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器格物:清供,一石

拾器格物:清供,一石

所谓清供,又称清玩,包括金石、书画、古玩、盆景、花果等可供赏玩的物品。国人一般将有关期盼含蓄地表现在某一种具体的事物中,尤其是人们向往的福、禄、寿、喜、财等等的祈求,通过象征、谐音、表号等方法,寄寓于物件之中。这在明清两代尤为盛行,所谓图必有意,纹必吉祥。

拾器格物:清供,一石

清供所反映的,其实就是一种吉祥祈福文化。所以“清供图”中的许多器物、玩好都有特定的象征(吉祥)意味,是一种形象化的符号。比如,蝠和佛手表示“福”,鹿或香炉表示“禄”……其中,亦古亦今的供石,可谓鹤立鸡群,因为其古老性,所以便成为长寿的象征(俗称“寿石”)。

拾器格物:清供,一石

供石之词,应该是比较晚出的,至少在明清之前查无出处。明代诗人邵宝《松风阁次莫东川韵》中提到:“采苓每带云双屐,供石时添水一瓢。”

这里虽然有供石之说,但应该还不是一个固定词语,而是一种动宾结构。至于添水一瓢,大概是指当时还流行以水盆置石,或者是指需清水以养的文石。

拾器格物:清供,一石

供石之说,应该与诗人苏东坡有关。苏东坡谪居黄州期间,喜好当地长江边的黄州石(南宋杜绾《云林石谱》有载),作有前、后《怪石供》。

其所谓怪石,就是指黄州石,类似雨花石的一种图纹卵石,“其文如人指上螺,精明可爱,虽巧者以意绘画有不能及者”。

拾器格物:清供,一石

苏东坡亲手搜采了一些,并用饼食与村童换了一些,以古铜盆盛清水以养,并寄赠庐山好友佛印和尚以及参寥子作供。

他有感而发,写下了前、后《怪石供》,并强调指出,以石头作供于禅僧,是由他开了头。

拾器格物:清供,一石

供石之置,也就是将赏石作为厅堂案几——而非园林置石——供赏之物,也当始于宋代。南宋赵希鹄所著的文房清玩收藏宝典《洞天清录》,有怪石辨、砚屏辨、笔格辨三门,首次将灵璧石、英石、道石、太湖石等怪石与书画古董相提并论,赏石跻身于文房赏玩之列:“怪石小而起峰,多有岩岫耸秀嵚嵌之状,可登几案观玩,亦奇物也”。

并明确了案几供石的主要取向,以横峰山峦形为上选。

拾器格物:清供,一石

在“笔格辨”中还专门提到了“石笔格”:“灵璧、英石,自然成山形者可用。于石下作小漆朱座,高寸许,奇雅可爱”。这是承继了五代十国南唐李后主砚山之制后的发扬光大,由此深刻影响了后世赏石藏玩的取向,以砚山造型为主体的景观石大行其道。

拾器格物:清供,一石

从古代赏石主要流行的两种样式来看,一则是横峰列岫式的研山造型,这在赵希鹄笔下已经充分揭示了。到了明代,文人们还偏爱天然稳底的石头,以为上选。

拾器格物:清供,一石

如文震亨《长物志·品石》称:“石以灵璧为上,英石次之,二种品甚贵,购之颇艰,大者尤不易得,高逾数尺者便属奇品。小者可置几案间,色如漆、声如玉者最佳。横石以蜡地而峰峦峭拔者为上。”所谓蜡地,就是平底之意。

拾器格物:清供,一石

二则便是所谓云头雨脚式的山子造型。宋代案几石还是以水盆而供的盆石为主要形式,这与当时木座尚未流行密切相关。而云头雨脚式的山子造型,最需要木座予以固定或者起到一种平衡。至于木座的流行,还是在明代万历年间才开始的。

拾器格物:清供,一石

明末清初,赏石已经成为文人士子居所必不可少的装饰品。时人杭州陈淏子(自号西湖花隐翁)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刊有《花镜》6卷,是我国较早的一部园艺专著,其中“花园款设”提到了“堂室坐几”:“堂前设长大天然几一,或花梨,或楠木,上悬古画一。几上置英石一座,东坡椅六,或水磨,或黑漆。室中设天然几一,宜左边东向,不可切近窗槛,以避风日。几上置旧端砚一,笔筒一,或紫檀,或花梨,或速香;笔规一,古窑水中丞一,或古铜砚山一,或英石,或水晶,或香树根……”可见,当时案几供石已经成为了一种“标配”。

拾器格物:清供,一石

供石作为清供之选,大概就是明代晚期以后的事,这与木座的流行密切相关。至于后世流行的博古清供图中,赏石形象更多是云头雨脚的山子状,也就是瘦漏透皱的经典造型,成为了一种标志性的“符号”,这全应归功于木座的作用。

拾器格物:清供,一石

拾器格物:清供,一石


拾器格物:清供,一石

拾器格物:清供,一石

拾器格物:清供,一石

拾器格物:清供,一石

拾器格物:清供,一石

拾器格物:清供,一石

拾器格物:清供,一石

拾器格物:清供,一石

拾器格物:清供,一石

拾器格物:清供,一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