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未通過六大原因分析,這些坑你不要踩


如果你問及一位老師:“教育帶給你最大的痛是什麼?”十之八九會和“職稱”有關,提起“職稱”,有人歡喜有人憂愁,順風順水的幾乎鳳毛麟角,歷經坎坷的提起來就是一把辛酸淚。好不容易,在學校衝出重圍,在評審的過程中未通過,著實可惜,而很多學校制定的政策是:當年職稱評審失敗,近幾年將不能再次參與評審,傷心、內疚、失望裹挾著壓力,誰理解?我在學校負責人事工作已十多年,將近幾年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未通過的原因進行盤點分析,希望對各位老師有用。

河南省某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網至今仍公示著2017年度該市中小學一級教師未通過人員名單及原因,我進行了統計,共計87人,下文依據這組數據進行分析。


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未通過六大原因分析,這些坑你不要踩


第一個坑:講課答辯不合格,54人,佔比62%,注意指數:10顆星。

一般情況下,評審委員先聽課,如果講課答辯合格的才審證件,如果不合格的將不再繼續。說起講課答辯,申報的教師談虎色變,我們隔壁中學,每年都有高級和中級評審失敗的例子,大部分原因就是講課答辯不合格。

究其深層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職崗不符”,“職崗不符”是指申報與現任學科不一致,比如,一位老師原來是教數學的,因為學校工作需要或個人原因改教英語,因為長期脫離數學教學崗位而教材生疏,答辯時問及專業知識更是支支吾吾,會被評委老師判定為“非該學科一線教師”而失敗,你說冤枉不冤枉?怎麼避免“職崗不符”?最好的辦法就是申報的學科與現任的一致,比如,在小學,除了體育、音樂、美術、英語、信息技術和心理健康教育屬於“六大特殊專業”,改為以上專業的需要轉評,其餘如語文、數學、品德、科學等不用轉評,如某位教師原來是語文學科,現在想改為數學專業,不用轉評,只要到時候有相應的數學優質課證就可以了。在中學,除了特殊專業以外,可按“大文大理”掌握(地理具有特殊性,按文、理科均可),文、理科內同類專業不需要轉評可直接申報高一級職務。在文、理科及特殊專業之間轉換的人員,須先進行專業轉評,滿1年以後按新的專業申報高一級職務,前提是要有現任學科的優質課證書,轉評前後的任職年限累計計算,工作業績合併計算。小規模鄉村學校教師的專業不作硬性要求。

另一個原因就是非教學人員或長期脫離教育崗位的人,好久不登講臺,對教材的熟悉程度、教學流程的設計、教學重難點的把握、師生的互動等一言難盡,話說是不是教學一線人員,講兩分鐘就可以看出端倪,沒辦法,只好淘汰出局。


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未通過六大原因分析,這些坑你不要踩


第二個坑:優質課不符合要求且講課答辯不優秀,14人,佔比0.16%,注意指數:4顆星。

申報時,自己沒有相應級別的優質課證書可不可以申報?可以!文件中指出:對於實際教學效果特別突出的人員,如優質課、示範課、觀摩課不符合以上要求,須在評委會專門組織的講課答辯中獲優秀等次。何為“優秀”等次?也就是講課成績85分及以上而且位列同類人員的前15%,講課特別優秀的教師可以替代優質課、示範課、觀摩課證書,成為破格申報人員。但是在現實中,能獲得“優秀”等次的教師要求是比較高的,壓力也比較大,何不把工作做在平時?當有縣級優質課競賽時,積極參加,特別優秀的會被推薦到市裡參加優質課競賽,既鍛鍊了自我,又給職稱評審創造了條件,何樂而不為?


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未通過六大原因分析,這些坑你不要踩


第三個坑:講課答辯成績後15%且不符合過渡條件,9人,佔比0.1%,注意指數:2顆星。

《河南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水平評價標準》(2014年版)中業績條件三,對於沒有做過的老師是有一定難度的,彷彿看起來是不可逾越的高山。我們縣域內有所幼兒園,某位教師被推薦為高級職稱候選人,她其餘方面都合格,唯獨業績三不符合,原因是申報了省級課題,已經成功立項,正在研究中,沒有結題,文件規定了“需要作為主要完成人(限前6名),完成省級教科研課題1項”。2015、2016、2017年是過渡階段,對於這項不符合要求的人員,申報高級教師的,講課答辯需要在評委會組織的講課答辯中名次位列同類人員的前80%以內。令人遺憾的是,她講課沒有達到這個要求,被淘汰了,自己後悔不已,如果省級課題結題後再申報就不會是這個結果。不過,2018年版新標準中,已經將高級教師標準業績三降低難度,老師們完全不用擔心,只要用心都是可以做到的。


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未通過六大原因分析,這些坑你不要踩


第四個坑:表彰不符合要求,8人,佔比0.09%,注意指數:2顆星。

表彰分為四類,具備其一即可:綜合表彰(黨委、政府或人社、教育部門聯合表彰的優秀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勞模等)、師德表彰(人社、教育部門聯合表彰的師德標兵、師德先進個人等)、班主任表彰(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優秀班主任、先進班集體、文明班集體、文明教師等)、單項表彰(教育行政部門授予的學術技術帶頭人、名師、教學標兵、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優秀少先隊輔導員等),對於這四類之外的其他表彰,須經評委會集體討論達成共識後予以決定。如果不符合,屬於硬傷問題,需要提前瞭解政策,提前準備。


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未通過六大原因分析,這些坑你不要踩


第五個坑:破格且講課答辯不優秀,2人,佔比0.02%,注意指數:2顆星。

以高級教師標準為例,在2018年版中,破格評審條件為:除符合高級教師政策晉升條件外,還須符合以下要求:(一)超額完成單位規定的教育教學和研究工作任務,效果顯著,成績突出。

(二)近6年年度考核獲得優秀等次至少1次。

(三)講課答辯獲優秀等次。

(四)符合下列條件中的兩條(其中1、3條為學校教師必備條件,第2、3條為校長、教研人員必備條件),經評委會綜合評價,達到高級教師水平。

1.講授過市級及以上教研部門組織的優質課(獲市級一等獎或省級二等獎)、示範課或觀摩課,獲得好評。

2.主持完成的相應級別的教科研課題中至少有1項一等獎。

3.獲得市級黨委、政府綜合表彰,或教師節期間獲得市級及以上綜合表彰的優秀教師或先進教育工作者稱號。

想破格,就得在講課答辯中位列優秀等次,否則此路不通。


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未通過六大原因分析,這些坑你不要踩


第六個坑:其他,人數和佔比不詳,注意指數:5顆星。

在我接觸到的人或相關事兒中,還有一些不注意細枝末節導致不通過的。比如,某位老師沒有參加人社局組織的公需科目繼續教育學習;我們屬於城市小學,某位教師沒有出具支教經歷證明;某位老師最高學歷證沒有進行認證;某位老師的優質課證上教研室忘了蓋章,自己隨後沒有去補救;某位教研員發表的文章所在刊物不正規不能認可等等。這些,就需要大家在整理申報材料時認真細緻,爭取“零失誤”,不給自己留遺憾。

六個原因中,和講課答辯問題相關的高達4個,知道一位教師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嗎?講課!講課!講課!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這就是職稱改革的有利一面,你證書準備得再充分,不能講一節高質量的課,不能運籌帷幄的瞭解相關學科知識,仍然不能算達到標準。但是如果你的某個證書不具備條件,自身講課答辯非常優秀卻可以成功逆襲!這就是教學水平高的教師的“特權”!

講課答辯的首要功能就是“打假”,非教學人員、長期脫離教學一線人員、職崗不符人員極有可能被淘汰。這樣,把真正有能力、有水平的一線教師推薦出去,讓人心服口服;第二個功能是“去劣”,也就是把不具備相應教師基本素質要求的人員淘汰出去,現行的是“末尾淘汰”倒逼機制,比如個別教師出現知識性錯誤、板書書寫錯誤等低級錯誤,都是不能認可的;第三個功能是“選優”,通過講課答辯把教學基本功紮實、教學藝術高超、實際教學效果好的老師遴選出來。職稱是專業技術水平的標誌,更是一位教師的學術高度,想擁有她,每位老師就要抱著“終身學習”的態度,虛心接受,教學相長,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爭取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提升課堂教學效果,至於收穫證書是你一路成長和提升的佐證品,到時,職稱還會離你很遠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