去了。他說:“媽媽,我萬一摔倒了怎麼辦?早餐那麼多,我拎著很累,上次手都疼了。媽媽,你還是自己去買吧。”

你覺得他做不好(尤其是沒有趣味性的事情),他就會配合你,真的做不好了。

當然,我很理解婆婆,她是真心地心疼孫子。有個奶奶心疼著,是一件幸福的事。

培養孩子的能力,不是非要讓他買早餐。所以,為了讓婆婆開心,買早餐這件事,就從淏仔的家務清單裡去掉了。


父母所有的“心軟”,都在增加孩子“失敗”的籌碼

(三)心軟的家長,培養不出堅強的孩子!

人生前期越是懶得堅持,越是懶得付出努力,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所有偷過的懶,都會變成明天最深的遺憾。

不論孩子,還是成人,都難逃這一點。

正如蔡康永所說: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當你去年看到同事得了年終大獎,很羨慕,暗暗發誓來年自己一定多看書,多學習,多努力和進步;可是,當你拿起手機就想刷劇,對著電腦就想打遊戲,想著明天/下個月再開始努力就可以;結果一晃到了下半年,你又想著現在努力已經來不及,於是,這一年,你又開始羨慕別人的年終大獎,再次發誓……

你偷過的懶,會變成明天的遺憾;

你的孩子偷過的懶,也會變成他將來的遺憾。

心軟的父母,培養不出堅強的孩子!

父母所有的“心軟”,都在增加孩子“失敗”的籌碼

我們的作用,不只是為孩子遮風擋雨,更不是幫他包辦、替他長大,甚至控制他壓迫他。

我們的作用,是站在孩子身邊或者身後,給他陪伴,給他支持,引導他看到自己的力量,讓他有勇氣面對失敗,有能力承擔辛苦,成長得越來越獨立、自信!

如果在最該努力的年紀選擇了安逸,如果在應該堅持的時刻總是選擇放棄,那麼將來的你和孩子,一定都會非常後悔。

練鋼琴確實很辛苦,我的女兒也在練,所以我深知這裡面的汗水與精力。

但是,你引導孩子進行的每一次堅持,都能讓孩子看到自己的毅力,都能看到自己因為反覆練習而產生的各種進步,都能讓孩子越來越相信自己很棒;

同時,你允許孩子的每一次中途放棄,都會讓孩子看到自己的怯懦,畏難一旦成為習慣,虎頭蛇尾就會跟隨著孩子,由此產生的各個遺憾,都會讓孩子越來越堅信自己真的差勁,沒勇氣面對堅持,沒能力贏得勝利。


父母所有的“心軟”,都在增加孩子“失敗”的籌碼

要麼別開始,要麼就別輕易放棄!

這麼說不是不讓你放棄,而是不建議輕易放棄。凡事不要走極端。

比如:當孩子學了兩年,真的沒什麼天賦,孩子不但學得異常痛苦,進步也非常緩慢,這種情況是可以放棄的,放下也是給自己一個新的選擇機會。我相信,365行,一定還有更多適合孩子學習的。


父母所有的“心軟”,都在增加孩子“失敗”的籌碼


(四)孩子,不會在一天長大!教育,是持續的過程

如果一個孩子在小時候不努力學習,沒有目標,不懂得付出,整天吃喝玩樂;長大後,他會在工作過程中會變得肯付出、有目標、不辭辛苦、努力拼搏?

沒有一個孩子,一天就可以長大。

就像最近一期奇葩說中胡老師說的一段話:

父母所有的“心軟”,都在增加孩子“失敗”的籌碼

18歲以前,全世界都保護這個孩子,不讓他受一點委屈;

18歲以後,全世界突然向這個孩子宣佈:你長大了,所有的委屈你都應該承受了!

憑什麼?!

父母所有的“心軟”,都在增加孩子“失敗”的籌碼

成長應該是一件循序漸進的事情,每個孩子都應該在他自然而然的人生經歷裡,去慢慢地長大。不是在他18歲那一個晚上突然頓悟,吧唧一下就長大了!

如果你在孩子小的時候心軟,你別奢望他長大後的某一天會突然頓悟,變得很堅強。

父母所有的“心軟”,都在增加孩子“失敗”的籌碼

教育,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更不是異想天開的事!

要讓孩子們知道,人生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使命,在學生階段,學習掌握知識,為他們以後的人生獲得成就的能力,就是他們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使命。為了這個使命,他們必須要學習忍耐、學會放棄、學會付出,這不僅僅是學習的需要,也是人生的一種修煉。

父母所有的“心軟”,都在增加孩子“失敗”的籌碼

我這樣說並不意味著孩子就要好好學習,沒有了玩耍的自由,沒有了放鬆的權力。不是的。

我們要學會平衡,更要教會孩子們平衡。

比如:學習與娛樂的平衡;主課與特長課的平衡。

你若給孩子報了八九門課,還讓孩子每門課都堅持,那孩子自然沒有了放鬆的時間,每日奔波在各個學習場館;

你若給孩子報了三四門課,卻都因為孩子嫌苦嫌累而放棄了,孩子自由玩耍的時間當然多,但是同時,留下的遺憾也會更多。

父母總會老,孩子總會長大,沒有人能陪誰一輩子。如果一定要長大,我希望孩子們能變得更加獨立、自信,越來越優秀!只有這樣,才能以更美妙的姿勢、更勇敢的心態迎接人生的風霜雨雪。

而學著長大、變得優秀的第一步,就要從不怕辛苦、持續努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