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春秋战国篇 14个故事带你了解齐国的历史

齐国,周代诸侯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东方诸侯国。侯爵,前后分为姜姓吕氏齐国和妫姓田氏齐两个时代,疆域为今天的山东。


《中国通史》春秋战国篇     14个故事带你了解齐国的历史


姜尚受封

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为了酬劳周朝的功臣和宗室,大举实行分封制度,首封身为军师的功臣姜子牙于营丘(临淄),国名为齐。因国君姓姜,故又称姜氏齐国。姜子牙到营丘以后,简化礼节、明修政治、发展工商业,利用当地的鱼盐之利,使得人口大增,齐国成为大国。周成王曾在三监之乱后,是召康公命姜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候九伯,实得征之。”齐国由此得到征战之权,成为大国,建都于营丘。

僖公小霸

齐僖公(?―公元前698年),一作齐厘公,姜姓,吕氏,名禄甫,齐前庄公之子,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公元前731年―公元前698年在位,春秋三小霸之一。

齐前庄公六十四年(公元前731年),齐前庄公去世,禄甫继位,是为齐僖公。 齐僖公在位时期,多次主持多国会盟;平息宋国与卫国之间的争端;以宋国、郕国不向周天子朝觐而出兵讨伐;平定许国、宋国内乱;与郑国击败狄戎;使齐国形成小霸局面。

齐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齐僖公去世,其子诸儿继位,是为齐襄公。


《中国通史》春秋战国篇     14个故事带你了解齐国的历史


桓公即位

公元前685年,齐国大夫连称,管至父杀死齐襄公,立其堂弟公孙无知即位。齐国大夫早有预感,齐国即将发生大乱,在襄公在位期间就保护公子小白逃到莒国,另一位大夫则协助公子纠逃奔到鲁国。后来,齐国大臣雍廪杀死国君公孙无知和大夫连称,国内无君,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相回国,鲁国派遣管仲带兵堵截公子小白,一箭射中小白带钩,小白假装倒地而死。管仲则派人回鲁国报捷。小白星夜兼程赶回齐国即位,是为齐桓公。

管仲拜相

齐桓公即位以后,首先发兵攻打鲁国,在今天的山东淄博大战,鲁国兵败。鲍叔牙给鲁庄公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公子纠是齐桓公的兄弟,国君不忍杀之,请鲁国自己把纠杀死。而公子纠的老师召忽和管仲是仇人,请鲁国把他们送来,剁成肉泥,如不从命,将要出兵讨伐鲁国。”鲁国特别害怕,于是,杀死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被囚禁。齐桓公要杀管仲,鲍叔牙劝说:“臣幸运的跟从了君上,君上现在成了国君。如果国君只想让齐国成为强国,那么用叔牙和高傒就够 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业,则非管仲不可。管仲走到那个国家,那个国家就会强盛,不可以失去管仲。” 齐桓公听从了鲍叔牙的建议,假装要杀仇人,把管仲接回齐国。齐桓公和管仲谈论霸王之术,大喜过望,以其为大夫,委以政事。

《中国通史》春秋战国篇     14个故事带你了解齐国的历史


齐国称霸

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公元前679年,齐桓公在鄄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齐桓公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后来,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率军讨伐宋国,迫使宋国求和。齐桓公还打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将齐国的霸业推向巅峰。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诸子争位

齐桓公晚年昏庸,重用佞臣开方,易牙,竖刁等人,贤臣管仲,隰朋,鲍叔牙相继过世,齐国开始走上下坡路。

齐桓公和管仲立公子昭为太子,并嘱托宋襄公予以照应。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重。五公子(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自率领党羽争夺君位。同年10月,齐桓公饿死。五公子互相攻打,齐国一片混乱。桓公的尸体在床上放了67天,尸虫都从窗户爬了出来。后来易牙,竖刁等人拥立的齐国国君无亏才把桓公收敛。公子昭逃到宋国。

公元前642年,宋襄公联合曹国、卫国,邾国领兵攻打齐国,帮助公子昭回国继位。3月,迫于诸侯军队的压力,齐国众大夫在国氏、高氏两家的率领下杀死了竖刁、无亏。迎回公子昭。但是其余四位公子的追随者兴兵攻打公子昭,迫使公子昭逃回宋国,同年五月,宋襄公再度出兵,击败众公子于今天的山东济南附近。太子昭得以回国即位,此次动乱之后,齐国国力衰退,霸业告终,只能跟随晋国与楚国争霸。公元前589年,齐军在鞍之战中被晋国打败。公元前555年,齐国因背盟讨伐鲁国,晋国率领十二家诸侯国兴兵伐齐,齐灵公亲自率军阻挡,大败,自此,齐国无力称霸。

《中国通史》春秋战国篇     14个故事带你了解齐国的历史


晏婴相齐

齐国一向有国氏和高氏两公族辅佐朝政,其后有鲍氏(鲍叔牙后人),崔氏、庆氏、晏氏、高氏、栾氏等卿大夫掌管朝政,卿大夫势力日益做大,互相兼并,并开始废立齐国国君。

崔杼迎立庄公光即位,杀死太傅高厚,独掌朝政。后来又因为庄公与崔杼之妻棠姜有染,崔杼大怒,联合棠无咎杀死庄公,另立庄公弟弟公子杵臼为君,是为齐景公。

公元前546年,左相庆封消灭崔氏,崔杼自杀。

公元前545年,鲍氏、高氏、栾氏攻灭庆氏,庆封逃亡吴国。

此后,齐国由上大夫晏婴主持国政。晏婴生活节俭,谦恭下士。对内匡扶国政。屡次劝谏齐景公,提拔司马穰苴,越石父等,对外出使别国,机敏善变,不辱使命,使得齐国名扬诸侯。

田氏专权

田氏为陈厉公妫佗后代,始祖为田完,因在陈国国内受到排挤,流亡到齐国,被齐桓公任命为工正。田氏传五世至田桓子田无宇,田氏施惠于民,民心向归田氏,田氏因此强大。田氏的支系子孙司马穰苴因打败晋国、燕国两国军队,被任命为大司马。因看到田氏逐渐强大的高氏和国氏对齐景公说司马穰苴的坏话,司马穰苴因此被免官。田僖子田乞立志除掉高氏和国氏。

公元前532年,鲍氏、田氏联合消灭栾氏,栾施逃亡到鲁国,齐国公族的势力至此大大减弱。晏婴说:“齐国之政卒归于田氏矣。”

公元前500年,晏婴去世,齐国国政由国氏、高氏两家把持。

公元前489年,齐景公病重,遗命国夏、高张辅助公子荼为太子,驱逐别的公子,迁他们至东莱。不久,田乞发动宫廷政变,消灭了国氏、高氏两家,国夏逃亡到莒国,高张被杀害。

田乞杀死安孺子,立公子阳生为国君,是为悼公。

公元前485年,田成子田恒唆使大夫鲍息杀死齐悼公,立公子壬为国君,是为齐简公。

公元前481年,田成子田恒发动政变,杀死齐简公,拥立齐简公弟弟公子骜为国君,是为齐平公。

自此,田恒独揽齐国大权,尽杀鲍、晏诸族。田氏家族专权于齐平公,宣公、康公三代。

《中国通史》春秋战国篇     14个故事带你了解齐国的历史


田氏代齐

公元前391年,齐康公被田和放逐到临海的海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为国君,是为齐太公。

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为诸侯,姜姓齐国被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称候,仍然沿用齐国名号,史称:田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公元前379年,齐康公死,田氏并其食邑,姜子牙至此绝嗣。

战国称王

齐太公三传至其孙齐威王时,齐威王任用邹忌为相改革政治,任用田忌、孙膑为将,齐国开始逐渐强大。公元前353年,齐国大败魏国于桂陵(今菏泽),公元前341年,齐国又大败魏国于马陵。公元前334年齐威王正式称王。齐威王晚年,国相邹忌与大将军田忌争权。公元前322年,田忌中了反间计攻打临淄,谋取邹忌,战败之后逃亡楚国。直到齐宣王继位,才召他回国恢复官职。

《中国通史》春秋战国篇     14个故事带你了解齐国的历史


秦齐称帝

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子之之乱”。孟子劝说齐宣王讨伐燕国,燕国大败。

公元前301年,齐国联合韩国、魏国攻打楚国,楚国大败。

公元前298年,齐国联合韩国、魏国攻打秦国。攻入函谷关,迫使秦国求和。

公元前288年,秦王称西帝,立齐湣王为东帝,预约共同伐赵国。

齐湣王称帝两日后,改称王,秦国也去掉帝号称王。齐湣王消灭宋国、南侵楚国,西侵三晋,齐国势力达到巅峰。

乐毅破齐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燕国、赵国、韩国、魏国、秦国攻打齐国。齐国都城临淄被攻下。一连攻下齐国73城,齐国仅剩莒和即墨。湣王逃亡莒,被淖齿杀死。王孙贾与莒人杀死淖齿,立齐湣王子法章为齐襄王。

《中国通史》春秋战国篇     14个故事带你了解齐国的历史


田单复国

燕军引兵东围即墨,城中推举田单为将。双方相持五年之久。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燕惠王继位,田单使用反间计,使得乐毅被废除职务,燕惠王改派骑劫代替乐毅,乐毅被迫逃亡赵国。田单组织反攻,以“火牛阵”大败燕军,收复失地,齐国虽然复国,但是元气大伤,再无力与秦国抗衡。

秦灭齐国

公元前265 年,齐襄王死后。由其子田建继位。由母亲君王后辅政。

公元前249年,君王后去世后,由王后的弟弟后胜执政。后胜为人贪婪,在秦国不断贿赂之下,齐王建听信了后胜的主张,对其余五国袖手旁观,也不加强战备。终于等到五国被消灭以后,秦国的军队终于集结到了齐国的边境。

公元前221年,秦国在消灭五国之后,以齐国拒绝秦国使者访问齐国为理由,命王贲率领秦国军队伐齐。齐王命令齐军主力40万集结在西部,秦军避开齐军主力,从燕国南部直接杀向临淄。齐国灭亡。秦国一统天下。

《中国通史》春秋战国篇     14个故事带你了解齐国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