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為何親自為襄城縣《房村街》賜名?

襄城名村——房村是襄城縣西北25裡的一個村子,屬襄城縣王洛鎮,緊鄰郟縣,離郟縣冢頭鎮約10裡。襄城縣這個村子之所以被稱為襄城名村,和歷史名臣——唐朝宰相房玄齡有關。房玄齡和此村有何淵源?這要從此村的出處說起。


隋煬帝末,各地農民起義大規模爆發,不滿隋朝腐朽的房玄齡,感到隋的統治即將覆滅,就通過各種關係選擇合適的地方隱居下來,等待機會輔佐名君。最後,房玄齡選擇了襄城此村,因為這裡地處交通要道,又離隋的陪都洛陽較近,全國各地人都經此地集散,便於打聽各種利於自己的消息。
後來,房玄齡得知李淵得勢,其兒子李世民是個求賢若渴之人,就主動去渭北軍營裡求見李世民。二人一見如故,大有相見恨晚之感,於是,李世民就任房玄齡為幕僚,協助策劃軍機要事。
公元618年,李淵稱帝,李世民被封為秦王,房玄齡任秦王府記事參軍,逐漸成了秦王的親信和得力助手。玄武門之變,他也是參與者,與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一起並功第一,賜梁國公爵位。李世民即位後,任房玄齡為中書令,630年為左僕射,行宰相之職。由於他博覽群書,且文采出眾,擅書法之草隸,被授文學館學士,還是唐初十八學士之一。
相傳房玄齡受封時,襄城縣此村還沒有一個正兒八經的村名,他隨意說了一個村名“xx村”,李世民隨口說道:“怎麼是xx村,乃房村也!”意指此村名應改稱“房村”。
現在,你若漫步房村各個角落,不難發現,有許多古物還保留著,如古宅、古石磙、古石碑以及古墓裡的件物,讓人聯想起古代的房村是如何發達。我們仔細看,發現這些古物件不但有禹州青石,而且有襄城首山紅石,更能顯現古代那裡是交通樞紐。房村值得介紹的古蹟有很多,最應該介紹和最有紀念意義的就是三個大遺留物,即“橋”、“廟”和“磙”。現在還流傳著一句順口溜:“橋上橋,廟上廟,九稜磙誰知道?”房村人才輩出,據統計,明朝後期,單馮家就出生員、秀才、舉人、進士多達四十多人。新中國成立後,全村有國家級幹部20多人,縣級以下20多人。真不愧為襄城名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