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益-信託經理參考」新基建在路上,信託業機會幾何?

一週重點關注

● 中國10年國債收益率跌至2002年以來新低

● 萬億元“新基建”強勢推進 全面落地已是水到渠成

● 前兩月50大城市賣地超5000億 一二線再現虹吸效應

● 14家券商資管2月合計淨利環比增近50%,1家虧損

● 新證券法生效 公司債公開發行開始實行註冊制

● “固收+”資管產品走俏 東方紅多隻產品一日售罄

● 年內私募備案基金超2500只,景林、淡水泉頻頻出手

● 中信登:截至1月末我國信託存續規模20.43萬億元

● 銀行、信託多家機構在內 年內多位金融高管任職資格被否

● 收益走高發行火爆 基建熱潮帶火基礎建設信託

● 銀行違規開展信託業務被關注 去通道仍為監管重點

● 強監管態勢延續 開年3家信託公司領罰

●【觀察】新基建在路上,信託業機會幾何?

●【觀察】銀行、券商和基金“三國大戰”財富管理

一、財經視點

中國10年國債收益率跌至2002年以來新低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擴散的形勢嚴峻,對經濟增長前景的擔憂疊加不斷攀升的貨幣寬鬆預期,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突破2016年的低點。北京時間15:35,10年期國債活躍券收益率跌5個基點,報2.63%;對比中債估值,已低於2016年的最低點2.6401%,為2002年7月來的最低。

點評:對境外機構而言,中國國債相對美債有更高的息差交易價值,而中美10年國債利差處於近年來的高位,也令其有追漲的空間。預計10年期收益率可能會降至2.6%附近,未來外資的持續流入仍將為行情提供支撐。

萬億元“新基建”強勢推進 全面落地已是水到渠成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央對“新基建”的重視程度顯著提升,多個重要會議部署“新基建”投資。區別於傳統基建,“新基建”主要包括七大領域: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廣發證券經過推測粗略計算得出,七大領域“新基建”的年內投資規模可能大約在1.1萬億元左右。

點評:“新基建”投資主要由各類運營商和企業進行,市場化投資佔比較傳統基建大,對財政資金的依賴性沒有那麼強。金融機構應該重點支持新興科技領域的相關企業,並針對“新基建”和其相關企業的本質特性,用全新的模式和理念予以服務。

前兩月50大城市賣地超5000億 一二線再現虹吸效應

據克而瑞數據,2020年2月,全國土地出讓金共計2400億元,雖然總體環比下降35%,二三線城市的土地成交量環比大跌50%,但一線城市土地成交額卻逆勢上漲。不過,業內人士指出,年後拿的地很多都是之前就考察或溝通過的,房企只是在執行既定計劃。而在疫情發生後,多數公司必然要調整今年的拿地預算。值得關注的是,大型房企尤其是國資房企攜資金及運營優勢,進一步成為土地市場的主力,增大銷售規模,然後再去拿地,形成正循環。而眾多的小型民營房企,只能被時代的洪流拋下,它們似乎很難掙脫這樣的命運。

世衛組織:中國以外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兩萬例

世界衛生組織7日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以外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超過兩萬例,達到21114例。世衛組織每日疫情報告顯示,截至歐洲中部時間7日10時(北京時間7日17時),中國以外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較前一日增加3633例,達到21114例;死亡病例較前一日增加78例,達到413例。全球範圍內,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比前一日增加3735例,達到101927例;死亡病例比前一日增加106例,達到3486例。報告顯示,過去24小時內,哥倫比亞、秘魯、多哥、梵蒂岡報告了首例確診病例。

16城市總人口超千萬 這座城市常住人口增長迅猛

截至2019年底,共有16個城市的市域總人口超過了千萬。近兩年,共有3個強省會城市先後加入到這個陣營。其中,人口過千萬且GDP過萬億的共有11個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蘇州、成都、杭州、武漢、天津和鄭州。其他5個千萬人口城市中,西安GDP已超過9000億元,今年有望向萬億GDP邁進。除此之外的幾個城市離萬億俱樂部還有一定距離。例如,臨沂和南陽,GDP總量尚不足5000億元;而石家莊和哈爾濱則處在5000-6000億之間。

二、同業新聞

14家券商資管2月合計淨利環比增近50%,1家虧損

據悉,14家券商資管子公司2月業績全部披露完畢。數據顯示,14家券商資管2月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4.13億元,環比增長29.20%;淨利潤合計6.43億元,環比增長49.47%。在營業收入上有5家券商資管超過1億元,華泰證券資管、國君資管、東證資管居前;淨利潤上,則有5家超過5000萬元,其中華泰證券資管和國君資管更是超過1億元。不過,還是有4家淨利潤不足1000萬元,國盛資管更是虧損477.87萬元。

點評:大集合公募化改造十分考驗券商資管的主動管理能力,因此對於券商資管而言不僅是機遇也是挑戰,券商資管未來也將出現分化,主動管理較強、過往業績表現較好的券商資管才有望吸引更多的資金。

新證券法生效 公司債公開發行開始實行註冊制

中國證監會週日發佈公告稱,自2020年3月1日起,公司債券公開發行實行註冊制。此前公司公開發行債券需要經過一套嚴格的審批程序。上海證交所週日也發佈公告表示,它將注重落實新證券法強化信息披露的要求,依法受理、審核由證監會負責作出註冊決定的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的申請。另據中國國家發改委公告,企業債券發行也將由核准制改為註冊制。發改委為企業債券的法定註冊機關,發行企業債券應當依法經發改委註冊。

再融資規則放寬 銀行有望明顯受益

自證監會2月14日發佈相關規則放寬上市公司再融資條件後,已有多家公司參照新規發佈預案,其中不乏銀行的身影。近日,寧波銀行披露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四次)修訂稿,這是再融資新規落地後,首家在此基礎上修訂融資方案的上市銀行。貴陽銀行也發佈了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修訂稿),將新的發行價格定為——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股票交易均價的80%(即每股6.87元)與本次發行前公司最近一期未經審計的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每股淨資產值的較高者。

點評:再融資新規有利於銀行自身融資的同時,也有利於銀行佈局企業定增、併購重組等領域。銀行資管或理財子公司可以參與定增業務的融資,也可以在權益配置中考慮投資一部分質地不錯的定增股票。

“固收+”資管產品走俏 東方紅多隻產品一日售罄

權益類基金髮行火熱,公募“固收+”產品也在悄然走俏。近期,擅長權益投資的東方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密集發行了4只“固收+”混合基金,其中多隻產品一日售罄並比例配售。“固收+”產品以絕對收益為目標,策略也比較靈活。從風險收益上來看,“固收+”產品在內的二級債基,其產品波動表現介於純債基金與權益型基金之間,而長期收益則相對可觀。

點評:當前市場處在利率下行週期,除了機構投資者,普通個人投資者也感受到了壓力,特別是銀行理財產品吸引力下降,推升了偏固收類投資的需求,導致相關產品供不應求。

年內私募備案基金超2500只,景林、淡水泉頻頻出手

今年以來,A股跌宕起伏但機會紛呈的行情走勢牽動著投資機構的情緒。在公募基金密集申報產品、爆款頻出的同時,私募機構也在積極行動。據瞭解,僅3月以來,就有284只私募基金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備案。而今年1-2月,私募合計備案新產品多達2340只,而去年同期備案新產品僅有839只,增長了178%。高毅、景林、淡水泉等頭部私募機構亦在積極佈局。

點評:頭部私募具有智力資源、財力資源和品牌的明顯優勢,產品整體的穩定性高,市場號召力強。中小私募的生存發展壓力較大。

三、信託動態

中信登:截至1月末我國信託存續規模20.43萬億元

中國信託登記公司4日發佈信託受益權定期報送數據,截至今年1月末,我國信託存續規模為20.43萬億元,較去年11月末的20.85萬億元再度下滑。值得關注的是,通道業務整體放緩,房地產信託融資持續走低,基礎產業信託繼續走高。中信登表示,數據顯示出,信託公司主動管理意識和業務創新發展能力持續增強,業務多樣性不斷豐富,較以往更加註重挖掘信託制度的本源優勢。

收益走高發行火爆 基建熱潮帶火基礎建設信託

近期基建概念股在A股市場上呼風喚雨,而基礎產業信託產品也借勢崛起,不僅收益率一路走高,其發行規模也出現了明顯增長。上週(2月24日~3月1日),集合信託市場明顯回暖,用益信託數據顯示,上週共有127款集合信託產品成立,數量環比增加58.75%;募集資金166.13億元,環比增加177.58%。從具體信託產品類型上看,上週金融集合信託募集資金54.44億元;工商企業信託募集資金26.26億元;基礎產業信託募集資金22.04億元,環比增加98.84%。而在市場需求度走高的背後,則是基礎產業信託產品收益率堅挺的支撐,統計顯示,截止2月29日,基礎產業信託產品今年以來的平均收益率為8.03%,較2019年四季度的數據提升了0.31個百分點。

點評:伴隨擴大基建投資的預期逐步落實,基礎產業信託產品有望迎來一段較好的配置時期。總體來看,今年經濟下行壓力仍在,逆週期調節使得基建領域的資金需求預期會巨大,基礎產業領域是2020 年少數優質投資標的較為集中的領域之一,基礎產業信託的前景依舊不錯。

銀行違規開展信託業務被關注 去通道仍為監管重點

2020年3月2日北京銀保監局公佈了對北京農商銀行的行政處罰,2020年開年以來,商業銀行已多次因違規開展信託業務收到監管部門處罰。雖然之前也有銀行因類似信託業務違規被處罰事件,但如此集中卻並不常見,而且近年來監管部門對於信託行業以及涉信託業務的處罰增多和“去通道”有關。這從側面證明“去通道”仍是監管重點。

點評:通道業務受限,如何迴歸本源,提升主動管理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信託業又如何盡職履責,如何充分維護受益人權益,是贏得信賴、行業夯實根基的關鍵。

2月金融類信託產品吸金286億 基礎產業類被長期看好

截至3月5日18時,用益信託網最新數據顯示,2月集合信託發行規模為1409.51億元,同比下降6.40%;成立規模為790.72億元,同比下降14.50%。其中,2月金融類集合信託規模佔比最大,為286.98億元。分析人士稱,儘管2月集合信託規模有所下滑,但具體來看,上週(2月24日至3月1日)集合信託產品市場隨著復工復產的有序推進,出現了顯著回暖。此外,從投資領域來看,金融類集合信託產品“一枝獨秀”,主要是源於近期股債市場的良好表現;而對於基礎產業類產品,短期疫情對其有所影響,但中長期看,仍然是信託公司業務拓展的重要選擇。

銀行、信託多家機構在內 年內多位金融高管任職資格被否

日前,陝西銀保監局作出一則行政批覆,不予核准侯某軍長安銀行銅川分行行長的任職資格,原因在於其不符合銀保監會關於銀行保險機構員工履職迴避工作規定等相關要求。實際上,金融行業高管任職資格被否並不鮮見。梳理銀保監會網站公佈的行政批覆發現,今年以來,包括銀行、信託、保險多家機構在內,共計16名人員高管、董事或部門負責人的任職資格沒有通過監管核准(以行政批覆公佈時間為準)。而被否的原因則是多種多樣,例如高管任職考試未能通過、不符合履職迴避規定、工作經歷不相符、有故意犯罪記錄、身兼他職而存在履職精力被分散情形等。

強監管態勢延續 開年3家信託公司領罰

進入2020年僅有兩個月,監管對信託行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依舊沒有放鬆。3月3日,記者注意到,開年至今公示的罰單中,已有中航信託、中鐵信託、山東省國際信託3家公司及相關負責人被罰,累計罰款金額達138萬元。信託行業最新一輪強監管序幕已經拉開,在分析人士看來,監管基調依然是強化監管,嚴格執法,細化執法工作,繼續引導信託業務迴歸本源。

重慶信託100人大擴招!30%份額定向錄用

新冠肺炎疫情對國內外經濟造成一定衝擊,也讓信託行業承受了不小的壓力。在此背景下,重慶信託當下祭出的“穩崗+擴招”舉措頗為惹眼。據悉,重慶信託日前決定2020年“不裁一人”,並將今年的招聘計劃擴大三倍至100人,在金融、財務、工程、道橋、法律、行政服務和財富管理等方面全方位擴大招聘。另據瞭解,上述百人擴招計劃的30%份額,將定向錄用抗疫一線醫護工作者的子女和軍轉同志。

某信託公司前員工以投資信託之名詐騙20餘名投資人

近日,華融信託因前員工假借其名義詐騙被起訴再次陷入輿論風波之中。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開始,華融信託前員工劉某軍因以投資華融信託之名義騙取包括原告等20餘名投資者資金的行為,已涉嫌刑事犯罪。劉某軍本人於2019年6月向烏魯木齊市公安局投案自首。華融信託在得知此情況後,根據劉勝軍提供的包括原告在內的20餘名受害人信息發出通知,並協助包括原告在內的受害人向公安機關報案。從案件結果來看,雖然華融信託免遭訴訟,但內部員工在其經營場所造假也在一定程度反映出華融信託在經營管理上存在的混亂。

四、市場觀察

■ 新基建在路上,信託業機會幾何?

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範圍內持續蔓延,各地經濟承壓在所難免,以擴大基建規模穩定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呼聲因此再起。基建投資需要配套的資金支持,這對金融機構是很大的利好,不過現在的難題是地方債務治理後,傳統的基建融資模式還受到一定製約,未來可能難以放鬆過往的地方平臺融資監管要求,中央自去年以來提高地方債發行規模、專項債做項目資本金等逐步解決基建投資資金來源問題,未來還有可能進一步創新基建投融機制何工具。此外,此次地方基建投資計劃除了傳統基建項目,還有一些新基建項目,這部分是未來基建的重點方向,金融機構可以給予更多關注。

主要觀點:

1、今年政府平臺的項目應該是信託公司的機遇,但這就是一個合法的寅吃卯糧融資模式。基礎設施建設週期長,投資回報期長,並不適合期限短成本高的非標融資。如果信託方式參與,那隻能是一個接力遊戲,風險在於中間是否“掉棒”和最後一棒是否能順利收到項目回款。

2、儘管債券融資的註冊制等改革加速,但是企業發債依然存在比較嚴格的條件,因此非標融資還有一定的擴展空間。信託公司的政信業務,以及其他方式更靈活的業務類型會有所增加,信託公司可以積極抓住階段性,結構性業務機遇。

3、目前信託公司一方面需要對存量業務進行梳理,對於優質的、有額度的地區,要抓緊機會,‘補足缺口’。另一方面,要對疫情下潛在的業務機會提前佈局,比如公共衛生、物流、5G、環保、市政、汙水處理等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從業務開展的模式來說,對優質的地區和項目,也可考慮PPP以及股權投資模式。

4、在疫情發生之前,國務院採取允許將專項債券作為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資本金等方式拓寬基建項目資金來源,並將水利建設將作為2020年的重點工作加大投入,以提升基建投資的增速。疫情發生後,對經濟增長影響較大的消費行業受到嚴重衝擊,若情況進一步惡化,不排除政府部門增加基建投資力度對沖下行風險,領域仍將集中在補短板的公路、鐵路、城建、物流、生態環保、社會民生,以及5G等。這將給信託公司參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機遇。

■ 銀行、券商和基金“三國大戰”財富管理

自2019年5家基金公司和三家基金銷售平臺的基金投顧試點獲批後,近日,多家券商和三家銀行的基金投顧試點也傳來消息,早先試點的部分機構投顧業務目前已完成上線。基金投顧業務未來將進一步擴大,充分站在客戶立場為客戶提供諮詢服務的投顧模式也將更成熟。基金投顧業務試點的擴容,也意味著銀行、券商以公募基金為突破點的“買方投顧時代”到來,財富管理將迎來跨越發展機遇。

主要觀點:

1、同樣是買方投顧或財富管理,稟賦差異決定了長期競爭的局勢。銀行是金融業最大的流量入口,優勢是客戶和資金來源;券商在顧問服務這塊有一些優勢,確切來說應該是淨值型產品或賬戶的售後服務上,可能略強於銀行、基金;基金公司在前兩方面相對比較缺位,它的優勢更多在投資管理。另外,考慮基金公司的實際,其在基金投顧賬戶的具體產品規模上的訴求更強。基金公司發展投顧服務的路徑,海外已經探索出比較鮮明的是Vanguard(美國先鋒集團)模式。

2、就目前獲批基金投顧業務試點資格的四類機構來看,券商在渠道、客戶、投顧隊伍等關鍵要素具有比較優勢,其投研能力、服務能力、獲客能力也相對更加突出。相較於銀行,券商在投資能力(產品創設/產品引入/配置策略)上具有相對優勢。

3、此次業務試點在券商正式落地,將成為進一步助推證券行業向財富管理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放開AUM(資產管理規模)收費模式,將大力推動券商真正轉向客戶為中心,迴歸財富管理服務本源,不斷提升產品配置專業能力,最終實現投資者、券商投顧、基金管理人多方共贏。

4、按現有形式來看,買方投顧必然在銷售渠道展業,這是對基金銷售的重要補充,甚至替代,其業務模式將衝擊現有基金銷售領域,改變當前銷售渠道格局。但買方投顧將對現有銷售方法和銷售理念形成直接衝擊,銷售渠道能否順利轉變立場,調整銷售模式是擺在實施買方投顧的銷售渠道面前的主要難題。

5、買方投顧的出現對於FOF基金也將形成一定衝擊。這是兩種業務場景,FOF是標準化產品,披露淨值,透明度更高。選擇投顧是基於試點公司的信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