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新生兒有門道,父母做到“四不”和“四多”,寶寶好帶又聰明

文 | 小書蟲媽媽

作為一名新手媽媽,在面對一個又小又軟的生命時,是否有些手足無措?其實,不用擔心,在育兒的道路上,只要細緻觀察,從寶寶的表情、哭聲、動作等一系列反映中解讀他的需求,就能正確照護好寶寶。

護理新生兒有門道,父母做到“四不”和“四多”,寶寶好帶又聰明

那麼,護理新生兒有什麼好方法嗎?

護理新生兒有門道,父母做到“四不”和“四多”,寶寶好帶又聰明。下面,我們來看看有哪“四不”和“四多”。

①不宜給寶寶戴上手套

有些父母看到新生寶寶的小手到處亂抓,生怕他把自己的小臉抓破了,又不敢替寶寶剪指甲,於是替寶寶戴上了可愛的小手套。雖然手套的造型十分可愛,但戴手套卻會對新生寶寶帶來很多傷害。

如手套裡面的線頭脫落,很容易纏住寶寶的手指,如果不及時解開,會造成嚴重後果。同時,戴上手套的嬰兒,被限制了其觸覺發育。

護理新生兒有門道,父母做到“四不”和“四多”,寶寶好帶又聰明

②不宜給寶寶用閃光燈拍照

新生寶寶在媽媽的黑暗的子宮中度過了漫長的10個月,剛出生後,對光刺激特別敏感。作為本能防禦,新生寶寶儘可能地多睡眠,即便是吃奶,也是雙目緊閉著,最大限度地不接觸外界光線。

這時,如果家人用閃光燈給新生寶寶拍照,閃光燈亮的那一瞬間,亮光就會強烈刺激到寶寶的雙眼,從而影響寶寶將來的視覺功能。

③不宜躺著給寶寶餵奶

在月子中的新媽媽身體尚未完全恢復,加上帶寶寶的勞累,往往喜歡躺著給寶寶哺乳,媽媽一旦不留意或睡著,媽媽的身體壓著寶寶,會造成嚴重後果。 寶寶平躺著吃奶,如果有溢奶或嘔吐,奶汁或嘔吐物不能隨口吐出,也會造成嚴重後果。

④不宜用“蠟燭包”包裹寶寶

很多家長總喜歡給新生寶寶包上“蠟燭包

”。其實用“蠟燭包”包新生寶寶有很多不利的影響。蠟燭包限制了寶寶的自由活動,也會影響腦的發育,由於活動少了,胃口少,每次吃奶量也不多。

其實,包裹寶寶不單單是為了保暖,同時還要考慮到保持寶寶的自然體位,保證其活動,這樣才有助於寶寶的健康發育。氣溫較低和冷暖交替的季節,用寶寶睡袋代替包裹是最適宜的方法,可以避免給寶寶造成束縛,影響其生長髮育。寶寶清醒的時候,還可以適當地讓寶寶更加寬鬆,以利於寶寶四肢活動。睡袋不僅保暖、寬鬆、舒適,而且能讓寶寶的四肢自由地活動,有利於其健康發育。

護理新生兒有門道,父母做到“四不”和“四多”,寶寶好帶又聰明

心理專家提醒,寶寶的心理護理應從剛出生時做起,儘量做到“四多”。

①多與寶寶對視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在寶寶清醒時,媽媽可以逗逗他,給他一些色彩鮮豔的、會轉動的玩具看,這對寶寶的心理發展非常有好處。研究證明,被爸媽多關注的寶寶往往安靜、易笑,為寶寶將來形成好的性格打下良好的基礎。

②多與寶寶說話

當寶寶醒來時,媽媽可以在寶寶的耳邊輕輕呼響寶寶的名字,給寶寶多說話。寶寶聽到媽媽溫柔的聲音,會把頭轉向媽媽,臉上露出舒暢和安慰的神態。經常聽到媽媽親切的聲音能夠使寶寶感到安全、寧靜。

護理新生兒有門道,父母做到“四不”和“四多”,寶寶好帶又聰明

③多給寶寶做撫摩

溫柔的撫摸會使關愛的暖流通過父母的手默默地傳遞到寶寶的身體、大腦。這種撫摸能滋養寶寶的皮膚,並可在寶寶大腦中產生安全、甜蜜的信息,對寶寶智力以及健康的心理發育起很重要的作用。在平時,媽媽可以發現,常被自己撫摸及擁抱的寶寶,他的性格溫和、安靜、聽話。

④多逗寶寶笑

爸媽一定要儘早逗寶寶笑,給寶寶創造模仿學習的條件,當寶寶第一次出現被逗笑時,說明寶寶心理發展進一個臺階。常笑的寶寶,很靈敏,接受能力也很好。有些新生寶寶吃飽奶後睜眼注視周圍,這時父母可以放些柔和的音樂、對他微笑,與他說話,進行感情交流,這樣有利於寶寶神經的發育和良好情緒、性格的培養。

護理新生兒有門道,父母做到“四不”和“四多”,寶寶好帶又聰明

小書蟲媽媽溫馨提示:

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與實踐,爸爸媽媽們護理新生兒寶寶一定可以輕鬆自如了,新生小寶寶在父母們的精心呵護下,健康又聰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