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雉死後,諸呂力量強大,如果不交兵權,到底有沒有機會奪取江山

公元前195年的舊曆四月,漢高祖劉邦病逝於長安長樂宮。

繼承皇位的漢惠帝劉盈存在感很低,他的母親呂雉是歷史上第一個大權在握的皇太后。當年呂后跟著劉邦沒少吃苦,終於輪到她來坐江山,這份回報不能再高了。

呂雉死後,諸呂力量強大,如果不交兵權,到底有沒有機會奪取江山

劉邦和呂雉劇照

劉邦做皇帝只有八年,而呂后掌控了漢帝國十五年的朝政。巧合的是,在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正式臨朝稱制的時間也是八年。

公元前180年七月,六十一歲的呂后去世了。龍椅上的小皇帝劉弘只是被呂后推到檯面上的擺設,完全可以忽略。一時間,長安城的氣氛陡然緊張,漢帝國的權力核心又到了重新洗牌的時候。

此時,掌握漢帝國軍政大權的都是清一色的呂氏家族頭面人物,他們企圖發動政變奪取劉姓江山。跟隨劉邦打天下的元老們都被晾在一邊。

呂雉死後,諸呂力量強大,如果不交兵權,到底有沒有機會奪取江山

呂雉劇照

先看看雙方的實力對比。

趙王呂祿,呂后的二哥呂釋之的兒子,以上將軍的身份統領北軍,相當於京師長安的衛戍部隊總司令;梁王呂產,呂后的大哥呂澤的兒子,以相國的身份掌管南軍。南軍是保衛皇宮的衛隊。

此外,呂氏家族還有燕王呂通、東平侯呂莊等人;呂后的妹妹臨光侯呂嬃(xū),是劉邦的遠親、大將軍劉澤的老婆。她上一任丈夫大將軍樊噲更有名。

呂雉死後,諸呂力量強大,如果不交兵權,到底有沒有機會奪取江山

配圖

另一邊,擁護劉姓江山的力量有點尷尬。比如西漢的兩大開國功臣,太尉周勃是名義上的帝國軍隊元帥,卻被剝奪了權力,連軍營的大門都進不去;右丞相陳平也沒了實權。

呂后臨終前的人事安排,讓呂氏家族佔盡了先機。整個關中地區都在他們的掌控之中。

然而,周勃等人在這種絕對劣勢的情形下,卻輕輕巧巧地扳回了局面,並消滅諸呂,擁立了劉邦的老四兒子漢文帝劉恆。

周勃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呂雉死後,諸呂力量強大,如果不交兵權,到底有沒有機會奪取江山

周勃劇照

過程很簡單。呂祿和呂產畏懼周勃等元老的威望,遲遲不敢發動兵變。隨即劉邦的孫子朱虛侯劉章聯絡皇室藩王舉兵西征,呂祿聽到消息驚慌失措。周勃趁機派酈寄等人勸說呂祿交出兵權保平安。

呂祿和酈寄交情不錯,果真把北軍的指揮權還給了太尉周勃。

只剩下掌管南軍的相國呂產,就好對付多了。南軍未央宮的衛尉得知周勃控制了北軍,立刻表示效忠劉氏。呂產想發動南軍叛亂,卻連未央宮的大門都進不去了。

就這樣,呂氏家族徹底倒臺,不分老幼一律被處決。

呂雉死後,諸呂力量強大,如果不交兵權,到底有沒有機會奪取江山

呂祿劇照

值得一提的是呂后的妹妹呂嬃。她起初聽說呂祿有意交出兵權,氣得把金銀珠寶扔了一地,對侄子呂祿說:“你身為上將軍卻要交出兵權,呂家的大禍就在眼前!我何必再為別人守著錢財!”

不得不說,呂嬃是個頗有見識的女強人,不亞於她的姐姐。而呂家的男子呂祿、呂產執掌大權,卻遠不如他們的姑姑呂嬃強悍。他們似乎拿錯了劇本。

話說回來,如果呂祿聽從呂嬃的話,不交兵權,呂氏有沒有可能奪取劉氏的江山呢?

我認為,即便呂祿和呂產足夠強悍,第一時間發動兵變,也必然失敗,只不過會白白搭上更多無辜者的性命。

呂雉死後,諸呂力量強大,如果不交兵權,到底有沒有機會奪取江山

配圖

當時漢帝國的軍制和大環境是兩枚定海神針,牢牢拱衛著劉家的皇權。

先說軍制。西漢初設立的禁軍分為南、北兩部分,目的是為了互相制衡。設計者在這方面考慮得很周全。

負責保衛皇宮的南軍又分為兩部分。長樂宮、未央宮的宮門衛兵,由兩大衛尉統領;殿內的衛士是皇帝的身邊的警衛,稱為“郎”,歸郎中令指揮。郎中令和衛尉之間互不統屬。郎中令就是後來漢武帝改設的光祿勳。

北軍負責京畿地區的安全,分為中壘、寺互等四個令丞,由中尉統一指揮。這個中尉位高權重,和現代的軍銜稱呼完全不同,到漢武帝年間改名為執金吾。

呂雉死後,諸呂力量強大,如果不交兵權,到底有沒有機會奪取江山

漢代未央宮遺址

不管南軍還是北軍,都需要皇帝的兵符才能調動。周勃身為太尉,名義上可以統領北軍及地方部隊,而兵符在呂祿手裡,所以周勃一開始根本進不去北軍的營地。

西漢前期的南軍和北軍規模相等,到漢武帝年間有所增加,禁軍總兵額才兩萬人。呂祿和呂產當時掌握的禁軍不算多,但控制京師和關中地區足夠了。

問題是,真打起仗來,禁軍很難為呂家賣命。我們看看禁軍的構成就知道了。

西漢前期戰爭比較少,兵農不分離。各郡或者諸侯國、藩王國每年挑選一批剛達到服役年齡的青年加入南軍,滿一年後,再到邊防部隊服役一年,就可以退伍了。也就是說,南軍全都是“新兵蛋子”。

呂雉死後,諸呂力量強大,如果不交兵權,到底有沒有機會奪取江山

陝西楊家灣出土的西漢輕騎兵俑

重點是南北軍的兵源。南軍衛士都來自關中之外的地區,而北軍士兵來自京畿地區。

這正是南北軍制的高明之處。南軍士兵的家鄉都在遠方,一旦京師出事,可以毫無顧慮地保衛皇宮。反之,如果讓他們造反,誰能不擔心家屬的安危。

同理,北軍士兵來自京畿地區,捍衛京師就是捍衛自己的家,必要時還可以得到家族、鄉鄰的支援。如果讓他們跟著呂家人叛亂,那就沒幾個人情願了。

呂祿和呂產也不傻,知道軍心不在自己這邊,因此遲遲不敢動手。如果劉姓藩王的聯軍打過來,禁軍隨時可能倒戈。

呂雉死後,諸呂力量強大,如果不交兵權,到底有沒有機會奪取江山

西漢騎兵攜帶的環首刀

呂祿派去對付藩王軍隊的大將灌嬰也是漢初開國功臣,一到滎陽就決定聯合周勃等人消滅呂氏。

周勃好容易進了北軍大營,高呼一聲:“為呂氏右袒,為劉氏左袒!”將士們立即齊刷刷地解開了左邊衣襟。

這就是軍心的向背。南北軍制把呂氏叛亂的出路堵得死死的。

再說當時西漢帝國的大環境,也沒有叛亂者生存的土壤。

呂后雖然名聲不好,在政治上也有可圈可點之處,實行休生養息的國策,百姓安居樂業。她去世的時候,西漢立國才20多年,秦末漢初的戰亂並不遙遠,天下百姓都不希望打仗。

呂雉死後,諸呂力量強大,如果不交兵權,到底有沒有機會奪取江山

西漢女兵俑

公元前202年五月,劉邦登基剛三個月,做了一件驚世駭俗的大事,裁軍。絕大部分參加楚漢戰爭的軍隊一律被解散,帶著福利回家務農。

這種“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的帝王理想,從西周之後,只有劉邦實現過。西漢之後的歷代王朝誰也不敢這麼來。

劉邦裁掉的軍隊大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一旦有事發生,這些“預備役”召之即來,來之能戰。

事實證明,這次裁軍沒有產生任何不良後果。久別家鄉的戰士得以和親人們團聚,又促進了農業生產。

西漢初期的燕王臧荼、韓王信、淮南王英布等人發動叛亂,都是出於自保而造反,被劉邦一一平定。這也說明老百姓只想好好過日子,沒人支持叛亂。

如果西漢存在不安定的因素,那必定是在崤山以東的六國舊地,比如楚國、齊國。

公元前198年,劉邦聽從謀士婁敬的建議,把齊、楚等地的豪門大族十幾萬戶強制移民,遷到了關中。六國舊地可能存在的隱患也被消除。

劉邦臨終前說過,他日一旦天下有變,周勃必定會力挽狂瀾,捍衛劉家的江山。當初呂后大肆分封呂家人的時候,周勃和陳平假意支持。面對丞相王陵的指責,周勃和陳平都表示:“不要急,將來安定天下、擁立劉氏後人,沒我們兩個不行。”

這表明周、陳兩人對呂氏的叛亂早有思想準備,並且有信心挫敗他們。

事實上,兩漢將近四百年的國運,在漢高祖劉邦年間已經夯實了基礎。

參考文獻:

《史記》

《漢書》

《文獻通考·兵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