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 子 九 思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孔子一直強調君子不僅要慎其獨,還要善思,並將思分成九類。孔子之所以能成為聖人,其思維的維度之高深,概括之意賅,讓後人仰望、膜拜,甘為弟子。

君 子 九 思

什麼是君子呢?孔子回答學生司馬牛時說道:“君子不憂不懼。”意思是說:君子就是心中沒有擔憂,沒有恐懼的人。正所謂君子坦蕩蕩。孔子在這裡講了成為君子後的樣子,沒講如何成為君子。其實在《論語》中談到了成為君子的兩個重要方法一個是慎獨,另一個就是九思。今天就來聊聊這個九思。談到“思”或者“思考”,大家會不會有些熟悉又陌生呢。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三思都很難何況九思。

“5分鐘讀完一本名著”“3分鐘看完一部電影”“10分鐘帶你瞭解歷史”……類似的短視頻節目如今在網絡上大行其道,從點擊量和點贊量看,受眾不少。顯然此類節目擊中了人們的痛點:一方面渴望文化與娛樂,一方面沒有時間或者捨不得花時間,於是能夠“速成”的辦法就格外受歡迎。

君 子 九 思

但是,這種典型的快餐文化很可能會讓你欲速不達、南轅北轍——時間和精力沒少花,但收穫寥寥。人們在快速瀏覽中很容易迷失,難以集中注意力,導致認知能力、分析能力下降,思維表面化。國內外都曾做過實驗,在瀏覽社交媒體若干分鐘之後,再讓用戶去背誦文章和做數學題,正確率都會明顯下降。在這裡,我呼籲大家要重視思考。君子九思告訴我們思考的九種形式、九種狀態。他們就是——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我想問各位,是先有思還是先有明?思是因明是果,還是思是果明是因。

我認為,先有思才有明,先有思路,然後通過做、行去論證、檢驗、修證思路,隨著更多的實踐出真知後,就形成思想。所以,先有想法後去做事,越做越明。而依樣葫蘆做事,越做越迷。咱們只有用沉靜取代浮躁,用踏實取代膚淺,才能避免快餐文化的不良影響,才能真正利用好碎片時間學習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