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州藍莓產業發展現狀分析及建議

黔東南州藍莓產業發展現狀分析及建議

肖明靜

藍莓 (blueberry),又稱越桔,杜鵑花科 ( vac-ciniaceae) 越橘屬 (Vaccinium),為多年生灌木小漿果果樹。果實呈藍色,富含維生素、花青素、花色苷、礦物質、食用纖維等多種營養成分,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及營養保健功能,既可鮮食,又可加工成果汁飲料、果酒等,素有 “漿果之王”、“水果皇后”、“世界第三代水果之王”之稱,國際糧農組織將其列為人類五大健康食品之一,深受廣大群眾喜愛,市場前景廣闊,近年來在國內發展迅速。作為亞洲藍莓的主要產地,2017 年中國藍莓的栽培面積已經達到了 3. 12 萬公頃,藍莓總產量為 11. 49 萬噸,其中貴州、遼寧、山東為栽培面積和產量位居前三位的省份。通過調查全球市場,並對北美、歐洲、亞太等藍莓產區的藍莓年平均增長率進行計算,從而得到的預測結果顯示,到 2026 年,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大藍莓生產國 。

除了藍莓漿果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外,藍莓樹又是灌木果樹,適合高密植建園,既能增加群眾經濟收入,又可改善生態環境,是山區退耕還林、生態治理的理想樹種。黔東南州於上世紀 90 年代末開始引種藍莓並種植試驗成功,已逐步推廣種植。在當地政府的引導和政策支持下,藍莓產業有著較大的發展潛力。


黔東南州藍莓產業發展現狀分析及建議


1 黔東南州藍莓產業發展潛力分析

1. 1 自然條件

黔東南州位於中亞熱帶,屬中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地域起伏大,山區氣候較為複雜,局部氣候差異明顯,年平均氣溫在 14. 6~18. 5 之間。境內年日照時數為 1068 ~ 1296 小時,年無霜期 220 ~ 260天,降雨量 1000 ~ 1500 毫米,年平均相對溼度在78%~84%之間 ,具有良好的生態適應性。同時黔東南州地帶性土壤有黃壤、紅壤和黃棕壤三類,呈強酸性,pH 值 4. 2~5. 5,其中有機質含量較高、面積分布最廣的是黃壤,主要分佈在海拔 500m ~1200m 之間,這類土壤最為適宜藍莓生產發育,且不需進行任何改造,是發展藍莓產業具備的優勢土壤資源。

1. 2 交通區位

黔東南州是貴州的東大門,是湖廣一帶進入雲貴川的主要通道,也是重慶南出廣西的重要走廊。州內交通發達,鐵路有湘黔鐵路橫穿岑鞏、三穗、鎮遠、黃平、凱里、麻江至貴陽,黔桂鐵路連枝柳線和株六複線; 公路有 320、321 國道穿境而過,且實現了縣縣通高速; 高速鐵路有滬昆高鐵凱里南站; 民用航空方面,州府凱里至省會貴陽龍洞堡機場不到 2 小時行程,州內有黎平機場、黃平機場已通航。

1. 3 產業政策支持

黔東南州委州政府 2009 年 10 月委託林產工藝規劃設計院編制了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藍莓產業發展規劃》; 2011 年,黔東南州委州政府印發了 《關於加快藍莓產業發展的意見》 (黔東南黨辦發 〔2011〕23 號) 文件,制定了全州藍莓產業發展規劃與目標,開始進行規模化發展,把藍莓產業建設列為全州的支柱產業,並努力建設成為全國最大的有機藍莓生產基地; 2012 年,貴州科學院與黔東南州人民政府簽訂了 《藍莓產業發展合作協議》,目標是將科技直接作為產業生產原動力,有效推進該地區藍莓產業快速發展 ; 2013 年,黔東南州將藍莓產業列為全州六大重點產業之一,走出了一條具有地域特色的發展路子,形成了產業體系,在質量和規模上居於全國前列; 2018 年,黔東南州委州政府印發了 《黔東南州藍莓產業建設工作實施方案 (2018~2020 年) 》,制定了藍莓產業建設三年行動工作方案,力爭到 2020 年,全州建成藍莓基地 1. 3 萬公頃,通過聚焦林業特色產業,推動林業產業帶動轉型升級。


黔東南州藍莓產業發展現狀分析及建議


1. 4 科技支撐

黔東南州自引種藍莓以來,進行了藍莓引種馴化栽培,先後完成了 2 項省級藍莓科技攻關項目和2 項科技推廣項目,取得了國內領先的藍莓種苗快繁和豐產栽培實用技術,為黔東南州山區藍莓產業的規模化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科技支撐 。2007 年和2012 年,黔東南州麻江縣連續兩次被國家外國專家局命名為 “中國南方藍莓繁育及栽培技術示範推廣基地”,2009 年被中國果菜產業發展專家委員會授予 “中國藍莓產業科技創新十強縣”稱號 。為提高和規範有機種植水平,2015 年,黔東南州制定併發布了 《有機藍莓生產技術規程系列標準》,在扦插苗、栽培、果實採收包裝貯運等方面制定了相關規程,給有機藍莓種植提供了技術依據。2018 年 8月,經 “中國藍莓酒之鄉”評審會認定,黔東南州凱里地區獲 “中國藍莓酒之鄉”稱號,這是繼陝西永壽縣被認定 “柿酒之鄉”之後,全國第二個被認定的果酒之鄉。

2 黔東南州藍莓產業發展現狀

2. 1 產業基地建設

黔東南州是中國最大的人工種植藍莓地區,種植的主要品種有兔眼系列中的園藍、粉藍、傑兔體弗蘭、燦爛、頂峰和芭爾德溫等品種以及少量的高叢系列,其種植主體多元化,有企業、合作社、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呈現出 “公司 + 農戶”、“公司 + 基地 + 農戶”、“合作社 + 農戶”等抱團發展的良好模式。在種植上堅持標準化、規範化種植和基地園區化建設,推行綠色生態有機栽培,抓好示範帶動,創建了豐產栽培示範點,並建成了一批採摘體驗和旅遊觀光的藍莓園區。目前,黔東南州藍莓基地有 11 個縣市,2018 年,全州藍莓基地建設共完成 3360 公頃,其中新建 2153. 3 公頃,低產低效改造 1813. 3 公頃,全州藍莓基地累計面積達 9226. 6公頃。

2. 2 加工銷售

目前全州從事藍莓加工企業 14 家,加工能力達 1 萬噸,主要生產藍莓酒類、飲料類以及果乾、果脯、果醬等,藍莓加工產值 1. 2 億元。藍莓專賣店建設也取得突破,已在北京、浙江台州、貴陽、凱里等建成專賣店; 藍莓產業保鮮貯藏、物流等建設也取得一定成效,藍莓鮮果及加工產品遠銷北京、上海、浙江、廣州、廣西、重慶、長沙、貴陽等城市和地區。

2. 3 品牌建設

目前 “麻江藍莓”已獲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麻江藍莓”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已通過國家質檢總局審查。同時,確立了 “三個統一”品牌建設目標,即全州藍莓統一名稱為山地生態藍莓,統一種植標準為有機種植,統一公共品牌商標為 “姜央聖蝶”。極富民族文化內涵的公共品牌 “姜央聖蝶”商標已正式獲得註冊證書。

3 黔東南州藍莓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3. 1 藍莓基地建設難度大

一是由於藍莓投入大,在不需改良土壤的情況下,從種植到結果,投入一般在 6000 元/667m 2 以上,種植技術強度高,項目整合少,各種植主體經營資金不足; 二是近年來部分縣市發展產業類目龐多,側重點不一,部門項目資金整合較難,申請產業扶貧子基金門檻高、審批程序複雜,投放款項手續繁瑣,藍莓基地得到的支持極為有限,基地建設僅靠種植主體自籌,導致基地建設標準不高,進展較慢,嚴重製約了藍莓產業基地的建設進度與建設水平; 三是受前幾年藍莓高價的影響,部分種植主體對藍莓產業的期望值過高,隨著產業發展,藍莓市場趨於理性價格,藍莓種植主體積極性受到了較大影響; 四是部分縣市重視不夠,對藍莓的支持力度減弱,除麻江、丹寨等縣仍以藍莓為重點外,其他縣市在產業發展重點上有所調整,藍莓發展被邊緣化。


黔東南州藍莓產業發展現狀分析及建議


3. 2 藍莓加工水平落後

我國藍莓冷凍果和濃縮果汁生產基本上還是採用 20 世紀 80 年代引進的工藝技術,加工能力和加工產品質量均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這問題同樣制約著黔東南州藍莓產業發展。黔東南州由於藍莓種植面積小,藍莓加工業基礎薄弱,缺乏資金,產業鏈尚未有效形成,無法形成規模性的加工產業,無法實現藍莓產業化生產。

3. 3 土地流轉困難

規模化經營的基本要求是連片種植,既可節約種植成本,又便於經營管理。但是由於近年來產業發展用地矛盾突出,部分農戶受傳統思想影響對土地依賴性高,土地流轉租金也較高,導致土地流轉困難重重,而且藍莓種植對土地又有一定要求,影響了新建基地建設用地的需求。

3. 4 缺乏龍頭企業,發展信心不足

黔東南州現有的種植、加工企業多數規模小、實力弱,產品開發和市場拓展能力差,產品同質化嚴重,難以打開市場,消化藍莓原料極為有限; 大多群眾和企業對發展藍莓信心不足,積極性不高,發展新建基地難度越來越大。

3. 5 科技支撐薄弱

由於資金投入不足,技術支撐力量薄弱,研發機構不健全,高端科研人員、實用技術骨幹及生產技術人員培養力度不夠,黔東南州在新品種和新產品開發、科技隊伍建設等前期基礎工作方面仍有待加強。如: 黔東南州藍莓生產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藍莓花期易受低溫陰雨等氣象條件影響導致授粉坐果率低,而未能推出抗逆性強的豐產穩產品種,目前由於技術支撐力量薄弱,該項問題得不到較好解決; 另外因技術匱乏,缺乏工程化藍莓鮮果採前預處理、採後動態貯運、包裝技術,大部分現有保鮮庫需要改造後才能滿足藍莓鮮果保鮮要求。

4 對黔東南州藍莓產業發展的建議

4. 1 加大科技支撐力度

藍莓是面向國際市場的新一代健康產品,其栽培、種植、管理等均不同於傳統果樹,在發展過程中需進一步加強科技投入,加快科研產品研發機構、技術研究實驗室、科技公共服務平臺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科研基礎條件,增強藍莓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其次,加強與國內科研機構和高校的合作,繼續加強對藍莓優良品種引種選育、優質高效栽培以及藍莓產業化開發關鍵技術研究,著力研究在發展藍莓產業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再次,擴大與藍莓產業緊密相關的專業技術人才培養規模,建立完善人才培養方式,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強化科技培訓,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著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科技隊伍,滿足藍莓產業發展需要。

4. 2 強化風險防範意識

藍莓產業發展是一項投入大、戰線長、涉及面廣的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得不到市場認可等系列風險,因此需要進行相應的風險防範,如集中優勢資源,配置龍頭核心企業,更好地掌握藍莓加工和主要基地資源; 採用多種產業發展模式,提高准入條件,走深加工高端路線,嚴格按照綠色有機食品實施品牌戰略。其次,進一步加強市場宣傳和輿論引導,提高廣大種植戶對藍莓產業發展及其價值的認識,自覺維護藍莓市場價格,維護市場穩定,提高群眾參與種植積極性。

4. 3 抓好政策保障

藍莓種植前期投入大,加工生產成本高,農戶種植和企業在融資和資金籌措方面情況各異,因此,在產業發展過程中,政府應出臺相應的金融、補貼、稅收、人才開發和招商引資等方面優惠政策,根據不同的主體提供差異化的金融支持或補貼政策,更好地引導和推動藍莓產業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