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石斑魚有寄生蟲怎麼辦?混養清潔蝦或許是最佳的防治方法

在浩瀚的海洋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體型較小的清潔魚環繞在鯊魚的身邊。清潔魚又被稱為“魚醫生”,它能夠及時清除鯊魚皮膚表面的寄生蟲和皮膚碎屑。這樣,鯊魚就成了清潔魚的“移動餐廳”,清潔魚成了鯊魚的“健康保姆”,兩者之間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友好關係。

養殖石斑魚有寄生蟲怎麼辦?混養清潔蝦或許是最佳的防治方法

▲▲鯊魚身邊的清潔魚

我國的水產養殖有很多棘手的寄生蟲疾病,比如隱鞭蟲病、碘泡蟲病、艾美蟲病、錐體蟲病、微孢子蟲病等,引起這些疾病的病原大多是一些寄生性的細菌、原生動物、甲殼動物、蠕蟲等,它們大部分寄生在魚的皮膚表面和鰓部(也有一些寄生在魚的腸道和內臟中)。

這些寄生性的病原生物不僅會奪取魚類的營養,還會造成魚類皮膚表面的機械損傷、分泌有害毒害物質,抑制魚類的生長。據報道,在水產養殖上由於寄生蟲病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30%-50%

我國是世界上水產養殖產量最高的國家,全世界平均每10條養殖的魚類就有6條來自於中國。因此探討更加健康的、應對魚類寄生蟲病的方法,對我國的水產養殖業有著更加重要的意義。

為什麼要選擇生物防治而不是化學防治?

雖然國內大多數養殖戶都是用化學藥品或者抗生素來防治魚類的細菌和寄生蟲疾病,但頻繁使用化學藥物養殖出來的水產品畢竟不太健康,最終受影響的還是廣大消費者。

特別是在水產養殖中,治療魚病使用的抗生素種類與人類使用的抗生素有相當大的重疊。我們平時吃到的很多水產品、農產品中都有一定量的抗生素,致病菌的耐藥性就會隨著人體抗生素水平的增加而增強。為了減少水產養殖中抗生素和化學藥品的使用,採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應對魚類的寄生蟲疾病就非常重要了。

而上面說到的清潔魚,以及下面將要介紹的清潔蝦都能起到生物防病的效果,在未來的水產養殖中有很大的應用潛力。

養殖石斑魚有寄生蟲怎麼辦?混養清潔蝦或許是最佳的防治方法

為什麼選擇清潔蝦而不是清潔魚?

目前,清潔魚和清潔蝦用於養殖魚類寄生蟲病的防治技術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兩者雖然能夠都能夠清除魚類皮膚表面的碎屑和寄生蟲,但是對於石斑魚等名貴海水魚的養殖來說,清潔蝦是更合適的選擇,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 清潔魚更容易受到大型魚類寄生蟲的影響,這些寄生蟲可能也會寄生到清潔魚的身上。
  • 清潔魚大多來源於野生捕撈,產量難以供應。

相對來說,清潔蝦對大型魚類的外部寄生蟲並不敏感,這是因為清潔蝦屬於節肢動物門,而魚類屬於脊索動物門,兩者的親緣關係相差很遠,感染同一種寄生蟲疾病的概率自然就要小很多。同時,清潔蝦也更容易解決在數量供應上的難題。Nature的官方雜誌曾刊登了一篇關於清潔蝦清除石斑魚寄生蟲方面的論文,實驗中選用的所有清潔蝦都減少了石斑魚身上的寄生蟲數量,而且還實現了在養殖早期清潔魚無法實現的清潔功能。

養殖石斑魚有寄生蟲怎麼辦?混養清潔蝦或許是最佳的防治方法

四種清潔蝦分別長什麼樣?

為了方便說明,現將實驗中用到的清潔蝦分別為ABCD四種,如下圖所示:

養殖石斑魚有寄生蟲怎麼辦?混養清潔蝦或許是最佳的防治方法

▲▲四種清潔蝦分別長成這樣子

  • 清潔蝦A:安波雙鞭蝦(Lysmata amboinensis)

安波雙鞭蝦(Lysmata amboinensis), 俗稱“鮮紅女士” , 隸屬軟甲綱(Malacostraca), 十足目(Decapoda), 藻蝦科(Hippolytidae), 鞭藻蝦屬, 是一類雌雄同體、雄性先成熟進而轉化為雌性的小型海洋觀賞性蝦類 。主要分佈在印度洋—太平洋珊瑚礁附近海域, 靠取食珊瑚礁周圍魚類體表的寄生蟲、壞死組織為生。即使只把手放進水槽中,它們也會走近過來,以它們那對細小的“剪刀”巧妙地進行清潔。

  • 清潔蝦B:紅條雙鞭蝦(Lysmata vittata)

紅條雙鞭蝦(Lysmata vittata)食性很雜,藻類、動物屍體、各種飼料、以及小型水螅體都在其食譜裡。雌雄同體,憑藉強大的生命力與繁殖能力,身影遍佈整個中國海(渤海黃海東海南海都有)。

  • 清潔蝦C:美人蝦(Stenopus hispidus)

美人蝦(Stenopus hispidus)是最常見的觀賞蝦之一。 它們的地域性很強,熱帶海域都有分佈,喜歡打鬥。 美人蝦是生命力最強和最好打鬥的觀賞蝦,還可以忍受高含量的硝酸鹽。配成對的兩隻美人蝦能一起生活五六年,堪稱模範夫妻。

  • 清潔蝦D:透明清潔蝦(Uroocaridella antonbruunii)

透明清潔蝦(Uroocaridella antonbruunii)為長臂蝦科-尾瘦蝦屬的一種蝦,在我國屬於外來物種,身體大部分透明,體表有紅白相間的斑點,觀賞價值較高。

清潔蝦清除寄生蟲的效果怎麼樣?下面用實驗來說明

實驗是這樣展開的:

首先選擇總長度為15cm20條石斑魚(體型小是為了便於實驗),分別將其感染特定的寄生蟲疾病。

被感染的石斑魚被隨機分配給20個相同的塑料水箱中,每個水箱的容積為3L。然後把20個塑料水箱分成兩個組,每組10個水箱,其中一組放入清潔蝦(這是實驗組),另外一組不放入清潔蝦(這是空白對照組)。由於兩組的唯一變量就是清潔蝦的有無,因此在系統誤差忽略不計的前提下,石斑魚皮膚表面寄生蟲的數量變化必定是由清潔蝦的作用引起的。

實驗期間的溫度為24℃,鹽度為35ppt,總共進行了12個小時,實驗過程中,每一尾石斑魚分配一條清潔蝦。實驗結束後,將所有的石斑魚取出,用濃度為0.15ml/L的麻醉藥將其麻醉,在藥物作用下將魚體表面的寄生蟲全部收集到玻璃燒杯中,最後將玻璃燒杯與實驗水箱

中的液體一併通過60μm的篩網過濾,將全部的寄生蟲轉移到玻璃瓶培養皿中,在顯微鏡下觀察並記錄寄生蟲的數量。

養殖石斑魚有寄生蟲怎麼辦?混養清潔蝦或許是最佳的防治方法

▲▲上圖左側從上到下分別對應ABCD四種清潔蝦,右側為實驗裝置,設置成封閉的空間是為了減少環境因素的干擾。上圖中阿拉伯數字1指示的是水箱蓋,

2為60μm孔徑的濾池蓋,3為放置在集水盤上的實驗水箱。

實驗結果:四種蝦清除寄生蟲的效果各有不同

養殖石斑魚有寄生蟲怎麼辦?混養清潔蝦或許是最佳的防治方法

在上圖中,圖 a表示四種清潔蝦在白天對石斑魚寄生蟲的清除效果,可以看出對照組(沒有加入清潔蝦)與實驗組(加入了清潔蝦)寄生蟲刺激物的覆蓋比例並沒有區別,這說明清潔蝦在白天並不能起到殺蟲驅蟲的作用。圖

b表示四種清潔蝦在夜間對石斑魚寄生蟲的清除效果,實驗組明顯比對照組清除效果更好,除蟲效率達到了顯著差異水平。

養殖石斑魚有寄生蟲怎麼辦?混養清潔蝦或許是最佳的防治方法

▲▲上圖是四種清潔蝦在清除寄生蟲方面的的性能矩陣。紅色表示清潔效果較差,粉色表示清潔效果為11%-24%,黃色表示清潔效果為25%-49%,青色表示清潔效果為50%-74%,深綠色表示清潔效果為75%-100%。

上圖再次說明,四種清潔蝦在夜間的清潔能力遠遠強於白天。尤其是A、B兩種清潔蝦,對

3種寄生蟲(實驗中總共測試了6種寄生蟲)的清潔效率都在75%以上,對另外三種寄生蟲的清除率則在40%左右。

使用清潔蝦消滅寄生蟲有什麼侷限性?

在水產養殖中使用清潔蝦進行生物防治,目前最大的侷限性就是獲取足量的清潔蝦所需要的成本太高——特別是在高密度養殖的工廠化車間裡,石斑魚、軍曹魚(海鱺魚)等海水魚的數量往往很多,這就需要大量的清潔蝦來供應。在我國,清潔蝦目前廣泛應用於觀賞,價格較高,蝦的成本取決於需求與規模。

清潔蝦在亞太地區、印度洋和北美洲的部分地區以及俄羅斯海域都有自然分佈。其分佈範圍也包括中國、日本、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澳大利亞等亞熱帶和熱帶水產養殖國家,但是這些國家還未將清潔蝦實質性地應用於養殖生產,因此在這些國家的水產養殖上,清潔蝦有很大的發展前景與空間。

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清潔蝦在全球範圍內有11個屬、共計51個具體的種,分為6個不同的科。這些物種橫跨熱帶、亞熱帶以及溫帶的海洋,這就為不同緯度地區的水產養殖國家篩選有應用價值的清潔蝦提供了相對豐富的素材。

養殖的魚類會吃掉清潔蝦嗎?

在自然狀態下,清潔蝦、清潔魚與它們所服務的對象之間,形成了一種長期的互惠互利關係,彼此之間都能夠準確識別。正因為如此,張開大口的石斑魚並不會將清潔蝦一口吞掉(如下圖所示)。

養殖石斑魚有寄生蟲怎麼辦?混養清潔蝦或許是最佳的防治方法

▲清潔蝦與石斑魚

但是當我們將人為篩選的清潔蝦投放到養殖系統中(在自然狀態下魚和清潔蝦可能不會相遇),比如大西洋鮭、軍曹魚的養殖池,那麼這些養殖的魚類是否會直接吃掉這些清潔蝦呢?

這一點正是需要進一步驗證的問題。

一些魚類或許能夠識別出某個特定種類的清潔蝦,但這並不能保證也能夠識別出其他種類的清潔蝦;相反,清潔蝦也不一定會把所有的養殖魚類都當成清潔服務的對象。

一個好的消息是,減少魚類的寄生蟲並不需要清潔蝦與魚類同居或者直接接觸。只要在同一片水域中,清潔蝦就能夠清除掉環境中的寄生蟲,從而減少這些寄生蟲感染魚類的風險,這就為魚類和清潔蝦的混養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關於清潔蝦在養殖上的應用前景,您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