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別兩寬,各自生歡”是什麼意思?

陳名芳


“一別兩寬,各自生歡”,這應該是一種美好的願望吧。現實生活裡,根本就做不到。無論曾經是相戀的兩個人,還是婚姻裡過不下去的兩個人,到了分手的那一天,最多也只有一人“寬”,最多也只有一個人“生歡”。無論是談戀愛分手,還是婚姻裡離婚,都是一個雙敗的下場,哪裡會有“一別兩寬,各自生歡”。即使有一個人從這個婚姻裡讓另一個人淨身出戶,看似贏得了一切,其實那是多麼無奈的結果呀。



我曾經聽一位離了婚的女士眉飛色舞的描述自己離婚後的快樂時光,她就是那個讓對方淨身出戶的女士,對方每個月也給孩子很多的撫養費。所以,這位女士常常出去旅遊,向我們敘述旅途中的那些美好。我們身邊一些年輕人很羨慕她活得瀟灑。但其實,那真是她想要的日子嗎?就算喜歡旅遊,當然也希望有一位相處起來很舒服的伴侶,她沒有這麼一個人陪著她,只能是孤單的旅程。

她嘴裡總說喜歡一個人,我們仔細想想,哪裡有喜歡一個人孤孤單單的呢,那是因為找不到舒舒服服在一起的另一個人,那都是很無奈的選擇。
所以,能夠好好的在一起,還是不要“一別兩寬,各自生歡”。尤其是在闔家團圓的那個時刻,自己的家裡冷冷清清,很讓人萌生心酸的感覺。


立春abc


“一別兩寬,各自生歡。”這句話,還有一種更形象的表達方式叫:鳥離開籠子的那一瞬間,鳥獲得了自由,籠子也終於被成全。

有很多時候,兩個彼此不合適的人拴在一起,恰是彼此的煎熬。彼此不合適的時候,再相愛也是徒勞。就像很多年前的謝娜和劉燁。

那年,是他們在一起的第六個年頭,五年多了,在最後關頭,他們分手了。

相戀了6年, 他們一起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 困難的日子,他們一起挺了過來; 分離的日子,他們一起等了過來; 流言漫天的日子,他們一起熬了過來。

但就在最後關頭,他們還是分手了,因為這一路,煎熬太多。她為了他,通宵不睡地陪他打遊戲,他卻連她什麼時候在身旁睡著了都不知道。在生活的瑣碎裡,他們漸漸把所有溫情都消磨掉了,剩下的是指責埋怨甚至爭吵。這樣的日子,也該分開了。

分開後,謝娜很快成了娛樂界的一姐,也難怪,現在再也不用陪男人通宵了,時間重新變成自己的了,一姐是早晚的事。

劉燁在分手後也突然地成熟了,戲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很快,爬到了影帝的位置。

然而,他們終究不可能了。

謝娜在不久後邂逅了張傑,也就到這時候,謝娜才知道,愛情本來是甜的,可以甜到蜜裡。

何炅說:實在不明白,兩個天天在一起的人怎麼會有這麼多話說。其實,何炅不知道的還多著呢,他們不僅有說不完的甜言蜜語,還有數不清的浪漫。


相比和劉燁在一起時的謝娜,所有人都覺得現在和張傑一起的謝娜才是真正的“太陽女神”。

她是在離開劉燁後重新找到自我的,她也是在離開劉燁後認識了“真正的幸福”。如今的謝娜,是兩個雙胞胎女兒的媽媽,一家四口的甜蜜,羨煞無數人。


而劉燁,也在謝娜離開後三年,攜手安娜,過上了神仙眷侶的生活,如今他們生育了一雙兒女,其樂融融。

謝娜和劉燁,大概就是“一別兩寬,各自生歡”的最典型代表吧。這世界所有的所謂一別後兩寬,有時候,並不是因為後來遇到的人更好了,而多半是因為:一別後,懂了愛,所以,餘生便更懂得珍惜,繼而生歡!


記者李滿


文章和馬伊俐宣佈離婚了,通過微博,兩人正式聲明。文章說:吾愛伊琍,同行半路,一別兩寬,餘生漫漫,依然親情守候。馬伊俐說:你我深愛過,努力過,彼此成就過。此情有憾,然無對錯。往後,各生歡喜。

兩人的微博

兩人微博相隔2分鐘,兩段話裡各抽出一句精華組合起來就是:一別兩寬,各生歡喜!是不是感覺文采斐然,其實這可不是簡單的一句話。其實這“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八個字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敦煌出土的唐代《放妻書》。

這兩人還真是挺有文化的,將經典一分為二,一人一句。到離婚還不忘秀上一段文采。我都開始懷疑是不是在給華為手機打廣告呢?

放妻書

在1900年,敦煌莫高窟出土一批唐代文獻,研究後發現其中有12份的“放妻書”,也就是離婚文書,並且多數都是唐代的。如果我們仔細閱讀這些“放妻書”就會感覺到唐宋時期對於離婚的態度,並不像現在那樣的水火不相容,更多的是商議如何好聚好散。

敦煌壁畫

讓我們先來全文欣賞一下這份離婚文書:

蓋說夫婦之緣,恩深義重,論談共被之因,結誓幽遠。凡為夫婦之因,前世三生結緣,始配今生夫婦,若結緣不合,比是怨家,故來相對。妻則一言十口,夫則反目生嫌,似稻鼠相憎,如狼羊一處。既以二心不同,難歸一意,快會及諸親,各還本道。願妻娘子相離之後,重梳蟬鬢,美裙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選聘高官之主。解怨釋結,更莫相憎。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從文中可以看到,離婚的原因也很像現代人,無非就是妻子的“一言十口”,丈夫的“反目生嫌”。妻子也並非一定是搬弄是非之人,大多數也不過就是婆婆媽媽、嘮嘮叨叨,但日子一久難免兩人生出怨念,嫌棄彼此。漸漸疏遠的兩人心意不和,不如就此好聚好散,最後丈夫還祝願妻子能夠再找良家,也別相互記恨,這才體現出那句“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周禮

我們今天就具體瞭解一下唐代婚姻中的和離制度。其實早在《周禮》中便有關於婚姻和離的制度記載。唐代的《唐律疏議》更表明了唐代婚姻制度中合理制度的確立。這種離婚形式在這份《放妻書》中表現得尤為明確。

離婚作為婚姻制度的一個方面,在中國社會的長期發展與演進中,也形成一整套完備的規章制度。按照程序劃分基本上就是:自為離婚和判決離婚兩種;根據原因劃分就是:男方專權出妻、強制分離的義絕、雙方合意的和離以及其他符合規定的離婚原因。

夫妻本恩愛卻又和離

而和離作為一種離婚形式,早在《周禮·地官·媒氏》中記載:“娶判妻入子者,皆書之。”宋鄭鍔注云:“民有夫妻反目,至於仳離,已判而去,書之於版,記其合理之由也。”這種不問原因,只需要男女雙方合議分離即可離婚的情況,雖然與以後的和離表達的意思還不完全成系統,但任然不失為和離的濫觴,可以算做和離的起源了。

現存最早關於和離的法律條文記載於《唐律疏議》卷14《戶婚律》“諸犯義絕者離之”條的後一款規定:“若夫妻不相安諧而和離者不坐。”《疏議》對其闡釋說:“若夫妻不相安諧,謂彼此情不相得,兩願離者,不坐。”

就法律條文本身看,這種離婚制度有兩個特點:第一,不論是“和”還是“兩願”,都意味著夫妻雙方態度一致,也就是現代婚姻法中的“合意”的表述。由此可見,起碼在形式上,和離與出妻、義絕有著本質的區別。

且行且珍惜,別隨便結婚啊

第二,“和離”“兩願離”的條件是“夫妻不相安諧”、“彼此情不相得”,其實就是由於夫妻雙方出現了感情方面的原因。單從法律條文而言,唐律還頗有現代法律中“破裂注意”的色彩和“無因離婚”的表徵。總之,唐代這種重視雙方意願,給與適度自由的離婚立法,不僅在當時是積極的和絕無僅有的,就是在人類社會發展到了二十世紀,也人人不為落後過時。

單從法律條文並不能反映全部離婚制度的本質,更何況在非常重視宗法制度的唐代社會,個人的感情必須服從家族的利益。加上唐律中規定的屬於男方專權離婚的出妻和屬於官方強制離婚的義絕的條文和制度,也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和離制度的真正貫徹與實施。但並不等於說以夫妻感情方面的原因的和離是一紙空文。在《唐語林》《太平廣記》李都記在了張不疑與李逢年因感情不和而離婚的案例。

萬惡的封建社會,白居易曾經就因母親的原因錯失初戀

雖然法律有關於和離的規定,但是和世紀案例還是會有差距。在古代畢竟社會制度還是男女不平等的,由此而派生出的以男尊女卑為兩性關係基本特徵的立法,在婚姻問題上就沒有賦予女性和男性同樣的權力和地位。

比如表現在男方可以專權的出妻,從根本上排除了女方的離婚請求權。《唐律疏議》卷14《戶婚律》“諸犯義絕者離之”條的又一款規定:“即妻妾擅自去者,徒二年;因而改嫁者,加二等。”由此可以看出,妻妾只能在丈夫同意下離去,不能有和男性一樣的主動權。所以雖然說有和離的法律規定但是主動權還是在男性手中。大家是否還記的去年大火的電視劇《知否》,裡面盛紘嚇唬盛家主母王若弗要休了她。

盛慫慫的霸氣

在這些從唐朝到宋代放妻書中可以看出當時婚姻中的問題,不過在其離婚用語、離婚形式、離婚原因、再嫁和贍養費的等,都體現出了那個時代的特徵。

第一, 就是離婚的原因。“二心不同,難歸一意”、“今已不和”、“二人意隔,大少不安”等等用語。也符合《唐律疏議》規定的“不相安諧”“情不相得”的條件。而且也都提到了“選聘高官之主”的祝願,體現出了“和”的基本精神。

第二, 就離婚形式而言,“一別兩寬,各生歡喜”等用語,不但說明了離婚是出於自願的,並無逼迫。而且妻子也並沒有犯該被休妻的過錯。(比如無子、口舌等)

第三, 在這放妻書基本都稱作“放妻書”、“夫妻相別書”等,而且由兩家尊長簽署,並有鄰人見證,還要呈請州縣官司發給公牘證明。也為妻子日後改嫁提供了證明。

權力還是掌握在男性手裡

唐代的婚姻中關於和離制度不僅在法律條文中規定了,而且在社會實際生活中也有案例。這一方面反映了法律制度在唐代實際生活中的執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會發展中各方面制度都在不斷的完善。

唐代婚姻中的和離制度雖然不能和現在法律中的協議離婚完全等同,但是其積極和進步的意義仍然是巨大的,對後世的影響也是不可低估的。從唐代開始直到清代,和離都被載入法律條文中,說明他的意義還是符合社會潮流的發展。

不過婚姻不是兒戲,希望各位且行且珍惜吧。真的不行也一定要“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一伸手就是風口浪尖


「一別兩寬,各生歡喜」這句話出自唐代的一封《放妻書》,原文是這樣的:

凡為夫婦之因,前世三生結緣,始配今生之夫婦。若結緣不合,怨家,故來相對……既以二心不同,難歸一意,快會及諸親,各還本道。願妻娘子相離之後,重梳嬋鬢,美婦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選聘高官之主。解怨釋結,更莫相憎。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這份《放妻書》的大致意思是這樣的:兩人自願離婚,從此你走你的獨木橋,我走我的陽關道。此後不要再去計較兩人婚姻裡曾經的是是非非,也祝願雙方在未來能夠找到各自的幸福。

按照最近的文章馬伊琍離婚微博來看,兩人應該是屬於商議後離婚,並決定不再計較兩人婚姻中的糟心事,放雙方自由,從此分道揚鑣,過自己的日子。雖不再有愛情,但親情仍自。他們會負責自己的人生,努力過好每一天,同時也祝福對方在未來過的更好。

這句話在我看來,其實真的是挺...難做到的。我見過的有些夫妻,要麼在抱怨吵鬧中過完一生,要麼在冷暴力中讀過。兩者的共同之處可能在於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於是寧願這麼得過且過。當然也有覺得離婚代價太大,工作太忙,青春不再,湊活一下,以及因為父母等原因。對此我能理解但是覺得挺無語。能放對方一條出路就放對方一條出路不好嗎?就算是離婚需要付贍養費和財產分配會...比較頭痛,但是總比天天頭痛好吧?一邊掙扎於這種日子,一邊抱怨自己婚姻的不如意,感覺真的特別諷刺。而且這種煩躁的婚姻生活會導致各種問題,像是身上帶有戾氣,說話陰陽怪氣,花心,亂花錢,精神壓力大,以及把孩子當成出氣筒等。倒不如一拍兩散,給自己和伴侶以及孩子一條出路。


柳岸葵拾


芸芸眾生在滾滾紅塵中相遇,相知,相戀,相愛,那是一種緣,但緣去緣從,總有遺憾發生,當不能兩情相悅,相守共白頭,有人隨緣而去,那也得“一別兩寬,各自生歡”,方是分手的最佳境界。

“一別兩寬,各自生歡”是什麼意思?


首先來看原文:“凡為夫婦之因,前世三生結緣,始配今生為夫婦。若結緣不合,比是冤家,故來相對;即以二心不同,難歸一意,快會及諸親,各還本道。願妻娘子相離之後,重梳嬋鬢,美掃峨眉,巧呈窈窕之姿,選聘高官之主。解怨釋結,更莫相憎。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據考證這是一份敦煌山洞出土的唐朝人“放妻協議”,即離婚協議。


有書君讀出這份離婚協議有三層意思:


一是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有緣人才能成為夫妻;


二是道出了夫妻不能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緣盡後分手的必要性;


三是夫妻分手後宜好聚好散,祝願各自過上美好生活。


“一別兩寬,各自生歡”是這份離婚協議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意思是夫妻分手是對兩人的鬆綁,分離後兩人的人生之路將更為寬廣,兩人都可以再次踏上人生的新徵程,尋找自己的詩與遠方。


書寫此份離婚協議的唐朝男子無疑為離婚夫妻做了好榜樣。


現代生活中,也不乏其人,9月13日王菲與李亞鵬離婚,王菲發表離婚聲明“這一世夫妻緣盡至此,我還好,你也保重”。


李亞鵬則稱:“我要的是一個家庭,你卻註定是一個傳奇。懷念十年中所有的美好時光。愛你如初,很遺憾。放手是我唯一所能為你做的。希望你現在是快樂的,我的高中女生……


兩人離婚後,真正做到“一別兩寬,各自生歡”,他們能一起為嫣然過生日,一起參加嫣然基金會的活動,兩人都不缺席女兒的成長曆程。甚至在王菲和謝霆鋒複合之時,李亞鵬真誠祝福孩兒媽。



李亞鵬和王菲為“一別兩寬,各自生歡”做了最好的註解!


然而離婚後好聚好散的夫妻卻成了稀有物種,大多數人都難以超然事外:黃毅清與黃奕互懟,恩愛夫妻成陌路;賈靜雯跟孫志浩互撕,鬧上法庭成笑料;孫楠和買紅妹互批,針鋒相對互相揭短;特別是王寶強和馬蓉對薄公堂,反目成仇……讓人唏噓不已。


有書君希望這些離婚的夫妻能從這份敦煌山洞出土的唐朝人“放妻協議”得到啟示,做到放下,釋懷,真心祝願彼此“一別兩寬,各自生歡”。


人生就像坐上一列前行的火車,愛情路上走走停停,中途難免有人下車,誠心祈禱“一別兩寬,各自生歡”,分手自茲去,前程成坦途。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解怨釋結,更莫相憎.

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分手之後,天地更寬,各自歡歡喜喜過各自的生活。心中所有的怨恨和糾結都釋然了,也不互相憎恨對方,唯祝你我安好


可是——

一別兩寬 真的就各生歡喜嗎?

愛情裡最好的心態就是:我的一切付出都是一場心甘情願,我對此絕口不提。

你若投桃報李,我會十分感激。

你若無動於衷,我也不灰心喪氣。

直到有一天我不願再這般愛你,那就讓我們,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如題,一別兩寬 真的就各生歡喜了嗎? 當你確信自己真的放棄你堅持很久的感情了 是什麼感覺?……


依稀還記得一句話:祝你在我看不到的地方越過越難過,那我呢,我就不要想起你。

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好聚好散?

那我偏不。

我不是神,我也有七情六慾,

我也有嫉妒羨慕。

我做不到祝福你和另一個女孩,也接受不了你可以牽手,擁抱,接吻,甚至做$不是和我。

我要在你看得到的地方熠熠生輝。

你要為我難過,然後頹廢一輩子下去。

我很惡毒吧。


你是不是慶幸早一步離開了我呢。

不管怎樣,我的開心第一。

你,就最好一輩子難過下去,不許你開心。

後來我才發現,其實我是希望你開心的。

希望你比和我在一起的時候還要開心一千倍,一萬倍。

也希望有人懂你突如其來的低頭不語,也小心翼翼守護你的小孩子氣。

希望你永遠高高在上,熠熠生輝。

讓你難過的,都該死。


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我過得怎麼樣都無所謂了。

只要你開心啊,我總不會太難過的。

反正人生總不能一直都這麼難捱下去吧。

祝你幸福,

哪怕給你幸福的那個人早已不是我。




·····

如果你喜歡的話,不知道可不可以點一下關注呢

謝謝你啦,

陌生人

希望以後我們不會是陌生人,


感情LOVE大賞


“一別兩寬,各生歡喜。”意思是但願與你一別離你我都有寬闊敞亮的人生,各有各自的開心快樂事。

出自敦煌出土文物“放妻協議”,”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這份“放妻協議”卻給後人展示了歷史上真實的一幕:婦女地位極高,夫妻之間提倡“好合好散”。

簡單的解釋,就是丈夫說:如果我們結合在一起是錯誤,不如痛快地分手來得超脫,希望你重整山河再攀高枝,也勝過兩人看不順眼互相擠兌。

一別兩寬,各生歡喜,什麼意思

“一別兩寬,各生歡喜。”意思是但願與你一別離你我都有寬闊敞亮的人生,各有各自的開心快樂事。

出自敦煌出土文物“放妻協議”,”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這份“放妻協議”卻給後人展示了歷史上真實的一幕:婦女地位極高,夫妻之間提倡“好合好散”。

簡單的解釋,就是丈夫說:如果我們結合在一起是錯誤,不如痛快地分手來得超脫,希望你重整山河再攀高枝,也勝過兩人看不順眼互相擠兌。

擴展資料:

從這份協議書中我們不難看出,這的確是一份類似於我們今天的離婚協議,但這份協議的內容也只單單說了夫妻離婚的原因:感情不和。於是請來雙親父母和親戚朋友,做此見證,好聚好散,最後,男方還不忘給妻子一些美好的祝願。

從這份協議書中並沒有看到男尊女卑的一面,看到的反而是男女平等,改嫁似乎也是很正常的現象。這樣一份“放妻協議”也許在今天看來,人們都還很羨慕,男方有如此的寬宏胸襟,女方也有自由選擇的權利。在封建社會里,人們也能如此的和平分手真是令人感到驚奇。

“古代的‘放妻’現象很正常,看到的一些‘放妻協議’有可能是當時作為範文保留下來的,並不是當時哪一家真的要離婚而擬的‘放妻協議’。”這種協議有點像我們今天的應用文,它只是一個固定的模式。大家都會照這樣的固定模式去寫。

像這種“放妻協議”看上去雙方都比較和諧,也似乎挺合理的,但是,這也只是表面上的,至於當事人的心情怎樣誰也不好說。保留協議書的也不一定就是當事人,很有可能是當時的人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保留下來的。


是落落吖


上天緣分註定,兩人走到一起。

前世今生來世,始配你我夫妻。

……

結緣既生不和,大家都不快樂。

兩心不能想通,繼續才是大錯。


互相已成羈絆,長久定會反目。

既然事已如此,不如相忘江湖。


與你最後相擁,從此海闊天空。

人生自己做主,各自尋找幸福。


願你離開之後,能夠重整山河。

桃面秀髮峨眉,窈窕身姿婀娜。


再攀富貴高枝,婚姻和和美美。

將你捧在手心,郎情妾意相隨。


你我經管匆匆,切莫相恨相怨。

歲月從此兩邊,各生歡喜心寬。


“一別兩寬,各自生歡”(各生歡喜)出自敦煌出土文物“放妻協議”(離婚協議),以上權且當是胡亂翻譯。原文內容大致如下:

“凡為夫婦之因,前世三生結緣,始配今生之夫婦。若結緣不合,比是怨家,故來相對……既以二心不同,難歸一意,快會及諸親,各還本道。願妻娘子相離之後,重梳嬋鬢,美婦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選聘高官之主。解怨釋結,更莫相憎。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原文也不是特別難懂。據推測,這份“離婚協議”屬於唐朝,但不確定,因為“協議”上並無年月記載,也許是來自更早的朝代。

有一種愛叫放手,有一種分手叫彼此祝福……。

原來這些都是古人們玩剩下的。當然這份“協議”不能代表過去所有朝代都這樣。但我們真的誤會古人了,一說到保守就說誰誰封建,讀了這份“協議”,你還這樣認為嗎?

希望靜水的回答能幫助到你,祝好!


契茶書舍


一別兩寬,各生歡喜。――唐·“放妻協議”(離婚協議)


題主所引用的那句話的原始存根就是上面這句話了。

既然是離婚協議書中提出來的,那麼,要理解這兩句話就得從離婚後的角度去理解才更合適。下面,我就來談談自己的看法,若覺不妥,還望指教!

一別兩寬――“別”即為分別,分開之意。“寬”就是寬闊、寬心之意。這裡的“寬”就是與“窄”相對了,也就是彼此都自由了,天地也寬闊了,心情也放鬆了。從古至今,我們對愛情婚姻的誓言都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可一旦婚姻愛情走到了盡頭,那麼,與其彼此心生怨恨彼此捆綁折磨,還不如放開彼此。如此,彼此的人生路也就更寬闊了。

各生歡喜――這句是對上一句的補充。有了“一別兩寬”作前提,那麼“各自歡喜”就理所當然了。放過了舊恨,那麼再尋新歡已是必然了。這裡的“歡喜”既可以理解為心情歡快高興,也隱含著“另尋新歡再結新喜”之意思。

婚姻裡,實在是無法調和了,彼此間已然勢如水火形同陌路了。那麼,與其以婚姻之名捆綁在一起,還不如“一別兩寬,各生歡喜”。這時候的放開彼此,也是成全彼此。但願這個世間少些別離,而多些始終!


指間行走


在紹興沈園一塊巨石上刻有“問世間情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許”佳句,刻骨三分地道出唐婉與陸游的生死之戀。一個“情”字演繹多少如泣如訴的悽美愛情故事……。

但真正的生死之戀又能有幾人?

對絕大多數人來講,那只是一種意境。

正如納蘭性德所語:人生若之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海不會枯的,石不易爛的。所以這世間能有多少不變的生死情?

各種變故、各種難言……中,情感發酵、褪色使人們顧不了當初的誓言。

說什麼天長地久、海枯石爛,都抵不過一句好聚好散。

其實一定程度上講,好聚好散是一種格局。

不論怎麼說,當初是因情而走到一起,如今不論誰的錯,大不必咬得雙方一嘴狗毛,打得天昏地暗,一地雞毛。

當一段感情結束,劃上句號時,彼此給對方一個祝福吧!

當然,做到如此格局實屬不易。但你一味出氣,給對方一個狗血噴頭,把對方弄得不堪,是說明你當初的眼光問題還是人品問題?

臺灣藝人李宗盛有一句話倒說的有點模樣:

我們的愛若是痛苦的,願你我沒有白白受苦。

這種爛事娛樂圈多。尤以國內的娛樂圈更甚。

說以上閒言,並非想給國內的娛樂圈洗白。各位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